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崑崙獅,也許就是曾經生活在亞洲中部中亞獅的分支!

2020-12-10 小明帶你看萬物

獅子,中國古稱狻猊。是繼老虎之後的第二大貓科動物,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曾廣泛的分布在非洲、歐洲南部、亞洲中部和西部,但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歐洲獅、開普獅、巴巴裡獅、伊朗獅、中亞獅先後走向了滅絕。

非洲獅

到目前為止,僅剩下6個亞種,分別是:剛果獅、加丹獅、克魯格獅、努比亞獅、西非獅以及亞洲目前唯一的印度獅。成年雄獅平均體重180~240千克,雌獅平均體重130到200千克,全長約3.2米。尤其是雄獅那長而霸氣的的鬃毛,不禁讓人們有一種敬畏之情,而這也是獅子王辛巴的由來。

最後的亞洲獅

現在,獅子已經成為了非洲的代表性動物之一,但是在1000前,亞洲也是獅子的主要分布區域,從阿拉伯半島一直到中亞腹地,甚至包括我們的新疆地區,而這也是傳說中的崑崙獅。

日本畫家狩野永德繪《唐獅子圖屏風》

古文記載:崑崙獅,多毛,個子高,且有青色或黑色種,黃毛髮。李時珍本草綱目則記載:崑崙獅,捲毛,膚色或青或黑。唐朝牛上士在貞觀九年的《獅子賦》中也這麼寫道:「窮汗漫之大荒,當崑崙之南軸;鑠精剛之猛氣,產靈猊之獸族」。看來,這個崑崙獅並非空穴來風,也許是中亞獅的往東擴張的一個分支。

唐代鎏金獅子

直到明朝末年,隨著環境的日趨乾燥,沙漠化和半沙漠化面積越來越大,比如河畔蘆葦蕩逐漸消失,讓獅群失去了耐以棲息立命的條件。就這樣,生活在亞洲中部內陸的中亞獅開始慢慢的走向了末路。

