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危機正在接近!北極古老冰層僅剩1%,已走在崩潰邊緣!

2021-01-13 中國氣象愛好者

儘管美國國家冰雪中心的數據顯示,近幾十年,北冰洋冬季海冰覆蓋面積達到最大時海冰面積比起以往僅是略有下降,在不少人看來,北極的變暖似乎沒有那麼嚴重。但這些海冰本質上卻與以往大不相同。近日,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指出,北極那些非常古老的、堅硬厚實更耐消融冰幾乎完全消失!

NOAA的統計數據指出,在那些古老的厚冰層消融後,形成的新冰層薄薄而且是鹹的,同時,在夏天就會消解的季節性海的數量也一路飆升。衛星數據顯示了1985年3月(左)和2017年3月(右)冬季結束時北極冰層的年齡分布。

最深的藍色指的是最近的冬天形成的「第一年冰」,而白色則指的是那些存在時間超過7年的冰。從圖上看,北冰洋內,那些最古老最厚實最耐消融的冰層已經幾乎消失殆盡,只有極少的一小部分存留。NOAA指出,1985年3月,4年以上海冰佔北極海冰的16%,2017年3月,這個比例已經不到1%。多年冰的厚度往往能超過3米,這些古老的冰能使北極更好地抵禦溫暖天氣和暴風雨的衝擊。它的損失將使得北極地區變得更加脆弱。

從歷史上看,北冰洋的洋流通過格陵蘭島附近的弗雷姆海峽向低緯度輸出,與此同時,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波弗特海灣由於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海區。多年來,浮冰在這個循環,變得越來越厚。因此,在1985年,波弗特灣內存留著大量半永久性的海冰。

2016年4月,波弗特海破碎的海冰

然而,在近幾十年裡,波弗特海海冰循環出現了異常,波弗特灣南部區域的水溫升溫的太快,這一變化對於海冰來說是致命。這導致了波弗特海的多年冰層快速流失,在幾十年內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在只剩下單薄的「第一年冰」。

當然,有好消息是,波弗特海的海冰正在緩慢的恢復,這需要時間,因為隨著海冰年齡的增長,它會逐漸增加體積,排出更多鹽分,並通過推擠和碰撞而變硬變得結實。

正如NOAA近日推出的「2017年北極報告」中所寫的那樣,在上世紀80年代,1年冰佔北極海冰的55%。而在2017年3月,1年冰面積佔北極海冰總面積近80%。大量的脆弱冰塊帶來的影響是很惡劣的:這些1年冰在夏天很容易融化,在北極漫長的夏季,1年冰很快融化後,將有更多的海面暴露在陽光下。

更多的太陽能加熱提高了海洋的溫度,這進一步阻礙了冰的生長。這個反饋迴路正在幫助將北極過去10年夏季海冰的偏少情況確定為北極的新常態。而夏季海冰偏少也將進一步通過海氣相互作用而改變大氣環流,在夏季和冬季給中低緯度地區帶來更異常更極端的天氣。

