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生日」敘事重疊的意義:鋪陳充滿食、色的情節發展

2021-01-09 挖史人

中國古代小說,由於它們與編年體史書以及說書的血脈聯繫,事件敘事必然會表現出某種時間性。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來記錄事件的,事件也據時而發展,故敘述上時間和事件呈現出同步和連續性的感覺,再現時間的完整性,以及生活事件的隨機性。但如何使時間和事件同步和連續,卻需要作者設置時間和事件之間的「聯結點」,即時間和事件的敘事重疊處。中國古典文學中常用的聯結點是「生日」和「節慶」,它們本身既是一個事件,也是一個時間刻度。受此影響,明代家庭小說《金瓶梅》中大量循環書寫「生日」及「歲時節慶」等具有特殊意義的聯結點,前者所代表的是具有個人時間周期性的紀念事件,展現個人的人際網絡,強調個人的社會地位、並由此延伸出人情往來;後者則是群體所共同面對,源自於人們對於歷史人物的崇拜祭奠、或者是約定俗成的社會風俗事件,表現出年復一年循環往復的時間和事件,也透過不同年歲裡相同的節慶時間和事件,看到家庭的興衰起落,與個人生日相呼應。

生日,是明代家庭小說在創作上區別於其他類型小說的書寫特徵之一,生日的敘事關係到故事情節的鋪陳、人物性格及身份的表現等,有時也作為後文事件的開端,對於故事情節有預敘的作用。在《金瓶梅》中,小至西門慶兒子的出生、滿月、周歲,上至西門慶、妻妾、鄰裡、西門慶的粉頭等相關人物的生日,以及權貴的壽誕的描寫,大概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篇幅,生日在《金瓶梅》裡可說是最重要的時間刻度和事件,具有鋪陳充滿食、色的情節發展 ,表現人物權勢或地位的功能。

鋪陳充滿食、色的情節發展

「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欲望存在於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就是說,他的欲望的對象是作為不依賴於他的對象而存在於他之外的;但這些對象是他的需要的對象;是表現和確證他的本質力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對象。」可見,欲望是人性本質屬性的表現特徵之一。《金瓶梅》描寫西門府的家庭生活瑣事,食色事件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它成為調控人物性格轉變和整體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在那個時代裡,人們交往深受尊卑有序、男女有別的人倫秩序約束,於是,某些特別的日子則成為了男女藉機彼此挑逗的最佳時機。因此,在《金瓶梅》中描寫生日時,多以備酒、設宴、唱戲等展現食色慾望。

在第八回中,西門慶為娶孟玉樓,把潘金蓮拋在腦後,由於兩人長時不相見,故潘金蓮日夜思量。直至西門慶的生日,潘金蓮拜託王婆將西門慶給請來,她藉此獻上充滿性暗示的生日賀禮:

一雙玄色段子鞋,一雙挑線密約深盟、隨君膝下、香草邊闌、松竹梅花歲寒三友醬色段子護膝,一條紗綠潞綢永祥雲嵌八寶、水光絹裡兒紫線帶兒、裡面裝著排草梅桂花兜肚,一根並頭蓮瓣簪兒。

這裡的肚兜、髮簪、手絹、小腳繡花鞋都是暗喻女體,充滿挑逗意味的情趣禮物。潘金蓮此時尚不是西門慶的妾,但她費盡心思,使用情色手腕,目的就是要與西門慶共度春宵。待她嫁入西門府後,仍以性來維持西門慶對她的愛寵。但凡西門慶晚夕不入她的房,她就會萬分嫉妒,隨即掀起家庭矛盾,最後也因為她無饜的欲望而使西門慶喪命。

在第二十回「孟玉樓義勸吳月娘 西門慶大鬧麗春院」中,西門慶同應伯爵等人一時興起,踏著落雪來到妓院,找每月花二十銀子包養的李桂姐,然而卻不見桂姐在院裡,西門慶問起虔婆,虔婆說道:

