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書只能用來學英語?錯!越來越多老外開始用英語寫中國故事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中國是一個美麗的故事。」童書展最後一天,前迪士尼全球資深製作人,如今擔任愛樂奇總編輯的梅琳達莉莉湯普森動情地說,「對我來說,中國從來不僅僅是地圖上的一個名字或者一小段記憶。它是我兒時就放在心裡的夢。」

梅琳達莉莉湯普森是帶著一套名為《中國好故事Tales of China》的全新英語分級讀物與小讀者見面的。「中國孩子每天早飯吃著包子、油條、饅頭,但是學的英語卻是hamburger(漢堡包)、cereal(燕麥)。中國孩子周末去遊樂場玩,而歐美英語教材裡的孩子們每周去church(教堂)。一年裡,中國孩子很少唱聖誕歌、吃火雞,熟悉的是臘八粥、粽子、賽龍舟和拿紅包。無法在日常真實環境中用得上的語言,能夠習得嗎?」

湯普森目前在上海工作,全家都在上海生活,她越來越感受到,「過去,中國人學英語更多是為了應試和體驗西方文化。今天,隨著中國登上全球舞臺,中國人學英語不再僅僅是為了了解西方世界,也是為了參與全球對話。用英語來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她看來,優美的中國故事,是溝通中國和世界的橋梁。「《功夫熊貓》《花木蘭》這樣的中國故事,經過好萊塢重新演繹,在全世界受到廣泛歡迎,關鍵在於全球思維、原汁原味的英文和世界級的製作能力。」

無獨有偶,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具有30多年歷史、在英國超過80%公立學校使用的英語分級讀物《牛津閱讀樹 Oxford Reading Tree》也將在明年春季推出18冊中國故事,其中3冊在今年童書展現場率先與讀者見面。《牛津閱讀樹》不僅是大英國協國家廣泛運用的分級讀物,2015年進入中國公眾市場以來,也成為備受中國家庭歡迎的學習資料。「這是『牛津閱讀樹』歷史上第一次推出如此大規模的外國專輯——過去,只有零星幾本,比如有過一冊『訪問日本』。」牛津大學出版社資深產品經理應蓓華告訴記者,一方面,中國市場表現出的需求促進了這個計劃,另一方面,《牛津閱讀樹》兩位主創及整個採編團隊在2016年、2018年兩次訪問中國,對這裡發生的一切印象深刻,「他們去了普通的中國家庭,驚嘆於中國小朋友如此多才多藝,並且英語嫻熟。他們看到了中國人的學習熱情,同時相信,中國讀者需要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英語讀物。」

十二生肖、嫦娥奔月、木蘭從軍、孟母三遷、笨鳥先飛、神農嘗百草、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國好故事》包括74個精心創作的故事,每一本題目對應的英譯,就頗能看出編輯的巧思。《仁者見仁》:It's All in How You Look at it! 《誤人誤己》:Mistakes and Mysteries. 《知者不惑》:Wisdom and Worries. 《無巧不成書》:Tricky Tales. 《大智若愚》:Who's the Clever One? 背後包含的是對中國故事的深入了解和舉重若輕的化用。

湯普森組織了一支主要由華裔組成的全球專家編輯團隊——要讓世界真正聽懂中國故事,不僅要用純正的語言,還要有全球思維。首先,必須用原汁原味的英語和生動有趣的文筆,讓全世界讀者都愛讀。其次,必須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加入現代精神和全球思維,以便和當代讀者產生共鳴。比如《牛郎織女》,選擇從寂寞天宮裡的織女而不是傳統上牛郎的視角講述故事,希望《牛郎織女》不只是窮小子遇上白富美的簡單套路,而是一份女性拋棄世俗陳規、追求渴望生活的宣言。在《神農嘗百草》裡,神農介紹自己的經歷時,會以幽默的口吻把古代和現代做對比,並且提及「手機」和「微信」等讀者熟悉的現代生活場景,把中國古代神話和現代生活聯繫起來。

湯普森說,希望閱讀和聆聽這些故事能讓中國的孩子們為自己是誰、從哪兒來而感到自豪,他們也可以施展自己的想像,與世界分享自己的文化。「我們希望告訴孩子們,書架上的英文書,不僅可以講述西方故事,也可以講述中國傳說。我們也希望,中國孩子的英語閱讀,不僅為了讀懂世界,更要學習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去講述中國的故事和傳遞自己的聲音。」

