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學院鄒德春課題組在鈣鈦礦憶阻器及PEDOT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新...

2021-01-10 北京大學新聞網

鈣鈦礦應用的新路線——首個纖維形態的鈣鈦礦憶阻器件研發成功

近幾年來,作為一種新型的太陽電池材料,有機無機雜化的鈣鈦礦材料得到了持續增長的研究關注,由於製備方法簡單、器件效率優良並且有潛力超遠前面幾代的材料體系,這類鈣鈦礦很快就成為了能源領域的「搖滾明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之所以具有可觀的性能,材料本身優良的載流子傳輸能力是一個決定性因素,而這種性質很有可能賦予鈣鈦礦材料在其他更多領域「一展身手」的機會。近段時間來,陸續有幾篇文章報導了有機無機雜化的鈣鈦礦材料的憶阻性質以及其作為信息存儲材料的潛力。憶阻,顧名思義,是指一類具有記憶響應的電阻,其具有的高、低阻兩個電阻狀態恰好對應了二進位中「0」和「1」兩個狀態,因此,具有了應用於信息存儲及計算領域的潛力。相較於傳統的存儲材料,憶阻的非易失性、低能耗、高開關比、快響應速度以及具有超越摩爾定律限制的能力等性質使其在這個傳統矽基半導體發展越來越接近極限的時代背景下重新獲得了不斷增長的研究熱情。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鄒德春教授課題組,作為最早發現鈣鈦礦憶阻性質的科研團隊之一(J. Mater. Chem. C 2016, 4, 1375.),在之前的工作中,探究了鈣鈦礦的憶阻性質並對器件的性能進行了優化,獲得了非常高的開關比,而在該項工作中,利用多年研究纖維電子器件的經驗,成功製備了第一個纖維形態的鈣鈦礦憶阻器件(Adv. Electron. Mater. 2016, 2, 1600160.)。器件整體基於鈦絲基底,由於在這樣的曲面基底上鈣鈦礦前體溶液很難均勻附著,他們首先利用自製的塗絲機在其上製備了一層均勻的TiO2多孔層;藉由這層多孔層的高比表面及多孔性質,鈣鈦礦前體液在曲面基底上附著能力大大提升,最終生成的鈣鈦礦功能層的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他們對器件的憶阻性、穩定性、重複性等進行了系列的測試,器件表現出良好的綜合性能,特別是其較低的開關電壓,有利於降低實際使用的能耗以及提高使用的安全性;通過與SCLC(space charge limited conduction)等導電模型進行擬合,對鈣鈦礦憶阻的在不同電壓區間的導電機理和過程進行了探究,探究了鈣鈦礦合適的能級位置和能帶結構對於器件性能的決定性作用。該項工作豐富了鈣鈦礦材料憶阻領域的研究,為其進一步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思路,尤其是纖維形態這個要素,有望推動這種材料在可穿戴存儲/計算器件領域的應用。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研究生顏凱為該部分工作的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教育部的資助。

原文連結: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lm.201600160/abstract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6/tc/c6tc00141f#!divAbstract

器件結構示意圖及I-V性能

原位氣相沉積聚合:提升PEDOT可拉伸超級電容器性能的新思路

可拉伸電子設備由於在便攜性、可穿戴性方面的獨特優勢,是近年來柔性電極技術領域裡興起的研究熱點。隨著各類可拉伸功能器件的發展,開發具有高穩定性、高能量密度與功率密度的可拉伸電源變得愈發迫切。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快速、循環穩定性高等優點,因而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PEDOT由於其良好的導電性、電化學活性與機械穩定性成為超級電容器的一種理想電極材料,但受限於聚合及負載方法,基於PEDOT作為活性電極材料的可拉伸超級電容器性能仍有待進一步提升。針對高性能可拉伸PEDOT超級電容器的開發,PEDOT負載方式的改進是重中之重。由於可拉伸電極表面往往具有非常複雜的三維結構,並存在較多微觀起伏與孔隙,傳統的PEDOT負載方法很難完全覆蓋電極表面,存在孔隙滲透率低等缺點,難以製備出厚度較為均勻且覆蓋完全的PEDOT薄膜。

