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切果報都有前因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四川甘孜長青春科爾寺法相院大經堂資量田(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丹珍旺姆)

《佛說堅意經》:譬如種穀。隨種而生。種善得福。種惡獲殃。未有不種而獲果實。

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行善業則得善報,行惡業則得惡報,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世間因果無非自作自受。從因入手方能成就菩提。

相關焦點

  •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福報,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一個有福報的人,出門遇貴人,好運連連,做什麼事都容易成。佛說,世間萬事萬物,一切都在因緣果報中,只要你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這個道理。這也是佛法中認為,亙古不變的真理,這也是學佛之人、信佛之人,心中始終敬畏並奉行的真理。當然,有人信,但也有人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常常有人問我,師父,我人都已經死了,還能有什麼未來呢?有這種觀念的人,往往目光短淺,心量狹小,看不到長遠。這也是為什麼在人緣或者是事業上無法擴大的原因。
  • 佛說: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佛說,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你所遇到的都是該出現的」,是一個意思。這也是佛法解釋的,為什麼有人作惡反而能夠享受好報,有人行善反而命運坎坷?因為他們因緣和合的緣故,比方說這一世某人的善業條件具足了,他就會受到善報,下一世他的惡業顯現了有了共同受業的因緣,那麼他就會受到惡報。
  • 佛說:離開「邪知邪見」可得到八種果報,好運自然來找你
    佛說一個人若離開邪知邪見可以得到八種果報,「邪」當然就不正,「見」就是我們常說的看法,看法不正。所以學佛就要把不正確的觀念去掉,把多餘的看法放下,好運自然就來找你,本文就和大家分享離開離開邪知邪見所得到的八種果報。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
  • 佛說「二因」,猛然醒悟!
    正如《正法念處經》所言:「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皆從習起。」佛陀用「二因」來為我們揭示邪淫的真相:即「因果」和「因緣」,望您讀懂後能猛然醒悟!一、「因果」:由果推因,你為什麼會邪淫?
  • 縱使百千劫 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所以我們如今在身心、環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報,都必源於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惡業,並非神靈、強權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諸於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將於今生、來生或者遙遠的未來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處的環境上成熟它的果報。
  • 佛教:一切果,是由這五個因引發的
    自作自受:佛在《百業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果不會成熟於地、水、火、風四大之上,只會成熟在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上。所以我們如今在身心、環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報,都必源於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惡業。佛說:給你修路的,是你自己; 埋葬你的,也是你自己;幫助你的,是你自己; 毀滅你的,也是你自己;成就你的,自然還是你自己。所以佛說:自作自受,自性自度!調伏自心即是修行,認識自己便是覺者,發現自身缺點,能夠懺悔乃智者,把握分寸,活在當下,放下自在乃慧者。苦樂法則:天邊無際的眾生,由於自愛的本能,無不希求安樂、逃避痛苦,即便我們覺得微不足道的蚊蟻,也是日日都在尋求安樂。
  • 一切皆有因果,這幾種人,切記萬萬不能去傷害,果報不可思議!
    佛說:「世間一切皆有因果,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種下了什麼樣的因,就必然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有因必有果,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古今聖賢,無有一位,不是深信因果者。但凡具足德行之人,皆是慈愛眾生;而愚痴凡夫,往往就會因為利益,從而做出種種傷害他人之事。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為了了生脫死,出離三界,能夠有智慧的成就,遠離惡因惡果,佛教制定了嚴苛的「戒律」,一切的六度萬行,都以「戒律」為基礎,因」戒「,而得」定「,因」定「而生」慧「,沒有了」戒律「,絕對不會有成就,而最基本的戒律就是」殺、盜、淫「,一個人能夠堅守這三個戒律,就會遠離因果,會有道德的成就。
  • 佛說宇宙眾生分十類 四類不受輪迴束縛
