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民虎:國家網絡空間「法治路線圖」需處理好的五大矛盾

2020-11-26 人民網

編者按:十八大以來,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國家處理「改革、發展、安全」之間關係的思路進一步清晰。剛剛召開的四中全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審時度勢、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改革發展的戰略定力,又要敏銳把握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以釘釘子精神,繼續做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工作。為此,我們必須梳理國家網絡空間立法需要處理好的主要矛盾,並具體化、路徑化網絡空間「法治路線圖」。這就是提升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的核心執行力,事關大局、至關重要。

網絡空間法制建設,只有站在國家戰略層面,進行全局性把握,在理論上和政策上釐清其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定位,進而明晰立法的戰略方針以及措施,這樣才能戰略思路清晰,方能明確立法方向。尤其是「斯諾登」事件之後,舉國上下都在關注相關立法問題,探討國家網絡空間「法制路線圖」刻不容緩。綜合考量經濟全球化、網絡普遍化、利益多元化環境下網絡空間法制建設,我們認為處理好以下「五大矛盾」至關重要。

一是個人隱私與網絡監控之間的矛盾。在當今社會,隱私權已經發展為一種重要的人權,在不同法系國家受到了普遍尊重和法律保護。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所催生的網絡監控的尖銳性,顛覆了長期以來穩定的國家司法合作關係。在這樣的格局下,隱私權益保護不當會導致國家安全利益上的衝突。國家如何管理「安全漏洞」以確保網絡空間隱私期待利益,國家如何明確法律界限平衡個人隱私保護和國家安全需要,在喚醒世人網絡安全覺醒的「斯諾登」事件之後,已經發展為網絡空間治理的矛盾焦點。

二是開放包容與安全審查之間的矛盾。我國建設網絡強國需要吸收借鑑國際先進技術,包括管理技術,但保護本土技術發展也應當成為不容忽視的戰略抉擇。閉關鎖國,最終害國。盲目引進,也最終誤國。去ieo之後,是否更安全,「去」會引發怎樣的國際關係衝突?這些在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保護領域表現的更為突出。由此同時,同時關於建立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制度的「熱議」似乎更加凸顯了衝突的存在。不管美國和英國對華為、中興等企業 「法律政治化」走的多遠,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拐點」已經來臨。在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雙向」國家利益格局下,建立國家網絡安全審查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要認識到,國家網絡安全審查主要應對的是外國技術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不應當受「利益集團」的左右,將其作為一種技術障礙和普遍意義上的做法。尤其要重視政府採購法中處理好這個矛盾。

三是技術領先與法規滯後的矛盾。網絡空間仰賴於技術支撐,網絡空間安全更離不開技術保障。法規的滯後性是法的「天性」,新的利益關係產生法律保護需求,法律也在很大程度上維繫這種利益關係的穩定。跨境數據流動源於數據處理、存儲等的需求,這種需求必然導致法律對不同國度法域的遵從;遠程技術支持、大數據挖掘等都會提出國家安全的法益要求。如跨境數據傳輸的國家安全管控,數據存儲伺服器是否應當設立在本國境內以及政府、公共雲等信息服務是否應當具有特殊的安全要求。「閱後即焚」技術應用以來,由此產生的針對反恐、大規模攻擊的刑事執法困境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四是網絡認證與現實身份之間的矛盾。基於網絡空間身份管理技術與現實社會身份管理的巨大反差,身份欺詐已經成為當今網絡社會非常嚴重的一種安全威脅,尋求「功能等同」網絡空間管理模式的法制遇到了多種層次不同群體的極大關注。當下,「網絡實名制」引發的爭論並未平息,「不可抵賴性」作為安全性的一般要求仍然難以落實。技術上過分強調網絡空間的特殊性,引發網民對網絡空間特殊權益的追求,以及強烈的保護期盼,這種追求往往表現為對跨法域的嚮往。言論自由、通信自由遇到了網絡與現實的多重理解。當然由於網絡空間實名制的理念源於現行管理「底盤」的體制約束,在沒有挖掘出更適合的網絡空間身份管理模式之前,這種身份管理的衝突將會更加尖銳複雜。

五是綜合執法與責任追究之間的矛盾。傳統應對風險的法律重視責任追究,既使關於法律預防、教育功能的落實也在於責任上的分配,刑事、行政和民事責任,在所不論。面對網絡空間安全的綜合複雜性,特別是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面臨日益嚴重的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各種「極端」威脅,網絡空間的安全風險「不可逆」的特徵進一步凸顯,因此傳統上將風險預防寄託於責任的法治理念遇到了挑戰,亟需在「監測預警到災難控制恢復和責任追究」中,樹立綜合風控的法治理念,實施綜合執法。但是綜合執法理念與傳統懲治理念之間的衝突,一方面來源於網絡空間活動的「跨界」發展,傳統領域與網絡空間的融合,使得需要對傳統法治面臨徹底的檢查評估,其範圍之廣必然導致傳統法制理念與綜合法制理念上的極大反差與對立。另一方面也來源於這種綜合性法治理念的「制度實踐」缺乏學術理論上的「智庫」研判,特別是網絡安全法律專業人才的支持。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學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