桂姐連日在家伺候姐夫,不見姐夫來到。不想今日是他五姨媽生日,拿轎子接了,與他五姨媽做生日去了。

一個不知來自何處不知名姓的「五姨媽」生日,卻成為李桂姐不在場極為合理的藉口。但事實上:

李桂姐也不曾往五姨家做生日去,近日見西門慶不來,又接了杭州販綢絹的丁相公兒子丁二官人,號丁雙橋。

正飲酒在熱鬧處,不防西門慶往後邊更衣去。也是合當有事,忽聽東耳房有人笑聲。西門慶更畢衣,走至窗下偷眼觀覷,正見李桂兒在房內,陪著一個戴方巾的蠻子飲酒。

西門慶對於自己包養的妓女桂姐,自然是不能忍受她與其他男人有瓜葛,「由不的心頭火起,走到前邊,一手把吃酒桌子掀倒,碟兒盞兒打的粉碎,喝令跟馬的平安、玳安、畫童、琴童四個小廝上來,不由分說,把李家門窗戶壁床帳都打碎了」。之後,桂姐對於自己的衣食父母「西門慶」不再理會自己,自然是焦急萬分,但得等待合適的時機及場合才能使這件事有個善終。在七十四回「宋御史索求八仙鼎 吳月娘聽宣黃氏卷」中,孟玉樓生日時,李桂姐攜禮祝賀:

一盒果餡壽糕,一盒玫瑰八仙糕,兩隻燒鴨,一副豕蹄。只見桂姐從房內出來,滿頭珠翠,勒著白挑線汗巾,大紅對衿襖兒,藍段裙子,望著西門慶磕了四個頭。

李桂姐以前來給孟玉樓慶賀祝壽為藉口,以父女之禮向西門慶磕了四個頭,作為謝罪,好讓這一事件落幕。生日在此成為男女維持關係、或改善彼此關係的重要時刻,同時也連接著男女的欲望。

男女的種種欲望,往往又與食物存在某種關聯。在《金瓶梅》男女彼此交往的全部過程中常有酒食貫穿其中,且待到某一女子生日時,西門慶常常送與佳餚美酒。此時,酒食不僅僅是賀禮,而是作為男女之間欲望的媒介,成為曖昧、彼此勾引的藉口。在第十五回「佳人笑賞玩月樓 狎客幫嫖麗春院」中,李瓶兒生日那天:

話說光陰迅速,又早到正月十五日。西門慶這裡,先一日差小廝玳安送了四盤羹菜,兩盤壽桃,一壇酒,一盤壽麵,一套織金重絹衣服,寫吳月娘名字「西門吳氏斂衽拜」,送與李瓶兒做生日。

李瓶兒這裡,隨即使老馮兒用請書盒兒,拿著五個柬帖兒,十五日請月娘與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孫雪娥。又稍了一個帖,暗暗請西門慶那日晚夕赴席。

這個看似平常的生日賀禮,卻以正室月娘的名字為帖,其中包藏的是其欲望。收到賀禮的李瓶兒邀約西門慶諸妻妾十五日時一同歡慶,並對西門慶私下地生日邀約,我們從禮尚往來中可見暗藏食色男女關係的曖昧。

在第五十回中,李嬌兒生日時,卻也是西門慶的姘頭王六兒的生日,西門慶又恰想與婦人試試胡僧藥的藥效。西門慶便使琴童「先送一壇酒去」,接著兩人見面後,西門慶說道:

我忘了你生日。今日往門外送行去,才來家。

西門慶隨即向袖中取出一對簪兒,就來遞與王六兒。接著自然是二人喝酒吃肉,看牌玩耍,兩人關係是一步步接近。然後,西門慶果然與王六兒試了胡僧藥,幾度雲雨方罷休。故事以生日為由展開,生日給予原本沒有理由獨處的男女,有了成全欲望的合理藉口。除此之外,當西門慶看上昭宣府王三官娘林太太,找來媒婆文嫂合計,在第六十九回「文嫂通情林太太 王三官中詐求奸」中,文嫂對林太太說:

