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話|《房兵曹胡馬》駿馬奔跑吧,帶著我的凌雲壯志!

2020-12-05 採尺書廬

這天的杜甫,似乎有點兒想看圖寫話。於是,他就盯上了房兵曹的馬。

要知道,這匹馬可不是一般的馬,而是出自西域大宛的良馬。據說那裡可是盛產千裡馬的地方。

那麼這匹馬長成什麼樣子呢?杜甫這麼寫道——

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

別看這匹馬瘦,它可不是病態的瘦,而是好好鍛鍊身體之後達成的「精壯的瘦」。不需要叫廚子,單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筋骨的線條。讓人看一眼就覺得它壯碩。

它的耳朵就像削尖的竹子,四個蹄子跑起來可以捲動勁風。這就是書裡寫的千裡馬的樣子啊!難得我能夠親眼所見,果然不同凡響!

你想要去哪?不需要太久,「嗖」的一下就可以到達任何地方。它的主人可以給予它絕對的信任,將生死託付於它,而不需擔心安危,因為騎上它只覺得十分安穩。

有了如此勇猛快捷的馬,千裡萬裡,還有什麼能阻擋它前進的腳步呢?這廣闊的天地任它馳騁,還有哪裡它到達不了呢?

世人只是聽說過千裡馬,真正見過的人少之又少,又何談感受千裡馬的氣勢呢?所以碌碌無為而度過一生的人才這麼多啊!

如果,誰要是有了千裡馬一樣的氣魄,又有什麼幹不成的事情呢?天下也任他馳騁罷!