「《牛津閱讀樹》已經出版了800多冊,新增的中國故事系列立足於中國當代生活,即便是講述傳統文化也是從當代孩子的視角出發。」應蓓華說。翻開這系列中國故事,最明顯的是中國城市街景、中國家庭等場景的加入,「上海小朋友一眼就能認出這是他們熟悉的街道樣子,不光是中文招牌,還有外賣小哥、隨處可見的便利店,甚至分類垃圾桶。對使用這套讀物的英國小讀者來說,也能看到今天中國真實的生活。」至於傳統文化故事,視角也很特別,《牛津閱讀樹》系列特有的可以穿越時空的「神奇之匙」依然是重要道具。比如「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在《牛津閱讀樹》中國系列中,是從一頭長頸鹿展開的,研究長頸鹿的小主人公用「神奇之匙」穿越到了鄭和下西洋的現場,與鄭和交流從西洋帶回的長頸鹿。這個名為「皇帝的禮物」的故事,除了展現中國古代生活場景,也鼓勵小讀者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言文化與思維方式往往是直接相關的。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不僅能讓外國孩子真正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也有助於中國孩子提高用英語交流的水平。」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評價。用原汁原味的英語講述中國故事,正在成為全球出版界新的趨勢。

相關焦點

  • 像美國人學英語一樣學英語?還是像中國人學漢語一樣學英語?
    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每天的語文課都會聽寫字和詞,所以我都將這些字詞記住了,不用拼音也會讀了,好像寫書的人也知道我已經記住了似的,書上沒有那麼多的拼音了,只有特別難的字才會有。我不僅能讀、能寫很多字詞,而且還知道了它們的意思,因為我經常用它們造句,經常在書裡讀到它們,有時還會在生活中聽到別人說。
  • 記住英語老師這三個建議 比背再多書都有用
    記住英語老師這三個建議中國教育服務網(匕頁)學生從幼兒園時期就會開始接受英語教育,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於英語的概念不過是「對不起」、「沒關係」之類的日常對話句子,並沒有學習語法的意識和能力。在升到三年級之後,學生就會開始學習系統的英語課程,這個時期內他們會從最基本的字母學習到簡單的英語語法,掌握好學習英語的方法是提升學生英語基礎的內在輔助。很多家長認為英語這類具有文學特性的學科只能靠死記硬背來學習,事實上,英語的學習有不少需要背誦的內容,但有技巧地學習是真正提高英語技能的必備條件。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英語要這樣學:「找錯零錢」用英語怎麼說?
    英語要這樣學:「找錯零錢」用英語怎麼說? 學並學好英語,無非「過三關」:英語的「音形義」。 對於已經「突破」了英語學習過程中「音」和「形」的基礎階段,也叫基本功階段(即任何單詞基本讀音不成問題,又能把單詞一個字母不錯地寫出來)的學生而言同時,接下來就剩「義」的能力訓練了。
  • 撕掉單詞語法書,顛覆你的傳統英語學習
    提到英語,很多人都覺得頭疼。但其實,作為只有26個字母組成的拼音文字,英語被公認是世界上最易學的外語之一。如果你學得費勁兒,或者輔導孩子學外語很吃力,一定是方法用錯了。,只能拼音!我見過很多孩子一遍遍寫單詞:apple, apple, apple, apple……,如此默寫單詞,學習難度增加了三倍都不止!2、背單詞如果你買過用過「詞彙書」,用過各種諧音的、聯想的方法背誦單詞,很遺憾:你被教錯了。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學習英語?老年人該怎麼學習?
    隨著英語的廣泛性,學英語需求的人越來越多,下至1歲孩子上至60歲老人,那麼老年人為什麼學習英語呢,怎麼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呢?接下來哈爾濱海博英語學校告訴你老年人如何學英語口語。首先,一定要有自信心,不要想著年紀大了、學不會了、多少年不接觸了、以前沒學過等這種思想,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學英語口語具備了多種有利的因素,如網際網路的普及、國際間交流的增加、電視媒體的廣泛傳播等,都為我們學好英語口語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 英語怎麼學更好丨為什麼大學畢業二十年後,我還可以用英語寫論文
    我一看,我自己的文章,如假包換,去年的文章,但是寫這樣的論文太費勁,這段時間也沒有再寫了。我同學很驚奇,說高考時英語滿分100分的卷面你考了96分,我們都知道你英語好,可這都畢業二十年了,還能用英語寫論文,真的是相當不容易了。我說其實你有所不知,好多句子都是漢語寫完一點一點對譯成英文的,不是你想像中直接英語書寫而成的。
  • 乘風破浪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日前,由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主辦的EF Challenge——英孚全球英語挑戰賽第六季「東韻西漸 中國故事聽我說」活動落幕。 第六季全球英語挑戰賽總決賽首次採用線上直播形式。