昨日聞知太太貴旦在邇,又四海納賢,也一心要來與太太拜壽。兩人相見後,彼此眉目傳情,兩人卻又假意先寒喧應酬一番。作為媒人婆的文嫂當然深知此意,於是在旁插口說道:

老爹你且不消遞太太酒,這十一月十五日是太太生日,那日送禮來,與太太祝壽就是了。

這裡文嫂以林太太生日在即為由,幫西門慶找到下次登門拜訪的好理由。在這裡以生日開啟話題,男女並各自心領神會地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生日」成為一種時間的籌碼,得以進行欲望的交易,遂以生日為由給二人下一次的幽會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待到了林太太生日那天,西門慶因升任正千戶掌刑而遠赴東京,錯過林太太生日。西門慶「買了二付豕蹄,兩尾鮮魚,兩隻燒鴨,一壇南酒,差承安送去,與太太補生日之禮」,並親自備了「一套遍地金時樣衣服」前往獻壽。在美酒佳餚之餘,林太太還讓兒子王三官拜西門慶為乾爹。林太太與西門慶原本是難以搭上關係的男女,卻在「生日」這個重要的時間時刻,得以見面並獨處,「生日」成為男歡女愛事件的合理藉口。


相關焦點

  • 曾慶雨:《金瓶梅》敘事藝術的思維特徵
    透過這些喧囂的情節媾和和複雜的人物故事鋪陳,依然能夠清晰地看到統攝整個敘事體系的主導思維的原貌及其原型所在,即華夏古老文明所形成的「圓」的哲學思辨與文化歷史所形成的詩學精神的積澱。正是這兩方面的思維定勢,決定了文本敘事體系構建的基本方略,敘說藝術的審美關照,以及敘事手法的獨到之處。
  • 王建科:《金瓶梅》與明清家庭家族小說的敘事模式
    中國人在獲得家族的持續生存後,就要謀求家族的不斷發展。從傳統角度說,這種發展有這樣一些層次:豐衣足食以立身,達官顯貴以立功,書香門第以立言,最後是帝王世家以立天下。最後一個層次是家庭、家族發展的一個特殊極限狀態。家族的繁衍與繁榮,是中國人最為基本,最為持久的生活欲望,是許多人念念不忘的生存目的。
  • 呂紅:《金瓶梅》的突破與失落——《金瓶梅》性描寫的文化批判
    情節結構上,這些描寫也是故事發展的主要動力。全書以西門家族由盛及衰作為主線,「性」在其間則起著關鍵的牽引作用。這一意義上,《金瓶梅》的破壞與突破是十分難得的。……總之,《金瓶梅》的「負作用」使它的評論、研究、教學都充滿難題。筆者以為,《金瓶梅》的失落,關鍵在於其「性」的非人化。從文化人類學角度看,「性」作為人類的基本行為之一,是有一個從「自然」向「人」的提升與進化過程的。
  • 段江麗:《金瓶梅》之前的「家庭小說」傳統
    另敦煌本《殘類書》第二種亦載此條,敘事較《世說新語》及《妒記》更為詳贍,見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第693頁。)——《賢媛》之二十一這一則描寫妒婦的故事的確充滿戲劇色彩,結果無論是「主慚而退」還是「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都為後世小說家構思「療妒」故事時提供了很好的借鑑藍本,甚至被直接引用。
  • 陳維昭:南詞《繡像金瓶梅傳》考論
    至乾隆時的《十玉人傳珍珠塔》,才合敘事代言而雜用。至嘉慶時代的《雲琴閣文明秋風》等出現,才有純粹代言體的彈詞。[13](P.104)後來,趙景深先生把它概括為敘事、代言二體:「彈詞分為敘事、代言二種。《繡像金瓶梅傳》的多腳色現象表明,南詞發展到了清代嘉、道年間,已經向著戲曲藝術的方向趨近。現在流行於福建北部的南平南詞,正是這樣一種一人主唱、多人分扮角色輪唱的藝術形式。輪唱者由三、五人乃至十餘人組成。有一種說法認為,清初的灘簧發展為南詞坐唱,再發展到多人分角色坐唱。
