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電化學強化處理富營養化河水獲進展—論文—科學網

2021-01-15 科學網

 

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孫蔚旻團隊和廣東省科學院化工研究所合作,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利用原位電化學強化處理富營養化河水的新方法。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總體環境科學》。

河流生態系統是地表最重要的淡水資源之一,但河水經常受到氮、磷等營養物質的衝擊,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現象頻發。由於河水體量較大,迫切需要一種高效、經濟的水處理技術以實現富營養化河水的同步脫氮除磷。

研究人員在受汙染河段原位實施了一種太陽能驅動的電化學水處理技術,用以強化富營養化河水中氮、磷汙染物的去除。該原位電解設備陽極和陰極為鐵板組合電極,電極電勢為10 ± 0.5 V,單個電解設備能耗約1.2 ± 0.1 kWh/day,電解能耗完全由太陽能電板供給,並由控制器調控。

該研究對電解實施前後不同河段位置的水質和微生物群落結構進行了連續監測,發現該電解技術實施後,受汙染河段的總氮和總磷平均去除效率分別達到了72.4 ± 11.7 和 13.8 ± 5.3 mg m-2 d-1,較未處理階段分別提升了3.7倍和4.7倍。其中,80%以上的總氮去除提升體現為硝態氮的削減,氫自養反硝化細菌在河流沉積物—水界面和懸浮沉積物中皆得到了富集,表明電解陰極作為電子供體可能同時促進了沉積物和懸浮沉積物介質上微生物驅動的氫自養反硝化過程。

