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訪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風電市場不是拼單位千瓦造價,而是...

2021-01-14 華夏時報

(全國政協委員、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 攝/於玉金)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於玉金 兩會報導

「我們在境外20多個國家有業務,這幾年在海外做業務時,最大的感受是中國企業『身子出去了腦子在國內』,還是應用行政的、感情的方式來處理國際業務,存在一定的困難,《外商投資法》的建立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外商到中國,讓中國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和外商投資進行契約方面的訓練,提升中國的契約精神。」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在小組發言中表示。

武鋼所帶領的金風科技成立於1998年。截至2018年年底,金風科技已實現全球風電裝機容量超過50GW,擁有31000颱風電機組在全球6大洲、24個國家穩定運行,並在深交所、港交所兩地上市。作為風電行業的龍頭企業,金風科技從2017年起大力推進「兩海」戰略的切實落地,積極發展海上風電,拓展海外風電市場。

兩會期間,就金風科技海外業務發展、風電行業熱點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專訪了武鋼。

從需求側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

《華夏時報》記者:《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改革推動降低涉企收費,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清理電價附加收費,降低製造業用電成本,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對於降電價你如何看?

武鋼:今年提出電信、電力的費用都要下浮,是用降低費用來刺激經濟,刺激裝備製造業的一種方式。

從電力來講,如果費用下降,會拉動電力消費量的增加,對能源工業也起到拉動作用,電費價格下調就可以鼓勵多用電,比如,目前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每年都有較大的增幅,而(電動汽車)實際上完全消耗電力;如果電價再降到一定的程度,各地區的採暖都可以從已往的燒煤轉為用電。

另一方面,電費的降低也可以刺激工業電氣化的發展,如目前的電鍋爐自帶有儲能功能,性能、性價比方面得到提升,電費的降低有利於促進能源工業技術進步、持續穩步發展。

此外,電費降低也是倒逼機制,促進產、供、銷進行市場化變革,能源工業更快提升效率。

《華夏時報》記者:你在小組會上提到,中國企業海外發展應該有相應的保護措施,金風科技也在推進「雙海」戰略,在2019年或更長一段時間,金風科技在海上風電和海外發展有怎樣的規劃?

武鋼:金風科技已經在24個國家設了基地,有相關的項目。目前,中國出口的風電設備中,金風科技佔到的比例達到50%以上,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歐美國家正在逐步進行能源轉型,大量的採用可再生能源,在南美洲的諸多區域可再生能源成本已經遠遠低於化石能源的成本,非常有競爭力。

另一方面,在非洲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由於煤炭、天然氣資源稀缺,其過去的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如果能在目前的能源轉型中一步到位,直接採用可再生能源,未來會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目前,金風科技正在積極利用分布式電源技術、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儲能再加少量的化石能源構成局域電網,不需要超高壓輸電線,就可為一個村莊提供供電系統,未來這種形式在非洲新型發展中國家會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

位於北京金風科技的園區的智能微網示範項目,由兩颱風力發電設備、太陽能光伏板、冷熱電三聯供系統、超級電容等3種儲能裝備構建而成,負荷運用於金風科技辦公樓和生產車間以及大數據中心,並且通過部署我們自主研發的能量管理系統,可實現對用戶側進行柔性電力管理。這個實踐未來可以複製到國際市場上。

特高壓與分布式作用不同

《華夏時報》記者:你帶來的提案中關注特高壓建設,這和分布式能源發展是否矛盾?