相關焦點

  • 北極最堅固的冰幾乎融化殆盡,氣候災難正在接近
    2019年6-7月,北極連續兩個月出現了衛星觀測史上最低的海冰範圍,雖然2019年8月北極海冰融化速度有所放緩,但仍然是衛星觀測史上第二低的海冰範圍。而與北極海冰範圍連續創新低對應的是,北極地區另一個重大變化是多年冰的迅速減少。
  • 地球告急!北極113平方公裡冰川崩塌,新氣候模式正在形成
    地球歷史上任何一種新氣候的形成,都是生命的巨大災難,是舊物種被淘汰,新物種崛起的改朝換代。而現在,一種新的氣候可能正在形成,哪些物種將被淘汰,哪些物種又會崛起呢?本周一,來自丹麥和格陵蘭島的地質調查宣稱,位於北極島西北角的斯帕爾特冰川,在苦苦掙扎數年後,其古老冰原上一塊
  • 地球氣候發生巨變,北極出現罕見氣旋,北極熊或瀕臨滅絕邊緣
    地球氣候發生巨變,北極出現罕見氣旋,北極熊或瀕臨滅絕邊緣!氣溫巨變似乎已成為一種常態化,正將南北極推向惡化的邊緣。自從進入2020年,北極圈的氣候嚴重出現異常,讓科學家不得不擔憂它的未來,它突破有史以來的最高氣溫38度,導致無數的野火燃燒、甲烷爆發等等,無數的生物無家可歸,讓人無法接受。無數冰川的消融加速,海平面的上升,這些變化肉眼可見。
  • 「地球空調」正在加速崩潰,溫度上升僅僅1.96℃,專家卻如臨大敵
    近日英國氣象部門聯合多國相關機構對外公布了一則壞消息,根據《2020年北極報告》,當前地球總體氣溫比「工業時代」上升1.25℃,而陸地氣溫則同比上升1.96℃。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就是氣溫上升1.96℃,有必要如此大張旗鼓地警示嗎?但是能讓各國專家都如臨大敵的一件事,你覺得會是小事情嗎?
  • 科學家發現,北極永凍層又縮小了,可能會引發病毒危機
    基本算得上是地球最寒冷的兩個區域,寒冷的環境讓大部分的生物都無法生存。當然,南北極也並不是沒有生物存在,同樣有比較稀少的一些生物喜歡在寒冷的南北極生存,比如南極的企鵝,北極的北極熊等。科學家對於南北極的擔憂可不僅僅是隨著氣溫的不斷上升,冰川的不斷融化,更重要的還是擔憂那些永久凍土層的不斷融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南北極都有永久凍土的存在,尤其是北極的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更是世界聞名。永凍層又稱永久凍土或多年凍土層,是指持續多年凍結的土石層。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12月8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北極氣候的年度報告——《2020年北極報告卡》(Arctic Report Card 2020)。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據《科學美國人》雜誌,12月8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北極氣候的年度報告——《2020年北極報告卡》(Arctic Report Card 2020)。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
  • 科學家發現,北極永凍層又縮小了,可能會引發病毒危機!
    雖然地球普遍是一個溫暖的環境,但並不表示著地球就沒有特別寒冷的地方。事實上,地球的兩極仍然是比較寒冷的地方,這兩個地方數千萬年以來,一直都是被冰雪覆蓋。基本算得上是地球最寒冷的兩個區域,寒冷的環境讓大部分的生物都無法生存。當然,南北極也並不是沒有生物存在,同樣有比較稀少的一些生物喜歡在寒冷的南北極生存,比如南極的企鵝,北極的北極熊等。
  • 格陵蘭融冰已過「臨界點」,地球海岸線可能出現重組
    根據美國科學家在《地球與環境通訊》雜誌發布的新研究指出,北極部分地區的氣候變化已經出現了超「臨界點」模式,其中格陵蘭島(簡稱:格陵蘭)地區的冰川融化程度已超過「臨界點」,現已不可逆轉,即使全球現在停止變暖,降雪也不再能夠彌補流失的冰。
  • "最後一片冰區"告急 北極最古老最厚冰層首次破裂
    美國冰雪數據中心高級研究員邁耶(Walt Meier)說,「這裡的冰無處可去,因此逐漸堆積起來。平均而言,這裡的冰層厚度超過4米,並可以堆積成為厚達20米以上的冰山。這種厚度的堅實冰層一般來說不會輕易移動,然而這種現象卻在上個冬天(2至3月)以及現在發生了,冰層在風的推動下正在遠離海岸。」報導稱,全球變暖趨勢在過去15年中持續加劇,導致海冰更易移動。
  • 在南極洲下面發現的古老巖石結構它正在與冰混亂
    在羅斯冰架的中心發現了一個古老的巖石結構,有助於確定南極洲的冰融化的地方以及它保持堅固和冰凍的地方。該構造是一個古老的構造邊界,可能是在南極大陸誕生期間或之後不久形成的。根據5月27日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這個邊界保護了冰架的接地線,這條接地線的厚度足以一直延伸到海底。由邊界創造的地質保持溫暖,融化促進海水遠離貨架的那一部分。
