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細胞腫瘤靶向新藥!MEI/協和麒麟合作開發PI3Kδ抑制劑MEI-401...

2020-12-04 生物谷

2020年04月26日訊 /

生物谷

BIOON/ --MEI Pharma是一家處於後期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開發用於癌症治療的創新療法。近日,該公司宣布與日本藥企協和麒麟(Kyowa Kirin)籤訂了一項全球許可、開發和商業化協議,以進一步開發和商業化ME-401。該藥是一種口服選擇性磷脂醯肌醇-3-激酶δ(PI3Kδ)抑制劑,開發用於B細胞惡性

腫瘤

的治療。


此次協議實質上保留並鞏固了雙方在2018年籤訂的在日本開發和商業化MEI-401的許可協議條款。根據最新的協議條款,在美國,MEI和協和麒麟將共同開發和推廣ME-401,雙方將以50-50平攤成本和利潤。在美國以外地區,協和麒麟擁有獨家商業化權利,MEI將有資格獲得逐漸遞增的分層特許權使用費。MEI將獲得1億美元的預付現金,並有資格獲得基於特定開發、監管、商業裡程碑的總額高達5.825億美元的裡程碑款項。雙方已同意了一項開發計劃,廣泛評估ME-401治療各種B細胞惡性

腫瘤

,包括與其他藥物的聯合應用。


ME-401是一款在研口服磷脂醯肌醇3-激酶(PI3K)δ抑制劑

,目前正處於臨床開發,評估治療多種B細胞惡性腫瘤。PI3Kδ抑制劑通常在癌細胞中過度表達,並在血液腫瘤的增殖及存活中起著關鍵作用。

ME-401對PI3Kδ亞型呈現出很高的選擇性,且與其他PI3Kδ抑制劑具有不同的藥物特性,該藥具有成為同類最佳(best-in-class)PI3Kδ抑制劑的潛力。

其臨床特徵表明,作為一種單藥療法或與其他癌症藥物聯合用藥,有機會解決一系列B細胞惡性

腫瘤


今年3月底,美國

FDA

授予了MEI-401快速通道資格(FTD),用於治療已接受至少2種系統療法的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R/R FL)成人患者。目前,MEI公司正在開展一項全球性II期TIDAL

臨床試驗

,評估ME-401作為單藥療法用於已接受過至少2種系統療法(包括化療和抗CD20抗體)治療失敗的R/R FL成人患者。該試驗的結果,將用於支持向美國

FDA

申請加速批准ME-401上市。


MEI-401的差異化特徵

除了TIDAL試驗之外,MEI公司也正在開展一項多臂、開放標籤、Ib期劑量遞增和擴展試驗,評估ME-401作為單藥療法、與其他療法(如利妥昔單抗)或藥物(如Brukinsa[zanubrutinib,澤布替尼],百濟神州BTK抑制劑)聯合用藥,治療復發或難治性B細胞惡性

腫瘤

,包括濾泡性淋巴瘤(FL)、慢性淋巴細胞

白血病

/小細胞淋巴瘤(CLL/SLL)、邊緣區淋巴瘤(MZL)、套細胞淋巴瘤(MCL)、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此外,MEI公司在2019年還啟動了一項I期試驗,評估MEI-401作為一種單藥療法,治療日本惰性B細胞惡性

腫瘤

患者。


MEI營運長兼總法律顧問David M.Urso表示:「與協和麒麟的全球合作是實現我們廣泛開發和商業化ME-401目標的關鍵一步,將優化在美國內外多種B細胞惡性

腫瘤

患者受益的機會,也為我們的股東創造價值。我們決定擴大與協和麒麟的聯盟,是基於我們迄今為止根據2018年日本許可協議建立的成功合作關係,以及我們對協和麒麟的尊重,以及他們在美國和世界各地共同執行我們對ME-401共同願景的能力。」


協和麒麟戰略產品規劃部主任Tomohiro Sudo表示:「我很高興與ME Pharma就ME-401在全世界的開發和商業化擴大我們的協議。我們相信,ME-401有潛力為患者提供一個重要的新治療選擇,並進一步加強我們的全球

腫瘤

管線。」


去年10月,MEI公司上公布了Ib期研究的更新數據。結果顯示,接受ME-401治療的所有患者組(FLL+CLL/SLL)的總緩解率(ORR)在75-100%,具體而言:(1)所有FL患者中ORR為78%(n=43/55)、ME-401單藥治療組ORR為79%、ME-401+利妥昔單抗聯合治療組ORR為75%。(2)所有CLL/SLL患者中ORR為89%(n=16/18)、ME-401單藥治療組ORR為100%、ME-401+利妥昔單抗聯合治療組ORR為71%。


該研究中,ME-401連續給藥方案(CS)和間歇給藥方案(IS)在FL和CLL/SLL患者中均表現出高緩解率和持久緩解,但IS方案組觀察到的ME-401治療相關3級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比CS方案組較低。例如,3級腹瀉/結腸炎發生率,IS方案組為5%,CS方案組為23%。

