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Med Chem:新型化合物可治療哮喘

2021-01-11 生物谷

2014年12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當前的哮喘症療法僅能減緩患者的氣喘、咳嗽及其它不適症狀;每年有成百上千萬美國人遭受著哮喘症帶來的身心痛苦,研究者尚不清楚引發哮喘症的原因;如今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倫敦大學等處的研究者首次報導了一種新型方法,該方法可以通過靶向作用引發哮喘的變應原來抵禦哮喘症的發作。

文章中,研究者Clive Robinson及其同事解釋道,為了預防許多人類的健康問題,理想中的療法或預防措施包括尋找致病原因或者開發靶向作用疾病的新技術;而哮喘症的發生則是由於機體免疫系統過度影響氣管來對進入氣管中的無害物質做出反應。

目前研究人員並不能開發出用於進行哮喘症研究的模型,因為所需要的研究模型必須對不同的變應原及刺激物產生反應。但是當前研究中研究者卻表示,開發滿足要求的模型或許並不像原來那樣認為的複雜,研究者在文章中發現,一種粉塵蟎是引發過敏性哮喘的重要誘發物。

文章中,研究者想去研究開發一種方法可以中和粉塵蟎所產生的變應原,隨後研究者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新型化合物,其可以結合粉塵蟎所產生的變應原,將變應原轉化為可吸入的粉末;研究人員在大鼠體內進行了檢測,結果顯示,當大鼠暴露於多種變應原中時,這種新型化合物可以明顯抑制大鼠機體的免疫反應。

同時,研究人員還指出,這種新型化合物和其它類似的抑制劑或許還可以為開發治療哮喘症的新型療法提供思路和幫助,相關研究由英國維康基金會提供資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謝謝!

The Discovery of Potent, Selective, and Reversible Inhibitors of the House Dust Mite Peptidase Allergen Der p 1: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Asthma

Gary K. Newton †, Trevor R. Perrior †, Kerry Jenkins †, Meriel R. Major †, Rebekah E. Key †, Mark R. Stewart †, Stuart Firth-Clark †, Steven M. Lloyd †, Jihui Zhang ‡, Nicola J. Francis-Newton ‡, Jonathan P. Richardson ‡, Jie Chen ‡, Pei Lai ‡, David R. Garrod §, and Clive Robinson *‡

Blocking the bioactivity of allergens is conceptually attractive as a small-molecule therapy for allergic diseases but has not been attempted previously. Group 1 allergens of house dust mites (HDM) are meaningful targets in this quest because they are globally prevalent and clinically important triggers of allergic asthma. Group 1 HDM allergens are cysteine peptidases whose proteolytic activity triggers essential steps in the allergy cascade. Using the HDM allergen Der p 1 as an archetype for structure-based drug discovery, we have identified a series of novel, reversible inhibitors. Potency and selectivity were manipulated by optimizing drug interactions with enzyme binding pockets, while variation of terminal groups conferred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pharmacokinetic attributes required for inhaled delivery. Studies in animals challenged with the gamut of HDM allergens showed an attenuation of allergic responses by targeting just a single component, namely, Der p 1.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se inhibitors may be used as novel therapies for allergic asthma.

