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鶯鶯為什麼不願意張生赴京趕考?這一原因令人羞於啟齒

2020-12-06 騰訊網

崔鶯鶯為什麼不願意張生赴京趕考?結合前面劇情認為原因主要擔心變數大,自己希望落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有不舍,擔心母親食言,懼怕張生變心。

崔鶯鶯是相府千金,張生是上京趕考的窮書生。他們在普濟寺相遇一見鍾情,並私定終身,但是崔鶯鶯母親反對他們交往,於是與張生約定:張生得中狀元,讓他們喜結連理,否則休想。

崔鶯鶯不願意張生赴京趕考,首先是不舍

這只是崔鶯鶯母親的想法,崔鶯鶯並不願意張生赴京趕考,因為崔鶯鶯和張生是郎有情妾有意,正處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熱戀期,當然不捨得與張生分離,忍受離別相思之苦。

其次是擔心母親食言

俗話說知女莫若母,反過來也一樣,知母莫若女。她當然知道母親的厲害,明白母親心思,就是開出張生難以完成條件達到賴婚目的。

懂得古代科舉制度的人知道,能考中進士已是難上加難,何況考中狀元呢?因此,雖然崔鶯鶯知道張生才華出眾,但是考中狀元還是沒有十分把握,也就意味著她和張生成婚希望渺茫,這是其一。

其二知道母親不會讓她長時間等張生,在張生身上白白耗費青春,定會逼迫她另選他人,這是她極其反感不願意做的事情。

再次懼怕張生變心

古代學子赴京趕考,由於交通落後,常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趕到京城,而且信息不發達,不像現在,一個電話一個gps衛星定位就能檢測到你在哪兒。那時,一封書信至少得十天半月才能送到。

再說,人心看不透,別看張生現在與自己卿卿我我,誰知分別以後會怎樣。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曾經也是甜蜜恩愛如膠似漆,後來司馬相如不是也想拋棄卓文君嗎?因此,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還可能很大。

綜上所述,認為崔鶯鶯之所以不願意張生赴京趕考,原因主要在於以上三點。

結語:崔鶯鶯和張生,是《西廂記》中一對敢於挑戰封建禮教的戀人。由於彼此身份地位懸殊很大,遭到崔鶯鶯母親百般阻撓強烈反對,以相府不招贅白衣婿為由逼迫張生赴京趕考,並且得考中狀元,否則婚姻免談。

