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學實例:AML患者的FLT3靶向治療

2021-01-17 山西省精準醫學診斷治療中心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的造血系統惡性腫瘤,FLT3 是成人和兒童AML患者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FLT3 激活性突變存在於30%的成人AML患者中,且在兒童AML患者中也較為常見。最常見的FLT3突變是受體近膜域的內部串聯重複(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其次是酪氨酸激酶域(tyrosine kinase domain ,TKD)的點突變。FLT3-ITD突變與較早的復發時間和較差的總生存率(OS)相關,且FLT3-ITD高突變等位基因比率(Allelic Ratio, AR)的患者臨床預後最差。目前已獲批和正在臨床研究階段的FLT3抑制劑不斷增多,為FLT3突變的AML患者選擇最佳治療方案變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2個臨床病例介紹FLT3突變AML治療的最新進展,並就如何將其有效地應用於臨床實踐提出建議。

46歲,女性,1~2個月前出現牙齦出血、進行性肌無力和疲勞感。入院時白細胞計數222×109/L,90%原始細胞,血紅蛋白5.2 g/dL;骨髓穿刺活檢顯示90%的髓系原始細胞;細胞遺傳學正常;FLT3突變檢測結果為ITD突變,突變型與野生型(wild-type,WT)等位基因比率(AR)為0.80。髓系腫瘤測序檢出FLT3基因第14號外顯子插入突變(與ITD突變一致)和NPM1基因第12號外顯子4個核苷酸的插入突變,沒有其他共突變。

2017年4月,FDA批准咪朵妥林聯合標準阿糖胞苷和柔紅黴素(7+3)治療新診斷FLT3突變陽性的AML患者。因此,給予患者7+3化療聯合咪朵妥林誘導治療。不幸的是,誘導治療21天後骨髓活檢顯示存在40%的CD34+原始細胞,符合殘留病特徵。誘導治療的第二個周期給予5+2方案聯合咪朵妥林治療,隨後的骨髓活檢再次顯示40%的CD34+原始細胞,符合持續AML患者。



2018年11月,FDA批准吉列替尼單藥治療FLT3突變的復發/難治AML患者。相對於化療,吉列替尼治療復發/難治AML患者的療效更好,因此,患者開始吉列替尼治療。在接受吉列替尼治療的第20天,患者出現瀰漫性黃斑皮疹,中性粒細胞減少和40℃高熱,遂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相關檢查未發現感染源。住院期間,患者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開始上升,在第24天達到1.03 ×109/L。使用強的松治療吉列替尼引發的分化症候群,不久後退熱。吉列替尼治療2個月後的骨髓活檢結果顯示原始細胞小於5%,但患者仍依賴於血小板輸注。隨後患者接受了不相關供體的同種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移植60天後,患者外周血供體嵌合率達到100%。

55歲,女性,因易發生出血和呼吸道感染就診;既往病史包括與吸菸有關的肺氣腫、環丙沙星過敏和骨量減少。入院時外周血計數顯示全血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和骨髓原始細胞);細胞形態學和流式細胞術顯示42%的原始骨髓細胞浸潤;細胞遺傳學檢出染色體不平衡易位,與低甲基化藥物和化療反應差以及生存差有關。分子遺傳學檢測結果為FLT3-TKD低水平突變(突變型與野生型AR<0.5)。第一個誘導周期使用阿糖胞苷和柔紅黴素化療(7 + 3方案)未緩解。

2020年NCCN《急性髓系細胞白血病臨床實踐指南》指出,FLT3突變的AML患者可使用高劑量阿糖胞苷(HiDAC)聯合咪朵妥林治療。因此,第2個誘導周期改為高劑量阿糖胞苷、米託蒽醌聯合咪朵妥林方案。隨後骨髓穿刺檢測微小殘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顯示結果不良。隨後,患者接受了DQB1-不匹配的非相關供體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同時接受氟達拉濱、三胺硫磷和白消安作為調節方案。移植後第30天,骨髓穿刺證實完全緩解(100%嵌合率)。在移植後89天常規隨訪中,經骨髓穿刺證實AML復發。基因檢測顯示FLT3-TKD突變缺失,這種情況約見於7%的復發AML患者中。


隨後進行挽救性治療,第一個周期使用氮雜胞苷,骨髓抽吸結果顯示50%的原始骨髓細胞,45.5%的嵌合率,改為生物調節治療(biomodulatory treatment,APA)。第一個APA治療周期成功。由於持續完全緩解和患者個人意願,APA治療在5個周期後停止。不幸的是,患者在停止APA治療近7個月後,AML復發。3周內全血細胞減少,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增加,嵌合率直線下降,遂給予氮雜胞苷聯合維奈託克進行搶救性治療,最終未能誘導緩解。

