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桌布上盡情揮灑靈感,今天,這群科學少年與大咖「偶像」們聊嗨了

2020-11-01 文匯網

四張方桌、四塊白布、幾十隻黑色墨水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小科學家」論壇來了!55位昨晚剛剛參加過「T大會」的科學少年,今早又迫不及待地走進了平等的對話桌。

如果說昨天他們還是坐在臺下聽講的學生,那麼今天他們就是與院士圍桌而坐、平等對話的人,主辦方鼓勵他們隨時在桌布上寫下在對話中的所思、所想、所得,而越開越「滿」的桌布也印證了這是一批活潑、向上、充滿蓬勃朝氣的「八九點鐘的太陽」。

「搶」著與科學家偶像交流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提早20分鐘來到會場,他沒想到迎接他的是學生們對「偶像」一般的熱情——被圍了個水洩不通,求解答、求籤名、求合影。

接到要參加「小院士論壇」的邀請,79歲的楊雄裡院士立馬放下了手頭的工作,答應參加。對他來說,與年輕人交流是充滿樂趣和驚喜的,這是真正的交流而不是單方面的灌輸知識,交流能能讓他更了解孩子們在想什麼,他們對科學了解到什麼層度。

拿到楊雄裡的籤名,個子高高的重慶市第十一中學學生謝睿奇興奮地給周圍人展示。他是今天第一位上臺展示自己研究的學生,他的課題也源自生活。

「你想不想聽聽我的課題。」提早到會場的杭州第二中學學生李依庭主動向周圍人「推銷」起了她的工作。她研究的是中華絨螯蟹的精子蛋白。「別看這個蛋白分子不起眼,它可是關係到我們能不能吃上美味的大閘蟹。」她大大的眼睛裡滿是對科研的熱情。

搶著交流、善於提問的優勢在科學研究上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論壇埋了個「彩蛋」——在討論倒計時10分鐘時,所有人被突如其來的驚喜打斷——主辦方要求最後的小組總結用圖畫表示。誰來執筆?短暫的思考後,孩子們開始行動起來,有人繼續說服院士選自己;有人已經三五成群開始構思圖案;還有人直接動手畫了起來……在這一刻,桌布論壇無視權威、平等對話的屬性表現無疑,每個人都能在桌布上盡情揮灑靈感。

「孩子們比我聰明。」聽著「小科學家」們的奇思妙想,楊雄裡感慨道,搞科研是一件既寂寞又不寂寞的事情,他用黑格爾的一句話送給在場同學,「尊重權威的同時挑戰權威記住,不要為權威的話所束縛,科研就是要不斷創造新的東西」。

永遠保持好奇心,它將帶你找到前行的路

從只會問「十萬個為什麼」的「問題少年」到開始嘗試探索問題答案的「小小科學家」,對於生活的好奇心永遠是探尋問題最好的抓手。

在一次考試失敗後,謝睿奇心生疑慮,究竟是什麼影響了考試成績?他細細分析,列出三個影響因子:考試中的精神狀態、考前一周內複習投入的額外時間、自上一次大型考試以來平均一周投入的額外時間。年輕的少年在滿滿當當的課程之餘忙碌起來,幾番折騰後,他得出了答案,長效努力最為重要,而臨時抱佛腳則最為無用。

「運氣在科研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但獲得運氣的前提確是足夠的努力。」上海市浦東新區協和雙語學校高中生郭秦菘很特別,在個人展示環節,他帶來的一條「蛇形機器人」,讓全場觀眾「彈眼落睛」。這是獨屬於他的課題。

兩年前,郭秦菘跟隨公益組織下鄉調查時發現農業的科技水平還很低,種植效率不高,他就想著能否用所學幫助提升農業生產。他的想法是發明一種「仿生蛇」,讓它們收集田地裡的一系列數據,如溫度、溼度、農藥濃度等,作為種地的參考。現場的展示正是這個年輕少年近年來科研成果的最好展現。「科學進步要解決實際問題。」郭秦菘始終堅信著這一點。