近期,鄒德春教授課題組採用新型的原位氣相沉積聚合方法,通過對可拉伸織物進行PEDOT修飾,構建出可拉伸、性能穩定的超級電容器,並表現出較高的面積比電容(0.64 F/cm2)與體積比電容(5.12 F/cm3)。在拉伸程度100%或充放電循環50,000次後,電容值基本沒有衰減,表現出了良好的機械穩定性及電化學穩定性。與浸漬PEDOT:PSS分散液、氧化偶聯聚合等傳統PEDOT負載方式相比,該種新型的原位聚合方法將單體氣化後沉積在基底表面,經加熱後原位聚合生成PEDOT薄膜。由於採用氣相沉積的方式,單體可以充分滲透進入基底表面的孔隙結構,不會存在溶液浸漬過程中孔隙滲透率不足的缺點;此外,聚合過程前無需對電極基底進行任何前處理工作,也無需負載FeCl3等氧化偶聯劑,有助於減少PEDOT薄膜中的雜質殘留,並有利於未來的大規模的工業級電極製備。此外,此種新型聚合方法還表現出了較高的基底普適性,在其他織物基底材料表面同樣製備出高質量的PEDOT薄膜,因此可直接在不同織物基底上構築可穿戴電極,在可穿戴器件方面尤其具有優勢。這是首次採用原位氣相沉積聚合的方式構築PEDOT可拉伸超級電容器,為PEDOT可拉伸超級電容器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未來還有很大潛力有待挖掘。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DOI:10.1002/admt.201600009)上。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研究生於瀟為該部分工作的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教育部的資助。

