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以皮走皮
蛻有退之意
蟬蛻在治療皮膚病上也有獨到之處
夏至二候蟬始鳴,仔細觀察一下都會發現,真的是在夏至後的五六天開始聽到蟬叫。
即使長期生活在地下,不得不感嘆昆蟲對於氣候的敏感,大概大自然在它們的基因裡安了定時鬧鐘。
說起蟬,我們想到最多的是中藥裡的蟬蛻。
小時候家門口有兩顆桃樹,每到夏天,總會發現桃樹下的地面莫名其妙的有一些小洞,後來才知道這都是知了挖的,有洞的地方,必然能在附近的樹上找到知了殼。
曾經往知了殼裡塞桃樹脂,幻想它一夜之間變成一隻知了。那時候不知道蟬是怎麼蛻皮的,直到歲數大一點後。
夏夜的晚上八九點大概是蟬從地下出來最活躍的時間段,那次,我打開手電筒在樹上找,真的發現了一隻正在蛻皮的金蟬,倒掛在樹上,大概觀察了它整個蛻變的全過程。
蛻皮出來後的知了身上翠綠翠綠的,翅膀還沒有舒展開,我興奮不已,更多的是感慨生命的奇蹟。
這種金蟬蛻下來的皮就是中藥裡的蟬蛻,雖然是動物藥,但不涉及到殺生,所以我也經常會用到。
倒是現在很多人搜集「知了猴」來賣,也就是還沒蛻皮的金蟬,油炸著吃,很受歡迎,據說很多人一個夏天靠賣這個也掙了不少。
總覺得挺殘忍,人家在地下不見天日好幾年,誠惶誠恐鑽出來,好不容易有機會到枝頭引吭高歌一兩個月,還沒來得及感受一下陽光就被你給吃了!
所以,中醫必要時用動物藥也往往是儘量避開殺生,很多物種瀕臨滅絕,都是人類的口腹之慾啊!金蟬幼蟲一直生活在陰暗的土壤中,靠吸收少量植物根的汁液維持生命。
所以,它自然稟賦了土的平和涼潤之氣,同時也得了木氣,於是,它可以祛風熱,還可以平肝止痙。
這個功效有點類似於羚羊角,然而羚羊角涉及到動物保護,且價格昂貴,質量參差不齊,臨床中,小兒驚風、抽搐或者發熱這類問題,我經常用蟬蛻來替代,效果也不錯。
當然,蟬蛻的價格現在也不便宜,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收集一點。
以皮走皮,蛻有退之意,蟬蛻在治療皮膚病上也有獨到之處。
何廉臣的《實驗藥物學》裡說蟬蛻:體輕而揚,故能快斑疹之毒壅,宣皮膚之風熱。
蟬蛻在外感風熱或是風熱溼毒壅滯於皮膚而形成的風疹一類皮膚病中經常用到,也就是過敏性皮炎這類。
不過,蟬蛻輕靈,性質較柔緩,如果是頑固性的溼疹還是不太好用,相比之下,蛇蛻會好一些,畢竟蛇是食肉動物,蛇蛻更傾向於走血分,力度也會大很多。
蟬蛻的妙用還有很多,比如風熱上攻於目會形成視物昏朦,便可以用蟬蛻,還可以除眼翳;小兒肝強脾弱,身體敏感出現夜啼,也常用到蟬蛻。
蛻既有退之意,蟬蛻還可以用於催生,需要注意的是,孕期就要慎用了,尤其蛇蛻,力度更峻猛,非必要不要輕易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