文字來源:梳毛吳茱萸

圖片來源:網絡

本期責編:艫韽

相關焦點

  • 我心中有一匹脫韁奔馳的駿馬——《敕勒歌》讀感
    這是小學時候學的一首詩。每當讀起這首詩,我的心中就有一匹脫韁奔馳的駿馬。我要與雄鷹並行,看它矯健的身姿划過天際,暢遊蒼穹,學一學它的凌雲壯志。我要踏遍每一片草地,聞一聞它們身上泥土的氣息,嘗一嘗它們帶著的四季輪迴的味道。我要穿過一群群的牛羊,與它們來一次心與心的碰撞,感受它們漫遊在快樂的海洋,感受它們那一份暢快自在。
  • 憂鬱小王子,不,我只是比較現實
    我是詩聖,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我有點憂鬱,其實我只是比較現實。我不是憂鬱小王子,我是一個快樂的人,但是那個朝代,實在讓人不能快樂起來。國家動蕩不安,黎明百姓生活在戰亂裡,貧苦,疾病,黑暗的政治。這些都讓我心情沉痛。
  • 吃下杜甫的詩(河洛拾珠)
    古人寫過無數望月詩,這一首家喻戶曉。唐朝號稱「詩國」,而洛陽乃唐之東都,稱其為「詩都」實非過譽。李白是「詩都」最耀眼的明星,擁有不少粉絲。古人寫過無數望月詩,這一首家喻戶曉。唐朝號稱「詩國」,而洛陽乃唐之東都,稱其為「詩都」實非過譽。李白是「詩都」最耀眼的明星,擁有不少粉絲。  杜甫也是李白的粉絲之一,有詩歌為證。據不完全統計,杜甫先後給李白寫過十多首詩。  後人將杜甫稱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當時沒有人把杜甫當偶像嗎?有!中唐詩人張籍可謂杜甫的「迷弟」。
  • 潘向黎: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
    讀杜甫,也是在懷念父親微信朋友圈裡分享最多、流傳最廣的,是《梅邊消息》中的一篇《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此文備受追捧,因為「平實無華」「沉鬱頓挫」的杜甫,戳中了不少已經步入中年的讀者;更是因為——潘向黎寫杜甫,也是在懷念父親。
  • 哪種詩,杜甫寫不過王維?
    晚上,烽火臺沒了「平安火」,唐玄宗才感到形勢危急,便與楊國忠帶著楊貴妃和一批皇子皇孫,在將軍陳玄禮和禁衛軍護送下逃往四川。沿途的官員都已逃走,無人接待,他們在飢餓中走了3天才到了馬嵬驛。此時,隨行的將士發生兵變,楊國忠被殺,楊貴妃被高力士用白帶勒死。馬嵬民眾攔著玄宗請他留下一同抗敵,玄宗不從;百姓就攔下太子李亨,玄宗無奈留下太子,自己去了四川。
  • 杜甫與燕子:鳥鳴叫響了春天|周末讀詩
    成都杜甫草堂(茅屋故居)「孰知茅齋絕低小」這首絕句,便是嗔燕。按理說燕子們喜歡把巢築在高堂,而並不願意屈居低矮的茅屋,因此「燕子」常被用作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的象徵。比如唐代杜荀鶴的詩《春來燕》就說:「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畫棟也知寬」。杜甫在《去矣行》中也寫到:「焉能作堂上燕,銜泥附炎熱」。
  • 杜甫一首特別的自嘲詩,將自己比作動物,很搞笑,讀懂卻受用一生
    杜甫一首特別的自嘲詩,將自己比作動物,很搞笑,讀懂卻受用一生在公眾的印象中,杜甫是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不是帶著「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地寒士俱歡顏」的萬丈豪情,就是具有「士卒何草草, 築城潼關道」的悲憫。
  • 「白體」詩在宋初的影響時間和範圍都有限,不可能與杜甫相提並論
    需要明確的是,《叢話》對唐代四大家真正重視的只有杜甫。這是因為,其一,李白詩歌具有鮮明的創作個性,天才橫放,自然高妙之處,有如神工鬼斧。然而,就對宋代文學的影響而言,李白較杜甫要遜色得多。其二,宋代文壇詩宗杜甫,文宗韓愈,《叢話》作為一部詩話著作,在搜集有關論詩之「話」時,當然側重於杜甫而不是韓愈。
  • 杜甫與蜀中草堂,黃四娘之外,他的詩中還有哪些鄰居?
    儘管是幾間茅草房,對於生活貧困的杜甫來說,亦並非易事。那麼,杜甫是如何建起草堂的呢?按照杜甫當時的情況,想蓋房,如同夢想。但是好在杜甫有眾多熱情襄助的朋友,比如,高適、嚴武都在朝中做官,杜甫才能實現蓋草堂的夢想。除了這些舊友,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修建草堂時,他表弟王十五出成都城看望他,送來蓋房資金,杜甫寫詩記載了當時的情景:「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
  • 「白雲蒼狗」這麼文藝,但你可知杜甫原詩有多現實嗎?男人不容易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其實出自詩聖杜甫的一首詩,雖然這4個字如此文藝,但杜甫的原詩可是相當現實的。此詩名叫《可嘆》: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變幻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詩寫得比較長,以上節選了前一半。之所以會寫這首詩,是因為杜甫當年有個好友,名叫王季友。王季友家本是高門大戶,娶的也是河東柳家的千金。誰知後來家道中落,他只能以賣草鞋為生。老丈人一家聽說此事,便不願意女兒再跟著他受苦,最後柳氏在父母的要求下留下一紙休書後便離開了他。