  • 最古老海冰崩裂,千年不化凍土解凍……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北極圈格陵蘭以北最厚的「千年海冰」正因高溫大片碎裂;北極「刀砸不穿、斧鑿不透」的凍土近年也加速融化——地球的「天然冰箱」失效了。 嚴寒的格陵蘭以北地區本該長年冰封,但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千年寒冰」也沒能堅持住,地球「最後的冰區」告急。
  • 美國航海家1號正在接近太陽系的邊緣
    航海家1號宇宙飛船隨時可能飛出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事實上,它可能已經做到了。  發射於1977年的航海家一號如今距離地球已有170億公裡,現在應該已經接近太陽風頂層,在那裡從太陽發射出的等離子太陽風已經不能抑制來自星際空間的宇宙射線。
  • 15個已被激活9個!地球系統可能在崩潰中,對人類會有什麼影響?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我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一天我們地球的氣候是不是會出現「崩潰」,而地球上的生命也會全部消失,當然這個問題如今是沒有辦法回答的,但是氣候的「崩潰
  • 北極渦旋正在崩潰,已破裂成3個,極度寒冷即將襲擊低緯度地區
    因為北極極地渦旋正在「崩潰」,北極冷空氣將肆無忌憚地橫掃至低緯度地區。最近,總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大氣與環境研究的季節預報主任科恩告訴大家,一場暴風雪有可能在本周末到來,它將會在美國多個州持續數個星期。氣象模型表明,這次破壞將遵循去年北方冬季所見的極地渦旋擾亂模式,導致12月和1月美國全境天氣寒冷,3月份英國發生嚴重寒流。
  • 北極出現「時空膠囊」,未來已提前到來,科學家稱這並不是好事
    根據介紹,當時這兩名衝浪運動員正在海灘上散步,突然發現前方出現了一個金屬圓柱體,在太陽的照射下閃耀著光芒。一開始,他們嚇了一跳,還以為是炸彈,但是後來壯著膽子靠近後,卻發現是一個時間膠囊。在這個時間膠囊裡,他們發現了一些詩歌、旅行照片、信件、地圖等物品,同時,也有著一張便籤,上面寫著:這個時間膠囊是在2018年被埋在北極冰下的,如果有人發現了它,意味著這個時候的北極,已經沒有冰了。
  • 西伯利亞8萬年難遇的高溫,北極凍土下古老的病毒正在甦醒
    某一天地球上僅有的浮冰罕見高溫會導致越來越大範圍的山火、凍土融化以及一系列次生災害,而凍土融化可能導致了塌陷的發生根據《自然》科學雜誌最新科學報告指出,位於北極地區的永久凍如今已在進行解凍,這對我們人類來說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北極變暖,會加速俄羅斯北部一帶東西伯利亞海海底永凍層的解凍,據悉該地區蘊藏著大量甲烷。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效果大20倍的溫室氣體。 而且在北極永久凍土存除了我們常說的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質之外,可能還存在很多大量古老的病毒和細菌在裡面,它將隨著永久凍的是融合而被釋放出來。
  • 15000年前滅絕的穴居熊屍體重現地球,北極新氣候已在形成?
    這為人類對北極以前的氣候變化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當然這些遠古生物的不斷出現,我們也說了,意味著北極氣候的巨大變化,其實除了研究的好處之外,對人類來說更多的是「噩夢」,北極生態系統正在崩潰之中,2020年科學家們也研究發現了,在本世紀,北極可能出現夏季無冰,北極熊可能徹底滅絕。
  • 15000年前滅絕的穴居熊屍體重現地球,北極新氣候已在形成?
    這為人類對北極以前的氣候變化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當然這些遠古生物的不斷出現,我們也說了,意味著北極氣候的巨大變化,其實除了研究的好處之外,對人類來說更多的是「噩夢」,北極生態系統正在崩潰之中,2020年科學家們也研究發現了,在本世紀,北極可能出現夏季無冰,北極熊可能徹底滅絕。
  • 北極升溫正在釋放遠古生物?
    北極升溫還會帶來什麼影響?北極升溫對地球的影響也不是一兩天了,帶來的影響肯定很多人也知道,除了導致大規模冰川融化,野火等等之外,還會繼續產生的「連鎖效應」。例如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危機可以說更大。無論是在2019年還是2020年,都相繼報導出很多海平面較低的島嶼被淹沒,例如日美,印尼等國都有,幸運的是這些島嶼沒有人,不然只能面臨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