對於新診斷的FLT3突變陽性的AML成年患者,目前的標準治療是誘導化療聯合咪朵妥林(圖1)。對於首次化療後未緩解或復發的患者,吉列替尼的療效優於挽救性化療。高AR 的FLT3-ITD突變是AML患者的移植指徵,應考慮在首次CR即進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FLT3藥物的迅速發展,為患者預後的改善帶來了新的希望。由於FLT3在AML患者中廣泛表達,其他FLT3靶向療法包括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和T細胞特異性抗體(T cell engagers)正在臨床研究階段,有望將FLT3靶向治療的範圍擴大到FLT3激活突變以外的患者。

圖1適合化療的新診斷FLT3突變AML患者的治療方案

1.Kattner A S, Holler E, Herr W,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early relapsed high-risk AML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with biomodulatory therapy. Front Oncol. 2020; 10: 443. doi: 10.3389/fonc.2020.00443

2. Smith CC. The growing landscape of FLT3 inhibition in AML. 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19; 2019(1):539-47.

相關焦點

  • ...推出FLT3靶向藥物Xospata,治療復發性/難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2018年12月18日/生物谷BIOON/--日本藥企安斯泰來(Astellas)近日宣布,在美國市場推出白血病新藥Xospata(gilteritinib),該藥於上月底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經FDA批准的一種檢測方法證實存在FLT3突變的復發性或難治性(藥物難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成人患者的治療。
  • 王建祥教授:縱觀AML治療從傳統化療到個體化靶向治療的變遷
    但治療原發和繼發耐藥AML仍存在困難,針對這些耐藥機制的臨床研究也正在進行中。近日,腫瘤研究領域頂級雜誌《Cancer Discovery》 (影響因子 26.4)發表的一篇綜述詳細介紹了AML的治療方法沿革,特別是總結了新型靶向藥物的優勢及前景。醫脈通特邀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王建祥教授進行點評。
  • 樊嘉:精準醫學時代肝細胞癌的系統治療 | 專家視角
    美國已於2015年啟動精準醫學計劃,我國也於2017年啟動精準醫學計劃[1]。精準醫學是在基於分子表型的疾病分類的基礎上,利用基因測序技術和生物醫學分析進行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誌物的分析與鑑定、驗證與應用,從而尋找到病因和治療的靶點並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分型,針對性的開發應用靶向特異性藥物,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基於基因的個性化精準治療
  • 專家論壇|樊嘉:精準醫學時代肝細胞癌的系統治療
    精準醫學是在基於分子表型的疾病分類的基礎上,利用基因測序技術和生物醫學分析進行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誌物的分析與鑑定、驗證與應用,從而尋找到病因和治療的靶點並對一種疾病不同狀態和過程進行分型,針對性的開發應用靶向特異性藥物,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基於基因的個性化精準治療
  • 「精準醫學」尚需精準理解 | 對《自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
    然而,最近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相繼發表文章對此表示質疑,並引發科學家激烈討論,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認識「精準醫學」 。精準醫學並不能惠及大部分患者?「精準醫學只讓極少人從中獲益,大多數腫瘤患者可能不會獲益。」
  • 結直腸癌患者必讀,接受靶向治療前需要檢測這些靶點
    由於結直腸癌的早期診斷率並不高,大多數患者診斷時往往已經發生癌細胞轉移,多為晚期,預後不佳。傳統同病同治的治療手段忽略了患者個體間的差異,治療效果並不盡如人意。隨著對腫瘤認識的深入,尤其是近年來對腫瘤相關分子生物標誌物的研究深入以及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使得結直腸癌的治療從循證醫學邁向了精準醫學,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獲益程度。
  • 2020華東AML協作組:精準醫學在小兒血液病中的應用及進展
    在針對霍奇金淋巴瘤(HL)和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等低發病率兒童血液病時,甲基苄肼、達卡巴嗪、「腸蟲清」、沙利度胺等老藥以及已上市靶向藥物的創新組合顯示出了令人欣喜的臨床療效和應用價值,給臨床在面對罕見、突發、病因不明等疾病時提供了一把利器。
  • Pralsetinib「精準靶向治療」甲狀腺癌,有效率超7成
    近年來,靶向精準治療給腫瘤患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存奇蹟。 RET基因突變患者也在翹首以盼屬於他們的「特效藥」。終於,高選擇性RET抑制劑——pralsetinib來了!
  •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 打造靶向治療新時代