  • 杜甫凝結心血的一首詩,寫盡50年的滄桑與執念,僅4句流傳千年
    統治者們,是否真的在腦中思考過,這些依附著我,我視為子民的農民們,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應該很少想吧,真正關心民間疾苦的,反而是一些位卑人微的地方官,人們管地方官叫父母官,很能說明問題。可是後來地方的政治越來越糟,縣官也分了好壞,好縣官也不一定有能力護得他們周全,農民的日子就更加苦了起來。
  • 小樓譚詩|(讀詩心解之七)喻之二柄·喻之多邊「譚汝為」
    (讀詩心解之七)喻之二柄·喻之多邊譚汝為(天津師範大學教授)一、喻之二柄「喻之二柄」是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提出來的。錢氏指出:同此事物,援為比喻,或以褒,或以貶,或示喜,或示惡,詞氣迥異;修詞之學,亟宜拈示。……剌取其意,合採慎到、韓非「二柄」之稱,卿明吾旨,命之「比喻之兩柄」可也。
  • 他筆下的駿馬是如何奔騰起來的?
    他筆下的駿馬是如何奔騰起來的?有人說徐悲鴻名字好比「鴻雁悲鳴,駿馬悲嘶」,我都不知道你這的說法有什麼來歷。如果沒有來歷,這個話都是說不通的。如果你指的是徐悲鴻「悲鴻」二字的來歷,那就跟徐悲鴻更沒有關係了。徐悲鴻原名叫徐壽康,是他老爸徐達章給他取得名字。
  • 杜甫在成都寫下一詩,本是寫景抒情,卻被用來批判女子作風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首形容女子作風不佳的詩,而且這首詩還是出自於憂國憂民的杜甫。當然,杜甫一般不會寫這類型的詩,這首詩實際上也是杜甫寓居成都時,寫下的一篇借景抒情之作。但因為詩中的兩個詞,這首詩就常常被後人用來批判女子的生活作風問題。公元759年,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拖家帶口來到四川。
  • 首部《杜甫詩》英語全譯本出版 花費8年時間翻譯
    宇文所安翻譯的《杜甫詩》。宇文所安在自己的書房中懷抱六卷《杜甫詩》譯本。  據哈佛大學官方新聞網站《哈佛公報》(Harvard Gazette)4月11日的報導,美國著名漢學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歷經八年埋頭耕耘,終於出版了杜甫詩歌全集的英語全譯本《杜甫詩》(The Poetry of Du Fu),這部有3000頁,共六卷,重九磅的大部頭是學界關於杜甫作品第一次完整的英文翻譯。
  • 讀詩像是講段子,網紅教授戴建業魔性解讀李白杜甫,帶你重返盛唐
    過年期間英國BBC推出了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講述了杜甫波瀾壯闊的一生。但畢竟中西文化存在著差異,紀錄片最大的意義反倒是讓我們看到西方視野裡的杜甫,以及他背後的盛唐詩壇。紀錄片中的杜甫是非常悲慘落魄沉重的,沉重到我們難以產生共鳴。真實的杜甫並非只看到腳下大地,每日哀嘆命運,從未抬頭仰望過星空。
  • 杜甫記錄幸福的一首詩,環境優美,自然溫馨,讀完讓人陶醉不已
    杜甫的一生都處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這也導致詩人的仕途不順,公元759年杜甫放棄官職回到家鄉,雖然這樣的做法使他躲避了戰亂,生活上安定了許多,但是詩人依然心繫百姓,想著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在他之後創作的詩篇中包含了民生憂國之情。
  • 「人間能得幾回聞」——杜甫的《贈花卿》,高水平的皮裡陽秋
    這樣一首格律謹嚴,音正意良的作品,還為我們貢獻了千古佳句「人間能得幾回聞」,算得上杜甫為數不多的好七絕,甚至能搬上檯面,與李白、王昌齡作品一拼高下。詩的內容其實很簡單,我們就不詳解了。按常理來說老杜和這種人是說不上話的,但杜甫不僅為他寫詩,還寫了兩首,另有一首古體詩《戲作花卿歌》: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用如快鶻風火生,見賊唯多身始輕。綿州副使著柘黃,我卿掃除即日平。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
  • 負能量的人有多可怕:我是李白,我也不和杜甫做朋友
    不過很多人在說到李白和杜甫的關係時,多半會為杜甫鳴不平,感覺是兩個人一生在上演一個虐、一個追的劇情。證據就是杜甫一生不斷地給李白寫詩,可考證的就有15首。而李白寫給杜甫的可考證的只有4首。當然還有人說是在李白被流放後戰亂不斷,可能是李白寫了,但是被遺失了。其實算起來,自杜甫《夢李白二首》後,確實李杜之間互動就少了,可是原因真的就是車馬很慢、世道很亂嗎?
  • 杜甫吟誦新秋,這首律詩章法周密,體物細緻,頸聯尤其值得玩味
    杜甫是盛唐時期才華橫溢的詩人,他背負著沉重的社會責任感,並用詩歌描繪變幻的時代和內心的悲哀。有一次,杜甫吟誦新秋,這首律詩章法周密,體物細緻,頸聯尤其值得玩味。 新秋唐代:杜甫火雲猶未斂奇峰,欹枕初驚一葉風。幾處園林蕭瑟裡,誰家砧杵寂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