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至油的生物學功能

2021-02-12 獸藥營銷指南

      

    

  牛至油中的酚類物質具有天然抗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真菌)的作用,牛至油的抗菌作用主要通過酚類化合物對病原微生物細胞膜結構蛋白的變性和凝固來實現。牛至油對細菌的作用機理一是改變病原微生物細胞膜上的H和K的滲透性,破壞病原微生物細胞的內外物質交換和平衡,使細胞內容物流失,最終導致病原微生物死亡;二是改變病原微生物線粒體膜的通透性,有效阻止線粒體的呼吸氧化過程,使病原微生物失去能量供應而死亡;三是進入核糖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改變膜性結構的通透性,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質、酶的合成和轉運受阻,從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四是直接破壞病原微生物細胞膜的通透性,使病原微生物因生長、繁殖受阻而迅速死亡。

  牛至油的抗微生物作用能抑制沙門氏菌、彎曲桿菌和梭菌,而梭菌是引起壞死性腸炎最主要的元兇。更有趣的是,實際上牛至油的抗微生物作用在低氧環境下(例如在腸道腔內)更強。因為大部分需氧菌像沙門氏菌在厭氧環境下受壓或產能減少,因此對抗菌物質更加敏感。所以在腸道內腔的低氧環境下或厭氧條件下,牛至油對細菌更敏感。

  牛至油具有一定的防腐抗氧化性,可以用來保護油脂,如葵花油等的穩定,防止其氧化。牛至油的抗氧化有效成分是黃酮、黃迷酮、聖草酚、黃烷醇酮和二羥基槲皮黃酮以及酚類物質中的百裡酚和香芹酚等物質。可以抑制脂質過氧化,增強SOD的活性,加速機體清除體內自由基的作用,延長動物產品的保鮮期和保持一定的營養價值。

  牛至油可促進機體免疫器官的生長發育,提高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增強機體的免疫力。牛至油能顯著促進小鼠的體液免疫功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使小鼠的免疫器官(脾臟)重量顯著增加。

  牛至油能夠快速促進動物生長,提高增重率。牛至油特有的芳香氣味可刺激動物的食慾,刺激消化道感受器,激活消化酶的活性,促進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吸收。牛至油的主要化學成分百裡香酚和香荊芥酚可加速腸黏膜成熟腔上皮細胞的更新率,減少病原微生物對上皮細胞的感染率,而牛至油特有的殺菌和抑菌作用,抑制動物腸道有害菌的生長,維持腸道菌落平衡,提高動物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從而提高飼料利用率,促進動物生長。

關注我們

微信號:syscznzz(←長按複製)

做專業的獸藥行業微信公眾平臺!

