醫生怎麼給家人買體檢?她說這點很關鍵

2020-12-07 騰訊網

張叔叔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吹拉彈唱樣樣愛玩,玩兒累了就和老伴出門遛彎,能一直享受這樣快樂的退休生活,他說要多虧女兒。

噗噗管和常衛清陽性

敲醒健康警鐘

張叔叔的女兒是醫生,健康意識很高,覺得到了「到一定年齡,該查就得查。」尤其是腸道這一塊。因為醫學界的普通共識就是,40歲以後,最好都做個腸鏡早篩。

但是普通體檢中沒有針對腸道這一塊,她想帶爸爸去醫院做腸鏡,可張叔叔不樂意。一是覺得自己年年體檢都沒問題,身體好著呢,二是自己壓根兒沒症狀,幹啥遭那個罪。

長輩這樣抗拒,小輩自然沒轍。直到今年張叔叔做了噗噗管,結果弱陽性,提示有腸道出血,為了知道更精準的情況,張醫生又給爸爸做了常衛清,報告顯示也是陽性。

「我當時完全沒想到是癌症,覺得最大可能就是腺瘤,因為我爸之前體檢都沒有什麼問題,而且常衛清對腺瘤的靈敏度也很高;哪怕真是癌症,最多也是早癌,腸癌早期治癒率有90%以上呢。」

雖然認為是腺瘤,但這畢竟是腸癌的癌前病變,如果耽擱下去不管,還是有可能惡變成癌症的。於是張醫生趕緊找了個醫生朋友,給爸爸做了腸鏡。

陪爸爸進手術室

親眼看著腺瘤被摘除

做腸鏡那天,是張醫生陪著進去的。

因為考慮到爸爸歲數比較大,又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她怕麻醉出問題,於是選擇了沒有麻醉的腸鏡。

雖然沒有麻醉,但是醫生技術特別高,整個過程中張叔叔沒有任何的不適,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和女兒一起看到了腸道裡的息肉。

張醫生拍下了父親腸道裡的息肉:

腸鏡下對息肉進行電切

看著一團一團凸起就擺在自己的眼前,張叔叔說,自己是一邊震驚,一邊慶幸。

震驚的是肚子裡長了這麼多小疙瘩,自己還吃香喝辣的全無感覺;慶幸的是發現及時,醫生當場就幫他做了電切,避免它們繼續發展成惡性腫瘤。

隨後的病例結果表示,結腸多發息肉,其中一枚已經進展到腺瘤狀態。

張叔叔的病理報告

腺瘤是大腸息肉一種,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良性疾病。而且發病非常隱匿。臨床上許多患者都是因為做腸鏡檢查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的。

雖然腺瘤是一種良性疾病,但是也是公認的一種癌前病變。研究認為至少80%~95%的大腸癌由大腸腺瘤演變而來,大腸腺瘤像一顆種子一樣,隨著時間的延長發展為大腸癌的機率會越來越大。

手術醫生表示,「發現得很及時,切掉就沒事了,按時複查就可以了。」整個過程下來,張叔叔才花了一千八。

張醫生事後分析,爸爸的腸道出現問題,最大成因可能就在吃上。

重口多油的飲食

是腸癌的主要誘因之一

據張醫生介紹,張叔叔特別愛吃肉、多油、醃製的食物,而這些飲食習慣,正是腸癌的主要誘因之一。

紅肉和腸癌

為了有效消化紅肉和加工肉、肝臟不得不增加膽酸的分泌。分泌出來的膽酸被稱為初級膽酸、進入腸道。在腸道中、初級膽酸在細菌的作用下轉化為次級膽酸。而次級膽酸對於腸壁具有致癌作用、也有刺激腸道息肉形成的效果。

