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實施<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之時,通用基於市場空間和新能源技術未來應用考慮,已率先在中國推進研發本土化。本報對此的關注,謹為跨國汽車公司新一輪對華合資提供樣本思考,更為中國"市場換技術"政策的創新提供環境支持。
10月29日,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華格納宣布通用將在華建立兩個新能源車研發中心,並將把一系列新能源車型引入國內。這距中國發改委的新能源車準入辦法公布僅4天。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華格納此舉表明通用和上汽在此前一系列的研發分歧上已經達成了一定程度的妥協:通用將建立獨資研發體系,同時繼續維持和上汽在研發上一定程度的合作,而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亞)不再是通用在華唯一的研發中心。
雙方不再"挖角"泛亞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作為雙方妥協的產物,通用和上汽相互約定,上汽汽車工程研究院和通用獨資的研發中心都不再從泛亞挖人。
此前,由於建設上汽自主品牌的需要,在泛亞任職的中方員工被大量調入上汽汽車工程研究院。這些人目前基本上都成為了上汽汽車工程研究院的骨幹力量,譬如曾任泛亞執行副總經理高衛民、曾任泛亞副總經理魏燕欽和原來在泛亞負責賽歐開發的黃文華等等。
此舉引起通用的不滿。因此在通用決定建立獨資研發中心後,也向在泛亞技術中心的現有工作人員發去了加盟籌建中的通用汽車獨資研發中心的邀請。
雙方的相互挖角曾經導致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內部人心惶惶。"我們很多人都在相互打聽去還是不去,去哪裡好。"泛亞汽車技術人士告訴記者。
不過該人士表示,由於通用和上汽已經達成不從泛亞挖人的約定,"原來據說有幾十個人要去上汽,也有很多人要去通用那邊,但是現在真正走成的人很少。"該人士表示,現在泛亞內部最關心的是通用未來能給泛亞多大的空間。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是1997年由美國通用汽車、上汽集團以50:50的股比成立的合資企業。泛亞汽車技術中心10年來,從合資當初只有200多人到如今的1300人,投資規模由4億元人民幣擴大到2004年的40億元人民幣,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經歷了從適應性改進到主導開發的臺階式發展過程,成功完成了多個項目的研製開發。
泛亞一直希望能更進一步的發展。
泛亞另闢蹊徑
"我們想獲得更多的開發權力,最後發展到開發整車平臺。"上述人士告訴記者,"這個方向已經是非常明確,問題是通用肯不肯放手讓我們幹的問題。"
今年7月,包括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和泛亞汽車技術中心中方最高負責人、執行副總經理餘秀慧在內的一行人飛赴通用汽車美國總部。此行目的就是為泛亞向通用爭取更多的研發權力。
然而通用的全球研發體系已經基本建成,同時也是出於擔心泛亞培養的開發能力為上汽所用,通用一直擱置泛亞和上汽要求提升泛亞開發能力直至整車開發的要求。
上汽方面則認為,通用的真實想法是擔心泛亞研發能力的提升,將打破通用大宇對於小型車開發的壟斷,從而削弱通用對合資企業產品的控制。不過通用的態度現在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返亞汽車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通用已經同意泛亞自行開發一款1.4L排量小車,這款車將在2009年投放市場。"智慧財產權將歸屬泛亞和上海通用,而且還準備向海外市場出口。"
這意味著通用對泛亞和上海通用有關技術和產品出口方面的限制放寬了。不過這是以泛亞在通用研發體系內的地位降低為代價的。
作為通用給予泛亞更多開發權的交換,上汽為通用另建獨資研發中心提供方便。10月29日華格納在北京宣布"在中國再建兩個研發中心"。
通用未來將形成包括一個園區、一個合資研發中心和兩個研發中心組成的在華研發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泛亞將主要為合資企業的國內市場服務,另外兩個研究中心則在通用的研發體系內獲得更高的地位。
根據通用的說法,通用汽車前瞻技術科研中心將被整合進通用汽車的全球網絡,車用能源技術研發中心也將可以充分共享通用汽車在美國及全球的合作院校資源。
"以後園區會更多地做一些前期的開發,而我們更多地會做一些針對國內市場的改進型的開發。"返亞汽車技術中心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泛亞的地位被降低了,但是自主開發的空間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