此外,電解處理顯著增加了河水中顆粒態磷的比例,溶解態磷的比例和含量大幅降低,陽極釋放的鐵離子同時強化了磷與懸浮沉積物的共沉澱作用。

該研究表明太陽能驅動的原位電解是一種經濟有效的脫氮除磷技術,為富營養化河水的處理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來源: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劉華清)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44293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廣東省科學院 用電化學方法處理富營養化河水
    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孫蔚旻團隊和廣東省科學院化工研究所合作,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利用原位電化學強化處理富營養化河水的新方法。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整體環境科學》。
  • 富營養化海水藻類處理系統獲國家專利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劉建國研究員等完成的「富營養化海水的藻類處理系統及其應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 鋰枝晶生長機理獲原位精準測定—新聞—科學網
    AFM—ETEM納米電化學測試平臺,可實現原位觀測納米固態電池中鋰枝晶生長機制及其力學性能和力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記者7月2日從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洪傑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曲久輝院士團隊合作,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支持下,在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吸附除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此類功能材料的開發及應用提供了新的科學線索,相關論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和《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 碳酸鹽風化對山麓冰川流域河水化學主導作用明顯—新聞—科學網
    新疆東帕米爾高原慕士塔格峰及流域   張行勇攝 化學風化在全球物質循環及碳消耗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磨蝕、粉碎、凍融等冰川作用帶來大量的新鮮物質暴露從而影響化學風化過程,但是目前對冰川條件下的化學風化示蹤研究較少。為此,在全球變暖趨勢下,開展冰川流域化學風化研究對探究短時間尺度氣候變化快速響應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高海拔山麓冰川流域受生物過程及人為因素影響較小,為研究冰川環境下Mg(鎂)同位素組成受控機制及化學風化過程提供了有利條件。
  • 石油汙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復強化技術研究進展
    系統分析了各原位生物修復強化技術的作用機理及研究、應用現狀,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電動-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微生物燃料電池-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及固定化材料納米粒子的應用是原位生物修復強化技術未來的研究方向。隨著石油勘探、開發、運輸、儲運及煉製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石油煉化企業的搬遷,石油汙染土壤的面積不斷增大。
  • 高活性析氫催化劑設計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劉建軍團隊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範紅金團隊合作研究,在二維硫屬化合物二硫化鉬(MoS2)面內催化結構設計方面獲重要進展
  • ...Letters上撰文, 揭示富營養化改變淡水生態系統氮磷計量特徵
    >,我校資源與環境學院韓文軒教授課題組在國際著名生態學期刊Ecology Letters上,發表題為「Phosphorus accumulates faster than nitrogen globally in freshwater ecosystems under anthropogenic impacts」的研究論文
  • 華中師範大學在電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和燃料,對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緩解氣候變化都至關重要,從而吸引了國際研究領域的廣泛關注,其中的關鍵是高效催化材料製備以及相關催化機理。
  • 成都生物所在高溫原位加氫甲烷化製備生物天然氣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高溫原位加氫甲烷化製備生物天然氣研究中獲進展 2019-03-20 成都生物研究所 目前工業應用的沼氣脫碳製備生物天然氣的工藝主要有高壓水洗、物理吸收、化學吸收、變壓吸附、膜分離等。這些方法的本質是將二氧化碳從沼氣中分離出並排放到大氣中,是一種拋棄式脫碳,這不僅造成溫室氣體排放,而且極大地浪費了二氧化碳資源。如果進行二氧化碳加氫甲烷化脫碳,則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資源提高生物天然氣產量,是一種利用式脫碳。
  •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2019-04-02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長江中下遊湖泊富營養化發生機制與控制對策獲進展
    該項目集中院內多家優勢力量,強化學科交叉,全力攻關,三年來,通過對長江中下遊100多個湖泊的調查、研究,在湖泊的底泥內源汙染及釋放機制、富營養化湖泊內源汙染控制及生態修復的理論和治理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創新性進展,為我國即將開展的大規模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提供了科學儲備和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填補國際湖泊學有關淺水湖泊的研究空白做出了重要貢獻。
  • 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穩定機制—新聞—科學網
    揭示高密度單原子Pd基選擇加氫催化劑穩定機制、四川大學等團隊合作,在闡明碳化鉬(α-MoC)負載高密度單原子鈀(Pd)基催化劑的穩定機制,以及在選擇加氫反應中的獨特催化性能方面取得新進展。 單原子催化劑(SAC)具有獨特的幾何和電子結構,在選擇加氫反應中顯示出優異的活性和選擇性。由於單個金屬原子與載體的直接化學鍵合,SAC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用載體的性質。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將單原子催化劑暴露於還原性氣氛中,這種金屬-氧絡合物將被破壞,導致單個原子的聚集/燒結,並因此失去其化學選擇性。
  • 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化學所有機薄膜電晶體多功能化研究獲進展
    化學所有機薄膜電晶體多功能化研究獲進展 2017-05-19 化學研究所 【字體:隨著OTFT性能指標的不斷攀升,器件功能化研究開始成為該領域關鍵發展方向之一。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多功能OTFT的構建和功能應用研究方面開展了系統的創新研究。
  • 環保檢測化學需氧量超標6倍或為富營養化引起
    近日,檢測結果出來了,發現這口魚塘內的COD(化學需氧量)達到了143.6mg/ml,超過正常標準的6倍。其他指標方面,如池水的PH值為7.84,屬於偏鹼性。而銅、鐵元素的含量則在標準範圍之內。環保檢測專業人士表示,單從這些數據來講,很難斷定水色變紅的真正原因所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口池塘的水體已經變得富營養化了。
  • 2020年電化學分析主題網絡會即將召開,日程揭曉!
    基於此,儀器信息網將聯合廣州大學在2020年11月5日舉辦「2020年電化學分析主題網絡研討會」,邀請電化學儀器研發及應用的專家,以網絡在線報告交流的形式,針對當下電化學相關研究熱點進行探討,為電化學相關從業人員搭建溝通和交流的平臺,促進我國電化學相關儀器技術及應用的發展。
  • 碳酸鹽風化對山麓冰川流域河水化學主導作用明顯
    新疆東帕米爾高原慕士塔格峰及流域   張行勇攝 化學風化在全球物質循環及碳消耗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磨蝕、粉碎、凍融等冰川作用帶來大量的新鮮物質暴露從而影響化學風化過程,但是目前對冰川條件下的化學風化示蹤研究較少。為此,在全球變暖趨勢下,開展冰川流域化學風化研究對探究短時間尺度氣候變化快速響應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高海拔山麓冰川流域受生物過程及人為因素影響較小,為研究冰川環境下Mg(鎂)同位素組成受控機制及化學風化過程提供了有利條件。
  • 城市黑臭河道快速處理技術研究
    1.1 物理法物理法常用於早期治理,汙染源單一、水量多的河道,可在河道內原位處理。物理法雖然高效,但只能暫時去除水體汙染,對突發性、截汙難度大的河道汙染有很好的處理效果。(1)人工曝氣河水自淨能力與溶解氧濃度有關,當河流受到汙染,過剩的有機物厭氧分解,導致黑臭物質突增。
  • 我國學者在木質素選擇性轉化領域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記者從華南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李雪輝課題組與牛津大學教授Shik Chi Edman Tsang以及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副研究員何宏豔等人聯合攻關,在木質素選擇性轉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