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基因偵探」利用基因組指紋技術追蹤新冠起源

2020-06-29 華輿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中新社·華輿訊 據澳華財經在線報導,由於COVID-19冠狀病毒經常突變,墨爾本大學Doherty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維州衛生部門合作,使用一種被稱為基因組測序的技術,自一月下旬以來通過不斷採集維州COVID-19感染病例的DNA,追蹤集群感染源頭和傳播鏈。

澳大利亞「基因偵探」利用基因組指紋技術追蹤新冠起源

這項世界領先的基因組指紋技術也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其他州使用,目前維州80%感染病例的DNA已被採集。

Doherty研究所五年前開發了基因組計劃,追蹤多種病毒的基因組序列,在全球建立資料庫。

Doherty的醫學微生物學家Norelle Sherry博士表示,該技術通過利用病毒的「指紋」,追蹤感染的先後順序,繪製出一個連接所有病例的「地圖」。研究人員可將這些數據與全球資料庫進行比較,從而追溯新病例感染源頭。

結果顯示,儘管在疫情初期病毒簇數高達76個,但大多數是「終端簇」,沒有繼續傳播。表示社交隔離措施有效地抑制了病毒的傳播。

該技術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肯定,預計很快將作為學術論文發表。

據悉,維州本周三打破了自4月7日以來的最高單日增幅紀錄,迫使採集工作大幅增加。

建立基因組數據模型的生物信息數學家也一直在觀察病毒的基因組特徵,防止漏查個別病毒信息。

據了解,維州COVID-19病毒基因組測序覆蓋率全面程度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原標題:維州「基因偵探」利用基因組指紋技術追蹤新冠起源)

來源: 澳華財經在線

安卓用戶,可在各應用商店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澳大利亞「基因偵探」利用基因組指紋技術追蹤新冠起源