相關焦點

  • J. Med. Chem.文獻速遞:20200424-20200501
    現已知HDAC是一種有效的抗癌靶標,對其抑制可誘導癌細胞的凋亡,分化和生長停滯。鑑於HDAC抑制劑和其他抗腫瘤藥(例如BET抑制劑,拓撲異構酶抑制劑和RTK途徑抑制劑)對癌細胞的細胞過程可以產生協同作用,因此將兩個靶點聯合抑制被認為是治療癌症的合理策略。這一策略的優勢在於可以提高單一目標藥物治療癌症的有效性。
  • J Med Chem 一周文獻速遞 20200615-20200619
    除了成本,其他因素如智慧財產權保護、解決問題的技能、創造價值的能力、溝通、數據完整性、安全和人事政策、溝通的方便性、地理位置、合作的持續時間、能力的可擴展性和合同細節都值得適當考慮。最後,藥物研發夥伴關係的成功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執行科學的人。文獻連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0c001762.
  • J Med Chem: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克服癌細胞對靶向性療法的耐受性
    但很不幸的是,半胱氨酸在蛋白質中很罕見,因此這就限制了其在開發新型療法上的應用,儘管其能夠有效抑制難以靶向作用的蛋白,但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將這一機制擴展到其它更常見的胺基酸,尤其是賴氨酸中。以這種方式使用賴氨酸仍然是非常新穎的,這就給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獨特的挑戰,但能夠優化化合物的策略或許未來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療法。
  • J Med Chem(Article):基於片段的新型InhA抑制劑設計
    近日J Med Chem 發表了基於片段發現新型InhA抑制劑的研究,重點分析如何從片段優化發現先導化合物[1]。本文運用差示掃描螢光測定法(DSF)篩選含800個片段分子的In-house library,從中發現了42個片段分子在5mM濃度下Tm>3℃,12個片段Tm>6℃。
  • J Med Chem:好消息!新型化合物可對抗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多種病毒
    現在,研究人員在美國化學學會(ACS)的《Journal of drug Chemistry》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中稱,他們已經設計出了一種化合物,可以在實驗室中阻止類似的冠狀病毒以及其他致病病毒的複製。
  • J Med Chem:小心!薑黃素或許並非什麼靈丹妙藥!
    2017年1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薑黃素是薑黃中的一種化合物,作為一種可能治療一系列疾病(如腫瘤、阿爾茲海默症等)的天然藥物,薑黃素備受追崇。但是一項關於薑黃素研究的最新綜述表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 J. Med. Chem. Article:對氟維司群和帕博西比耐藥的ER+乳腺癌有效...
    現有的方法主要是使用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劑(AI)(例如阿那曲唑,來曲唑)進行內分泌治療。對他莫昔芬和AI具有抗藥性的腫瘤仍能維持功能性ER信號傳導,因此ER仍然是重要的治療目標。選擇性ER降解劑(SERD),氟維司汀(fluvestrant)則成為對內分泌耐藥,轉移性乳腺癌的治療的重要手段。
  • 華東師範大學陳益華團隊J. Med. Chem.:靶向肌纖維素的抗胰腺癌轉移新策略
    相關研究表明,6y可能與新型抗腫瘤轉移靶點肌鐵蛋白(MYOF)結合,調控囊泡轉運和轉移相關蛋白。機制研究表明,6y通過逆轉上皮間充質轉移,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分泌,阻斷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胰腺癌轉移。相關成果發表於J. Med. Chem.上(DOI:10.1021/acs.jmedchem.9b00059)。
  • J Med Chem:脲鍵在現代藥物發現及藥物化學中的應用
    近年來,含脲鍵化合物在藥物設計及藥物化學的研究中廣泛應用。今天向大家分享一篇J Med Chem綜述論文,該論文系統綜述了脲鍵的分子構象、理化性質、藥物-受體相互作用的重要功能、FDA批准的含脲鍵藥物、化學合成方法、最近藥物發現中的脲鍵應用(DOI:10.1021/acs.jmedchem.9b01541)。脲鍵可以作為調節藥物分子理化性質的功能片段,可以藉助脲鍵調節分子間氫鍵作用。
  • 印度合成新型化合物,可通過靶向治療殺死癌細胞
    印度合成新型化合物,可通過靶向治療殺死癌細胞 新華社新德裡5月14日電 印度研究人員最近報告說,他們新合成25種喹啉衍生物,在用實驗室培育癌細胞系進行的測試中,它們表現出強大的抗癌活性。
  • 「綜述」中性粒細胞胞外陷阱是重症哮喘潛在的治療靶標
