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篩查是唐氏症候群篩查的簡稱,是孕婦產前檢查的一個重要項目。要弄清什麼是唐氏篩查,你需要首先了解唐氏症候群。
什麼是唐氏症候群?
每個人都有46條染色體,排列成23對。因為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子各有23條染色體,所以,當精子使卵子受精懷孕後,就會形成一個擁有全部46條染色體的新生命。不過,有時候也會發生錯誤,引起染色體異常。唐氏症候群就是其中的一種異常。
有時在受孕時,寶寶不是從父母那裡各取一條21號染色體結合起來,而是又擠進來第三條21號染色體,然後,這條染色體又被複製到寶寶身體的所有細胞上。唐氏症候群有時也稱為「21三體症候群」,是最常見的一種染色體異常狀況。
唐氏症候群有什麼特徵?
患唐氏症候群的人可能會有某些共同的身體特徵,比如眼睛向上向外傾斜、有一根通貫掌紋(也叫「斷掌」)、耳朵位置低、手小等。患唐氏症候群的人很可能還有某些疾病,包括:心臟缺陷(有1/3患唐氏症候群的寶寶會有)、消化道缺陷,有時還會出現視力和聽力問題,不過,最受影響的還是唐氏兒的學習能力。有唐氏症候群的人會出現某種程度的學習困難。許多有唐氏症候群的人都能上普通的學校,具有一定自理能力,但還有些人需要全天照顧。當今出生的有唐氏症候群的人的平均壽命為40~60年。
為什麼要進行唐氏篩查?
因為唐氏症候群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會給家庭帶來巨大影響,所以,需要做唐氏症候群篩查,特別是35歲以上的準媽媽。大齡女性比年輕女性更有可能生出唐氏兒。
什麼是唐氏篩查?
唐篩檢查,是唐氏綜合症產前篩選檢查的簡稱。目的是通過化驗孕婦的血液,結合其他臨床信息,來綜合判斷胎兒患有唐氏症的危險程度,如果唐篩檢查結果顯示胎兒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危險性比較高,就應進一步進行確診性的檢查--羊膜穿刺檢查或絨毛檢查。
唐氏篩查結果怎麼看?
下圖是一份唐氏篩查結果高危報告單,各地的報告單形式可能會有變化,僅供參考。
唐氏篩查是化驗孕婦血液中的甲型胎兒蛋白(AFP)、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β-hCG)、游離雌三醇(uE3)和抑制素A(Inhibin A)的濃度,並結合孕婦的年齡,運用計算機精密計算出每一位孕婦懷有唐氏症胎兒的危險性。
甲型胎兒蛋白(AFP)一般範圍為0.7-2.5MOM。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越高,游離雌三醇(uE3)越低和抑制素A(Inhibin A)越高,胎兒患唐氏症的機會越高。另外,醫生還會將甲胎蛋白值、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值、游離雌三醇值和抑制素A值以及孕婦的年齡、體重、懷孕周數輸入電腦,由電腦風險評估軟體算出胎兒出現唐氏症的危險性,不同醫院使用的標準不一樣,如果化驗結果標明的機率(如1/100)大於正常參考值機率(如1/270),則結果為陽性,表示胎兒患病的機率較高,應進一步做羊膜穿刺檢查或絨毛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真正存在缺陷。 在正式抽取羊水之前,醫師會先幫孕婦做超聲檢查,決定胎兒大小、懷孕周數、胎兒位置及胎兒數目,然後在B超的監視下進行取羊水標本。
準媽媽進行唐篩的目的是判斷胎寶寶患先天愚型、神經管缺陷的危險係數,以便在一定程度上規避胎寶寶患病風險。準媽媽懷孕15—20周是進行唐篩較理想的時間,但因各醫院情況不同,具體唐篩時間最好詢問醫生。
唐氏篩查怎麼做?
準媽媽唐篩檢查切記要空腹,醫生會抽取準媽媽的靜脈血,通過檢測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和絨毛促性腺激素、雌激素的濃度,並結合準媽媽的預產期、年齡、體重和採血時的孕周等,推算出唐氏寶寶的危險係數。但有的醫院因為檢查設備不同,可能不需要空腹,準媽媽做檢查前要仔細諮詢醫生。
具體檢查時,準媽媽需要提供出生年月日、月經周期、末次月經時間、預產期、體重、實際孕周等相關數據。檢查結果通常一周後便可出來。
特別提示:唐篩可篩檢出60—70%的唐氏症患兒,但提醒準媽媽注意的是,唐篩檢查只能幫助判斷胎寶寶患病的機率,不能明確胎寶寶是否會患上唐氏症。也就是說,哪怕是化驗指數偏高,也只能說明懷有唐氏寶寶的機會較高,但並不代表胎寶寶一定有問題。準媽媽檢查指數若超出正常範圍,醫生通常會建議你進行羊膜穿刺檢查,以便更一步排除寶寶患病可能。
小提示:唐氏篩查的結果就像天氣預報的晴雨表的概率,高於臨界值的高危孕婦不一定懷有真正缺陷胎兒,所以準媽媽們不要過於擔心,保持愉快心情,不要有過多的心理負擔。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老公叫我溜溜球)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