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調查:江蘇沿海化工園區汙染嚴重 海水像醬油
又是如何通過暗管排汙的呢?其實在2014年,記者就曾跟隨環保部門對臨港化工園區企業違法排汙進行過調查。當時記者在映山花化工廠看到,暗管雖然已經被拆除,但仍然可以見到暗管的接口。這條從工廠汙水處理池通往園區汙水處理廠的排汙管道上裝了一個閥門,閥門打開,汙水就流入園區的汙水處理廠,關上閥門,汙水就可以全部隨著暗管的方向,直接流向大海。
-
赤潮 大自然的血淚(圖)
何謂赤潮 某一海域內突然出現魚蝦貝類動物死亡,海水發出刺鼻腥臭的怪現象,給漁業生產帶來嚴重損失,並造成了海域環境的汙染,這種現象被稱為「赤潮」,也叫「紅潮」。 之所以叫「赤潮」,是因為這種現象發生後,在多數情況下,昔日藍色的海水會變成紅色、橙色或紅褐色,並隨海潮的變化而湧動。
-
「水華」、「赤潮」發生的原因,至今仍是個難解之謎
不知讀者朋友們是否留心過,在碧波蕩漾的湖泊和天水一色的大海中,有時會出現五光十色的「水花」此「水花」常在早秋或晚春「開」,它著起來飄忽不定,多彩多姿分美麗,但聞起來卻是猴臭刺鼻,令人心煩。原來這些遠處看來色彩既瀾的「水花不是別的,而是一些漂浮在水面上的藻類生物。它們的個頭很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看清其真面目。
-
幾百條汙水管直通大海,20公裡銀灘變黑灘
「汙水池」綿延800多米最終流向大海而在汙水流向大海的交匯處能看到明顯的分界線看到這些畫面DV君真的是隔著屏幕據附近的養殖戶所說這裡有好幾百畝的蝦塘養殖蝦所產生的飼料殘渣、蝦吃的糞便之類的養殖廢水沒有經過什麼處理從排汙管直接排到了海裡除了裸露在沙灘上的排汙管還有很多管道
-
吃醬油,會讓傷口或者皮膚變黑?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說法,長痘或者身上有傷口時不能吃醬油。因為吃醬油會讓你的傷口疤痕變黑。你是不是因為這樣的謠言而不敢吃醬油呢?吃醬油會讓人變黑嗎? 醬油主要是由大豆、澱粉和小麥粉經過發酵而成,這些成分被吃下後會變成無色的胺基酸和多肽混合物。所以並不會讓人變黑,之所以會由這樣的謠言,可能是因為醬油的顏色吧,就像喝牛奶也不會讓人變白是一個道理的。
-
大連通報入夏以來首個赤潮信息:由兩種藻類引起
國家海洋局大連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技術人員表示,赤潮在香爐礁海域尚屬首次發現,近年來大連海域水質明顯改善,赤潮現象明顯減少,同時提醒廣大市民在赤潮發生時不宜在該海域進行垂釣、遊泳等親海活動。香爐礁海域發生赤潮海水呈醬油色7月10日16時許,有市民反映在大連灣頂部香爐礁海域發現水色異常。
-
赤潮染紅鷺江追蹤 赤潮走了一夜之間海水又藍了
昨日,本報報導赤潮來襲,「染紅」鼓浪嶼和輪渡之間的大片海域,但僅一夜之間,來勢洶洶的赤潮現象就突然「憑空消失」,海水恢復了原色,僅白城海灘、曾厝垵附近海域還「殘留」一絲腥紅。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處得知,九龍江口一帶、鼓浪嶼西側海域的赤潮昨日確實消退了,但廈大白城附近海域赤潮依舊存在。
-
「一起讀科普雜誌」大海的饋贈與警告——藍眼淚
大海為何會流「藍眼淚」?「藍眼淚」其實是對海洋生物發光現象的詩意描述,而真正造成「藍眼淚」的是海洋中的浮遊生物夜光藻和海螢等的大量繁殖,這種現象也可稱為赤潮。它為冷水性藻類,其繁殖高峰期多在春未夏初的45月份,高溫的夏季極少發生夜光藻赤潮當夜光藻赤潮爆發時,夜晚的海面上就發出美麗的「藍色螢光」,隨著海浪起伏,就像大海流下了晶瑩剔透的藍色淚水。當然,既然是赤潮,不管晚上發出的螢光有多美,白天還是毫無光採的。
-
小清河曾放「醬油水」毒死魚蝦 今靠溼地擺脫汙名
原標題:小清河上遊一開閘「醬油水」入海 魚蝦死一片15日,在小清河入海口的灘涂上,當地漁民正在逮沙蠶。據她們介紹,魚蝦少了,沙蠶多了,與水質惡化不無關係。 對於入海口壽光羊口鎮的兩萬多漁民來說,小清河是一條生命河,他們就仗著這一片近海捕魚為生。
-
海洋不是垃圾桶!美麗的大海,豈容汙水直排汙染
近日,位於淇澳島的一所學校,因校內自建的汙水處理設施年久失修,導致廢水未經有效處理直排大海,造成違法排汙汙染環境,已被環保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整改並被立案查處。5月24日,珠海市環保局接到《檢察建議書》,反映珠海北大附屬實驗學校排放生活汙水汙染環境問題,該局迅速派員展開調查發現,該校汙水處理設施使用年限較長,設備損壞老化嚴重,設施底部長期積累大量汙泥,不能對該校產生的汙水進行有效處理,未完全處理的汙水直接排入了大海,致使部分海水變黑。檢測單位對該校汙水進行採樣,檢測結果顯示其水汙染物超標。
-
杭州灣化工汙染調查:汙水直排大海致魚蝦滅絕
當地人介紹說,可能在灘涂之下,埋藏著一些企業的排汙暗管。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後現在這一段汙水呢,相對來說水質比較清澈一點,刺鼻的味道也沒有那麼濃,接下來我們可以帶你們來看一下暗管在哪裡,為什麼不遠之後呢,這段水就變得黑臭不堪。記者赤腳進入河道,將一個原本窄小的汙水排放口越挖越大,終於發現有許多髒水正是從這個口子中湧出的。