    本文將就NET生物學特性、NET在重症哮喘發病機制中的作用以及靶向NET治療重症哮喘的價值做一綜述。一、NET生物學特性作為一種新型抗菌防禦系統,NET可阻礙病原菌擴散[4]。採用吸入糖皮質激素(ICS)/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維持緩解策略,可使86.5%的哮喘患者實現臨床控制[13]。約5%~10%哮喘患者即使長期應用ICS/LABA,仍出現不可逆性氣流阻塞,需反覆急診就醫和住院治療。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將經過第4步治療(緩解藥物加2種或更多的控制藥物)尚未達到可控制水平的哮喘,稱為重症哮喘。
  • 致死率僅次於癌症的哮喘 600萬中國兒童都有 | 世界防治哮喘日
    目前有研究顯示,反覆喘息和咳嗽的學齡前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後如FeNO水平持續升高4周以上,可作為學齡期哮喘的預測指標。但不推薦單純以FeNO水平高低作為決定哮喘兒童是否使用ICS治療,或ICS升/降級治療的依據。
  • J Med Chem:楊玉社等抗耐藥菌感染新型截短側耳素衍生物研究獲進展
    因而臨床上迫切需要結構新穎、作用機制獨特、對耐藥菌有效的新型抗菌藥物。截短側耳素是一類作用機制新穎的天然產物,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耐青黴素肺炎鏈球菌(PRSP)等耐藥菌具有較強的體外抗菌活性。
  • Med Chem Commun: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人類淋病的新型抗生素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7年1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約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氧化碳釋放分子的治療效應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抗生素,該抗生素或有望用來治療性傳播感染的淋病,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Med.
  • 重度哮喘的定義、評估和治療
    /茶鹼]或全身激素治療≥50%的時間,以防止變成未控制哮喘,或即使在上述治療下仍表現為未控制哮喘。第1階段:確定哮喘診斷並識別難治性哮喘重度哮喘診斷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是除外那些表現為「難治性」哮喘、但對其中的混雜因素進行合理診治後,病情可獲極大改善的病例。因此指南推薦,表現為「難治性」哮喘的患者應首先由哮喘專家對其哮喘診斷予以證實並進行3個月以上的評估和管理。
  • 美媒:少吃肉或可降低兒童哮喘風險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美國健康生活新聞網12月28日發表文章稱,素食或可降低兒童哮喘風險。全文摘編如下:一項新的研究顯示,肉食中的化合物可能引發部分兒童氣喘,進而導致哮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這些化合物稱作「晚期糖基化終產物」,是肉類在高溫烤炸烘焙時釋放出的物質。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能有效治療多種「難治性」癌症的新型藥物
    2019年12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題為「Targeting DNA Repair in Tumor Cells via Inhibition of ERCC1–XPF」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爾伯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類新型藥物,其或能通過抑制癌細胞進行自我修復來使得癌症療法更加安全有效
  • Cell Chem Biol:新型篩選技術或能識別出多種癌細胞代謝的新型小...
    2019年12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篩選系統,其或能利用細胞中重要組分的冗餘信息(核苷酸代謝)來幫助識別新型藥物,這些藥物或能特異性並潛在地阻斷對癌細胞生長非常必要的生物學過程。
  • Chem Commun:新型多肽分子可用於治療胃腸道紊亂
    研究表明,這些肽是通過加速傷口癒合來局部抵抗炎症和胃腸道損傷的產物,它們具有治療胃腸道和其他黏膜疾病(如乾眼病和哮喘)的巨大潛力。(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Muttenthaler說:「迄今為止,市場上有兩種針對腸易激綜合症等疾病的口服肽治療劑。
  • Cell Chem Biol:新型高通量篩選平臺或能幫助尋找更多癌症免疫療法...
    ,但仍有很多患者並沒有因此而獲益,而尋找能夠「鬆開」其它免疫反應的藥物或許就能提高這些患者的抗癌效率,尤其是檢查點抑制劑都無法有效治療的癌症患者。Platform)新型系統,其能幫助檢測化合物是否能增強人類免疫細胞抑制癌細胞生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