其實壞的實不是紅肉和加工肉本身、而是因為經常食用紅肉和加工肉之後在膽酸和腸道細菌的影響下、大腸癌風險隨之升高。

高脂飲食和腸癌

相關專家發現,在特定基因突變(70%左右的腸癌患者都攜帶)的存在下,食用高脂飲食,會導致小鼠體內兩種獨特的膽汁酸含量暴增(能翻60倍),誘發腸道幹細胞瘋狂生長,基因突變在此過程中大量積累,最終驅動腸道腫瘤從良性變成惡性。研究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細胞》上。

醃製食物和腸癌

醃製食物如泡菜、醬菜、燻魚等,往往含有更多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會在人體中代謝出一種致癌物亞硝胺,不僅會增加腸癌的發生風險,而且還會隨著血液流入肝臟,增加肝癌的風險。

到了40歲

一定要做個腸癌早篩

因為考慮到夫妻飲食習慣相近,張醫生也給媽媽買了一個常衛清,目前還在等待結果中,她表示:

「我本身是消化科醫生,長期從事內鏡檢查工作,其實自己的篩查意識很強,也了解消化道腫瘤早期沒有任何症狀,曾向家人多次做過這方面的健康宣教,但是家人重視度還是不夠,加上老人對插管胃腸鏡本身就有較強的恐懼心理,即便是麻醉下內鏡檢查也會有很大的風險,這是患者依從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常衛清提供了一個非常便捷、有效的檢測手段,患者容易接受,同時也提高了內鏡檢查的陽性率,彌補了我國內鏡檢查醫師嚴重不足的缺陷。我個人覺得常衛清對腸道腫瘤篩查有非常好的推廣普及價值。」

張醫生強調,老人沒有症狀,也沒有篩查意識,但是子女一定有篩查意識。40歲之後,腸癌風險呈上升趨勢,年紀越大,腸癌風險越高,千萬不能僥倖心理,更不能順著老人的想法。

