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行星整顆都是巖漿,但貢獻亮度的或許是其他東西

2020-12-03 海外黃老邪

銀河系有無數顆系外行星,現在想像一顆極端環境的巖石世界,比地球大 10 倍,並離母恆星非常近,運行軌道繞一圈只需 10 天或更少。這種行星的表面不僅是熱,表面幾乎被燒成巖漿狀,覆蓋著溫度至少 850K 的熔巖海洋,恆星風也剝除表面大氣層。這或許已夠驚奇,但這些行星由於母恆星的反射光而異常明亮,這種反光亮暗的特性稱為「反照率」。

有些行星的反照率達 50%(地球的反照率僅 30%),行星科學家一直想弄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亮度。這些熔巖行星的表面按理推斷都燒成木碳,非常暗,但事實卻相反,究竟是什麼讓它們如此明亮?雖然真相尚未釐清,但科學家透過在實驗室製造出熔巖及火山玻璃,並測量兩種材料的反照率,排除了這兩者的可能性。

研究團隊選擇長石和玄武巖,這兩種礦物在地球和太陽系其他巖質行星很常見,有很高的代表性。研究員將長石融化,不幸地是,冷卻太快以致無法測量熔融狀態下的反照率,但產生的火山玻璃,研究團隊就有詳細觀察多角度照射及光反射特性。至於玄武巖,研究團隊從雪城大學取得玄武巖玻璃樣本,同樣詳細測量反照率,透過測量及計算一系列高溫超級地球大小的反照率,發現若由這些物質構成表面,行星反照率相當低,頂多只到 10%。

黑色的部分玄武玻璃,可期反照率低。

這意味著團隊可把注意力轉到其他可能性,如金星的超高反照率,並非來自表面巖石,而是超厚的大氣層。雖然熾熱的巖漿地球被認為不太可能有大氣層,或許只是我們對它們的了解不夠。科學家認為這些反照率異常的碳球,表面可能有複雜的結構或大氣系統,是我們前所未見。研究發表於《天文物理學期刊》。