2018年11月,百濟神州與MEI製藥公司達成非獨家臨床合作,評估ME-401與Brukinsa聯合治療B細胞惡性

腫瘤

的潛力。目前,ME-401+Brukinsa聯合治療方案已被納入上述多臂、開放標籤Ib期研究,評估治療FL、MCL、DLBCL的潛力。


Brukinsa(澤布替尼,zanubrutinib)是百濟神州的一款BTK抑制劑,於2019年11月獲得美國FDA加速批准,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一項療法的成年套細胞淋巴瘤(MCL)患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Brukinsa是首款由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獲批上市的產品,標誌著該公司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大裡程碑,同時也標誌著第一款完全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在美國

FDA

批准上市的抗癌新藥,實現中國原研新藥出海「零的突破」。(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處:MEI Pharma and Kyowa Kirin Announce Global License,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zation Agreement for ME-401

相關焦點

  • 東陽光PI3Kδ抑制劑啟動臨床
    1 月 6 日,Insight 資料庫顯示,東陽光的 1 類新藥 HEC89736PTSA·0.5 H2O 首次在國內啟動 I 期臨床。該藥是一款 PI3Kδ 抑制劑,擬開發的適應症為:復發難治 B 細胞血液腫瘤。
  • 新一代PI3Kδ抑制劑/新型CD20單抗組合(umbralisib...
    2020年05月07日訊 /生物谷BIOON/ ---TG Therapeutics是一家致力於為B細胞介導的疾病患者開發創新療法的生物製藥公司。近日,該公司公布了全球III期UNITY-CLL試驗的陽性頂線結果。
  • 解讀丨與腫瘤相關的PI3K-AKT-mTOR信號通路及相關藥物
    靶向於PI3K信號通路中關鍵節點的不同類型的抑制劑目前正處於各自不同的臨床研究階段,用以治療人體惡性腫瘤。最早獲批的靶向於PI3K/mTOR信號通路的抗腫瘤藥物為雷帕黴素類似物Temsirolimus及Everolimus,均為mTORC1的變構抑制劑;其中前者獲批適應症為晚期腎細胞癌,而後者獲批適應症則包括晚期乳腺癌、晚期腎細胞癌、晚期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在內的多種癌症。目前大量靶向於PI3K信號通路的候選藥物正處於不同的臨床研究階段。
  • 一文看懂腫瘤靶向療法13項最新進展
    信達和Incyte達成戰略合作,推進多款腫瘤靶向療法   近日,信達生物醫藥公司和美國Incyte公司共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和獨家授權許可協議,推進pemigatinib(FGFR1,2,3抑制劑)、itacitinib(JAK1抑制劑)及parsaclisib(PI3Kδ抑制劑)的單藥或聯合治療在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臨床開發與推廣。
  • PI3K抑制劑的安全性問題
    然而2014年7月全球首個上市的PI3Kδ抑制劑Zydelig (idelalisib),上市時就攜帶有4項黑框警告,提示存在包括致命性肝臟問題在內的風險。2016年3月在臨床研究中出現感染相關死亡等嚴重不良事件,而先後遭到EMA和FDA的警告和調查。Gilead隨後宣布暫停了Zydelig的所有臨床研究,表示不再尋求將Zydelig開發成血液腫瘤的一線療法。
  • 靶向癌症幹細胞臨床新藥獲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認定
    今天,生物製藥公司Stemline Therapeutics宣布,美國FDA已授予其臨床新藥 SL-401 突破性療法認定。該新型藥物可靶向白介素-3受體(interleukin-3 receptor ,CD123),用於治療急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腫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
  • 遺傳性骨病新藥!協和發酵麒麟Crysvita在日本上市,治療FGF-23相關...
    2019年12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協和發酵麒麟(Kyowa Hakko Kirin)近日宣布在日本推出Crysvita(burosumab,代碼:KRN23),該藥於今年9月獲得批准,用於治療FGF-23相關的低磷性佝僂病和骨軟化症。在日本,Crysvita之前已被授予治療這2種疾病的孤兒藥資格。
  • 合肥研究院發現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選擇性PI3Kδ抑制劑
    目前,針對慢阻肺的治療主要依賴於支氣管擴張劑,即針對平滑肌細胞的調節,可減輕慢阻肺症狀及發作頻率,但不能預防和逆轉肺功能的逐步喪失。慢阻肺主要表現為複雜的呼吸道慢性炎症,因此,針對炎症的治療才是最直接的治療方式。多項研究表明,主要在白細胞中表達的脂質激酶PI3Kδ與呼吸道炎症密切相關,靶向PI3Kδ的藥物可能是一種潛在的減輕氣道炎症的策略。
  • 2020 年這些新藥在國內獲批:抗腫瘤、罕見病藥物佔比近半