    隨著近年來的醫學水平逐步提升,以靶向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手段得到更多的運用。拿肺癌來說,在全世界範圍內,肺癌仍是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肺癌有兩個主要的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例,2015年,針對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手段僅有針對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為數不多的靶向藥物。
  • 靶向治療是什麼意思?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進行靶向治療嗎
    在臨床肺癌常見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放療和化療。可是隨著醫學的進步,有人說肺癌靶向治療可以多活20年,到底什麼是靶向治療,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進行靶向治療?靶向治療,可以理解為帶有目標識別能力的飛彈,會追著既定目標轟炸。
  • 「精準醫學」尚需精準理解 對《自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文章的冷思考
    然而,最近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相繼發表文章對此表示質疑,並引發科學家激烈討論,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認識「精準醫學」 。 「精準醫學只讓極少人從中獲益,大多數腫瘤患者可能不會獲益。」
  • 盛錫楠教授:晚期尿路上皮癌的精準與靶向治療進展
    由北京抗癌協會、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主辦的「2021北京泌尿腫瘤青年論壇暨泌尿腫瘤年終盤點」於2021年1月10日以網絡+現場會議的形式隆重召開。會議期間,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盛錫楠教授介紹了《晚期尿路上皮癌的精準與靶向治療進展》。
  • DS-8201a靶向治療獲益人群預測增添精準定位新手段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馬飛教授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同時也是全球女性因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自首個抗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靶向藥物問世,並顯著改善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預後,乳腺癌也成功進入了分子靶向治療新時代。
  • 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開展精準醫學MDT診療諮詢免費幫患者解讀基因檢測報告一、 活動開展時間:7.21(周二)14:00 – 15:00二、地點15號樓1樓三、聯繫電話精準醫學中心:64041990-7320/7324腫瘤基因檢測常見問題Q&A01 基因檢測在腫瘤治療上如何應用?
  • 聯合抑制menin-MLL和FLT3協同靶向FLT3突變型AML
    Kuhn執行主編:王建祥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翻譯:邵曉雁 南京鼓樓醫院血液科摘要Menin(MEN1) 和MLL(MLL1,KMT2A)相互依賴,並為NPM1突變型(NPM1-mutant, NPM1mut)和MLL重排型(MLL-rearranged, MLL-r)白血病提供潛在的治療機會。
  • 陸道培醫學團隊 | 創新技術揭示血液腫瘤靶向治療終極耐藥突變的規律
    這是分子醫學團隊在血液腫瘤靶向治療和藥物基因組學方面的又一新研究成果。最成功的靶向治療對於血液腫瘤中最常見的融合基因 BCR-ABL1 的研究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個被發現的腫瘤相關的染色體異常;第一個被鑑定的腫瘤相關的融合基因;第一個人工設計並成功應用的小分子靶向治療藥物—伊馬替尼。
  • 乳腺癌治療決策:從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討論更新國際早期乳腺癌專家共識(St. Gallen 共識)。共識專家團匯集了來自全球的乳腺癌外科、內科、放療、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等各個領域的專家。會議聚焦早期乳腺癌治療決策的個體化、精準醫學和大數據等內容。本文就會議成果談幾點筆者體會。
  • 美國批准精準治療藥物,通過靶向基因變異「擊退」白血病
    美國批准精準治療藥物,通過靶向基因變異「擊退」白血病 於紫月/科技日報 2018-12-04 07:34
  • 領星生物科技(GenomiCare)"精準醫學諮詢門診"正式開始提供服務
    領星生物科技專注服務於中國的腫瘤醫生和患者,是國內首家集精準治療方案篩選、精準治療實施、精準治療監測於一體的精準醫療服務公司。領星在全基因組範圍內尋找與癌症靶向和免疫靶向藥物相關的突變和異常擴增缺失,為醫生選擇作用於患者致病機理、更安全、有效、個性化的腫瘤治療方案提供基礎,並協助患者了解和獲得國內外相關的精準治療資源及對治療效果進行定期監測。
  • 肺癌治療選擇,靶向還是免疫?
    在經歷了多年的放化療時代後,2005年中國的肺癌治療正式進入精準靶向治療元年,隨後的十數年裡多款肺癌靶向藥物相繼上市給患者提供了多種選擇,2018年又上市了首個肺癌免疫療法藥物。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表示,肺癌並不是一個病,而是一組病,不同類型的肺癌治療南轅北轍,目前公認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放化療、靶向、免疫等療法。這些年都有了很大進展,但患者不應當跟風盲試藥物。目前,針對肺癌的診斷主要分為影像學診斷、病理學診斷、分子學分型三種診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