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和胃癌有什麼關係?

2020-12-05 外科醫生梁峰

【私信提問】

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不是就會得胃癌?

我的回答是: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常見的導致胃炎、消化性潰瘍、胃腺癌和低級別胃淋巴瘤等胃部疾病的致病原。受到該病菌感染後,不一定就會引發胃癌,但會提高患胃癌的風險。這種細菌適應在酸性環境中生長繁殖,可通過糞便、唾液等方式進行傳播,且在家族或其他群居人群中有聚集傾向。而容易因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而出現的疾病包括幽門前和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和胃腺癌等。而若需對幽門螺旋桿菌進行根除,則需要聯合多種藥物進行治療。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H.pylori)和胃癌到底啥關係?
    幽門螺桿菌(H.pylori)和胃癌到底啥關係?東亞是胃癌絕對病例數和死亡數增加的主要地區,而中國,又是導致東亞胃癌病例數增加的主要國家。這其中,幽門螺桿菌「居功至偉」。曾經有一篇《幽門螺桿菌(H.Pylori)囂張演講》,講述過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現狀:在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60-70%,慢性胃炎患者活檢標本中幽門螺桿菌檢出率高達80-95%。必須指出,目前業界公認,H.pylori感染是預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險因素。這句話是《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裡面的原話。
  • 高鹽飲食+幽門螺桿菌=胃癌高危
    專家認為,中國人胃癌發病率高,跟中國人的獨特飲食習慣有關,比如中國人愛吃烤羊肉串、火鍋,嗜辣,喜食醃製食品等,而口味太重的食品會刺激消化道,引起器官病變;中國人喝酒多也是一個原因,白酒喝多不僅傷肝,對整個消化道都會有不良影響。  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和胃潰瘍的久治不愈,以及家族遺傳也是危險因素。
  • 幽門螺桿菌:輕則導致胃炎 重則導致胃癌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幽門螺桿菌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人死於胃癌。 預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 共餐、接吻就能得胃癌?一文讀懂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確是胃癌重要的危險因素,但有胃癌風險不等於一定會有胃癌結局。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終會成為胃癌。在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終生患胃癌機率預估約為 1.8%,絕大多數人還是安全的。治療幽門螺桿菌確實能降低患胃癌的風險。
  • 多篇文章解讀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發生的神秘關聯!
    科學家們闡明幽門螺桿菌引發胃癌的新型分子機制doi:10.1038/s41388-019-0702-01982年,研究人員發現了慢性胃炎和幽門螺桿菌的關聯,隨後科學家們相繼開展了對幽門螺桿菌的大量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除了引發胃炎外,幽門螺桿菌也是誘發胃潰瘍和胃癌的關鍵因素,目前研究人員清楚闡明了這種細菌和多種胃部疾病的關聯,但幽門螺桿菌到底是如何誘發胃部腫瘤的
  • 體內有幽門螺桿菌,可能會導致胃癌,醫生:注意飲食是關鍵
    而科學家發現了,有一種病菌,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幽門螺桿菌,它能夠附著在胃部黏膜的表面,不容易被食物帶走。幽門螺桿菌長時間在胃中「定居」,不斷釋放尿素酶,液泡酶,磷脂酶等物質,可引起胃黏膜上皮細胞壞死,破壞胃黏膜的保護屏障,最終引起胃炎和胃癌。
  • 體內有幽門螺桿菌,身體往往有五個標誌,超過三個,及時排查胃癌
    ,它是導致胃病的罪魁禍首,的確,幽門螺桿菌寄居在胃黏膜上皮細胞內,能夠分泌細胞毒素和空泡毒素,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幽門螺桿菌感染會誘發胃炎、胃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瘤和胃癌。 那麼,當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之後,身體究竟會有哪些特殊的標誌呢? 第一,上腹痛,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導致胃酸分泌的更多,而且會破壞胃黏膜屏障,高胃酸很容易破壞胃黏膜屏障,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誘發胃潰瘍,甚至是胃癌,從而引起上腹痛。
  • 查出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症狀,會不會得胃癌?要不要治療?
    經評估,屬於黏膜內癌,高分化,沒有淋巴和脈管侵潤,病灶在1cm左右,符合內鏡下治療指徵。順利實施了ESD術,手術完美。兩位患者其實在幾年前的常規查體中均已發現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當時因為沒症狀,所以都沒有理會。
  • 體檢查出幽門螺桿菌感染怎麼辦?
    呼氣檢測值的高低與疾病輕重無關,而是和細菌的負荷量和細菌的增殖程度有一定關係。但當呼氣試驗的檢測結果接近臨界值附近時,檢測結果存在假陰性或假陽性可能;當呼氣檢測值距離臨界值越遠,檢測結果的假陰性或假陽性的可能性就越低。確定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怎麼辦?35歲後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要做胃鏡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近年來研究發現胃癌發病的年齡在不斷前移。