武鋼:中國的能源分布和電力消費分布有自身的特點,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用電高負荷地區基本分布在東部和南部。特高壓、超高壓是解決能源和負荷的匹配問題的方法;分布式電源是進行精細的調整,兩者在能源架構中所起的作用不一樣,要把大量能源分配到當地,再做精細調整,兩者之間無法替代的。

我也呼籲推進特高壓、超高壓輸電線建設,並且加強與其配套的部分區域的高壓輸電線,比如特高壓、超高壓電線送到重慶、鄭州等地向下分配,也需要一些高壓輸電線的網絡匹配。

此外,要抓緊時間推進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周邊國家的電力高壓線建設,新疆作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如果能夠發揮電網連接樞紐中心作用就會增加更多的內涵,有利於在更廣泛的區域進行能源資源配置的優化分布,即儘可能多的利用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然後進行最優匹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風能、光照資源都具有不穩定性的特點,但可以實現互補,如果有大型電網互相連接,能源分配就有了更多優化的空間,比如中國缺少能源,而哈薩克斯坦的化石能源具有價格低、儲量多的特點,就可以從哈薩克斯坦購入;反之,哈薩克斯坦缺電,可以通過中國的樞紐,將過剩的電力輸送至哈薩克斯坦。

新疆在「一帶一路」沿線的電力樞紐中心的重要價值和意義非常大,而且通過樞紐建設,可以引導中國電力裝備製造業走出去,為周邊的國家提供電力服務。

《華夏時報》記者:可再生能源配額數易其稿,遲遲沒有落地,2019年可以落地嗎?

武鋼:過去幾年,國家能源局在推動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配額制、綠證的交易,都需要花時間不斷的完善,但相信今年一定會有一些新的變化。

客觀看待可再生能源拿到的補貼

《華夏時報》記者:如果低價風機進入市場,是否會攪動目前的市場?對金風科技是否有影響?

武鋼:整體來看,風電市場在走向成熟,不是在拼單位千瓦的造價,而是在比較度電成本,更加拼的是綜合實力,包括性能優異的設備質量、系統的解決方案能力、成本更優的發電效率提升方案等。

《華夏時報》記者:有金融機構人士提出,靠吃補貼的行業具有不可持續性,對此你如何看?

武鋼:第一,要客觀看待可再生能源拿到的補貼,實際上不是補貼,是他的貢獻,是可再生能源產業創造出的自身價值。如果考慮到火電的社會效益影響,因開採造成汙染等問題,一度電的真實成本超過1元,其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國家要另外拿錢去彌補。燃煤發電廠產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放,一定程度上會促使全球氣候變暖的加速,這對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也非常大。

第二,過去十年,中國風電設備價格降低了近65%,風電開發造價降低了近40%,同時發電效率提高了30%,中國風電的裝備製造業不僅自身拉動了經濟,而且對船舶工業、冶金工業等轉型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促使其製造經驗、技術水平、工藝知識的積累和提升。

實際上,要客觀的看待可再生能源產業,其對拉動就業、對國家裝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帶的貢獻日益提升。與此同時,伴隨中國風電裝備「走出去」的步伐,在國際市場的歷練對中國風電製造企業的技術提升也有非常好的拉動。

《華夏時報》記者:金風科技負債一直比較高,公司在降負債、降槓桿這方面有何辦法?

武鋼:公司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在健康水平內相較於同行業平均水平,60%是一個合理、可以承受的數據。公司也積極通過拓展多種融資渠道、合理平衡對外投資節奏等方式提升和優化償債能力。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相關焦點

