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些院士大咖們來到了李政道先生住過的地方,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論壇

2020-12-25 文匯網

12月24日下午,位於宛平路的上海交通大學李府交流中心(李政道-秦惠?故居),首期「CUSPEA之家」論壇舉行。這裡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

1979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發起和組織了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China-U.S.PhysicsExaminationandApplication)。四十多年後,十餘位在不同領域各有建樹的尖端CUSPEA科學家們重聚上海交通大學,以湯超、王中林、謝心澄三位院士為代表先後分享各自研究成果,共同探討科技發展最前沿問題。本次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CUSPEA學者協會、科思科技促進基金會共同主辦,上海交通大學發展聯絡處協辦。

聚焦全球熱點立潮頭做顛覆性學術前沿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在不同研究領域,許多歷史性的變革正在發生。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這是挑戰,更是機遇。

在生命世界裡,目前正在經歷第三次生命科學革命。為什麼是現在?CUSPEA學者、北京大學前沿交叉研究院執行院長湯超院士認為,「一是因為技術進步,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學科交叉。」每一次與其他學科的交叉都會引發生命科學領域新的革命:第一次由DNA雙螺旋結構發展到分子生物學,正是緣於物理學與生物學的交叉融合;數學、計算機科學的加入,則推動了基因組學的創立;今天,與工程和物質科學的交叉將給生命科學研究帶來更多未知和驚喜,對未來科學、社會、環境、人類健康等許多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

新科技引領新產業以新能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人類最後一場工業革命正波瀾壯闊地展開。CUSPEA學者、科思科技促進基金會秘書長董潔林教授說:「這場工業革命與新能源的發展密不可分。」她將人類利用能源的歷程分為三個紀元,伴隨著工業化進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能源枯竭以及技術挑戰等問題也將更加嚴峻,可以預知的是未來可持續新能源必將完全取代化石能源。

在全球氣候不斷惡化的今天,發展可持續能源、儘早實現碳中和變得越來越重要。CUSPEA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謝心澄院士指出,一個多世紀以來,地球表面平均溫度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提高而快速上升,極端氣候越來越頻繁。控制全球氣候的進一步惡化,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也是中國與發達國家必須緊密合作的領域。

為了實現這一宏大使命,科學家們在竭盡全力發現新事物、發明新技術、創造新產品,這些新能源領域的技術進步為全球實現碳中和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CUSPEA學者、科思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院士提供了一個解決思路——納米發電機。跟傳統發電傳電不一樣的是,這並不是由外部設備供電,而是在納米尺度下通過摩擦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由自驅動供電。也許這個利用高熵能源的巧奪天工之神器,就是為物聯網而生。這一發明也讓他獲得了被譽為能源界的「諾貝爾獎」的埃尼獎,成為納米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CUSPEA學者、晉能清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友教授以光伏發電技術為核心,提出另一種解決方案。目前,光伏發電已成為我國帶領全球的重點產業之一,「以光伏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已經實現發電成本低於火力發電。」鋰電池在電動車產業的推動下,性能不斷提高,成本也越來越低。楊立友認為,光伏和儲能技術的推廣將徹底改變全球的能源產業格局。

隨著新能源發電方式的發展和完善,也將帶來對配套產業鏈的升級需求。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副主任黎燦兵教授提出,智能電網是新能源推廣的必要基礎設施,需建設多主體共同決策的智能電網節能優化調度方法與負荷調度管理管理策略。

培養創新人才CUSPEA交答卷

受益於CUSPEA項目,915位學者走出國門深造從而改變人生軌跡,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國,引領了全球學術、技術、金融等多個領域,凝聚成一股強大的科研力量。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李政道圖書館執行館長李新碗教授分享了李政道先生於1980年1月10日致方毅副總理的信作為開篇,這是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的珍貴館藏資源,詳細記載了CUSPEA誕生的過程,CUSPEA項目被認為是中國科教史上非常寶貴的成功經驗,堪稱是中國留學生教育史上「小崗村」式的探索,意義深遠。

一直以來,李政道先生對CUSPEA學者群體寄予厚望,希望CUSPEA學者之間加強聯繫、報效祖國,他與夫人把每位CUSPEA學者當作家人,CUSPEA學者也親切地稱李先生為「大家長」。「CUSPEA之家」正式落戶上海交通大學後,通過舉辦「CUSPEA之家」論壇,將搭建起以CUSPEA學者為核心的高水平科研學術交流平臺。

