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泰衡:我周末至少星期六一整天都是放在這個上面的 | 「南科大 & MIT」 交流之聲

2021-02-25 南方科技大學工學院

可愛皮小皮:這張圖是潛水艇嘛?

任泰衡:那個不是,這個叫hyperloop,中文翻譯就暫時叫超高速管道列車吧。這是由埃隆馬斯克提出來的一種未來的交通運輸方式,主要的特點就是整個隧道接近真空,以此來降低列車高速行駛過程中的阻力。圖片裡的那個黃色的是用來做懸浮的氣瓶,動力是那個電機。整個pod是懸浮在空中的,只有馬達和那個軌道接觸,其他的重量全部靠四個氣墊把它撐起來。氣墊算是個比較新穎的設計吧,一般都是用磁懸浮或者輪胎。

任泰衡參與的hyperloop項目

可愛皮小皮:這是一門課嗎?

任泰衡:不是,這個是我的課外活動,因為去MIT如果只是上課就太沒意思了。我比他們都少選了一門課,但是周末至少星期六一整天都是放在這個上面的,平時晚上還要做一點設計之類工作,期末考試正好趕上要開發布會了,都沒怎麼複習,天天晚上畫圖。每年spaceX都會舉辦一個競速比賽,全世界的大學生都可以參加。就是把做好的pod放到一英裡長的真空管道裡跑,看誰跑得快。今年是MIT第二次參賽,上一次MIT是最佳設計獎。今年據說有上千個隊,然後選20個隊去加州總部,上一屆比賽的時候,最後只有三個隊伍上了軌道,MIT當然是其中之一。為了這個比賽,我7月份的時候還要再去一趟加州的spaceX總部。

任泰衡與hyperloop項目組的合影

可愛皮小皮:你在隊伍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任泰衡:我們這個隊大概有30多個人,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我本科生就打打雜,他們叫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設計、加工、裝配之類的我都幹。慶幸的是機械組有兩個華人學長,帶我熬過了最開始那段什麼也聽不懂的時光。


任泰衡正在擺拍籤名

可愛皮小皮:好滴,了解了。那看看這張照片吧,你為啥在給這個車籤名?

任泰衡:這張是我去參觀沃爾沃在南卡羅萊納工廠時擺拍的。那是一個新工廠,這輛車是生產線上下來的第一輛車,上面籤名的是工廠全體員工的,我當然不能真的在上面籤名啦。這次我分別參觀了兩個工廠,一個寶馬的工廠,一個沃爾沃的工廠。這個也不是我的課程,是斯隆管理學院有一個automobile club,hyperloop電控組長是它的成員,所以我才知道有這麼個活動。他們組織參觀寶馬在全世界最大的工廠,我就參加了。後來他們又搞定了去沃爾沃參觀,我就又跟著去了。參觀寶馬他們談了三個月,參觀沃爾沃談了一年,所以機會還是比較難得。

任泰衡正在寶馬參觀

可愛皮小皮:那你以後是想做汽車設計方面的嗎?