來自四川大學數學學院的大二學生朱睿傑則為觀眾帶來了一篇「數學散文」。將自己定義為「數學愛好者」,朱睿傑說自己綜合素養不足、思想單純,自己如同一位雕刻師,並非去發現數學定理,而是通過數學推導將已經客觀存在的事實呈現於世。

「在很多人眼中,提到數學家首先浮現出的印象是背著幾麻袋草稿紙、不修邊幅格格不入的老古董,其實數學是嚴肅的、神聖的,同時也是鮮活的生動的。」朱睿傑說,科研路上重要的是永遠保持好奇心,它帶你找到前行的道路。

在桌布上盡情「揮灑」靈感

生產力發展、認識貧困、學科融合、局限性、甚至還有兩隻烏龜……討論開始後,雪白的桌布很快就被學生們的筆觸「鋪滿」,任何一點交流中的火花,他們都不吝於表達出來。

「人工智慧能達到人腦的高度嗎?」北京大學生物系學生楊錦民的提問贏得了許多學生的共鳴,他們非常迫切地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中科院院士馬大為回答說:「我覺得在你們這一代還很難實現,因為科學對宏觀物理層面已經了解得比較多了,但在微觀層面認識還非常不足。」

「嗯,也就是我們雖然知道汽車尾氣的化學反應,但還不知道粒子層面它們是如何作用的。」上海高境第一中學學生鄒一鳴若有所思。

不過,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聽院士的話「,上海市控江中學鄭澤磊卻仍然表示,如果能改變現有計算的範式,不以堆算力來發展人工智慧,那麼更聰明的機器就有望更早出現。他的這番話贏得了所在桌學生的熱烈響應,看來和院士相比,學生更相信聰明機器會早日出現。當然,這取決於學生的創造力。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徐政和強調了科學倫理的重要性,他說不管如何發展,人工智慧總是人類的輔助手段,他希望所有學生記住這一點。

「在大家的發言中,我看到了中國未來科技的希望。」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大為很激動,他直言,雖然同學們現在的研究成果還不盡完備,但大家已經具備了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難能可貴。

看著年輕的希望,科學大咖們總忍不住再多說幾句。馬大為為孩子們送上三顆「心」,保持「敬畏之心」,好好打基礎,打好基礎並非為了世俗的成績,而是他日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創造;保持「淡定之心」,羅馬並非一日建成,科研並非一日可攻,科研的道路是長時間的探索,這其中必然夾雜著大量的消磨和失敗,要有耐心。最後,馬大為可愛地說,「要夾帶一下私貨」,希望同學們都能有一顆喜愛化學的心,「化學是能改變世界的,希望大家多多選擇化學為專業!」