    從獲批企業來看,輝瑞和默沙東是最大贏家,有 3 款新藥在國內獲批上市,羅氏、賽諾菲、武田和協和發酵麒麟株式會社次之,各有 2 款新藥獲批上市。阿貝西利是繼哌柏西利之後,國內獲批的第二款CDK4/6 抑制劑; 維奈克拉是國內批准的首款 B 細胞淋巴瘤因子-2(BCL-2)抑制劑。
  • PI3K抑制劑—癌症治療新選擇
    但這條通路又是如此重要,涉及到正常細胞的代謝、生長與繁殖,而腫瘤細胞也靠著這條通路維持著生長、轉移與擴散。在腫瘤細胞中,這條通路被異常激活,包括PIK3CA、PIK3R1、PTEN、AKT、TSC1、TSC2、LKB1 、MTOR等多種抑癌基因組發生改變。
  • 腫瘤誘導性骨軟化症(TIO)新藥!全球首個FGF-23靶向單抗Crysvita新...
    2020年02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Ultragenyx製藥公司與合作夥伴協和麒麟(Kyowa Kirin)近日聯合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Crysvita(burosumab)的補充生物製品許可申請(sBLA)並授予了優先審查。
  • 學科前沿 | 協和藥物研究所許恆、陳曉光研究團隊在靶向PI3K通路新藥發現方面取得進展
    磷脂醯肌醇3-激酶(PI3K)是細胞內重要的信號轉導分子,對腫瘤的發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靶向PI3K是當前抗腫瘤藥物研究領域的重要方向。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許恆、陳曉光團隊近期在該領域取得了研究進展,在藥物化學權威期刊發表系列論文。
  • 諾華、信達相繼取得新進展 PI3K抑制劑研發火熱的背後...
    目前,研究人員開發的PI3K抑制劑種類很多,但根據它們的作用機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廣譜型的PI3K抑制劑(pan-PI3K)、亞型特異性的PI3K抑制劑,以及同時靶向PI3K/mTOR的雙重抑制劑。雖然都是PI3K抑制劑,但這四種藥物的具體作用靶點並不相同。吉利德的idelalisib是全球首個獲批的PI3K抑制劑,針對的靶點是PI3Kδ。Copanlisib是拜耳開發的一種廣譜型PI3K抑制劑,對惡性B細胞中表達的PI3K-α和PI3K-δ兩種亞型有很好的抑制性。
  • 四款抗癌靶向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分別為: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AKT抑制劑capivasertib,韓美(Hanmi Pharm)的HER抑制劑poziotinib薄膜衣片,輝瑞(Pfizer)的PARP抑制劑talazoparib膠囊,以及德國默克(Merck KGaA)的MET抑制劑tepotinib片。四款新藥擬開發適應症如下表。
  • 諾華、信達生物相繼取得新進展,PI3K抑制劑火熱研發背後...
    由於其在癌症發生和進展中起的重要作用,已成為研究人員開發癌症靶向藥的熱門靶點之一。目前,全球範圍內有四款PI3K抑制劑已獲批上市,據不完全統計,還有至少四十款PI3K抑制劑正在臨床研究之中。  目前,研究人員開發的PI3K抑制劑種類很多,但根據它們的作用機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廣譜型的PI3K抑制劑(pan-PI3K)、亞型特異性的PI3K抑制劑,以及同時靶向PI3K/mTOR的雙重抑制劑。
  • PI3K抑制劑在研競品概覽
    通過檢索藥渡資料庫,全球已進入臨床階段且有效(研發進行中)的PI3K抑制劑共計46個,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知,全球共46個臨床在研階段PI3K抑制劑,臨床III期8個,臨床II期18個,臨床I期20個。適應症範圍涉及多種癌症,除了循環系統癌症之外,涉及到各類實體瘤。全球臨床在研階段品種中,有9個為中國1類新藥。
  • 新藥研發僅次於美國 日本這33款藥物只在本土上市!
    日本新藥以小分子化藥為主要驅動力日本藥企,包括小野、協和發酵麒麟、中外製藥等都成功開發了不少創新生物藥,並獨立或合作在日本和歐美上市。日本本土生物藥佔比(右)比全球生物藥佔比低(左)獨家上市的3個抗腫瘤藥在歐美都遭遇滑鐵盧在過去的10年裡,日本批准的新藥中抗腫瘤藥佔比最高,日本獨家上市的抗腫瘤藥僅有
  • 盤點全球PI3K抑制劑癌症治療在研新藥:諾華歷經挫折終領先
    事實上,alpelisib是目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4個α特異性PI3K抑制劑之一,其他的還包括:武田製藥處於II期臨床開發的TAK-117,以及來自上海海和藥物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的HH-CYH33以及羅氏的RG6114,後兩者目前處於I期臨床階段。
  • 再新醫藥靶向抗腫瘤新藥CM118進入臨床研究
    上海2016年12月19日電 /美通社/ -- 上海再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再新醫藥」)宣布,公司研發的靶向抗腫瘤新藥CM118已進入臨床研究,主要研究者為著名肺癌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潔教授
  • 探索PI3K抑制劑 中國藥企來了
    自2012年至2018年,已有418篇相關化學專利申報,藥物化學相關專利達到192篇,此外,Idelalisib於2014年上市,由Gilead 研發,用於慢性淋巴白血病的治療,Copanlisib於2017年上市,由Bayer開發,用於復發性濾泡淋巴瘤的治療,這兩個一類新藥均作用於PI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