論壇圍繞國家和社會所關心關注的科技創新、經濟金融、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議題,邀請前沿專家帶來科學講座,聚攏高科技人才分享科學成果,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思維火花,促進產學研融合創新,這是CUSPEA學者自發的主動作為。

「CUSPEA之家」論壇的舉辦,將為暢通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渠道,培育具有家國情懷的創新人才作出更多貢獻。以論壇為橋梁,有助於促進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創新交流,聯合全球頂尖科學家的力量共同應對愈發嚴峻的國際挑戰。也將為更多年輕學者提供機會,激勵年輕學者關注全球性發展難題、挑戰科研「無人區」,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讓李政道先生的科學精神與赤子情懷賡續傳承、薪火相傳。

作者:易慶

相關焦點

  • 今天開幕!94歲的李政道先生親筆賀信,這場盛宴大咖雲集不容錯過
    94歲的李政道先生親筆賀信,這場盛宴大咖雲集不容錯過 2020-11-28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李政道科學精神 院士、科學家「CUSPEA之家」論壇開講共探科技...
    十餘位在不同領域各有建樹的尖端CUSPEA科學家們重聚上海交通大學,以湯超、王中林、謝心澄三位院士為代表先後分享各自研究成果,共同探討科技發展最前沿問題。本次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CUSPEA學者協會、科思科技促進基金會共同主辦,上海交通大學發展聯絡處協辦。李政道-秦惠故居。
  • 聽說,這是李政道家裡的論壇
    先生親自題寫的,這裡也是李政道-秦惠䇹故居。上海的冬日,有些冷清,屋裡卻是一片暖意融融,一場關於科技前沿問題的論壇開講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這是1979年,李政道先生以戰略科學家的眼光,創辦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數十年來,近千名優秀學生得以獲得全額獎學金,前往北美接受一流研究生教育培養,加深了中國與世界各地的科技交流。
  • 聽說,這是李政道家裡的論壇!
    冬日陽光透過梧桐枝葉灑下,小屋牆上的斑駁樹影間露出一塊銘牌——「CUSPEA之家」,這是李政道先生親自題寫的,這裡也是李政道-秦惠䇹故居。 上海的冬日,有些冷清,屋裡卻是一片暖意融融,一場關於科技前沿問題的論壇開講,十餘位在不同領域各有建樹的尖端CUSPEA科學家重聚上海交通大學,以湯超、王中林、謝心澄三位院士為代表先後分享各自研究成果
  • 92歲李政道先生發來賀信!今天,交大這場視覺盛宴...
    92歲李政道先生發來賀信!今天,交大這場視覺盛宴...今天,交大這場視覺盛宴不可錯過!》你想像過時間倒流、空間轉換嗎?今天,92歲的李政道先生致信一場以「時間反演」為科學主題的視覺盛宴正式開幕科學重理性思辨、藝術重感性領悟讓我們一同去看看有哪些精彩吧!
  • 大咖雲集 李政道研究所物理新興前沿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交大舉行
    圖說:專場專題討論環節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五位諾獎得主與十餘位國內外頂級院士出席,聚焦信息與腦科學、量子物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粒子物理等領域,這兩天李政道研究所大咖雲集。
  • 一場關於未來的科技盛會在杭州舉辦
    (原標題:未來的,昨天來了 一場關於未來的科技盛會昨天在杭州舉辦)
  • 31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35歲成美國院士李政道先生現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與楊振寧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李政道先生是如何走出國門成為物理天才的。李政道先生1926年出生於上海,1943年考入遷至貴州的浙江大學物理系,1946年,經吳大猷教授推薦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大師費米教授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桌布上盡情揮灑靈感,今天,這群科學少年與大咖「偶像」們聊嗨了
    55位昨晚剛剛參加過「T大會」的科學少年,今早又迫不及待地走進了平等的對話桌。如果說昨天他們還是坐在臺下聽講的學生,那麼今天他們就是與院士圍桌而坐、平等對話的人,主辦方鼓勵他們隨時在桌布上寫下在對話中的所思、所想、所得,而越開越「滿」的桌布也印證了這是一批活潑、向上、充滿蓬勃朝氣的「八九點鐘的太陽」。
  • 李政道先生對我一生的影響——從《李政道評傳》說起
    《李政道評傳》出版了,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的同仁以特快郵件的方式寄予我。收到此書,感到受寵若驚——要論李政道先生(圖1)一生所認識的人與直接影響過的人,我應該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位。我不是他的同學,不是他的同事,不是他的學生,不是他的合作者,不是他的博士後,更不是他所主辦的「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之一的學生。