  • 【開言英語】學員故事―40歲了,我重新開始學英語
    英語說得溜的新人越來也越多。一邊是遇見更多優秀同事的欣喜,一邊是身為前輩,自己口語不斷退化的恐慌。 作為外貿業務經理,爆米花很明白,用英語自如交流就是她的底氣。 中年&職場雙重危機下,爆米花選擇了開言英語。她學習目的很明確:掌握學習英語的好辦法,了解西方文化,能和老外自如交流。
  • 丟掉學了十幾年的英語,零基礎學英語你該從這些開始
    在中國,很多人在義務教育階段就開始學英語,但是很少人能把它堅持學好的。最大的一點就是沒有用適合的方法去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很多人認為英語學習是小孩子和上學的學生必學的,但是你要知道英語的重要性,對你工作和生活圈子幫助也是很大的。
  • 朝三暮四、牛郎織女,你會用地道英語講述中國傳統故事嗎?
    朝三暮四、牛郎織女、造化弄人、過年的由來……這些耳熟能詳的中國傳統成語、故事,要怎麼用英語來講述?優美的中國故事,也是溝通中國和世界的橋梁。《功夫熊貓》《花木蘭》這樣的中國故事,經過好萊塢的重新演繹,不僅受到歐美觀眾的青睞,也讓中國觀眾感到似曾相識又驚豔新奇——原來,中國故事也可以講得這麼世界。學習英語、融入世界的同時,也需要知道自己文化的「根」在哪。
  • 英語原生態-學英語,到底學什麼
    寫這篇文字,是想介紹下自己的課,一個準備了很久的課。英語原生態。為什麼我會取這個標題,簡言之,我是希望這個課根植在BBC紀錄片、英美報刊上。這個概念相信大多數人並不陌生,我這邊不過是重提而已。備考的時候,讀經濟學人;練口語的時候,刷唐頓莊園,生活大爆炸。
  • 英語很難學?學習方向不對,只能是白費力
    英語是每一個中國學生都必須要學的科目。高考之前,英語和語文、數學一起被列為三大主科,大學時期也必須修完英語(一)到英語(四)才可以順利畢業。可以說,英語充斥了整個學生生涯,而如何學好英語也隨之成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 用英語讀懂英語:no exception
    對於習慣,也只能「翻譯」成中文「才能閱讀」,「才能讀懂」的學生,下面把英語「翻譯」成英語,在閱讀中把學過的英語用起來的英語閱讀值得思考。 二、「英語閱讀」是給你一次把學過的英語「用起來」的機會。
  • 行進中國 精彩故事:蘭老師的英語勵志故事
    四處採訪勵志故事 收集新書素材   這位西裝革履的小夥子就是蘭曉峰,他正在採訪的是東莞輪椅作家黃任鋒。兩個小時的採訪中,蘭曉峰一邊用筆記錄,一邊用手機錄音,儼然一副記者的做派。原來,蘭曉峰所說的新書,是一本英語教材。在這本教材中,他用英語和中文描寫一些勵志人物的故事,並配以中英文雙語的CD,同時加以英語短語、單詞的解釋。   蘭曉峰:「作為這麼感動人的故事,他從廣西搖著輪椅到了北京,這樣的故事我覺得我應該傳播出去,我們不僅僅要從別人的書籍當中去學會說話,還要能夠承載我們中國的一種精神。」
  • 高中英語學不好的結果有多慘,這個英語老師用真實故事告訴你
    高中英語學不好的結果有多慘,這個英語老師用真實故事告訴你。我跟你講一個真實的事例。我認識一個高中生,儘管他不是我們班的,但是我們經常在一起打球,所以我們混得很熟。他知道我是英語老師,所以他總是跟我抱怨說英語太難了,不想學。我鼓勵了他很多,也給他介紹了很多辦法,但是他就是不學了。
  • 英語難學?你張開嘴學英語了沒?堅持+把學過的英語用在日常生活中
    用的少是最大的原因,學英語一定要用起來,無論我們是去應試,還是面對面的去跟別人交流,只是在書本上學英語才導致人們越來越難學好英語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總結過,就是我們在英語課上學的東西,除了考試的時候用一用,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是很少用到的,甚至是幾乎用不到的,我們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見了外國人我們會脫口而出的跟他說一聲hello嗎?學英語,我們得主動去學,不管是對課本,還是對聽力和口語的交流,我們都要拿出來一種精神,就是我要主動的去攻克英語的難點。
  • 爸媽不會英語,怎麼教小孩學英語呢?
    經常有家長來問科蒂君說,自己對英語一竅不通,該怎麼輔導孩子的英語呢?畢竟回到家也是孩子學習英語的最佳時間啊,這種時間也不想放棄,該怎麼辦呢?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高中英語怎麼學?硬核純乾貨建議收藏!
    高中是我英語成績的巔峰時期,我想了一下,主要還是和我的學習方法有關。給你分享下哈~待會你就知道高中英語怎麼學了。1、背單詞的方法說句你可能不大相信的話,在背單詞這塊,我真沒咋發過愁。因為我用的是劃了重點的單詞書:閃過英語《高考詞彙閃過》,背單詞特省時。
  • 學英語有沒有用,聽聽王思聰怎麼說
    作為畢業於倫敦大學哲學系的首富獨子,英語好不值得炫耀,但能憑本事把他爹給的5個億,幾年時間運作到60多個億,這,不是光有錢就能完成的操作。就學英語到底有沒有用,作為入行十年的全職英語老師,自己應該還有一點點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