中國新疆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遠景

我們曾有機會成為同時擁有獅子與老虎的國家,可惜,終究還是錯過了。時到今日,也就只有印度了,1800多隻得野生孟加拉虎外加600多隻的野生印度獅,足以讓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眼饞了。不得不說印度人的動物保護確實做得不錯,也許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歸結於信仰吧!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的最大的貓科動物-殘暴獅
    進入歐洲的原始獅(Panthera leo fossilis)適應了山地和寒冷的氣候,進化成洞獅(Panthera leo spelaea),一些學者推斷美洲擬獅(Panthera leo atrox)可能就是洞獅中的某些成員通過亞洲北部的白令大陸橋,進入美洲大陸單獨演化而成。
  • 洞獅是獅嗎,有多大?能否打得過東北虎?
    洞獅是獅類動物的傑出代表,與有鬃毛的現代獅不同的是,洞獅與化石獅、北美的擬獅一樣,屬於無鬃獅類。曾有一個爭議就是洞獅等無鬃獅類是不是屬於現代獅這個物種,DNA分析證實了它們確實與現代獅是最近的親戚,所有的獅類在距今270萬年前都有一個共同祖先。
  • 中國境內真實的史前神秘猛獸(一):洞獅
    (Panthera leo atrox)可能就是洞獅中的某些成員通過亞洲北部的白令大陸橋,進入美洲大陸單獨演化而成。同樣,留在非洲的原始獅通過相應演化(也出現過一些已絕滅的特化分支),進化出現代非洲獅和亞洲獅(它們是非洲獅在距今更近的時候再次進入亞洲而成)。
  • 獅子的亞種分化:兩亞種六進化支,洞獅不是現代獅的亞種
    中非獅(查德)此時的北非獅,卻趁著冰盛期紅海海平面低,踏著陸橋進入了亞洲。它們未能在中東和波斯站穩腳跟,最後在印度安了家,這些獅子就是今天吉爾公園的亞洲獅的祖先。這是現代獅的第二次擴張,距今2.1萬年前,有鬃獅才首次進入亞洲。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洞獅
    它起源於一種早更新世生活在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化石獅。到了距今50萬年前,化石獅已廣布於非洲大陸的東部和南部,有化石記錄顯示,其中一些成員開始「走出非洲」並獨立演化。洞獅的適應力是如此之強,在距今30萬到10萬年期間,洞獅的足跡就遍布了歐洲北部和中部的草原、苔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區。
  • 洞獅有多厲害?它以一己之力,阻止了老虎大量南遷?
    現代獅起源於140萬年前的東非和北非,它們在非洲也迅速壯大,很快非洲的對獅子的環境容納量就達到飽和狀態,於是大約在2萬多年前,獅子們經由北非逐漸擴散至南歐、亞洲部分地區。 從老虎擴散和獅子擴散的方向及時間節點來看,它們在中亞、西亞以及印度次大陸一帶存在大量棲息地重合的情況,說明在全新世期間,老虎與獅子曾同在一片生境中待過。
  • 恐貓、洞獅擬獅、劍齒虎,史前貓科動物你了解多少?
    貓科動物進化簡譜貓科動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古食肉類中的貓形類,後來貓形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分化成了數個分支,後來古貓類在演化的過程中又分成了三個分支,分別是:恐貓類、真劍齒虎類和真貓類,其中前兩個在第四紀冰河期時相繼滅絕了,只有真貓類倖存了下來,並最終演化成豹族、貓族兩個大類群,也就是後來的豹亞科與貓亞科的前身。
  • 殘暴獅的祖先是原始獅?重半噸敢獵殺1噸重的野牛,還不懼短面熊
    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約3.4萬年到1.1萬年前,殘暴獅在美洲的分布很廣,最北近北極圈附近,再到阿拉斯加及加拿大育空地區廣袤的平原,向南一直延伸到秘魯的安第斯山脈。與現代的獅子不同的是,殘暴獅一般喜歡生活在巖洞中或巖石的縫隙間,然後鋪上一些乾草或樹葉,藉此來躲避冰冷的天氣。
  • 獅族南北戰爭:南方獅一直在蠶食北方獅的領地
    獅子的亞種分化也是講過多次的話題了,本文結合最新的遺傳學研究,與大家討論一下獅子到底應該分多少亞種,南非獅、東非獅、巴巴裡獅、亞洲獅這些稱謂是不是有效的分類單元,以及洞獅等無鬃獅是不是現代獅亞種。南方獅的群體規模比較大最近幾十萬年來,冰期和間冰期交替發生,每隔幾萬年氣候就會發生一次重大變化。曾經有一個時期,氣候極端潮溼,熱帶雨林空前廣闊。獅子是無法在密林中生存的,在最極端的狀況下,只有一個母系群倖存了下來,這群獅子就是今天所有獅子的「夏娃」。
  • 史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洞獅