-
海洋局:今夏近海赤潮偏多 海洋遇生態難題
赤潮,大海的「紅色幽靈」國家海洋局預報中心海洋氣候預測室副主任馮立成日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儘管極強厄爾尼諾事件已進入尾聲,但仍會持續影響我國近海海洋環境。預計今年夏季我國近海海域赤潮發生次數可能偏多,為45~46次。
-
鋁氧化廠排出刺鼻黃煙 周邊住戶很受傷
工廠排出的濃煙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何賢君 俞躍站在浙江省第五監獄的操場上監獄裡的犯人和獄警及其家屬受不了了。為此,監獄相關負責人給婺城區環保局打了投訴電話。11月12日,環保局工作人員來到這家排汙企業,來了個現場排查。
-
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真的不怪醬油_
今年7月中旬,有媒體報導稱有消費者在開封醬油食用後,發現醬油出現生蛆現象,事件涉及幾個知名品牌。事件引起了一眾網友的議論,隨後,專家也出來解釋了醬油生蛆的原因。在大家的持續關注下,不知不覺,醬油生蛆事件已經傳出有一個月之久了。近日,江西、江蘇、四川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後在官方微博或微信上進行闢謠,表示醬油生蛆、吃醬油變黑,與醬油本身並沒有什麼關係。
-
石家莊飲用水源保護區遭汙染 河水變黑刺鼻
2016年6月16日報導,近日接到南峪鎮網友反應,從上遊入境的綿河水每過一段時間都會變的非常的黑,墨汁一樣的河水滾滾流入下遊,嚴重影響到河北境內地下引用水的安全,昔日「白龍」變「黑龍」。當天下午15時許,當驅車來到地都村的時候,從事漁業工作的賈某告訴我們:「今天的河水沒有那麼黑了,前兩天最黑的時候,河灘裡邊的魚全部漂在了水面上,水裡有濃濃刺鼻的氣味讓人感覺到不適。」
-
莆田南日島海區發生夜光藻赤潮 暫未發現有生物死亡
東南網莆田4月25日訊(通訊員 謝於思)4月23日下午4時,根據省海洋與漁業廳赤潮災害監視監測網報告顯示,莆田市秀嶼區南日鎮羅盤嶼以東約9公裡處,發現疑似夜光藻赤潮,面積約0.2平方公裡,水體呈淡紅色。接到報告後,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實地跟蹤監測核實。
-
青島出現「螢光海」,大海中螢光閃閃美輪美奐,其實不是好現象
如果沒有燈光,夜晚的海灘會是漆黑一片,但是盛夏季節某些地方的大海卻會螢光一片,海浪中不斷閃爍著藍綠色的光芒,看上去美輪美奐,不是很神奇?其實海水中的螢光來自於生長在海水中的夜光藻,它是夜晚能發出螢光的藻類,多呈圓球形,想來這種藻類應該是很可愛了,然而其實它並不受人待見,因為人們常說的大海中出現的赤潮其實就是它。
-
大亞灣現10年最大赤潮 影響海域80平方公裡
網友坤帥供圖 影響海域80平方公裡 因近期天氣異常引起 均為無毒甲藻 4月12日,有網友在論壇上發帖稱,發現大亞灣黃金海岸沿岸海水變黑,沙灘和水面上有黃綠色泡沫,疑為海水被石化汙染所致。昨日,惠州大亞灣區新聞中心發出通報稱,經確認,海水中無石油類及苯酚類物質成分,局部海域顏色異常是由紅色赤潮藻引發的赤潮,目前影響海域達80平方公裡,為2004年以來最大面積赤潮。
-
哪些生物可以造成海洋赤潮
赤潮大多數發生在內海、河口、港灣或有上升流的水域,特別是暖流內灣水域。發生的季節隨水溫等環境因子和生物種類而異,一般以春夏為發生盛期。赤潮的顏色是由形成赤潮佔優勢的浮遊生物種類的色素決定的。如夜光藻形成的赤潮呈紅色,而綠色鞭毛藻大量繁殖時卻呈綠色,硅藻往往呈褐色。赤潮實際是各種色潮的統稱。發生赤潮的海水常帶有粘性和腥臭味,故又稱之為「臭水」、「厄水」。赤潮是一種複雜的生態異常現象,其成因至今雖尚未定論,但大多數學者認為,近海水域有機物汙染(富營養化)是形成赤潮的主因。在正常情況下,海洋環境中營養鹽(氮、磷)含量低,往往成為浮遊植物繁殖的限制因子。
-
赤潮
赤潮「赤潮」,被喻為「紅色幽靈」,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華」,赤潮又稱紅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地增殖造成的。赤潮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紅顏色或磚紅顏色、綠色、黃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溝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時並不引起海水呈現任何特別的顏色。赤潮是海洋水體裡的顯微藻類,主要是裸甲球藻或其它藻類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的結果。引起赤潮的藻類繁殖到一定的密度時往往使一塊一塊的海水出現異常的顏色,由於通常為紅色,所以稱為「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