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象魚發射電脈衝能監測河水水質
西非奈及利亞有一種奇怪的魚,體長10釐米左右,它的口腔下唇呈象鼻狀,因而得名象魚或象吻魚。這種魚生長在混濁不清的河水中,因此兩眼已經退化,不再具有明視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它們通過魚尾周圍的肌肉,能夠發射出一系列連續電脈衝來收集環境的信息。通常,象魚每分鐘所產生的電脈衝為300-500次不等。可是,一旦河水遭到汙染時,其電脈衝率每分鐘可猛增到1000次以上。
根據象魚的這一特性,英國科學家利用20條象魚進行試點控制水質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家將這些象魚置於一隻只小水箱裡,並且不時地給水箱注入溫暖的河水。一旦水箱內的電子傳感器接收電脈衝信號後,該種電信號就會及時傳送到電子計算機上處理。如果半數以上的實驗象魚的電脈衝率突然驟增,電子計算機就會迅速發出警報。這樣,科學家便可分析檢測水質。
西非奈及利亞有一種奇怪的魚,體長10釐米左右,它的口腔下唇呈象鼻狀,因而得名象魚或象吻魚。這種魚生長在混濁不清的河水中,因此兩眼已經退化,不再具有明視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它們通過魚尾周圍的肌肉,能夠發射出一系列連續電脈衝來收集環境的信息。通常,象魚每分鐘所產生的電脈衝為300-500次不等。可是,一旦河水遭到汙染時,其電脈衝率每分鐘可猛增到1000次以上。
根據象魚的這一特性,英國科學家利用20條象魚進行試點控制水質的實驗。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家將這些象魚置於一隻只小水箱裡,並且不時地給水箱注入溫暖的河水。一旦水箱內的電子傳感器接收電脈衝信號後,該種電信號就會及時傳送到電子計算機上處理。如果半數以上的實驗象魚的電脈衝率突然驟增,電子計算機就會迅速發出警報。這樣,科學家便可分析檢測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