作者:沈湫莎 李晨琰

編輯:王星

相關焦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以科學為畫筆 為上海著色
    電影《美麗心靈》裡就有經典一幕:數學家約翰·納什在沒有紙的情況下,在小賣部櫥窗上寫下博弈論推導公式。也正因這隨筆式的靈感記錄,他與未來的妻子第一次相遇。十五張方桌、十五席白布、每人一支筆,聯結成前兩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一個獨特環節——「桌布」論壇。
  • 這些鋪滿科學的「桌布」,你能看懂幾張?
    就在今天上午世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舉行備受矚目的桌布論壇再度亮相55位年齡在15-18歲來自全國17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科學少年們與四位「爺爺級」院士圍桌而坐用共同的「科學語言」探討科學熱點55位「小科學家」分成4組,與院士圍桌而坐,在桌布上盡情「揮灑」靈感。生產力發展、認識貧困、學科融合、局限性、甚至還有兩隻烏龜……討論開始後,雪白的桌布很快就被小科學家們的筆觸「鋪滿」,任何一點交流中的火花,他們都不吝於表達出來。小科學家們和院士們的討論最終通過一張張圖畫展示出來來看看你能理解多少?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功舉辦:科學探索,永不落幕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最後一天,「腦起搏器」之父、2014 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在公開的直播連線中,對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對中國的科學和各方面發展,作出了高度評價。圖|WLF獨家全球各地的頂尖科學家們,以自己的言行給出了參考答案。在論壇上,「相信科學」、「國際合作」、「人類共同體」……是高頻出現的詞彙。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最強大腦」緣何青睞上海?
    「如果說第一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成功舉辦,我們見證了上海的『速度』,那麼第二屆論壇,則讓我們感受了上海的『溫度』。有這樣的『速度』和『溫度』,我們完全可以預見,上海在未來可能達到的科學『高度』。」羅傑·科恩伯格說,「中國是世界科技方陣的一支重要力量,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鍾南山:科學家成偶像 是為了消除青年人對偶像的盲從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主題會議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做了視頻致辭鍾南山說,一場論壇能夠聚集這麼多頂尖科學家是很難得的。面對新冠疫情肆虐的大環境,聚集科學界客觀理性的聲音,尋找科學應對之道非常重要。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科學工作者、醫務工作者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努力,很多人甚至為此奉獻出了生命。鍾南山動情地說,自己看到各國同行們持續奮力推進病毒檢測、疫苗研發等工作,這是告慰犧牲者的最好方式。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開幕,140位科學大咖出席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秘書長王侯介紹說,第三屆論壇將安排開幕式與主題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座談會、莫比烏斯論壇、共同家園峰會、科學態度大師講堂、青年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實驗室論壇、校長論壇、經濟峰會等多場主題活動,集中舉行或播放130餘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餘場物理、化學、生物、醫學、信息、數學等基礎科學峰會,和人工智慧、轉化醫學、精準治療、新材料、新能源等應用技術峰會。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探訪WLA上海中心 在古典與科學的碰撞中領略「最強大腦」的風採
    靜謐卻不失生機,這是你記憶中南昌路的模樣嗎?坐落於這條道路的科學會堂,凝固著百年悠長的歷史,古典與科學的碰撞激發著無數過客的靈感。說起科學會堂,你會脫口而出雕花的彩繪玻璃、法式的吊燈穹頂、抑或是入夜的溫柔燈光?或許,南昌路上一道不起眼的小門會成為你最新的印象——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上海中心。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站在科學巨人的肩上攀登,青年的使命就是接力與超越
    正在進行中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演著動人的一幕幕——已至耄耋之年的諾獎得主和世界級科學獎的得主們,總是躬身傾聽來自青年科學家群體的聲音,樂此不疲地和還在讀中學的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在科學道路上一路走來看到的炫酷風景。
  • 上觀小獅子帶你品嘗「智慧大餐」:科學家們在桌布上寫了啥
    摘要: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臨港滴水湖畔正式開幕啦!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臨港滴水湖畔正式開幕啦!上觀小獅子也來到了現場,這一天,「智慧的大腦」們碰撞出了什麼火花?趕緊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
  • 俊朗的上海少年:除了熱愛物理,還是薩克斯十級選手|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這是他第二次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很多時候,鄒同學都在傾聽大家的聲音,會後他跟記者說,自己的性格其實算是比較內向的,這幾年多參加了一些這樣的活動,才慢慢打開自己。成為英才的秘訣是什麼?在採訪中,鄒同學毫不掩飾自己對物理的喜愛,開頭提到的實驗研究,是他在高一那年入選了上海「英才計劃」之後,在復旦實驗室做的課題。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展現最與眾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小科學家「牽手」大師點燃夢想
    圖說:會議開始前 小科學家向中科院院士楊雄裡請教問題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 儘管昨晚剛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T大會,可獲得與「最強大腦」交流的機會,還是讓一顆顆年輕的心為之雀躍,早早來到了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現場,開始了彼此間的思想碰撞。人工智慧、黑洞、納米材料、量子……一個個科學熱詞從他們口中蹦出。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放,包容,合作,這本就是科學應有的模樣