  • 李政道「弟子們」大團聚: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走過40年
    當年,學生們填好表格寄至李政道處,由他統一將各種表格連同推薦信寄給申請的3所學校。10年間,李政道和夫人秦惠䇹、秘書特拉姆每年都要寄出近千封申請信。由於信件太多填滿郵筒遭到紐約郵政局警告,他們買了一輛小推車,將信件推到臨近的幾個街區分別寄出。李政道曾估算,CUSPEA的工作每年佔用了他約1/3的時間和精力。
  • 40年前,李政道在中國這樣「植樹」
    圖片由CUSPEA學者協會提供  全中國人事實上是一個人,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人,精神相連,就跟這棵大樹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棵樹的一個枝幹,每一棵樹是整個一棵樹的一部分……整個中華民族就是一個人,是全世界最大的人,是歷史上最大的人,也是將來最大的一個人  如果此刻,李政道先生能來到這裡,他會看到自己40年前在中國播下的種子長成樹林的樣子
  • 吉林大學舉辦第十五期鼎新青年論壇
    4月10日,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了黑洞「真容」,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問世,並迅速成為社會熱點。作為第十五期吉林大學鼎新青年論壇的主講人,物理學院金立平教授為在場師生現場解讀黑洞「前世今生」,揭開黑洞的神秘「面紗」。金立平是吉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1年於浙江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後通過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創建的CUSPEA考試進入芝加哥大學,師從美國科學院院士W. David Arnett,獲得博士學位。
  • 後疫情時代如何管理心腦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達濟天下論壇,大咖聚...
    這些數據無疑對我國臨床醫生的心腦血管病和帕金森病的診療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作為首個與疫情全力抗爭的國家,如今形勢已趨於穩定。那麼在後疫情時代,臨床如何做好急性缺血性卒中、帕金森病以及心血管病的管理,成為了心血管和神經病學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
  • 29位院士、大咖雲集,在長興舉辦的這個論壇值得期待
    8月28日至30日第十七屆長三角科技論壇將在長興舉辦活動共邀請29位院士、數百名專家學者參加共話「科技一體化」共下「科創一盤棋」來吧,展示!小編先帶大家看看強大的院士陣容!沈學礎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教授。從事凝聚態光譜及其實驗方法研究。
  • 邱愛慈院士做客「青創論壇」第一期 講述科學與人生
    近日,由校工會、人力資源部、校青工委聯合舉辦的「青創論壇」在科學館101拉開帷幕,論壇重點圍繞師德師風建設與教育、科技創新與創造,面向青年教職工舉辦專題報告。首期邀請到電氣工程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邱愛慈院士作題為「科學•人生」的專題報告。校青工委主任李興文、人力資源部及校工會負責人、青年教師代表等300餘師生參加論壇。論壇由校工會副主席張慶生主持。
  • 這場特殊的展覽李政道寫來了賀信,上海交大新成立的這個中心也與他...
    那麼,藝術家們將會用怎樣天馬行空的想像,來詮這一釋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 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簡稱科藝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
  • 這場特殊的展覽李政道寫來了賀信,上海交大新成立的這個中心也與他有關
    那麼,藝術家們將會用怎樣天馬行空的想像,來詮這一釋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簡稱科藝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
  • 鍾南山等70位中外院士出席!中關村論壇最新大咖陣容來了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在9月11日上午的舉行2020中關村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中關村論壇大咖雲集,200餘位全球知名專家學者、400餘位著名企業家和投資人、國際組織及頂級學術機構負責人近40人、國內外政府官員及駐華使節150餘人將參會。
  • 十年樹木今成林,李政道CUSPEA項目40年回望
    回首40年前,著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關心國內年輕人的人才培養,嘔心瀝血、事必躬親,克服重重困難,在改革開放初期,歷時十年,讓近千名中國學子赴北美求學。 李政道對這些CUSPEA學者們寄予殷殷期望:通過你們,中國科學的將來就是世界科學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