  • 《紅樓夢》中對於古典小說的敘事創新以及對後世的意義
    總而言之,這篇小說採用了多條並進交叉、制約制衡的縱橫的網狀敘事結構和全知敘事的敘事策略。該小說的前五回主要交代了整部小說故事的敘事脈絡,餘下的小說內容就是圍繞著前五回的敘事鋪展來進行層層的敘述,令每一個情節都與前五回的交代形成照應,這樣大小的事件串聯在一起,彼此之間互為因果,互相推進,形成了網絡狀的敘事結構。
  • 被黑成黃書的「金瓶梅」,究竟厲害在哪?(一)
    「我不是黃書」 — 笑笑生作為小文青,怎麼能不知道金瓶梅呢?今天開一個系列,以「小黃書」,啊呸,四大名著之首的《金瓶梅》的忠粉的身份,來談談到底它,厲害在哪?其實來談金瓶梅,會覺得是在找噱頭?(⊙﹏⊙)不存在的,有米君初開的公眾號也是要噱頭噶?但我想自證清白:雖然不敢說廣博文學,但以我粗淺的文學見識,金瓶梅算作我認為的,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批判文學。有米君家中算半個知識家庭份子吧,小時候被逼著看了好寫書,四大名著那是必須的,除了《金瓶梅》。可能父母也沒有真正讀懂它吧。
  • 淺談「金瓶梅」這部小說對中國小說美學的貢獻!
    大家好,我是龍閣秦渝,今天讓我們來聊聊《金瓶梅》這部小說對中國小說美學的貢獻!前言:《金瓶梅》創作於晚明時期,張潮在《幽夢影》裡面說:「《金瓶梅》是一部哀書。」呵呵……又扯遠了,今天不談《紅樓夢》只聊《金瓶梅》對中國小說美學的貢獻,那麼就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一,《金瓶梅》作為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小說在整個中國古代小說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
  • 國產兒童電影的敘事特色丨調查報告
    以兒童為主敘事視角的目的是塑造一個充滿兒童主觀色彩的童真世界,兒童通過一系列的行動,可以完成自我身份構建和訴求的表達,兒童主體視角文本中兒童自身的欲望可以被無限放大,並且可以不受社會規則和世俗道德範式所局限。
  • 丁朗:初刻《金瓶梅詞話》系廿卷本考
    現在卻出了怪,「母親」身上竟然留有「兒子」給予的胎記了:萬曆詞話本的「在屋裡被小玉撞破」一語竟源自於崇禎本第五十四回的具體情節!互為母子是絕不可能的。繡像本與詞話本可能的解釋大概會有以下三種,而其中兩種,是堅持以現存詞話本是母本為出發點的:一種解釋說,第五十三、五十四兩回是崇禎本對原本改動最大的部分之一,在大量刪減現存詞話本原有情節的同時,根據改寫者的需要,也補寫了一些情節進去,上述崇禎本第五十四回潘、陳二人在金蓮屋裡相會被小玉衝散的情節,正是改寫者從詞話本第五十五回潘金蓮的「自從上次在屋裡被小玉撞破
  • 陳詔:《金瓶梅》諷喻萬曆宮闈寵幸事件嗎?——與臺灣學者魏子云...
    為此,他寫成《金瓶梅的問世與演變》、《金瓶梅原貌探索》等多部著作。直到一九八七年五月他寫成《馮夢龍與金瓶梅》①一文,仍反覆闡述,堅持並發展他的觀點,其治學精神和自信程度誠使人欽佩不已。《魏子云<金瓶梅>研究精選集》魏先生的「諷喻」說能否成立,牽涉到如何理解《金瓶梅》的深層含義以及成書年代等一系列重要問題。
  • 幕後故事|結合電影敘事經驗,為遊戲打造引人入勝的故事
    //確定主題的意義 在創作故事的過程中我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新想法和點子,而主題的存在,就像是黑夜裡亮起指引方向的燈塔,幫助我們篩選掉有些雖然絢麗、卻與我們想要表達的內核不相容的素材,留下真正適合的情節。