相關焦點

  • Science:首次開發出基因組編輯技術GESTALT追蹤細胞譜系
    這種技術允許沿著成體細胞譜系圖追蹤到它們的胚胎起源。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5月26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Whole organism lineage tracing by combinatorial and cumulative genome editing」。這些作者「開發出一種非常強大的工具而允許我們對細胞和器官發育進行譜系追蹤。」
  • Science:利用基因組流行病學準確追蹤英國COVID-19傳播鏈
    了解這些特徵有助於針對性地進行幹預,追蹤對人類宿主有不同影響的SARS-CoV-2變種。英國在2020年初的COVID-19疫情是世界上最大的疫情之一。該國的病毒基因組採樣也有很好的代表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英國COVID-19基因組學(COVID-19 Genomics UK)聯盟的努力。通過這個聯盟,英國每周都會公開分享大量的病毒基因數據。
  • 科學家利用基因網絡技術重建COVID-19早期的進化路徑
    科學家利用基因網絡技術重建COVID-19早期的進化路徑 2020-04-23 1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因指紋破案:美國這場會議最終導致24.5萬人感染新冠肺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美國媒體11日報導,一項病毒基因指紋研究顯示,今年2月底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一場生物技術會議成為新冠病毒超級傳播源,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傳播的病例多達大約24萬5000例。像指紋一樣,基因之間的差異也具有「唯一性」,因此被稱為基因指紋。
  • 什麼技術幫助疾控「偵探」鎖定新冠感染來源?是基因測序啊
    什麼技術幫助疾控「偵探」鎖定新冠感染來源?在以前技術不是那麼發達的時候,技術人員測定整個基因組可能要耗費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憑藉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可以一次性完成之前數月的工作。當然,這項技術操作起來比較複雜,不僅僅需要在實驗室裡進行,還需要高性能計算機,至少分析數小時才能完成。
  • 一作解讀|小麥D基因組物種的起源——同倍體雜交與祖先亞分化的區分
    但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該現象已廣泛報導於動植物的系統發育基因組學(phylogenomics)研究中,並已被認為是一種普遍的物種形成過程。當前推斷雜交的主要策略是通過排除不完全譜系分選(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的情況接受雜交的可能。
  • 如何利用基因魔剪—CRISPR技術來進行非編碼基因組功能的研究?
    我們(原文筆者)能夠很好地理解基因組中編碼蛋白組分背後的規則,同時通過對DNA序列的觀察我們也能夠找出從事編碼作用的基因的開始以及終止位置。對於基因組中殘留的98%的基因組而言,卻又是一番不同的故事了,如今我們對於DNA暗物質的理解都是來自於對非編碼DNA單個片段的研究和理解,而真正指導非編碼基因組發揮作用的規則目前研究者並不清楚。
  • 考古泰鬥重建新冠進化圖:三種類型,早期東亞地區病毒突變慢
    研究團隊使用了從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從全球各地採集的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據悉,該團隊從2月份開始追蹤新冠病毒的基因組進化。其中,中國以外的基因組數據大多來自當地首批患者。 「病毒有太多的快速突變,很難精確地追蹤到SARS-CoV-2系譜。」
  • 徐鵬報告詳細解讀:鯉魚異源四倍體起源及基因組進化
    通過什麼技術來揭示鯉魚的起源和基因組進化的?下面請看徐鵬教授現場報告內容詳細解讀。Susumu Ohno & 《Evolution by Gene Duplication》近年來,測序技術的發展使得利用全基因組尺度的遺傳工具更全面揭示鯉四倍化形成機制和全基因組複製後基因的演化成為可能。
  • 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 發現致命水母毒液解藥
    參考消息網5月6日報導 德媒稱,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解毒劑,能對抗地球上毒性最強的生物之一——澳大利亞箱形水母——的致命蜇刺。據德新社5月1日報導,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1日在一份聲明中說,這種新解毒劑是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發現的,若在受害者被蜇後15分鐘內使用,可遏止症狀。
  • ...甘薯,染色體,上海,基因組,楊俊,起源,植物園,辰山,祖先,克分子...
    原標題:你知道甘薯的起源嗎  據《勞動報》報導:昨日,上海辰山植物園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聯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研究所和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Plants》上共同發表了揭示甘薯起源的重要論文。
  • 美國利用納米孔測序技術,實現對非洲豬瘟病毒基因組的實時檢測
    近期,美國農業部下屬的研究機構在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雜誌上發表了針對非洲豬瘟病毒的首個結合樣品富集、納米孔MinION測序技術、以及新型快速分析軟體的報告,實現對該病毒基因組序列的真正實時檢測。
  • 人類如何保持基因組穩定?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測序技術不管從價格上還是從人力成本上迅速下降,讓科學家能夠做更多事,尤其是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為人類了解生命起源提供了非常好的手段。轉錄組,基因組,表觀組利用這個技術能揭示細胞命運決定的很多分子機制。
  • 西藏半野生小麥基因組結構變異、起源與演化規律和高原適應性機制
    長期以來,關於西藏半野生小麥的分類地位、起源演化一直存在爭議。、起源與演化規律和高原適應性機制,填補了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該基因組大小為14.71Gb,注釋了118,078個高可信度蛋白編碼基因。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基因組編輯團隊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再獲新進展
    12月16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DNA指紋及分子育種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基因組編輯團隊在Frontiers系列新期刊Frontiers in Genome Editing上發表題為「Genome engineering in plant using an efficient CRISPR-xCas9 toolset with an expanded
  • DNA也有「指紋」
    人的指紋各不相同,有其內在的形成原因,那就是DNA分子中的「基因」,指紋的多樣性也就來源於基因的多樣性。說來也怪,「基因」同樣也有「指紋」,這就是「DNA指紋」。那麼,什麼是DNA指紋呢?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技術簡介:DNA指紋是指具有完全個體特異的DNA多態性,其個體識別能力足以與手指指紋相媲美,因而得名。這種指紋可以通過血液、唾液、汗水、淚水等任何人體分泌物獲得。
  • 病毒起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坐實「美國投毒」?
    據英國劍橋大學《新冠病毒:以遺傳網絡分析大流行起源》(COVID-19: 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provides 'snapshot' of pandemic origins)一文中利用「遺傳網絡」追蹤自去年12月至今年3月全球160基因組後,初步以地圖方式呈現病毒基因演變與擴散方式。
  • 科學家在半水生藻類基因組中找到了陸地植物起源的部分秘密
    他們的論文「瑪格麗塔柱形鼓藻(Penium Margaritaceum)基因組:陸地植物起源的標誌」於5月21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瑪格麗塔柱形鼓藻是一組淡水藻類,屬於輪藻門,雙星藻綱,鼓藻目,與約6億年前的第一批陸地植物有著共同的祖先。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9期:北大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澳大利亞向華大基因購買1000萬套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據路透社14日報導,澳大利亞方面表示,其從華大基因購買了1000萬套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澳大利亞衛生部長發言人稱,華大基因的設備使用已得到該國安全機構的批准。同時,華大基因與澳大利亞實驗室的合作僅限於新冠病毒檢測平臺的安裝和工作人員的培訓。
  • 喬傑:人類如何保持基因組的穩定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測序技術不管從價格上還是從人力成本上迅速下降,讓科學家能夠做更多事,尤其是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為人類了解生命起源提供了非常好的手段。轉錄組,基因組,表觀組利用這個技術能揭示細胞命運決定的很多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