  • ...概念引燃市場,走出「至暗時刻」的金風科技何時能衝破估值天花板?
    這幅場景既象徵著達坂城風場當時安裝的13颱風機,也寓意金風科技創業者們早期創業的艱辛和不屈的意志。  金風科技現任董事長武鋼是標準的實幹派,在金風成立之前,武鋼做了近8年的風電場場長,在職初期,一年300天他都在風電場餐風飲露,穿著工作服冒著生命危險攀到二十多米高的風車上工作,他對風機的脾氣和易出故障點都了如指掌。
  • 來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 聽聽海上風電發展「最強音」
    在這一背景下,2019年12月6~8日, 由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主辦,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新疆金風科技(002202)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等單位共同承辦的「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在京舉行。
  • 不同地區海上風電項目造價及成本構成!
    這就意味著在所謂的平價時代,海上風電的所需達成的目標不僅僅是達到此前「煤電上網電價」,而是要與,目前已經具備平價能力的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乃至特高壓傳輸而來的電源,以及更為廉價的分布式光伏來競爭。顯然,步入純市場競爭階段,如何擺脫補貼依賴,實現單位造價成本逐步下降,成為當前海上風電面臨的最大挑戰。
  • 風資源沒有「天花板」 低風速風電能否喚醒風電產業「第二春」
    作為全國最具代表性的平原低風速風電場,由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河南安陽湯陰風電場讓人們看到了低風速風電的市場潛力。該風電場一期工程安裝 69 臺遠景 120 米高全鋼塔筒、2.X平臺智能風機,裝機容量15. 18 萬千瓦, 2017 年 9 月投資建設, 2018 年 12 月併網,呈現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 舒印彪委員:加快海上風電核心技術部件研發
    來源:科技日報代表委員議國是「近年來,我國將海上風電作為東部沿海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戰場,到2019年底,累計併網裝機容量593萬千瓦,佔全球的21%,僅次於英國、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位。」本次全國兩會上,海上風電發展,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關注的焦點議題。如何抓住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這一新的歷史機遇?舒印彪提出建議:進一步推進海上風電規模化集約化開發。
  • 火電百萬機組時代 超超臨界機組單位造價最低
    《情況》顯示,與2009~2010年投產項目對比,2011~2012年投產的工程造價中,火電工程造價小幅上漲,水電工程造價變化趨勢不明顯,風電工程造價呈下降趨勢,交流輸電工程造價呈上漲趨勢,交流變電工程造價呈下降趨勢,核電、光伏工程和直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造價則得到有效控制。
  • 中電觀察:燃煤火電超超臨界機組單位造價最低
    《情況》顯示,與2009~2010年投產項目對比,2011~2012年投產的工程造價中,火電工程造價小幅上漲,水電工程造價變化趨勢不明顯,風電工程造價呈下降趨勢,交流輸電工程造價呈上漲趨勢,交流變電工程造價呈下降趨勢,核電、光伏工程和直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造價則得到有效控制。另外,裝機容量、建設地區、投資方等因素對工程造價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 遠景能源構建平原風電的生態樣本,湯陰風場發電超2億千瓦
    據悉,湯陰風電場由華能集團投資建設,由遠景能源參與打造,採用去工業化設計理念和方法,一期工程安裝69臺遠景能源120米高全鋼塔筒、2.X平臺智能風機,裝機容量15.18萬千瓦,2017年9月投資建設,2018年12月併網。
  • 舒印彪:加快高壓直流海底電纜等海上風電核心技術部件研發
    【電纜網訊】近年來,我國將海上風電作為東部沿海能源轉型升級的重要戰場,到2019年底,累計併網裝機容量593萬千瓦,佔全球的21%,僅次於英國、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 武鋼收購德國雷射拼焊「鼻祖」不只做資金「老大」
    武鋼手握全球雷射拼焊「話語權」  一直以來,中國鋼鐵企業在鋼鐵板材的雷射焊接,「聽命」德國蒂森克虜伯雷射拼焊接集團,即日起,這個角色將變成武鋼了。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與德國蒂森克虜伯雷射拼焊接集團面向全球同時公開宣布:雙方已辦理完畢所有相關政府審批手續,並正式完成交割,註冊地在德國杜伊斯堡。這標誌著武鋼已全面完成對蒂森克虜伯雷射拼焊業務的收購工作,從此擁有全球雷射拼焊「半壁江山」,擁有頂級核心技術,握有全球「話語權」。
  • 十張圖帶你看2020年中國風電行業企業競爭格局分析 金風科技VS上海...
