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稜鏡 | Nature被撤稿 ,「遊戲」可以去研究量子力學?不靠譜

2021-02-15 蟲洞電商


人們通常通過直觀地形成簡單的低維啟發式策略來解決巨大的計算複雜性問題。公民科學是通過向非專家介紹科研問題來利用這種能力的一種方法。「遊戲化」(在非遊戲環境中應用遊戲元素)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可讓公民科學家為研究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公民科學遊戲Foldit,EteRNA和EyeWire已成功用於研究蛋白質和RNA摺疊以及神經元作圖,但到目前為止,遊戲化還沒有應用於量子物理學中的問題。

2016年4月13日,丹麥奧爾胡斯大學Jacob F. Sherson團隊在Nature 發表題為「Exploring the quantum speed limit with computer gam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優化前景和啟發式解決方案策略的組合分析可能會有益於量子物理學及其以外的更多種類的優化問題。在2020年5月5日,Nature 編輯團隊警告讀者,由於該研究代碼使用錯誤,其導致結論不可靠,不要相信該研究的結果。同時,該文章下一步可能面臨撤稿的風險。

2020年7月22日,該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計算機代碼中存在錯誤,這意味著所報告的定量結果無效,我們非常遺憾地撤回了本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1762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74-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74-0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515-2

掃碼上方二維碼送工業品採購解決方案一份

北京蟲洞空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於2015年12月成立,是東方科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成員企業,東方科儀控股為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科技綜合服務控股集團。

公司樹立「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企業文化,倡導員工忠於事業、熱愛生活、健康快樂,集結一支富有激情活力、不斷進取創新的工作夥伴,在一批高素質人才組成的管理團隊的帶領下,以結果為導向,超越自我、奮勇前行。

蟲洞的合作知名原廠供應商

目前在實驗室儀器、試劑、耗材領域,整合優勢資源,提供標準化服務,幫助賣方客戶上線、推動市場,培養買方客戶消費行為,注重用戶使用與體驗,實現產業規模效益。

通過第三方電商平臺的優化與迭代、前瞻性的商業模式、便捷的操作方式、完備的運營流程和規章制度,以及無憂的第三方倉儲物流服務,切實為中國科研供應鏈管理做出貢獻。

未來,蟲洞空間公司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專業、最全面、最具有權威的帶有採購管理與銷售管理功能的工業品網絡銷售與供應鏈平臺,為科學研究提供基礎服務,推動科研產業的信息化發展,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