相關焦點

  • NASA又搞大新聞,40光年外發現7顆類地行星!
    此外,還有太多的東西可以來冒充行星,比如恆星上的黑子、背景恆星的亮度變化、恆星本身的爆發活動等等。它們的個頭都跟地球相似,有些比地球略小,有些則略大。藝術家筆下的TRAPPIST-1行星系統。不同的模型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但至少其中3顆行星似乎處在到恆星合適的距離上,表面溫度或許可以讓水以液態形式存在。
  • 宇宙中的5顆神秘又詭異的行星,超出想像,有些至今都沒有答案!
    宇宙中的5顆神秘又詭異的行星,超出想像,有些至今都沒有答案!1、GJ 504b我們都知道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而GJ 504b居然比木星大這麼多,儘管距離宿主恆星那麼遠,但是GJ 504b的表明溫度仍然高達237攝氏度,到目前科學家們也無法解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2、PSR J1719-1438 b
  • 神秘的第9大行星並不存在,但有一些其他的東西在那裡
    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稱,天文學家們正在尋找這顆神秘的九號行星,但可能是徒勞的,因為在宇宙深處完全潛伏著另一種東西。行星9:神秘的行星9可能存在於太陽系的遙遠邊緣。如果有一顆比地球大5到10倍的行星存在於海王星之外的某個地方,它就能解釋柯伊伯帶的情況。截至2019年,還沒有對第九顆行星進行觀測,儘管科學家們希望這種情況很快會改變。然而,一些天文學家現在對太陽系的行星九模型提出了質疑,並提出了其他同樣可信的解釋。
  • 行星「大爆炸」:克卜勒宣布發現715顆新行星!
    和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同一個恆星系統中的多顆行星,差不多都在同一平面繞恆星公轉。這一新發現確實相當重大,下面我們就來逐條解讀它們。首先,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是設計用來監測恆星亮度細微變化的。如果有行星剛好從恆星和我們之間經過,它就會遮擋一部分星光,恆星的亮度就會在短時間內稍稍變暗一些。這種方法被稱為凌星法,已經在太陽系外行星的發現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 水星疑似發現生命,難道太陽系內圈的四顆行星,都存在過生命嗎?
    這裡我們不禁要發出疑問,難道太陽系內圈的四顆非氣態行星上都存在過生命嗎?地球上有數百萬種生命,這是事實,那其他三顆行星又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可能會有部分沒有科學依據的猜測,僅供大家進行討論。水星是太陽系內距離太陽最近的一顆類地行星,其尺寸是八大行星中最小的,其直徑只比月球大1400千米,更別提和土星,木星相比了。水星的表面和月球一樣,布滿了大量的隕石撞擊坑,但是其內部卻和月球不一樣,相反是更像地球。在水星形成的初期,本質上就像一個燃燒的大火球,這導致其內部到處都是滾燙的巖漿。
  • 我們的太陽系或許存在第九大行星
    這裡聚集著無數的小型、冰冷的天體,它們是太陽系行星形成過程中沒有被利用上的物質材料。它們距離太陽至少有30個天文單位(即30個地日距離),並各自以不同的傾斜角圍繞以橢圓形軌道繞著太陽公轉。根據數學計算和計算機的模擬,科學家們推測柯伊伯帶存在這樣的軌道特徵都源於海王星在形成時處在距離太陽更近的軌道上,這個軌道大約比目前海王星與太陽的距離短幾個天文單位。
  • 生命或許能在行星之間傳播:微生物惡劣環境中生存
    在這項為期一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微生物和有機化合物暴露在太空環境中,發現其中有些能夠承受極端的溫度和輻射壓力。該研究是國際空間站上日本實驗模塊「蒲公英任務」(Tanpopo mission)的一部分。
  • 發現24顆比地球還宜居的行星?都理解錯啦!到底怎麼回事?
    一種常見的方法是檢查主星亮度的變化--行星經過主星之前會使主星略微變暗。不過這些細微變化受觀測精度的制約,到底是行星引起的,還是噪聲甚至假信號都不好說。因此,人們把那些由克卜勒望遠鏡找到的系外行星候選者,稱作Kepler Object of Interest,前綴為KOI,後面加上一個序號。
  • 表面布滿了巖漿海洋,卻異常明亮,這種系外行星令科學家困惑不已
    我們在太陽系習以為常的畫面,在其他恆星中竟然反而顯得特立獨行。而那些系外行星表現出的離奇的特點,也讓身處太陽系的我們驚愕不已。如此近的距離,帶來的是一個詭異的行星世界。由於距離宿主恆星太近,所以它們接收到的能量也更多,溫度也高得離譜,輕輕鬆鬆可以達到幾百甚至幾千攝氏度。由於高溫導致氣體密度下降,加上距離恆星太近、所受到的恆星風也更加強勁,所以這些熱超級地球的大氣層也基本都被剝離出去,只剩下死寂的巖石軀殼。而且,由於溫度過高,這些巖石也都被融化,變作巖漿的海洋,在行星表面流淌,活脫脫一幅地獄的景象。
  • 太陽系中哪顆行星最熱呢?
    哪顆行星被稱為地球的姊妹?回想起八月中旬,當你剛休整完草坪的時候,這時太陽正在緩緩落下,它看起來至少有110℉溫度那麼高,或許甚至能在它炙烤過的馬路邊煎個雞蛋了。即使你可能被熱到以為自己正站在太陽表面,但實際上,即使是在地球最熱的一天,它也遠比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涼快得多。所以,哪顆行星是最炎熱的呢?事實上,離太陽越遠,溫度越低。所以我們來回過頭看一看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行星們:它們是水星和金星。