另外,她還提醒我們,腸癌近年來呈年輕化趨勢,43歲的黑豹扮演者查德威克·博斯曼正是得了結直腸癌,可惜發現時已經進展到了第四階段。抗爭4年,仍不敵病魔而去世。

相比之下,黑人演星,威爾·史密斯就因為及時做了腸癌早篩,摘除一塊腺瘤性息肉,阻斷了癌症的發生。

現在很多人的飲食偏向西化,看起來健康的身體,可能和她父親一樣已經亮起了紅燈。因此,到了40歲,做個腸癌早篩非常有必要。

相關焦點

  • 一位醫生痛述:「體檢」是怎樣把正常人「幹掉」的?
    體檢不是錯,也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那關鍵在哪呢,如果你為體檢結果而耿耿於懷,心態從此沉重不能釋懷,給自己貼上一個疾病的標籤,並且你意識裡知道這種病的危害和可怕,那麼是否中了詛咒呢。那就要跳出隱匿的思維囚籠。
  • 體檢之後……我很慶幸為家人做了這件事!
    於是連續幾個星期貓妹幾乎天天都能收到很多朋友的私信問我: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怎麼買齊自己和家人的保險呢?由於諮詢的人太多了,我今天就拿出一個典型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當然我已經跟這位朋友溝通過了,他也同意了。好了!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主題。
  • 害怕自己得癌症,做什麼體檢項目比較好?聽醫生講
    你好,我是知心藍醫生。談到癌症,很多人都會感到恐慌,瑟瑟發抖,因為或多或少都有接觸過一些親人、朋友、同事得癌症的事情,比如說前幾個月還好好的一起吃飯,怎麼最近就聽說人不在了。雖然目前對於各種惡性腫瘤都有很多的治療方法,但是很多人發現惡性腫瘤的時候已經是晚期,治療效果很差。所以早期發現惡性腫瘤是非常關鍵的,抓住最好的治療時機。那又該如何早期發現呢?
  • 保姆健康證不體檢花錢買? 200元買到真健康證
    記者持花錢買的「健康證」到三家家政公司應聘均過關   一位「抱病工作」的保姆,在你家燒飯做菜、照料幼童甚至同吃同住同用一個衛生間,這難免會讓僱主有所擔心。在北京市某體檢中心,居然有人出售健康證,不用檢查,不用抽血,只要交上200元就能辦一本真的健康證,而如果走正規程序辦理只要76元。隨後,北京青年報記者拿著這本健康證分別去3家家政服務中心應聘保姆,有的家政服務中心根本沒有提出要檢查健康證,還有的工作人員只是草草看了一眼健康證的封面就順利「放行」。
  • 一邊猛禍害不願體檢,一邊又狂買保健品。豈不自相矛盾?
    年輕的夥伴們,可千萬別假裝自己身體沒問題,其實有不少年輕的小夥伴最「不願」「不敢」去體檢,原因就看到體檢報告感到恐懼。這不,某地一位年輕的90後公務員,在單位拿到自己的體檢報告竟沒敢打開。而是回到家,坐在沙發上,在家人的陪伴下才一點一點撕開體檢報告的保密封條。
  • 湖北女子稱就診時被醫生猥褻 醫生:我這是"正常體檢",
    湖北女子稱就診時被醫生猥褻 醫生:我這是"正常體檢", 來源:金投網      時間:2020-11-25 16:08:04
  • 日本的醫生是日本體檢的突出優勢嗎?
    優勢一:合理的體檢項目合理的體檢項目是日本體檢的突出優勢之一,為什麼合理的體檢項目也會成為突出優勢呢?這是由市場的一些亂象凸顯的。現在國內市場上的一些體檢項目恩不不合理,比如有一種熱門的體檢項目——基因篩查癌症,聲稱「一滴唾液就能篩查出癌症」,這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放入體檢項目中。因為基因檢測只能提示一個人是否具有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
  • 男子瞞著家人從唐山來武漢做志願者 幹了一個月體檢發現肺部腫瘤
    3月1日,在一次志願者體檢中,他意外發現自己肺部上面長有腫瘤,醫生建議他接受治療,雷曉峰擔心家裡人發現,想回到唐山接受治療,未果,至今還留在武漢。 婦女節那天,雷曉峰本該休息,隊友打電話和他說物資太多,「你能出來嗎?」
  • 買貓體檢五天後人貓雙雙染貓癬 誰之責?
    ,在寵物醫院做了新貓體檢後放心付了買貓的費用,結果5天後貓突發貓癬,自己也被傳染。不僅如此,隨後貓又被確診感染「貓杯狀病毒」……貓到手後才發病,買貓的費用肯定是不能退了。吳先生非常生氣,貓有疾病,為何當初在體檢時沒查出?「如果當時檢查有問題,就不會買了。」他認為,是寵物醫院的誤診才導致他去買這隻貓,才有後面一系列問題,他希望寵物醫院能承擔相應責任。
  • 保姆健康證 不體檢花錢竟能買
    記者未抽血但健康證上的檢查結果皆為正常  保姆健康證 不體檢花錢竟能買  記者持花錢買的「健康證」  暗訪  體檢中心不抽血檢查 200元買到真健康證  近日,義烏一名月嫂在辦健康證時查出患有愛滋病,此事引發關注。北青報記者來到隸屬朝陽區某衛生服務站的體檢中心,暗訪辦理健康證情況。記者隨口向體檢中心內一位清潔工大爺詢問,「不想做任何檢查,不抽血,是否能花錢買健康證。」