    六凡加四聖,合稱「十法界」,每一法界有各自的特色與因緣果報。以下細分而解。1.四聖者,佛、菩薩、緣覺、聲聞,是已證解脫聖果,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是出世間的四種聖人。佛佛是世間、出世間中最究竟圓滿的聖者,度眾功行圓滿,達到自覺、覺他、覺滿,能夠利益一切眾生,是出世聖人中最高的境界。菩薩菩薩為「菩提薩埵」之簡稱,意為「覺有情」,謂既能自覺,又能覺悟一切有情。
  • 佛教:佛前供水,這4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平時用於自己供養佛,禮拜佛。佛教中,供養佛有不同的方式。比如有供養水、供養花、供養水果、供養香等等很多。我們要明白,無論給佛供養什麼,都要發心正確,不要有「賄賂」佛的想法在裡面。佛說「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你以清淨的心態去供養佛,就會得到清淨功德。如果以「交易」的想法去供養佛,就失去了供養的真正意義,一切功德,都會散掉。
  • 扒了50條佛沒說過的「佛說」後,我們總結出5個分辨方法!
    每個人的朋友圈裡  都時不時會出現幾篇「佛說體」文章  即便我們懵懂知道  那些內容並不是佛陀說的  但難免還是會被其中  似是而非的觀點迷惑住  不知不覺中,被其潛移默化  本期講堂,我們借著網上流行的  佛陀沒說過的50句「佛說」  探討如何慧眼辨別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佛前供養香、蠟燭、花、幢幡、寶蓋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供養具包括香、花、水、水果、衣物、幢幡、寶蓋等,具就是品類,為什麼要供養佛菩薩這些東西?佛法其實不是宗教,而是一種教學、教育。這些供養具是表法的,是佛陀留給我們的教學用具。佛門裡頭一句話,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法。
  • 智慧法語:佛說持戒能讓財富增長 還能善名流布
    佛說持戒能讓財富增長 還能善名流布(圖片來源:資料圖) 【經典原文】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謂為五?一者諸有所求,輙得如願。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往之處,眾人敬愛。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
  • 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解讀)
    爾時世尊為說自證微妙之法。所謂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解讀:我是聽佛這樣說的。有一時,佛在王舍城羯闌鐸迦池竹林園中,與一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大眾一起,還有諸大菩薩摩訶薩,以及無量的人、天大眾,一心恭敬、圍繞著佛陀而住。那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自證微妙之法,也就是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
  • 佛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不可思議功德之事
    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還有普廣:假如未來世中,在一月中的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以及三十日,所有這些日子裡,一切的罪業結算集合,定其輕重。這個世界裡的眾生,言談舉止起心動念,都是業,都是罪,何況那些任意殺害、盜竊、邪淫、妄語、成百上千的罪過。
  • 佛說:今生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
    人這一生離不開一個「緣」字,「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緣聚緣散、緣起緣滅、緣深緣淺,都有定數,都是因果緣法。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債,欠債或還債,要債或者報恩。夫妻之間是緣,善緣或惡緣。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彼此緣份深的,會陪伴結識的時間久一點;緣分淺的,還完了也就各自散了。
  • 佛經中常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裡「善」的標準是什麼,要懂得
    不殺生得長壽的果報,不偷盜得大富的果報,不邪淫得身體相好莊嚴的果報,不妄語得大眾對你尊敬的果報,不飲酒能增長智慧,所以能修五善,就是能夠真的持五戒,自然能夠感得福德、長壽、健康、富有,家庭事業樣樣美滿,這是現前可以得到的。將來的果報一定比現在更殊勝。
  • 學佛人面對現前瘟疫應有的態度
    我們在電視新聞裡常常看到,全世界到處都有災難。災難從哪裡來的?災難是怎麼形成的?世間人不知道,以為這都是天災,天然災害,人無能為力。其實他的看法完全錯了,所有一切的果報是業力感招的。在佛法裡面講的三毒煩惱,貪慾所感的水災,瞋恚所感的火災,愚痴所感的風災,眾生有貪瞋痴,所以外面有水火風三災。如果一切眾生把貪瞋痴三毒煩惱息掉,不但沒有三惡道的果報,這個三災也沒有了,三災是花報,三途是果報。
  • 佛說:是去,是留,一切隨緣!
    佛說:是去,是留,一切隨緣!人這一生,會遇見很多的人,會遇見很多的緣分,有的人,成了朋友;有的人,成了過客;有的人,能陪你一生;有的人,只陪你一程。生命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份浪漫;每一次離別,都是一場殤嘆。生命中很多的事情,都是我們沒有辦法掌控的,只能隨緣,隨天意。人生是一種取捨,丟了,撿了,丟丟撿撿走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