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複習中,學生最好能把同一類型的共同特徵都找出來,以不變應萬變,這一說法與下面的哪個理論的主張是一致的( )。
A.認知結構變量說 B.概括化理論 C.共同要素說 D.形式訓練說
1.【答案】B。
【中公講師解析】
本題考查對遷移理論的理解。B項概括說認為,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出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題幹中強調概括出同一類型的共同特徵,屬於這一理論觀點。
A項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指出,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認知結構可利用性高、可辨別性大、穩定性強,就能促進對新知識學習的遷移。C項相同要素說認為,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測驗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另一種學習,即才會產生學習的遷移。D項形式訓練說是對學習遷移現象作出最早的系統解釋的理論。形式訓練說主張遷移要經歷一個「形式訓練」過程才能產生。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乃是官能心理學。官能心理學認為,人的心是由「意志」、「記憶」、「思維」和「推理」等官能組成的。
ACD均不符合題意,因此答案選擇B。
2.下列哪種記憶類型,符合俗語所說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恨不休」( )。
A.形象記憶 B.情緒記憶 C.邏輯記憶 D.動作記憶
2.【答案】B。
【中公講師解析】本題考查記憶的分類。根據記憶內容和經驗對象將記憶劃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和動作記憶。
A選項形象記憶是以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內容的記憶。B選項情緒記憶是指對自己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的記憶。C選項邏輯記憶是以對概念、公式、規律等邏輯思維過程為內容的記憶。D選項動作記憶是指對身體的運動狀態和動作技能的記憶。
題幹中「三冬暖」、「恨不休」體現了語言對情緒的影響,所以屬於情緒記憶。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
3.在教學中講授「果實」這一概念時,既選擇可食果實如橘子,又可選擇不可食果實如棉籽,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更好理解「果實」這一概念,這是運用了( )。
A.正反例配合法 B.比較法 C.變式法 D.直觀法
3.【答案】C。
【中公講師解析】該題考查變式的概念。
A選項正反例配合法是指在進行概念學習時,要結合利用正例與反例進行講解。正例又稱肯定例證,指包含著概念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的例證;反例又稱否定例證,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規則的主要屬性和關鍵特徵的例證。
B選項比較法就是區分事物的異同,它是概括過程中區分一般對象與特殊對象以及本質因素與非本質因素的必要條件。
C選項變式是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證,指包含著概念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聯繫的例證)在無關特徵方面的具體變化,也就是通過保持概念的關鍵特徵而變化那些非關鍵特徵,從而構成的表現形式不同的例證。
D選項直觀法是指教師應該儘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
題幹中是否可食是果實的非關鍵特徵,且橘子及棉籽均為果實的正例,故該題選擇C選項變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
4.張老師總是希望在課堂上儘可能地滿足學生愛與被愛的需求。張老師的做法體現了哪種課堂管理取向?( )。
A.建構取向 B.行為取向 C.認知取向 D.人本取向
4.【答案】D。
【中公講師解析】該題考查學生對於四大學習理論的理解。四大學習理論分別為: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人本主義、建構主義。
A選項建構主義強調知識的學習是個體積極、主動地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與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學習情境等因素有關。因而,教學並不是將知識放入學習者的頭腦,而是要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經驗出發建構新的知識。
B選項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即形成行為習慣或條件反射的過程,行為的塑造依靠強化即可完成,得不到強化或受到懲罰的行為則會消退。它強調改變學習的外部條件和環境塑造個體的行為。
C選項認知主義強調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當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於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時,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
D選項人本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從全人教育的視角闡釋了學習者整個人的成長曆程,以發展人性;注重啟發學習者的經驗和創造潛能,引導其結合認知與經驗,肯定自我,進而自我實現。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重點研究如何為學習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其從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發展出對世界的理解,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題幹中「老師儘可能滿足學生愛與被愛的需求」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符合人本主義的觀點,故該題選擇D選項,ABC三項不符合題意。
5.爸爸告訴小李,哺乳動物的特徵是「哺乳」和「胎生」,與是不是生活在水裡,陸地沒有關係,對於小李來說這個概念屬於( )。
A.科學概念 B.生活概念 C.具體概念 D.析取概念
5.【答案】A。
【中公講師解析】解析:本題考查概念的分類。A項,科學概念是指同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特徵。題幹中爸爸告訴了小李關於哺乳動物的本質特徵,屬於科學概念。
B項生活概念,也叫日常概念或「前科學概念」,與「科學概念」相對,指個體在日常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概念。受限於個人的知識經驗,因此通常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包含一些非本質的東西。
C項具體概念是指按事物的指認屬性形成的概念,例如兒童往往根據物體的形狀、大小等屬性對物體進行分類。例如,對於蘋果、香蕉、球三個物體,兒童往往把蘋果和球歸為一類。
D項析取概念是根據不同的標準,結合單個或多個屬性所形成的概念。
BCD與題幹不符,故此題選A。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