原文連結: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t.201600009/full

器件結構及其I-V性能

編輯:安寧


相關焦點

  • 浙江師大胡勇團隊在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階段進展
    近日,浙師大省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胡勇教授團隊在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了重要階段進展,分別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 南科大孫小衛、王愷課題組聯合在鈣鈦礦顯示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簡稱「電子系」)講席教授孫小衛課題組聯合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顯示領域取得了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和《先進光學材料》(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 青科大在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教授李鎮江泰山學者團隊在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成果由中德科技學院新引進青年教師趙健和李鎮江團隊成員共同完成
  • 青島科技大學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超級電容器以其快速充放電、功率密度大及循環壽命長等特性已成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能量存儲裝置,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負極材料作為構建超級電容器的核心部件之一,決定著其性能的優劣。因此,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就成為本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課題。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7-09-04  瀏覽:
  • 東華大學陳南梁/廈門大學劉向陽《AFM》:在柔性可拉伸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產業用紡織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陳南梁教授團隊與廈門大學劉向陽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可拉伸超級電容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該論文第一作者為紡織學院17級博士生邵光偉,紡織學院陳南梁教授、廈門大學劉向陽教授、葉美丹副教授為通訊作者。超級電容器,特別是可拉伸全固態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在可穿戴電子領域的潛在應用性而受到廣泛關注。
  • 哈工大在鈣鈦礦光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楊玉林教授與範瑞清教授帶領的光電功能材料團隊在鈣鈦礦光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科研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影響因子12.275),並選為「Hot Paper」。
  • 化學學院施章傑課題組在C-C活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傳統的有機化學的合成策略是通過從結構簡單有機分子或合成片段通過官能團化學轉化合成有用的化合物。通過有機化合物的骨架重組將是有機合成中的另一個重要的合成策略,施章傑課題組在此領域進行了探索並取得了系列成果。
  • 磷酸氧釩類石墨烯結構實現高能量密度柔性超級電容器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類石墨烯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無機二維超薄結構構建了高氧化還原電位且最優能量密度的柔性平面超級電容器。儘管超薄二維石墨烯/類石墨烯材料在構建柔性超級電容器表現出強勁優勢,但是目前高電化學活性的電極材料的進展依然不盡人意,無法滿足目前薄膜型超級電容器對高能量密度的迫切需求。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能源領域著名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和化學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 快來看看,8月的清華取得了哪些科研進展?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電化學二氧化碳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受含氧基團影響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新進展材料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合作發明燒結不收縮高強度泡沫陶瓷電機系首次研製成功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帆教授課題組一直以來致力於開發新的有機合成策略,用於可控制備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納米碳基材料和(類)石墨烯材料等。2016年,該課題組報導了第一例基於Knoevenagel反應的碳碳雙鍵為連接單元的二維晶態有機聚合物半導體(Fan Zhang et al.,Polym.
  • 珠海pedot會跟sno2反應嗎
    但是,CLEVIOS™分散體不*可覆蓋扁平基材,還可在多孔的鉭和鋁電容器上形成塗層。液態導電聚合物可穿過整個電容器結構,可實現良好的電氣接觸。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PEDOT 光子晶體上水寫電擦多彩圖案。 在A. Geim教授和K. Novoselov教授從石墨生產出石墨烯之後,便開始了對基於石墨烯或2D納米材料的研究。
  • 武漢大學方國家課題組在全無機鈣鈦礦光伏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武漢大學物理學院方國家教授課題組與吳奕初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路新慧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全無機鈣鈦礦CsPbX3 有優異的熱穩定性, 具有連續可調的寬帶隙(1.73〜2.3 eV),在半透明電池以及疊層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潛力,吸引了廣泛的關注。但是,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相穩定性方面以及光電轉換效率方面仍面臨挑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與之匹配的空穴傳輸材料。
  • 西南大學:聚合物織構結構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
    西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宋群梁教授創新團隊在低成本倒置結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方面最近取得了新突破,相關研究成果「Coordinated Optical Matching of a Texture Interface Made from Demixing Blended Polymers
  • 有了憶阻器,「超級人工大腦」不再是夢
    原標題:有了憶阻器,「超級人工大腦」不再是夢   「如果把用憶阻器技術開發出的人工智慧晶片應用在手機裡面,晶片功耗會大大降低,手機充一次電就可以用兩天。」   錢鶴表示,除了存儲,憶阻器在神經形態計算晶片領域顯示出更加重要的潛力。而神經形態計算就是通過模仿人腦的構造來大幅提高計算能力與能效的新型計算方法。
  • 陳衝教授課題組在國際能源領域頂級期刊Nano Energy發表鈣鈦礦太陽...
    電池結構和OA-PbSO4(PbO)4量子點對電池中電荷轉移機制的示意圖 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穩定性測試結果近日,我校光伏材料省重點實驗室校特聘教授陳衝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針對上述問題,陳衝教授課題組採用首次合成的油胺分子包覆的四鹼式硫酸鉛量子點(OA-PbSO4(PbO)4),對CH3NH3PbI3鈣鈦礦晶體薄膜進行鈍化處理,系統研究了OA-PbSO4(PbO)4 量子點對鈣鈦礦晶體薄膜中的缺陷態、電池中界面電荷轉移機理以及電池性能的影響。
  • 工學院張青課題組鈣鈦礦微腔光子-激子強耦合及雷射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微腔雷射器是光子晶片的核心器件之一,設計連續光乃至電驅動微腔雷射器也就成了光電信息領域的重大挑戰。基於光子-激子強耦合效應,實現激子-極化激元的波色愛因斯坦凝聚,為發展低閾值微腔雷射器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當前,由於無機半導體材料的激子結合能較低,其激子極化激元僅在寬禁帶半導體或者造價昂貴的量子阱中結構中實現。
  • 南科大副教授王愷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下簡稱「電子系」)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先後在信息材料和光學領域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CS Energy Letters,Communications
  • 「JMCA」西南大學在鈣鈦礦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高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得益於鈣鈦礦材料出色的光電性能。然而,由於基於溶液的製造工藝和鈣鈦礦材料的離子性質,鈣鈦礦薄膜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這些缺陷可能會充當非輻射複合中心,從而降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同時,由於缺陷導致鈣鈦礦薄膜的分解,PSC的長期穩定性也受到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