    ——金風科技的淨利潤歷年來遠超上海電氣 但2019年實現反超   從淨利潤來看,金風科技和上海電氣的淨利潤都維持在20億元以上,但金風科技前幾年的表現更勝一籌。        ——金風科技的毛利率略高於上海電氣   從毛利率來看,2015-2020年上半年,金風科技和上海電氣的寶利率都呈現波動趨勢。2015-2017年,金風科技和上海電氣的毛利率呈現逐年攀升趨勢,在2017年達到峰值隨之下跌至2019年的19%左右。
  • 風電行業「搶裝潮」:中低風速領域成「主戰場」
    一位風電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應該還會保持這樣的節奏,不過從明年開始,裝機量很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中國陸上風機市場的「搶裝潮」讓一大批風電企業迎來了訂單暴漲周期。長期未能進入中國風機市場前十的整機廠商——GE,於今年實現了入華以來裝機量最多的一年。
  • 2016年風電行業市場情況回顧及發展趨勢分析
    其中,潮間帶累計風電裝機容量達到611.98MW,佔海上裝機容量的60.31%,近海風電裝機容量402.7MW 佔39.69%。截至2015 年底,海上風電機組供應商共10 家,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0MW 以上的機組製造商有上海電氣、華銳風電、遠景能源、金風科技,這四家企業海上風電機組裝機量佔海上風電裝機總量的86.6%。
  • 裝機量奪冠全球 海上風電造價成本大漲
    「搶裝潮」已造成當前國內風電市場關鍵裝備及服務的價格猛漲。據江蘇省電力行業協會統計,截至目前,江蘇海上風電項目平均造價較去年上漲了1000-2000元/千瓦,部分設備及施工費用漲幅高達30%以上,推動開發成本驟增。
  • 從「三北」轉戰平原 風電下一個風口已到?
    「七八年前,我們認為在河南不太可能開發風電,至少平均風速得達到6米/秒以上才具有技術開發的條件」,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近幾年隨著葉輪直徑增大、單位千瓦掃風面積增加、高塔技術的應用、控制策略和智能化的提升以及製造成本的降低、效率的增加,使平原地區、低風速地區也具備了開發條件,這也是近幾年平原地區風電增長很快的原因。
  • 海上風電「2022關口」!江蘇平均造價上漲了1000-2000元/kW
    金風科技的8兆瓦風機今年7月併網發電。廣東陽江沙扒灣,三峽新能源一期風電場。27臺明陽智能5.5兆瓦風機已豎立於南海波濤之間。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國內至少有30個海上風電項目同時在建,裝機量逾1297萬千瓦,四成以上新開工。
  • 風電行業企業陸續上市或擬上市:風電多金時代真的會持續下去?
    風電的紅利時代已經過去國內風電裝備行業的老大-金風科技前幾天發布年報,2019年營業收入382.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1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下降31.3%至22.10億元。年報說明利潤下降主要原因,主要是因為營業成本的增長速度遠超營業收入的增長速度。無獨有偶。
  • 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風電平價時代來臨 公司已明確未來一系列...
    多年來公司始終穩居中國風電整機製造商的第一梯隊,與此同時通過多年在海風市場領域的深耕,明陽智能已成為海上風電龍頭,具備較強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壁壘。「風電的度電成本很快將低於傳統火電廠的邊際成本,這一天大家都會在不遠的未來就看到。」張傳衛說。   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近期,資本市場對風電企業的關注度明顯提升。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發現,申萬風電設備指數近五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過8%,明顯跑贏大盤。若時間拉長來看,今年以來,該指數累計漲幅超過40%,其中多隻個股股價已經實現翻倍。
  • 2018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分析 風電主軸趨向大型...
    從風電整機製造企業的角度來看,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7家整機製造企業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000萬千瓦,這7家企業市場份額合計達到68%。從風電機組機型來看,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底,2MW(不含2MW)累計裝機容量市場佔比達到48.1%。
  • 風力發電:到2060年開發30億風電?風電還能不能追?
    原因就是在今天10月14日北京召開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四百多家風電企業聯合發布了《風能北京宣言》,其目標是保證風電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後,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相比光伏,風電未來的度電成本下降空間較小,運維難度相對較高,2年後可裝機可能陷入低點,這也是近期來風電錶現大幅弱於光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