  • 克卜勒公布更多行星,突顯太陽系古怪異常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真正找到行星,還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行,因為你不只要等行星發生凌星現象,還要等凌星現象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恆星亮度的單次短時變暗,可能源於各式各樣的原因,比如恆星黑子(類似於太陽黑子,只不過出現在其他恆星上),或者視場中的其他恆星影響了亮度測量結果。
  • 太陽系中,為什麼其他行星都稱為「星」,只有地球被稱為「球」?
    太陽系目前共有八顆行星,且各有各自的名稱。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除地球外,其餘七顆行星都被冠以xx星的稱呼,而唯獨只有地球沒被稱之為「星」。起初,他們看到太陽、月亮、星星每天都在天上不斷東升西落,而大地一眼望不到盡頭,天空又像一個巨大的蓋子,把大地牢牢罩著。
  • 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大小、質量、亮度你清楚嗎?
    百科故事在太陽系裡,行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有的行星圍著太陽打轉發光,除月亮這顆矚目的行星外,最為我們了解的是八大行星了。這八大行星中最亮的是那顆,最大的是哪顆呢?這八大行星排列順序是怎麼樣的呢?探秘志為你揭秘這八大行星從質量大小到亮度大小的具體排列順序。
  • 「流浪行星」光臨太陽系,之前幾乎被人類遺忘,或許預示地球未來
    宇宙中存在著一些「流浪行星」,它們與地球最大的區別就是:流浪行星沒有一個類似太陽的恆星繞之旋轉,這樣的星球也許在宇宙中多達數千億顆。科學家在搜尋銀河系中心時,就發現了大約10顆質量與木星相仿的流浪行星,但它們距離太陽系太過遙遠,還無法預測流浪行星接下來的行徑,但並不排除流浪行星的目的地會是太陽系的可能。
  • 一顆零下223℃的行星或許是病毒的天堂
    一顆零下223℃的行星或許是病毒的天堂?以前我們提到太陽系內的行星,會不自覺地想到有九大行星。但在二零零六年,天文學家們通過一次會議判定太陽系是八大行星,冥王星被驅逐出列,降為矮行星,這其中當然是有原因的。天文學家重新定義了行星,認為一個天體要滿足行星的標準必須滿足三個條件:首先是要圍繞恆星運轉,這個條件就排除了圍繞行星運轉的衛星。
  • 100顆生命行星第一顆,地下水的世界,外星智慧生物的無奈
    《100顆生命行星--1》從今天開始,我在寫故事的同時會嘗試描述一百顆外星生命行星的狀態,我會儘可能的結合我的學識和想像比較合理的幻想這些外星生命行星的狀態。第一顆行星,巖質行星這是一顆普通的行星,與地球不同的是,它有兩顆太陽,這是一個雙星系統,兩顆恆星相互繞行的軌道為中心,這顆行星就位於兩顆恆星的軌道外圍,從這顆行星上看,它的早上和傍晚只能看到一顆恆星,但是漫長的中午它卻能看到兩顆恆星。
  • 銀河系中應該有多少顆宜居行星?
    克卜勒尋找這個信號的原因是,正常情況下一顆恆星會以特定的溫度輻射能量,我們看到這顆恆星的光度是一定的,如果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有一顆行星在恆星前面經過(凌日),那麼這顆恆星就會逐漸變暗,在亮度降低幾小時後,又會重新變亮,回到原來的亮度。
  • NASA 重大消息公布:40 光年外恆星周圍發現 7 顆類地行星
    這項發現表明,類似俄羅斯套碗一般擠在一起的小型巖石行星系統可能是相當普遍存在的,或許這將成為在銀河系中搜尋外星生命的最佳目的地。▲美國宇航局宣布在一顆近距離小質量恆星的周圍發現多達7顆大小與地球接近的系外行星,並且這幾顆行星相互之間的距離很近,基本都位於這顆恆星周圍的宜居帶範圍內,因此理論上都有可能存在大氣和海洋系外行星,英文Exoplanets,是指圍繞其他恆星(而不是太陽)運行的行星。利用各種方法,人類目前已經確認3449顆系外行星,另有4696顆疑似目標等待確認。
  • 水星真面目:除地球外唯一擁有磁場的巖石行星
    湧出地面的大量巖漿掩蓋了此前存在的大量撞擊坑,其中一些被熔巖覆蓋的隕坑現在仍然能夠隱約看得到,但也只能大致分辨出其外部邊緣,因而它們被稱作「幽靈隕坑」(ghost craters)。  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大部分的水星平原區域的年齡都非常接近,這就意味著它們都是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內形成的。  拜恩表示:「最後一次大型巖漿平原形成過程是一次性完成的。
  • 在太陽系其他行星衛星上看太陽,看天空都是什麼樣的?
    首先在太陽系其他行星上看太陽是什麼樣子的,相信很多人也是不知道的,水星距離太陽只有6000萬公裡,或者是地球和太陽之間距離的39%。這就是為什麼水星上日出的亮度是地球的三倍。從金星表面可以看到的太陽是在1.08億公裡之外(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