任泰衡:不一定。能確定的是,我不準備做理論研究,我之前去過兩次課題組實習,感覺每天坐在實驗室裡有點兒無聊,我可能更適合去工業界

相關焦點

  • 南方周末:南科大籌建團隊核心成員為何退出
    南方周末:南科大籌建團隊核心成員為何退出問題的實質在於如果不用高考成績作為唯一或最重要的高校錄取標準的話,如何才能在這個誠信缺失的社會環境中,從機制、監管和操作上做到錄取工作的公正、公平、公開和合理,以使所有人特別是社會弱勢群體的機會得到維護和保障。 我國的高考體制由「考試」和「錄取」兩個重要環節組成。最根本性的弊端出在「錄取(及其所用標準)」環節。
  • MIT校長對華人學者陳剛被捕表示沮喪
    刑事起訴書稱,陳剛在中國紐約領事館的要求下擔任了中國政府的 「海外專家」,並是至少兩個中國人才計劃的成員,其中一個為重慶第二外國語學校的 「優才計劃」 [4](國土安全局調查員將其與中國的一些國家級人才計劃相提並論)。
  • 朱清時南科大這5年:慘勝
    中科大化學物理系教授楊金龍從1997年起就在朱清時的實驗室工作,曾長期擔任朱清時的助手,他感到,「到南科大做,我想(他)還是想挑戰一些事情……他就覺得在科大有的事情他做得不是特別,體制內嘛,他動不了的東西嘛,他就想挑戰一下。他如果都覺得自己100%都把握了,他可能就沒太大興趣了。」  《人物》記者接觸的大部分中科大老師都認為,兩所「科大」有諸多相似之處。
  • 南科大女孩吳子珊:希望學成後回深圳當創客
    「沒想到能被耶魯大學錄取,超出了我的預期。」更讓這位南科大首屆本科畢業生沒想到的是,2015年耶魯大學化學系在中國大陸僅錄取了兩名博士生,除了吳子珊,另外一位是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學系的一名碩士生。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所擁有的而感到非常幸運,也會變得很感恩。看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對推薦我的老師、對鼓勵支持我的家人朋友們的感謝之情超過了內心的喜悅。」 吳子珊說。
  • 南科大不完美 但是很成功
    這句話我也發在微博上,我70歲了,我現在的目標就是聞道,希望可以明白一個道理,但這個沒有時間表。華西都市報: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初您去南科大的原因是什麼?朱清時:就是回答錢學森之問。2005年錢學森提出的「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接受邀請,辦南科大來嘗試回答錢學森的問題。
  •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將卸任:不改革對社會是打擊
    對外界的眼光,朱清時表示理解—人人關注教育,教改所涉之事很多人想做卻不敢做,「南科大要做,大家都會關注」。  早些年,他甚至需要藉助媒體的力量,為剛剛出現的南科大提高知名度,以吸引優質的師資和生源。  關注度提高了,好與壞都被放大,他便開始被誤讀。面對非黑即白的輿論,朱清時認為,改革是一個遠大目標,南科大的教改雖未全備,但也已完成了此目標中的部分內涵。
  • MIT科學家研發出「讀心」耳機 不出聲就能與計算機交流
    他補充說,他希望有語言障礙的人可以使用AlterEgo進行實時交流。(視頻截圖)研究人員稱這種設備為AlterEgo,一種可穿戴的耳機,可以探測到大腦發送到口腔肌肉的微妙電信號。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Thad Starner指出,在聽不到聲音的情況下,「無聲講話」有多有用——比如在嘈雜的環境中工作的人,比如無法出聲而依賴手勢交流的人。
  • 朱清時南科大這5年:「慘勝」
    中科大化學物理系教授楊金龍從1997年起就在朱清時的實驗室工作,曾長期擔任朱清時的助手,他感到,「到南科大做,我想(他)還是想挑戰一些事情……他就覺得在科大有的事情他做得不是特別,體制內嘛,他動不了的東西嘛,他就想挑戰一下。他如果都覺得自己100%都把握了,他可能就沒太大興趣了。」《人物》記者接觸的大部分中科大老師都認為,兩所「科大」有諸多相似之處。
  • 他是南科大的第1個全職教師,發表52篇SCI論文,與學校共同成長!
    為了讓更多優秀學子了解南科大、選擇南科大,作為山東招生組組長的他,發燒時還奔波於一所所中學間與同學們交流。他一直堅定認為,「接下了工作,就一定要盡全力做到問心無愧。」教學、科研、公共服務,徐虎對自我的要求是一塊也不能落下。
  • 南科大參展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林洲璐 通訊員 夏瑩瑩)昨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應深圳市外專局邀請,南方科技大學在本次大會主展區中參展,集中展示學校的人才隊伍力量、引智以及科研等方面成果。
  • 最具爭議校長朱清時:這五年沒有失敗,把南科大好好交給深圳