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投稿請加微信alili108913

合作請加微信sysc20050826


相關焦點

  • 天然精油成分:甘牛至油Marijoram sweet oil
    甘牛至油Marijoram sweet oil介紹牛至,Origanum majorana 唇形科,又稱為甜牛至油。產地:原產於西亞和北非,主產區為法國、美國、德國、義大利及歐洲其他地區,在我國也有引種。加工方式:用水蒸氣蒸餾帶花序的全草得油,得油率小於0.3%。
  • 牛至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一,牛至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牛至是正式中名;別名在《滇南本草》中記載為香薷;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為小葉薄荷;在雲南昆明叫白花茵陳、香茹草等;在雲南曲靖叫乳香草、香薷、香茹、滿山香;在雲南還叫蘇子草、玉蘭至、羅羅香、山薄荷、滿天星等;在貴州劍河和梵淨山叫滿坡香
  • 婕珞芙靈感花園多效精華油|肌膚|薰衣草|雪松油_網易新聞
    珍稀精油成分,細小精油分子容易吸收,令肌膚清爽不油膩;有效滲透並補充肌膚所需養分,提升肌膚的天然防禦屏障;肌底修護功能,排出肌膚濁質,利於後續保養;質地溫和不刺激,適合不同狀態肌膚使用;天然植物萃取,營造雅致香氛,保持情緒愉悅。
  • 甲胎蛋白具有抑制PTEN生物學功能
    北京大學和海南醫學院聯合對肝癌細胞特異性標誌物甲胎蛋白(AFP)進行長時間的研究,發現AFP具有抑制PTEN的生物學功能,導致肝癌細胞耐受全反式維甲酸誘導的凋亡
  • 南科大郭紅衛團隊報導22nt siRNA重要生物學功能
    RNA是生命遺傳信息傳遞的核心載質,遺傳信息從DNA到RNA到蛋白質構成了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RNA幹擾是生物免疫病毒入侵的重要機制,RNA幹擾通過長度為20-24個核苷酸單位(nucleotide, nt)的小RNA來調控靶基因RNA。
  • 巨噬細胞基礎生物學:從起源到功能
    巨噬細胞生物學的重要特徵是捕獲、內吞和表達自身或外來抗原,這提供了天然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之間的聯繫。巨噬細胞駐留在周圍器官,在那裡他們監測周圍組織入侵病原體。他們通過吞沒病原體,處理它們的抗原,並呈現與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分子結合的肽片段,提醒免疫系統注意病原體的存在。
  • JPCC:功能超疏油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表面與界面課題組在疏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界面超疏水性質在自然界中較為常見,科學研究也非常之多,但是超疏油性質卻在自然中鮮有發現和較少研究,而疏油塗層具有更廣闊的工業應用前景。該課題組使用簡便並可用於工業生產的方法構建了超雙疏的鈦/二氧化鈦表面,該超疏表面可適用於多種油液。
  • 「非編碼RNA在重大生物學過程中的功能和機制」香山會議召開
    會議現場6月5日至7日,主題為「非編碼RNA在重大生物學過程中的功能和機制」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26次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期間,各位專家圍繞「非編碼RNA在重大生物學過程中的功能和機制」這一主題,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當前國內外非編碼RNA研究的最新進展。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院士作題為「非編碼RNA研究進展及一些思考」的主題評述報告;付向東教授作「非編碼RNA在生命過程中的功能及分子機理」的主題評述報告。
  •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 生物學功能被揭示
    該研究整合了表觀遺傳學、3D基因組學及CRISPR技術,闡明了在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發病關鍵通路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在特定免疫細胞亞群中異常表達的分子遺傳學機制,為今後系統鑑定大量SLE非編碼遺傳因子的生物學功能及發展細胞特異性幹預手段提供了新的研究範式。據沈南介紹,SLE是一種多發於女性,能夠造成多個器官受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 ...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
    Communications》合作發表題為「Proteomic profiling and genome-wide mapping of O-GlcNAc chromatin-associated proteins reveal an O-GlcNAc-regulated genotoxic stress response」的研究論文,報導了O連接N乙醯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在腫瘤細胞的基因轉錄重編程中的重要生物學功能
  •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生物學功能獲揭示—論文—科學網
    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生物學功能獲揭示為特異性免疫幹預治療提供新策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教授沈南團隊通過研究整合表觀遺傳學
  • ...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
    大工生命科學與藥學學院張嘉寧教授團隊在O-GlcNAc糖基化生物學功能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5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工程化的Fe–N摻雜石墨烯可模擬細胞中NADPH氧化酶的生物學功能
    工程化的Fe–N摻雜石墨烯可模擬細胞中NADPH氧化酶的生物學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5:44:27 蘇州大學Ruibin L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工程化的Fe–N
  • 「分子生物學、功能影像學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精準診斷及療效監測...
    「分子生物學、功能影像學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精準診斷及療效監測的關鍵技術」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顯著提高早期診斷「老年性痴呆」精準性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19-07-01  瀏覽:
  • 上海生科院系統解析小鼠早期胚胎中小RNA的動態變化及其生物學功能
    上海生科院系統解析小鼠早期胚胎中小RNA的動態變化及其生物學功能 2016-06-14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Highly sensitive sequencing reveals dynamic modifications and activities of small RNAs in mouse oocytes and early embryos」,該研究優化建立了適用於微量樣本的小RNA深度測序(deep sequencing)文庫構建方法,並系統解析了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小RNA的動態變化及其生物學功能
  • 科研前沿 | 生物學中的液-液相分離:機制、功能和疾病長篇綜述
    這篇綜述總結了最近LLPS在各種生物學途徑和疾病中的作用方面的主要進展。-液相分離:機理,生理功能和人類疾病發表期刊: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SCI期刊分區:生物學一區影響因子:4.611
  • 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新技術問世
    日前,中國地質科學院水環所經過積極探索,反覆試驗,建立了適合土樣和地下水樣的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高新技術。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通過對不同樣品微生物DNA的提取,將提取的DNA進行擴增並 識別,來確定樣品中微生物的多樣性和種屬,具有先進性和準確性,免去了煩瑣、需時長的培養過程,可檢出傳統方法不可培養的微生物,並能原位反映微生物群落結構的真實情況。微生物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建立,突破了長期以來一直採用的傳統微生物培養技術方法。
  • 基於生物學功能探討獨腳金內酯類似物的相關研究
    基於刺激根寄生植物種子萌發的生物學特性,獨腳金內酯具有作為除草劑的農業應用潛力。寄生植物種子受到獨腳金內酯刺激,萌發後若找不到寄主根,就只能存活很短時間。這種「自殺性」萌發策略的思路是在沒有寄主的情況下刺激寄生雜草種子萌發,然後迫使寄生植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