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老子道德經的第二章,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討論一分為二和合二為一的邏輯,還會談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一種普遍存在的「象盲」現象
大家都聽說過,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國王,邀請幾位盲人一起摸象的故事。
因為大象實在是太大了,他們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齒,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觸到了大象的腿,還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
他們都認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最後誰也不服誰,誰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吵個沒完,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看待問題的時候,往往只看到一面就開始下結論了。
甚至不多想想,或者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一下,這就是沒有深入思考的能力,或者從多方面去思考的能力,這種現象也叫做"象盲"。
世界從來就是成雙成對的
大家都聽過一葉障目的故事,從故事裡可以看到怎麼會有這麼笨的人呢?是的,這樣的人不僅有而且很多,就像很多的父母,因為孩子的一次失誤,就全盤否定孩子,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和成就。
所以我們看待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明白這個世界上的東西都是成雙成對的,有黑有白,有高有矮,有美有醜,有正有方,有陰有陽。
但是我們人卻只想要一個自己喜歡的,認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就是一個沒用的孩子認為孩子有缺點就一定要改正,認為沒錢就不能獲得幸福。
一分為二不如合二為一
其實這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對這些困惑和問題,我們來看看老子是怎麼說的:
老子講了兩句,第一句老子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缺點倒過來就是優點,優點倒過來就是缺點,與其說一分為二,不如說合二為一,教育要回歸根本,優點和缺點的本質就是一,缺點也是特點。
實際上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兩面,就像美麗的荷花,離不開汙泥,社會也是這樣,有正面也會有腐敗,那麼人也同樣如此,有快樂就會有痛苦。
如果一個人一生都是快樂的,那還算是快樂嗎?所以快樂和痛苦也是分不開的,都說快樂使人成長,痛苦使人成熟,我們人有一個天性,那就是追求快樂,逃離痛苦。
但是如果是過度追求或者是逃離,都是走向極端,因為人不可能一輩子快樂,也不可能一輩子痛苦,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由一正一反,一陰一陽組成的,沒有好壞之分。
當你面對別人缺點的時候,或者面對孩子的缺點的時候,你就要倒過來,你說孩子膽小,倒過來沒有缺點,只有特點,膽小的孩子的特點是什麼?
你說孩子成績不好,成績不好的孩子倒過來,他的情商更高,所以說缺點倒過來就是優點,優點倒過來就是缺點。
為什麼優點倒過來就是缺點
就像成績好的孩子,很多都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受不得批評,當我們面對問題的時候,如果能夠做到倒過來倒過去,做到得意不變形、詩意不忘情的時候,我們才是真正地長大。
就像在五一我們一家去外面旅遊,一路上有歡樂,有勞累,開車回家三個小時,終於快到家了,心裡高興,一不小心,前胎掉進溝裡,一下輪胎就報廢了。
回想完全不可避免的事情,怎麼就會發生呢?
那個時候還是很平和地對待,不抱怨不埋怨,自己換備胎也增長了經驗,也慶幸不是在高速上發生這個事情,以後面對同樣的事情也就可以從容面對,所以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告訴自己無好無壞,全在心態。
教育的最高境界
那麼第二句老子說: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閉嘴,不要管孩子,是以父母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那父母可能就急了,如果閉嘴不管能行嗎?
如果從表層來看,能夠做到閉嘴和不管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很多中國的孩子張嘴就叫爸媽,這樣的孩子就不是獨立的孩子了,總是要依靠父母。
當孩子一哭或者一鬧,父母就跑過來怎麼啦怎麼啦,於是孩子就一有事情就叫我媽爸,有一次俞老師去一個博士爸爸家工作,孩子在樓上,突然就哭了起來,而且哭得好大聲,可是這個爸爸好像沒聽到一樣。
俞老師以為是自己在,這個爸爸不好意思,於是就提醒這個爸爸說:「孩子在樓上哭,要不要去看一下」,這個爸爸就說,這是他自己的事,讓他自己去解決,不管是摔跤了還是丟了東西,都是他自己的事,又不是我們弄的。
於是我們就繼續談,不一會兒,這個孩子就從樓上下來了,臉上還流著眼淚,於是他就在冰箱裡拿了一罐可樂就上樓了。
這個爸爸就和於老師做了一個總結,孩子的事情自己解決,如果他自己都不能解決,我們去了也不一定能解決,再說是他自己的事。
所以當我們不管孩子時,孩子也能從中學到獨立自主和處理事情的能力,這就是要父母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話說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讓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自己。
總而言之,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閉嘴,行不言之教,雖然一分為二重要,但合二為一同樣重要,教育要回歸根本。
快樂使人成長,痛苦使人成熟,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讓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自己。
最後感謝您的閱讀與陪伴,下一講我們一起繼續學習道德經,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