相關焦點

  • 你若無心我便休,西廂記裡的崔鶯鶯沒有遇到張生,卻遇到了元稹
    可是當兩人還沒來及為美好未來開心之際,崔夫人卻又嫌張生是一介白衣秀士,「止留下四海一空囊」的清貧家產,狠心反悔當初的承諾,讓張生和崔鶯鶯以兄妹相稱。於是棒打鴛鴦,有情人成了兄妹。崔夫人的反悔促使崔鶯鶯徹底的升起了想要掙脫這俗世禮教的叛逆。
  • 中國最「不務正業」的寺廟:不傳佛宣傳愛情,張生在這裡會崔鶯鶯
    很多人到寺廟裡燒香拜佛都是為了求事業、求姻緣,而寺廟經常都是一些佛教中人宣揚佛法的地方,而今天要說的這座寺廟,不傳佛宣傳愛情,《西廂記》裡的故事發生在這裡!這座寺廟就是位於山西運城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的塬上的普救寺,普救寺始建於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元代王實甫《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說的「紅娘月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普救寺內。歷史名劇《西廂記》,描述了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
  • 《搖滾·西廂》突破原著 重寫張生與崔鶯鶯命運
    京華時報記者吳平攝  京華時報訊(記者侯豔)昨天,大型中國原創音樂劇《搖滾·西廂》發布會在京舉行,宣布該劇將於6月5日至6日登陸北京展覽館劇場首演。  發布會現場,《搖滾·西廂》編劇計文君講述了她的突破性創作:「故事的重生,不是復活一個老故事,而是創生一個新故事,新故事承載著老故事最為本質的文化基因,同時也有自己新的血肉之軀,讓經典重生於當下。」
  • 張生與崔鶯鶯的全新愛情
    原標題:張生與崔鶯鶯的全新愛情 由新繹文化出品,新繹劇社製作的大型中國·原創音樂劇《搖滾·西廂》將於6月5日和6日在北展劇場連演兩場,並由此拉開中國巡演的帷幕。 計文君介紹說,《搖滾·西廂》劇本先後創作了七版,原來在京劇和越劇中看到的故事演到崔鶯鶯送張生趕考就結束了,而《搖滾·西廂》的故事到這裡才剛剛開始。故事以大唐貞元年間的長安為文化時空進行全新創作,重新書寫了張生與鶯鶯的命運。在人物上加入了普救寺門口的一對石獅子、長安朱雀門門口的石獅子和花園院牆這三對擬人化的角色。通過他們之口敘述故事並表達創作者的評價意識,引發觀眾共鳴。
  • 《西廂記》前身《鶯鶯傳》的作者元稹為了個人仕途始亂終棄崔鶯鶯
    故事中的張生是以元稹本人為原型,而元稹曾經的戀人、崔鶯鶯的原型是元稹姨母鄭氏與永年縣尉:崔鵬之女崔雙文,即元稹的表妹。題記: 哪一個少女不願意懷春,哪一個男子不善於鍾情?為何世間確有如此多的愛情悲歡離合,拋開情感因素很多是利益使然。在物質世界裡情愛的天平上,感情很多時候都讓位於各種利益。
  • 崔鶯鶯和張生原型是誰?一部戲曲揭露元稹的愛恨情仇,渣男形象
    導語:崔鶯鶯和張生原型是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一部戲曲揭露元稹的愛恨情仇,渣男形象《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明朝時期的一部戲曲作品,裡面的崔鶯鶯一女子形象可謂搜在的十分生動形象,孟列夫在《中國古典戲劇的改革》中指出:「崔鶯鶯無限鍾情和奮不顧身,嫉妒和痛苦,孝順和不屈服——這樣多側面的婦女形象,確是其他任何一位元代劇作家都沒有塑造過的。」
  • 《西廂記》第2篇|崔鶯鶯:初見張生,失儀態;再見張生,丟魂魄
    若說張生因崔鶯鶯「臨去秋波那一轉」而費盡心思,特意搬進普救寺,是張生自作多情的白日做夢;那麼,崔鶯鶯園內依韻作詩對張生,又「陪著笑臉兒相迎」不舍離去再「回顧」,就是崔鶯鶯一見傾心下的芳心暗許。至此,一段無論是苦戀,虐戀還是絕戀的感情,也無論是一場世俗婚姻還是自由婚姻才正式開啟。
  • 兩個崔鶯鶯——相同的經過,不同的結局
    這是元稹的代表作《離思》,雖然表達了他對死去妻子韋叢的思念,但普遍認為元稹這首詩是他貪新忘舊的表現,把過去的就過去了,妻子死了就找另外一個,再入花叢中,享受幸福之樂。而這個版本的張生其實也就是「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自己,他實際就是小說中的負心漢子,他筆下的張生和崔鶯鶯的結局也是悲劇收場,張生從此就是負心人的代名詞。
  • 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什麼這麼曲折?
    不想擊退孫飛虎後,崔夫人悔婚,欲把崔鶯鶯嫁給其內侄鄭恆。在崔鶯鶯的貼身丫鬟紅娘的幫助下,張生與崔鶯鶯終成眷屬。那麼問題來了,兩情相悅的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何歷經坎坷?01.《西廂記》對《鶯鶯傳》做了很多大的改動,最大的改動就是將張生這個始亂終棄的渣男一舉改造成了鍾情專一的情聖,但其中人物的姓氏、籍貫並未改變。這正是王實甫的聰明之處——改了姓氏和籍貫,張生和崔鶯鶯可就不那麼坎坷了。