    創業與改革的艱辛如何一言蔽之,並輕言成敗?       9月1日,南科大即將結束「朱清時時代」。       當有媒體以「遺憾朱清時」為標題做了報導,朱清時認為這個標題很糟糕,他對此有意見,也很失望。「學生基本上對教學是滿意的。(用)遺憾吧,就讓別人以為好像是朱清時出了什麼大問題。」
  • 南科大核心團隊離開 多名院士不見蹤影(組圖)
    「我原來以為南科大教改實驗的阻力會來自外部,沒想到最大的問題和爭議出在內部的辦學策略上。」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說。這是在高考前夕廣為流傳的南科大學生公開信中的句子。此後,又有多名學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學校的教學管理非常滿意。然而,按照一位南科大老師的說法,這個班的第一學期是在「連滾帶爬」中開學的。2010 年12 月,朱清時發出「致報考南方科大考生、家長的一封信」,宣布開始自主招生。
  • 南科大開學一月記 還原真實的南科大教學情況
    2011年6月23日,南科大一位學生發博文《南科大學生眼中的南科大》,宣布退學,並表達對學校的不滿。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公布《教育部關於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的通知》,南科大正式「去籌轉正」。2012年5月底,南科大公布招生方案,採用高考成績佔60%、複試成績佔30%、高中平時成績佔10%的錄取模式。
  •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當了3年的校長學會了忍
    人行道上,積雪堆在一邊,地面上雪水稍稍一遇冷便凍結起來,行走在上面,真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  就是在這個時分,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從深圳飛來了,第一次以招生的名義,來到杭州。  提前兩天到杭的南科大浙江招生組組長郭旭崗,也終於鬆了口氣。因為大雪,他一直擔心校長的這次招生宣講之行,會被耽擱。
  • 周末施工半夜運料電鑽聲擾民 老舊小區改造噪音能否小點兒?
    王先生說,即使必須夜間施工,他希望施工方能採取降噪措施,至少工人們不必大聲喧譁。 噪音類型:電鑽建議2 周六日能否停工? 最近一段時間,家住蒲黃榆三裡的王女士睡眠質量非常差。從上個月開始,她所住的小區開始老舊小區改造,每天早上7點鐘,電鑽聲就開始了,就連周六日也不例外。
  • 南科大首批畢業生被牛津大學錄取 將於秋季前往深造
    南科大讓他收穫了不少:有更多的機會與有經驗的教授進行接觸、交流,有問題可以隨時「敲門」請教,大二時就可以進實驗室和教授一起做項目,接觸到學科前沿知識,學術能力提升很快,「教授說是以研究生的標準帶我們。」  王嘉樂:南科大給我思考空間  只有17歲的王嘉樂,再過幾個月將赴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南科大二實驗舉行「共創·共享·共生」-第九屆學術雲論壇
    本次論壇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向全國開放,17位一線教師在線進行了學術分享和交流,66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和老師共同參與在線論壇交流。南科大二實驗在校長唐曉勇的引領下,一直堅持「學術興校」,鼓勵教師成為研究型教師,在團隊中倡導「分享式學習」的專業發展路徑。
  • 南科大,經得起幾番折騰?
    南方科技大學由深圳市「傾全市之力」籌辦,志在高遠,要廢除行政級別,要實行教授治校,要全球聘名師,並保證名師待遇與國際接軌,而籌辦歷三年,卻連招生權都沒有獲得。他半公開地強調了一點,原有之法制化了的規章制度,初衷是為了「由教育部代表國家來保障、控制全國學位的質量」,但實踐是失敗的,正因為此,「剝奪了大學『招生』和『授學位』的核心自主權,導致我國大學缺乏內在的發展活力。」潛臺詞是:既然實踐已經證明,且還繼續在重複證明,所謂良好初衷,不過是氣泡泡,則原有之規章制度,必須廢除掉。
  • 南科大新校長薛其坤的新任務
    就在這一天,他到理學院、工學院調研,還到食堂與學生交流、共進午餐。而南科大經過10年的發展,快速成長為一所「小而精」「小而強」的「大」大學,未來又如何進一步縱深推進綜合改革,建成與示範區、標杆城市相匹配的「大」大學? 這道時代之題,交到了籌建10周年的南科大手上。
  • 南科大校長陳十一:我們要相信科學 相信夢想 相信自己
    It’s a big party to say goodbye.環顧身邊的老師和同學,看到彼此的笑臉,感受彼此的目光,我們更能深刻體會到,人與人之間近距離的交流,是多麼珍貴!這場星空下的大party,之所以能如期舉辦,離不開舉國體制的優勢,也離不開深圳城市防控體系的完善, 和南科大各部門的艱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