    比如黑洞,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首張黑洞照片的締造者謝普德·多爾曼就談道:黑洞是一種打破身份和地域隔閡,將人類緊緊聯繫在一起的紐帶。這不是科學家的「雞湯」。遵循這樣的共識,全球科學家們協力尋求抗疫之道,在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跨國合作,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正如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諾貝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這次在上海談及疫情時所說的:全世界從未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災難,也沒見過如此大範圍的國際合作。見證了全人類的這份努力之後,科恩伯格看好在明年能夠解決疫情的挑戰。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展現最與眾不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小科學家...
    圖說:會議開始前小科學家向中科院院士楊雄裡請教問題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下同)儘管昨晚剛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T大會,可獲得與「最強大腦」交流的機會,還是讓一顆顆年輕的心為之雀躍,早早來到了今天世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現場,開始了彼此間的思想碰撞。人工智慧、黑洞、納米材料、量子……一個個科學熱詞從他們口中蹦出。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場42小時「科學馬拉松」,滿是通向未來的洞見
    著眼未來,哪些科學領域最值得期待,哪些發明可能改變世界,哪些問題又困擾著人類的「最強大腦」?31日,30多位科學大咖繼續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之「莫比烏斯論壇」設置的雲端直播間開講,為我們展現了科學世界的明天。但除了深邃的洞見,或許更值得欣賞的是大師們對於科學的態度。
  • 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邀請了一位天才少女,中國的!網友:千萬別讓我媽看到
    與科學家討論完畢,談方琳在桌布上記錄下自己的收穫。在今天舉行的第二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百餘名青年科學家與近百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世界頂級科學獎項獲得者和兩院院士共同參與桌布論壇,討論過程中,他們可將討論的內容和自己的收穫寫在桌布上。
  • ...頂尖科學家論壇頒獎 從小把袁隆平當偶像 志在從事生命科學工作
    2014年獲冰心作文大賽全國金獎  2017、2019年獲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浙江省三等獎  如果僅這一項榮譽,李依庭可能只算得上優秀,而近日,她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的表現,頗為值得稱讚。這個論壇前面之所以「冠名」世界、頂尖,是因為論壇邀請了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近140位全球頂尖科學家。而除了諸多科學家外,還有從全國遴選出的55位科學少年參加了大會,李依庭就是其中一位。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促進國際科學界高端對話
    10月30日,以「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為主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論壇採用線上視頻與線下出席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全球300多位科學家,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參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辦,此前已舉辦兩屆。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設有開幕式與主題會議、世界頂尖科學家座談會、莫比烏斯論壇等多場主題活動,集中舉行或播放130餘場頂尖科學家個人演講,70餘場物理、化學、數學等基礎科學峰會以及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等應用技術峰會。
  • 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桌布討論載滿奇思妙想
    11月1日上午,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迎來了一場「元氣滿滿」的活動: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雄裡、馬大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友柏,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作為頂尖科學家代表現身論壇現場,與來自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位「小科學家」同桌對話。
  • 我區兩位中學生受邀參加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11月17日,記者從區教委獲悉,近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T大會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球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城市,61位諾貝爾獎得主、76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科學突破獎等共計137位世界頂尖科學家,通過親臨現場或遠程連線的方式參與本次論壇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疫情之下,頂尖科學盛會展現開放熱度與「上海擔當」
    這三天,「科學天團」的腦力激蕩頻上熱搜這三天,在浦江會客廳發生的星光璀璨的全球大聯動,呈現給世界跨越時空的信心與祥和的力量這幾天,秋意正濃的上海瀰漫著一股濃鬱的「科學的味道」。三天來,近140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線上線下準時赴約,「雲」端相聚於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