  • 崔鶯鶯式悲劇:遇到渣男了該怎麼辦?
    崔鶯鶯的故事最早見於元稹的《鶯鶯傳》,是元稹根據自己早年經歷寫成的一篇傳奇小說,文中張生的原型就是元稹本人。與《西廂記》中崔鶯鶯身份高貴不同,《鶯鶯傳》中的崔鶯鶯只是地主家的傻女兒,有錢無權。張生與鶯鶯春風幾度後,並沒有表示要娶她,而是離開她上京赴考。
  • 《鶯鶯傳》:窮書生愛上富家女,結果張生卻對鶯鶯始亂終棄,為何
    但是好景不長,張生要上京趕考了,二人就此別過,但並沒有斷絕來往,仍舊靠鴻雁傳書維持感情。張生的京考並不順利,但是他決定滯留長安,這個決定幾乎可以說再次為崔張二人的愛情敲響了喪鐘。轉眼一年過去,張生果然被長安留住了,他寫信叫崔鶯鶯看開些,崔鶯鶯深知他已經不會再回來了,但仍舊回了一封情誼纏綿的絕筆信,此後二人各有歸宿。崔鶯鶯在與張生的交往中,一開始她是拒絕的。
  • 多虧了張生和崔鶯鶯,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成為佳話
    張生和崔鶯鶯出自《西廂記》 元·王實甫作。第一折的一段話就打動了許多人,正撞著五百年前風流業冤,頗有種「一見誤終生」的味道,前世情緣還未散,咱們今生再來續,我於人海茫茫中尋找那個人,卻一抬眼就看見你,只這一眼,我就確定,你就是我前世業冤,今生摯愛。
  • 《西廂記》裡的崔鶯鶯到底有多美?湯顯祖也忍不住這樣說
    《西廂記》自從問世裡來,就引發了才子佳人的熱潮,元代作家王實甫在這部作品中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過目不忘的人物形象,諸如紅娘、張生、崔鶯鶯等。而女主人公崔鶯鶯更是完美動人,真實感人,千百年來不僅被口口相傳,更是在諸多作品中被描繪傳頌,成為男人們心中的夢想女神。
  • 《西廂記》:年少時羨慕人生圓滿的張生,後來才發現活成了紅娘
    古代男女大妨,張生要接近崔小姐正在無可奈何之際,一夥亂軍給了他英雄救美的機會。助崔家脫險的張生,本以為崔夫人會兌現諾言將女兒許配給他,沒想到老夫人卻食言了。愛情面前,張生顧不得儒家道統,藉助紅娘牽線,與崔鶯鶯暗結連理。最後,張生考取了狀元,也獲得了老夫人的認可,在一片和諧中迎娶崔小姐。讀《西廂記》,張生是最讓人動容的人物,他為崔鶯鶯有豁出性命的勇氣。
  • 和崔鶯鶯有「地下情」不是張生,而是這位唐代詩人?
    唐代詩人元稹的原配夫人是韋叢,娶韋氏之前曾與一女子有私情,這個女人就是崔鶯鶯。關於崔鶯鶯,描寫較多的就是元稹的《鶯鶯傳》,這本書也就是王實甫撰寫的《西廂記》的藍本。公元799年,元稹到蒲州當官,認識了母親遠方親戚的女兒—崔鶯鶯。
  • 《鶯鶯傳》裡的崔鶯鶯,為何明知張生會始亂終棄,還自薦枕席?
    《西廂記》的故事很出名,沒幾個人不知道。窮書生張生,愛上了富家小姐崔鶯鶯。一次偶然的機會,張生救了崔小姐, 並且得到了崔母的許婚。可是沒有想到,這個崔夫人是個極其勢利的人,她嫌棄張生貧寒,所以悔婚。而崔鶯鶯對張生早就情根深種,約定了終生。在丫鬟紅娘的幫助下,崔鶯鶯經常和張生私會,以慰藉相思之情。
  • 郭德綱的張生鬧五更你聽過,但你知道崔鶯鶯和他的愛情故事嗎?
    那麼,這第五更的唱詞究竟是什麼?這兩個人是怎麼發展成鬧五更的關係的?有人說,張生只是把鶯鶯當好朋友,最後更是殘忍的拋棄了鶯鶯,是真的嗎?郭德綱老師今天,小劉就為大家講一講這張生鬧五更的前因後果二人相逢於兵荒馬亂的年代,張生在亂世中於普救寺保護了她,二人一見鍾情,一來二去,日久了生情。鬧完好些個五更後,張生要進京趕考,翻臉就把鶯鶯比做妲己、褒姒,說自己「德不足以勝妖孽」,所以「忍情」拋棄她。後來二人都分別結了婚。再後來,張生路過鶯鶯家門,想見她,鶯鶯內心充滿了情與禮的矛盾,拒絕了張生。這個版本中,張生就是元稹自己。
  • 《西廂記》中,崔母做了這件事,讓崔鶯鶯反抗意識開始覺醒
    《西廂記》其實這件事情也非常簡單,大家知道張生本來是來到長安考試的,希望考個好成績,混個一官半職,你的內心肯定會受到巨大的打擊,因為雙方都是你愛的人,這就相當於讓你強行在兩個人之中選擇一個,這種選擇對於一個女生來說絕對是非常殘忍的,但是大家要知道在現在是還有選擇的機會,在古代的時候是沒有選擇的機會的,也就是說崔母說不同意,那麼這件事情就徹底不可能了,因為子女是不能反抗自己的父母的,這是根深蒂固的禮儀思想。
  • 為何說《西廂記》中的崔鶯鶯是胡姬,慘遭拋棄是因為出身卑微
    西廂中,塑造了絕代佳人崔鶯鶯,與趕考書生張生,兩人暗生情愫,矢志不渝,在紅娘的幫助下,幾經波折,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男女主不畏世俗,勇於反抗而又堅貞不渝的愛情,尤為打動人心。可在元稹的《鶯鶯傳》裡,同樣絕代佳人的崔鶯鶯,卻被張生以「德不足以勝妖孽」的藉口,始亂終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