  •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敘事手法、非線性敘事結構分析
    同時故事也不再像線性敘事一樣有著單一的角度和結果,非線性敘事手法使得故事的情節和結果變得多樣化,問題的角度變得多元化。一、非線性的敘事結構「非線性電影敘事結構的最大特徵在於單一時間向度被打破和解構,時間成為不連貫的片段且前後顛倒。」諾蘭將倒敘、插敘、並敘等等一系列的敘事手法雜糅在一起,電影的情節時常看起來十分不連貫,影片具有很強的拼接感。
  • 網絡敘事的生成機制及其群體傳播的互文性
    圍繞同一事件相關體,具體文本與文本集合體內的前文本、後文本、同步文本之間形成了文本意義的普遍多向共建,而文本客體、傳播主體和網絡群體傳播語境共同架構起網絡敘事意義的闡釋系統。網絡敘事的生成機制和生命力不僅為網絡傳播的活躍性提供了保障,也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巨大變量,對社會交往乃至人類思維方式產生深刻影響。
  • 個人同一性理論的敘事學向度
    為此,利科將敘事理論引入其中,以揭示一種動態的、更具實踐和倫理意義的個人同一性理論。 敘事同一性與個人同一性在20世紀主體理論與反主體理論的爭論中,利科選擇了一條中間道路,即不是從本體論而是從解釋學的角度出發揭示主體如何通過符號、象徵和文本解釋的間接途徑來理解自己。
  • 拯救抑鬱症、焦慮症的《敘事心理治療》,你的生命將被重新點燃!
    研究敘事的心理學家所接受的是這樣一種概念:人類行為和體驗充滿意義,這種意義的交流工具是故事而非邏輯論和法律規定的格式。因此,所謂敘事心理治療就是指諮詢者通過傾聽他人的故事,運用適當的方法,幫助當事人找出遺漏片段,使問題外化,從而引導來訪者重構積極故事,以喚起當事人發生改變的內在力量的過程。
  • 「日」荒木 猛:關於崇禎本《金瓶梅》各回的篇頭詩詞
    (六)「萬曆本」中有明代的俗曲和寶卷、長篇的上奏文和道士的祈禱文以及食物、衣著、戲劇情景等細緻的說明,「看官聽說」以下作者對讀者的一段話等等,而「崇禎本」則將跟作品情節的展開沒有直接關係的部分均給以刪除。以上是「萬曆本」和「崇禎本」主要的不同。
  • 電子遊戲的敘事研究
    湧現敘事是從玩家與各種遊戲子系統的互動中產生的,玩家做出的每個決定都會影響故事的發展方式。這種敘事強調玩家與遊戲系統互動的方式,以產生每個玩家獨特的敘事體驗。 第三個模型:遊戲強調故事的唯一中心線,故事會被分割成幾個子情節,玩家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子情節之間跳轉。 第四個模型:遊戲中會存在一種非結構化的敘事,而這是在玩遊戲的過程中產生的。玩家不僅在故事中扮演角色,而且能夠控制和創造故事。
  • 老舍在英國:幫朋友翻譯《金瓶梅》
    《金瓶梅》英文譯本  最近駐上海的英國記者馬爾科姆·穆爾在英國《每日電訊報》上發表一篇報導,說北京當代芭蕾舞團本年3月25日在香港將經典豔情小說《金瓶梅》首次搬上了舞臺。文中提到《金瓶梅》的英文譯本,而且提到一個有趣的細節,即這位英文翻譯者在譯文中將不堪入目的七十處性描寫譯成了拉丁文。
  • 從敘事結構、象徵意義重新解讀《我腦中的橡皮擦》
    純愛電影都是美好中有著「虐」的成分,這部電影也不免俗套,然而在孫藝珍和鄭宇成的演繹下,每個觀影者都會在緩緩的電影情節中得到內心的滿足和感情宣洩。我們感受到的是純純的愛戀和至死不渝的追逐。接下來,我們就從敘事結構和象徵意義兩個方面來解讀這部扣人心弦的《我腦中的橡皮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