  • 預防胃癌,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首選,最佳檢測方法是……
    2020年10月30-31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CGC)在珠海市召開,會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主任房靜遠教授以「幽門螺桿菌的診治與胃癌的預防及其他」為主題總結了三個方面,一起來學習吧~國內外指南推薦:根除Hp是防癌首選,發現必須治療房靜遠教授介紹道,對於幽門螺桿菌(Hp)的認識,
  • 幽門螺桿菌需要根除嗎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表現,部分患者表現為上腹疼痛、早飽、口臭、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部分患者毫無症狀。有一些人平時胃部沒有任何不適,卻在體檢的時候查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對於已經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如果無不適,且胃鏡檢查僅僅只是淺表性胃炎的時候,不需要根除的。   老年人和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應進行風險獲益評估和個體化處理。
  • 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癌的兇手?提醒:這三種檢查方法,你需知道
    隨著大家對養生、健康的不斷重視,關於各種健康知識的科普文章也越來越多,特別是和癌症相關的文章,更容易引發關注。近些年我國高發的癌症種類有很多,其中以消化道癌症較為常見,而胃癌恰恰就是高發的一種,其病發和死亡率都排在了前三名的位置!
  • 幽門螺旋菌會自愈嗎 幽門螺桿菌的症狀有哪些
    據說在我國有50%以上的人都有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大多是因為飲食不規律,不吃早飯,暴飲暴食等問題導致。那麼這種疾病有什麼症狀特點呢?幽門螺桿菌能夠自愈嗎?患有幽門螺桿菌該吃些什麼有什麼藥注意的。接著就跟小編來看一下。幽門螺旋菌會自愈嗎首先,幽門螺桿菌是無法自愈的。需要經過專業的治療才有可能會徹底的殺死。
  • 幽門螺旋桿菌可致胃癌!三招解決它
    (即肯定的)致癌原,因此,目前一般認為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不過,兩者之間不是因果關係,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患者最終發展為胃癌的並不多,而且治療痊癒的機率很高。《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流行病學Meta分析》中有數據顯示,我國幽門螺旋桿菌的平均感染率為58.07%,也就是說,近一半中國人都存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2015年我國胃癌患病率為23.2%。由此可見,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並不一定是胃癌。
  • 大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家裡的小孩怎麼辦?一文全弄懂!
    體檢出「幽門螺桿菌陽性」,好像聽說有這個細菌容易得胃癌,而且會傳染。家裡還有小孩,我該怎麼辦?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黏在胃的細胞間隙之間。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50%,有也就是說一半的中國人感染了這個細菌。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幾個表現很明顯,希望你早點發現
    最近,有粉絲私信好問君:「好問君,我體檢C14幽門螺桿菌陽性465,是不是等於得了胃癌?我該怎樣清除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呢?」藏在你胃裡的「I類致癌物」幽門螺桿菌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以在胃裡生存的微生物種類。據保守估計,僅在中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人數就達到7.68億,幾乎是每兩個人裡就有一人被感染,儼然已成為一個關係到全社會的健康問題。
  • 胃病的元兇——幽門螺桿菌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有聽到關於幽門螺桿菌的話題,尤其是在各類醫院、診所的宣傳欄。那麼,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什麼,又有什麼症狀呢?一、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Hp),是寄生在胃黏膜上,有鞭毛的,螺旋形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如果進到了胃裡,就開始瘋狂的繁殖,即便胃裡的強酸也能立刻適應,並且會迅速的將強酸轉變為滋養幽門螺旋桿菌繁殖的營養物質液。它們能在強酸中很滋潤的活著。
  • 健康科普——幽門螺桿菌
    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發病密切相關,因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根除治療是很重要的,醫生會嚴格掌握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的適應證,給予規範化治療,必要時根據抗生素的藥物敏感性試驗選用抗生素,以減少耐藥的發生,在根除治療中,患者務必遵醫囑進行規律服藥,即使胃部症狀有所好轉,也要堅持服藥,直至將幽門螺桿菌根除,以免出現幽門螺桿菌耐藥株
  • 26歲女子查出幽門螺桿菌超標,醫生:或與一習慣脫不了關係
    26歲的王女士是一個銷售人員,最近王女士總是覺得胃脹、胃不舒服,就去醫院檢查,沒想到,竟然查出幽門螺桿菌超標,菌值達到了1300!王女士對此很奇怪,怎麼會感染上幽門螺桿菌了呢?經過醫生仔細的詢問,原來王女士感染上幽門螺桿菌跟她自身的不良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 7億中國人都有「幽門螺桿菌」,到底用不用治?
    動圖來源:網絡 1 幽門螺桿菌是什麼 幽門螺桿菌的檢查方式有兩種:C13、C14吹氣試驗或者胃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