(文章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相關焦點

  • 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築牢國家安全法治屏障
    機關單位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作出處理,並及時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公安、國家安全、檢察、紀檢監察等機關在查辦案件過程中,發現有關機關單位存在洩密隱患的,應當及時通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網絡運營商、服務商發現利用網絡發布的信息涉及國家秘密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及時報告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或公安、國家安全機關等。
  • 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新華社記者白陽最近,法治領域發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日前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對新時代如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系統部署。
  •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時間表」、「路線圖」_新聞中心...
    新年伊始,《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與《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和《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一起,共同構成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展總藍圖,描繪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時間表」、「路線圖」,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的行動綱領
  • 全球空間天氣路線圖及對中國的啟示
    同時要求路線圖必須集中在未來發展的建議方法上,包括:關鍵科學挑戰;數據獲取(包括天基和地基數據);有計劃地逐步從科學發展向可靠性服務方向轉變。 路線圖專家組由來自全球14個國家的26位空間天氣專家構成,劉四清作為中國空間天氣專家參與了本路線圖的制定。路線圖專家組在監督小組的支持和指導下開展工作。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的理論演變
    當時,新中國的法制建設面臨著兩個重大方向性選擇,一是法制建設如何回應黨的八大提出的「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係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的基本判斷,以法制建設引領、保障和促進實現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的目標。二是在蘇聯開始反思史達林破壞法制的域外經驗面前,法制建設如何切實保障人民民主、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
  • 改變扶貧工作「效果悖論」需處理好五大關係
    黨的十八大以來,扶貧工作由政府單向職能轉化為國家戰略,集全國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有少數地方的扶貧工作陷入「效果悖論」,即扶貧幹部下了不少功夫,群眾也有所得,但是獲得感並不強,甚至有些人心生不滿。「效果悖論」折射出當前扶貧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有些工作還沒有做到群眾心坎裡。改變扶貧工作「效果悖論」,要妥善處理好五大關係。
  • 智慧司法與法治中國:發達的網絡社會應匹配發達的社會治理
    6月27日,「智慧司法與法治中國」2020年高端論壇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司法實務界專業人士以及網際網路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平臺治理與數字權利保障、智慧司法與數字法治等主題展開討論,共同推進「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下的法治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 教育整頓·每日一學 |中共中央印發《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
    (二十一)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加強矛盾排查和風險研判,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全面落實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深入推進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
  • 五大發電集團改革路線圖浮現
    國電集團率先拉開整體上市序幕  有分析師表示,資產注入和整體上市將成為今年乃至較長時期內電力行業的投資主題之一,五大發電集團的整合行為影響最大  五大發電集團的改革在不斷加速。
  • 親民打虎改革法治共識 變革期的網絡社會關鍵詞
    廢止勞教制度,單獨二胎政策出臺,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取消「農業」、「非農」二院戶籍模式,撤銷「全國假日辦」,廢除養老金「雙軌制」,降低小微企業負擔,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出臺《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都成為網絡輿論場最熱事件。   關鍵詞四:法治   去年以來,「依法治國」的最重大事件無疑是十八屆四中全會。
  • (第2036期)示範創建 ▏推進依法行政優化法治環境全面提升法治政府...
    實現「一站式」服務壓縮辦理時限,只需半個小時即完成工商營業執照的辦理工作。>(社會綜合治理服務中心大數據處理中心)三、強化管理監督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七、堅持法治引領妥善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健全依法化解糾紛機制。建立了「211+」協作機制和「一村一顧問」「一村一輔警」的防控維穩體系。成立各類人民調解組織232個。2015年以來累計排查調處矛盾糾紛10912件,調解成功10681件,調處成功率達97.9%。
  • 迷宮寶箱 地下城堡2五大寶箱路線圖詳細解析
    地下城堡2迷宮寶箱攻略,五大寶箱路線圖;地下城堡2迷宮是圖15中的副本地圖,玩家通過副本將會遇到新的BOSS和新的裝備,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地下城堡2迷宮寶箱攻略
  • 陳一新:形成「五大共識」、推進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加強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工作體系和能力建設,確保政治更安全;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預防化解各類社會矛盾風險,確保社會更安定;創造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社會環境,確保人民更安寧。——堅持問題導向:著力防控化解各類矛盾風險。
  • 劉雲山:五大發展理念是黨關於發展理論的重大升華
    概括起來講,就是要深刻認識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深刻認識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深刻認識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深刻認識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 在新的起點上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法治中國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統一的有機體,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綜合體,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法善治狀態。建設法治中國,是新時代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奮鬥目標,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 專家:航天人工智慧有五大綜合體系 未來將建「空間超級大腦」
    孫自法 攝中新網日照7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富春6日在日照表示,人工智慧在航天領域應用主要包含「人工智慧+平臺、載荷、製造、服務、軟體」五大綜合體系,展望未來,航天人工智慧有望建成「空間超級大腦」。
  • 剛剛,首飛成功,仍需警惕美重大動向,啟動空天網絡電磁攻防工程
    但祝賀勝利的同時,面對對手針對性的太空軍事化加速推進,我仍需增強憂患意識,提升空天網絡電磁攻防能力。為此,結合「新基建」推進,遵循航天強國、網絡強國戰略部署,以軍民融合模式,跨領域啟動空天網絡電磁空間攻防重大工程,全面提升國家網絡電磁空間體系化能力,在新疆域保持「對等制衡」已是刻不容緩。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推動社會治理從現實社會向網絡空間覆蓋,建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 理論頭條|城市治理: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係
    城市治理:處理好活力與秩序的關係■ 向春玲在漢語中,城市最原本的意義是「城」與「市」的結合,揭示了城市起源的防衛功能和商業功能,後來城市發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交通通信、金融貿易中心等。城市的主體是人,人有物質的需要,也有安全的需要,還有發展的需要。城市的本質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而創造的人工環境。
  • 民法典,熱詞背後的法治力量
    民法典出臺伊始,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