PC端瀏覽器輸入:ewormhole.com

實驗室試劑耗材現貨商品

領取免費正品試用裝

相關焦點

  • 從nature撤稿反被眾多學者讚揚?這名科研「大牛」值得學習!
    該研究發明了一種活性成環共軛延展聚合(APEX)反應,通過改變引發劑與單體濃度比、引發劑結構、反應條件實現了合成結構和長度均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該成果也在當時刊登上了Nature期刊上,曾一度為石墨烯學者提供了研究基礎。但在2020年9月,該論文作者卻先Nature編輯部提出警示,原因是論文的MALDI-TOF質譜數據有問題,有可能影響論文的核心結論。
  • Nature「餘波未盡」,中國地質大學又遭Science撤稿!新冠竟成「罪魁...
    這是繼今年7月中國地質大學被Nature撤稿後發生的又一起學術「事故」,中國地質大學也因此創下了中國科研論文被 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中國地質大學被撤了一篇nature+一篇science,這放到全球科研機構來說,也是極為罕見的。
  • Nature非編碼RNA重要論文被撤,涉多名華人科學家
    ,讓非編碼RNA研究蒙上了陰影,而這篇重磅論文的作者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西南醫學中心不僅是美國最頂尖的醫學院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之一,培養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也是世界top10級別的醫學院,西南醫學中心在2016年的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世界大學排名)中被排在全球醫學院第9位。
  • 女性研究者的導師為異性時,學術更出色?這篇論文果然被批,最終被撤稿
    文中寫到:「雖然目前政策傾向鼓勵導師和學生為同性,以維持女性學者在學術界的比例,但我們的研究發現導師為異性時,更能提高女性研究者的學術影響力。」此結論一出,立即招致其他研究者的批評。在3位專家審查後,這篇文章最終被撤稿。以下為撤稿通知的部分內容:三位專家審核了該文章方法學的有效性和結果解釋的合理性。專家們認為使用研究合著者的信息來確定導師身份是不合理的,得出的結論並不能外推。論文中也沒有驗證導師和學生關係的真實性。所有作者都表示同意撤回該論文,並表示:我們是一個跨學科的專家團隊,堅定不移地支持男女平等,並擁護科學誠信。
  • 「韓春雨事件」始末:「諾獎級研究」為何走向了撤稿
    這次他主動撤稿,我覺得還是比較合適的,撤稿是給廣大科研人員最大的提醒。」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劉春明:「撤稿意味著這一備受爭議的論文有了明確結論。撤稿就是撤稿,不存在主動和被動撤稿問題。很多實驗室不能重複其結果和強大的輿論壓力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該文章的撤稿。
  • 易智編譯:近些年來學術圈的論文撤稿事件
    Piero Anversa分別於2001年和2003年,在Nature和Cell上發表文章,宣稱他發現了一種心臟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細胞。這對於科學界而言無疑是個重磅炸彈,畢竟利用幹細胞分化得到的心肌細胞可以用來治療心肌損傷,解決一系列的醫學難題。
  • 中國發布了全球最多的論文,也貢獻了最多的撤稿
    網易新聞曾在2017年統計過524名被撤稿論文作者的名單。學術不端與研究者缺乏責任感、誠信水平有關。但並不能止於泛道德化的批評中國學者學術素養不高、自律性不強,著眼於整個科研機制更有利於了解中國學者的處境。
  • 《Nature》石墨烯納米帶突破性進展或因數據處理問題被撤稿
    2019年6月26日,日本名古屋大學和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聚合稠環芳烴可控合成石墨烯納米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法有望為研究石墨烯納米帶長度對其理化性質的影響奠定材料基礎。遺憾的是:2020年9月18日,《Nature》發表社論關切該論文MALDI-TOF質譜數據的生成和處理方式或存在重大缺陷,導致結論不可靠,獲將面臨撤稿《Nature》雜誌正在與作者合作解決此問題,告誡讀者不要使用本文的結論
  • 【韓春雨撤稿】數據已經說話,生物學家們怎麼說?
    圖片來源:nature.com同一天,《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Time for the data to speak)的社論[2]。文章指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和同事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 15個月,韓春雨撤稿了
    2017年8月2日,韓春雨撤稿了。2016年發表NgAgo論文的五位作者——高峰,沈嘯,姜峰,武永強以及韓春雨8月2日在發表該論文的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布在線撤稿聲明,稱「因為科研界一直無法用我們論文中提供的實驗方案把論文圖4中的關鍵結果重複出來,我們決定撤回我們的這項研究」[1]。
  • 中科院院士發表科研論文,被同行審議討論半年,迫於壓力主動撤稿
    2019年1月,第二軍醫大學孫穎浩院士在《CELL DEATH AND DISEASE》發表一篇《Sirt3 suppresses calcium oxalate-induced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injury via modification of FoxO3a-mediated autophagy》的研究論文
  • 為遊戲而設耳機:華碩ROG Delta稜鏡白色限定版遊戲耳機
    最近剛入手了除了PC平臺還兼顧了其他多平臺支持的遊戲耳機:華碩ROG Delta 稜鏡白色限定版(以下簡稱:ROG Delta稜鏡)我入手的這款是白色款,所以包裝也是全新的白色設計,可以看見右下角標註了PS4支持,還有醒目的HiRes小金標,說明這款遊戲耳機在兼顧遊戲的同時,也有音質的追求。
  • 韓春雨撤稿,凸顯科學的社會生命力
    有了這些數據,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去提醒讀者留意該論文可能存在問題,我們將正式的「編輯部關注」發表在該篇論文所在的網址上,此舉得到包括韓春雨在內的兩位論文作者的支持。我們也詢問了論文作者是否可以解答科研界為何難以重複他們的結果。於是,去年12月,韓春雨及同事,還有另外幾個與本刊聯繫的獨立研究小組,提供了新的數據,稱已經重複了NgAgo基因編輯活性。
  • Nature發文:一天被撤稿6篇,他堪稱世界一流的學術造假「鬼才」
    /articles/d41586-020-02147-1文中列舉了一位營養心理學家兩年被撤稿18篇,最高一天被撤稿6篇的傳奇案例。被撤稿的例子聽得多了,其實根本記不住都是誰,但是這位營養心理學家可不一般,他的研究內容,從通靈預知、擺能量姿勢對氣管移植的益處,到小鼠腸道微生物群和自閉症的關係、砷基生命形式……簡直無所不能。這,這麼厲害,一個營養心理學家還能研究通靈?於是出於一點點的好奇心,去查了一下這個人,果然好奇害死貓——這人的造假手段簡直顛覆三觀...這個人是誰?
  • 中國學者《科學》論文首被撤稿 舉報者:可以重做研究再提交
    論文共12位署名作者,除朱斌等4位作者不接受撤稿決定之外,團隊中其它8人包括吳豔、宋懷兵均支持撤稿,並於Science網站發布「撤稿聲明」,稱對研究中的「意外錯誤」(accidental mistakes) 負全部責任。
  • NASA科學家聯名求撤稿:金星生命跡象是烏龍,擬合方法不靠譜
    NASA研究生命、行星等各領域的科學家們「聯名上書」Nature:請作者考慮更正或撤稿。另外,NASA還發現,Greaves的研究團隊用多項式方程擬合噪聲,然後將其從數據中剔除。真理越辯越明NASA在發表「誠邀撤稿」聲明的後一天,忽然去掉了論文中要求撤稿的部分,而是改成了更冷靜的「我們所測量的數據,與論文中所展示的數據不符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新高
    這三座城市都擁有數量龐大的科研機構和大學。5、撤稿頻發「罪魁禍首」SCI論文成為學術評價、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學科評估的核心指標。體制評定科研人員未達到學校要求的論文發表量,他們可能無法晉升甚至可能會被迫離職,這種壓力可能會導致一些研究人員以犧牲科學誠信為代價發表文章。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
    這三座城市都擁有數量龐大的科研機構和大學。5、撤稿作者集中高校機構被撤論文所屬機構既包括科研機構如中科院(34篇),包括高校,企事業單位。5、撤稿頻發「罪魁禍首」SCI論文成為學術評價、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學科評估的核心指標。體制評定科研人員未達到學校要求的論文發表量,他們可能無法晉升甚至可能會被迫離職,這種壓力可能會導致一些研究人員以犧牲科學誠信為代價發表文章。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作者稱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因為出稿時間正值新冠流行期間,作者們被隔離導致交接不暢,使用了錯誤圖片。據悉,這是第一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同意撤稿的8位作者在「撤稿聲明」中指出,研究報告中的兩處「圖片錯誤」和當時的地域位置與人員變動相關。
  • 撤稿恐難免!中國燃料電池研究「造假」?Science:發函重點關注
    據iNature公眾號表示,按照過往的經驗來看,Science發布這種聲明之後,撤稿率為100%。換句話說,此研究論文恐難逃「撤稿」的厄運。如果被撤稿,這將是中國有史以來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