    有研究表明,洞獅可能(可能,可能,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是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它們的四肢粗壯,肩高約1.2米,體長約2.7米,尾長約1.3米,體重大約400公斤。而有記錄最長的可達4.2米,體重最大可達1噸,但這個沒有確切的證據。洞獅生活在在距今30萬到1萬年期間的中、晚更新世時期,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區。
  • 已經滅絕的史前巨獸:洞獅
    檔案:洞獅拉丁學名:Panthera leo spelaea,含義是「洞中的獅子」:更新世(距今30萬年前~1萬年前)洞獅發現地:歐洲、亞洲生活環境:平原刺骨的寒風吹過西伯利亞的平原,儘管只是初秋洞獅:貓科的巨無霸洞獅骨架保存在博物館中的洞獅骨架
  • 揭開《奴隸與獅》創紀錄之謎(圖)
    為紀念香港佳士得成立20周年,佳士得拍賣公司昨日起開始在香港推出亞洲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拍賣會。此次拍賣會總共將推出2500件藝術珍品,總價值估計超過11億港元。徐悲鴻的《奴隸與獅》在預展時即引起了全球收藏界極大的關注。昨日,它果然不負眾望,創下了新的拍賣紀錄。
  • 遠古洞獅冰封四萬年後被發現,日俄計劃克隆幼獅,將洞獅帶到人間
    曾經陸地上頂級獵食動物之一的洞穴獅,已經在這個古老的星球上消失了很多年很多年了。這是什麼概念呢?那就是我們人類從開始認識這個世界開始,洞穴獅就已經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洞穴獅卻並不是獅子的祖先,只是進入歐洲後的一個變種。
  • 倒扒獅!曾經安慶最繁華的地方正在改造,未來可期!
    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倒扒獅歷史街區也併入了「安慶古城」項目的改造建設中,未來可期。街區入口處的御碑亭裡有人在唱戲。倒扒獅清潔堂現狀,這裡曾經商業發達,兩邊都是服裝店,早年間在這裡做生意的都成為安慶最早發家的商業大佬了看似這裡落寞冷清,可這裡的一磚一瓦一梁一柱都還有著歷史的痕跡。還有一部分商戶在營業。
  • 是老虎阻止了獅子往亞洲內陸擴展?
    獅、虎的起源現代貓科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它們都是由古食肉動物中的貓形類發展而來。貓形類有數個分支:古劍齒虎類、偽劍齒虎類、古獵豹和古貓類,其中前面兩者在第三紀的前後相繼滅絕了,而古獵豹則演化出了現代的獵豹。
  • 佛羅裡達美洲獅你真的了解嗎?佛羅裡達美洲獅知識科普
    其是美洲獅的亞種之一。體長188-220釐米,雄性體重50-72千克,雌性體重32-45千克。成年獅的前墊寬度範圍4-6釐米。是一種大型的、體型修長的貓科動物。在保護區內,這種黃褐色的美洲獅可以長到68千克,從鼻子到尾巴能長達2.1米。頭圓、吻寬、眼大、耳短,耳朵背後有與獅相似的黑色斑。雄獸和雌獸的頸部不生鬣毛。尾端的也有像獅一樣的叢毛,但不如獅的叢毛明顯。
  • 原來美洲獅不是獅,豪豬是「大老鼠」……
    生活中,人們也會用一些常見的動物名字來為另一種形象接近的動物來命名。蝸牛不是牛最早觀察蝸牛的人覺得蝸牛帶觸角的腦袋很像一個牛腦袋,而牛是生活中常見的動物,能讓人們心裡產生一個具體的形象。>小河馬「喜蛋」直到現代DNA技術問世之後,河馬才和馬與豬撇清關係:河馬最親近的親戚其實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鯨,它們擁有共同的祖先,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
  • 動物世界-獅尾狒
    群居的獅尾狒 在新的研究中發現,獅尾狒在群體中有各種表現,包括:眨眼、轉頭、手勢、動唇、發聲,這都是表達一定的內容,近似於人類的聊天。
  • 獅尾狒——最後的草食族 ,全世界唯一的草食性猴子
    當夜幕降臨瓜薩,獅尾狒奔下一片坡地,前往夜間棲息的峭壁。牠們將在狹窄的巖架上過夜,試圖躲過非洲豹、斑點鬣狗和野狗的攻擊。毛髮蓬鬆的雄性獅尾狒在早晨從東非大裂谷上方的峭壁往上攀爬時停下休息。獅尾狒是全世界唯一的草食性猴子,有數百隻獅尾狒在衣索比亞高地中部的這片高原上繁衍興旺,這裡的村民數百年來保護著當地的植物。已絕種的近親曾居住在從南非到南歐的土地上,往東的分布範圍最遠曾達印度。雄獅尾狒特別大的犬齒並不是用來狩獵的,而是用來打鬥、威嚇其他雄性或抵禦掠食者。獅尾狒特化的臼齒與其他現存靈長動物的都不同,可以幫牠們把草磨碎。
  • 為何吉爾森林中的亞洲獅5年普查1次,食草動物1年普查1次?
    為何吉爾森林中的亞洲獅5年普查1次,食草動物1年普查1次?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爾森林中,生活著一種獨特的大型貓科動物——亞洲獅。在20世紀初期,亞洲獅只剩下十幾隻,差點滅絕。好在人們突然醒悟,及時對亞洲獅進行了保護,它們的數量才慢慢上升。現在,吉爾森林成了亞洲獅在地球上最後一塊棲息地,2015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時吉爾森林中生活著523隻亞洲獅。圖:吉爾森林中的亞洲獅。為何此處要引用2015年的統計數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