  • 關愛家人健康!康華醫院為員工及家屬送體檢
    關愛家人健康!康華醫院為員工及家屬送體檢員工和家屬都是康華的「家人」。2020年11月16日至12月31日,在疫情防控常態下,合肥康華康復醫院為保證每一位職工及家屬都能夠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領導指示醫院體檢中心為職工及家屬制定體檢方案,組織錯峰體檢。此次體檢項目包括內科、外科、靜態心電圖、血常規、CT、甲狀腺功能等項目,更有根據男性和女性生理特點安排的定製檢查。
  •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這三項指標最關鍵!
    血常規報告怎麼看?這三項指標最關鍵!>無論是日常體檢,還是生病就醫,在各類大大小小的檢查項目中,血常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項,對於醫生而言,每一條都要知道其意義,但對於普通檢查對象而言,只需要關注其中最重要的3項: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這3項指標最直觀反映我們血液中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這3種主要成分的情況。
  • 骨髓造血幹細胞「悔捐」調查:捐獻關鍵時刻近半志願者「脫逃」
    欣欣家人承擔了捐獻者高分辨配型、體檢和採集幹細胞等一系列費用約5萬元,這下不僅錢打了水漂,孩子也只能先回輸她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回到原始狀態,等待下一個合適的供體。欣欣的遭遇不是個案。悔捐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卻又不時發生。有數據顯示,全世界範圍內,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最終「臨陣脫逃」的概率較高。
  • 年底扎堆體檢 不要盲目跟風 醫生告訴你20—60歲體檢最該查什麼
    轉眼到了年底,無論是單位,還是家庭,都把體檢提上了日程,數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體檢費該怎麼花?體檢該查什麼?有沒有針對性?記者昨日針對市民小梁的疑惑,採訪了6位由單位安排體檢和4位自行體檢的市民,得到的回答統一,「別人查什麼,自己就查什麼。」大家的回答是否科學?
  • 四川一家人查出HPV感染,醫生:浴室這件東西怎麼還在用,快扔掉
    但是人有不測風雲,在一次身體檢查中,一家人,包括這對夫妻,還有他們不到20歲的女兒,結果都被查出HPV感染的情況。四川一家人查出HPV感染,醫生:浴室這件東西怎麼還在用,快扔掉經過醫師的詢問了解,才發現這家人居然在洗浴的時候使用同一個沐浴球。
  • 害怕自己得癌症,做什麼體檢項目比較好?醫生說:做好這幾個就夠了!
    許多體檢機構都推出了動輒上萬元的體檢套餐,聲稱可以發現早期癌症。但從專業醫生的角度告訴你,體檢項目並不是越貴越好。體檢中心推出的高昂的癌症篩查項目也不能查出癌症,只是浪費錢而已。 真正能篩查出早期癌症的只有這幾個項目,而且經濟實惠。
  • 醫生說這2點是預防關鍵
    每年4-7月份是手足口病高發期,這幾天門診天天都有好幾個手足口病的小患者。早上又來了一位3歲小男孩,手腳以及口腔都有長了小皰疹,經過檢查,診斷為手足口病。一旁的爸爸媽媽特別緊張,爸爸問聽說這病會死人的,是真的嗎?
  • 醫生:暫無數據證明有保健效果
    樂陽 攝  很多老人寧可節衣縮食,也要買下價值上萬的保健品或儀器。子女們好言相勸,老人卻不以為然,認為這是「花錢買健康」。這些保健品和保健儀器,真的可以「花錢買來健康」?  又是一年3·15。記者實地走訪社區推銷點並採訪醫生,揭穿所謂「電療」的真相。
  • 每個女性都可能遇到的問題:體檢發現卵巢囊腫,會是卵巢癌嗎?該怎麼...
    本文審稿醫生:陶陶醫生 很多女性拿到體檢報告後吃驚地發現,B超報告單上寫著四個大字: 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是怎麼回事? 說到卵巢囊腫,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這個病很常見,各個年齡的女性都可能會發現卵巢囊腫,其中以20—50歲的育齡期女性最多見。
  • 駕駛證體檢很輕鬆?色弱的人有話說,體檢過程差點淚灑當場!
    03 為什麼說色弱人群難通過體檢我覺得主要是很多醫院還不具備完善的檢測機制,除此之外,很多醫院的檢查醫生很不負責任,接下來我就來講述一下我的駕駛證體檢的親身經歷。小編本身就是一個色弱,所以對體檢一開始是很忐忑的,但是聽身邊朋友說體檢很隨意就放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