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野生大象從古代就有,可是現在數量寥寥,是否是因為人的發展

2020-12-06 他國天下

流傳給我們,讓我們最先知道中國是有大象的,就是「曹衝稱象」了。當時曹操的地盤在河北,屬於我國的北方地區。這個歷史事件告訴我們,大象我國古代就一直都有,而且當時還存在於北方地區。之後,我們也一直可以見到象的存在,而象,因為它的長壽,一直被認為是瑞獸。

我們其實翻翻史料,是可以找到大象的存在的。最開始,在夏商周時期,我們在我們的平原地區就可以見到很多大象,比如河北、陝西、河南等地。尤其是河南,大家都知道,河南,簡稱豫,而豫在當時的意思的「象之大者」。至於豫是從何時起就有的呢?那就是夏朝時,大禹分天下為九州,而豫州就在其中。

之後,一方面因為北方的天氣開始變化, 氣溫降低,這對於需要溫暖氣溫的大象來說,是無法接受和適應的,大象只能選擇更為溫暖的南方作為歸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原地區的發展使得大象生存所需要的森林資源在不斷的減少,大象需要這些,也只能選擇往南方走。

在以後,隨著我國古代朝代的更迭和戰亂的發生,使得大象的生存環境在不斷的被擠壓,大象為了活下去只能選擇對自己來說更有利的地方,他們慢慢的選擇了去往西南方向。西南地區因為地勢的原因,與外界的交流不是很方便,所以發展較慢。但是卻是非常的適合大象的生存。所以,但現在,一直還保佑著野生大象的只有在雲南了。

雲南有我國保留的最好的原始森林,氣候各方面對於大象來說,是最適合不過的生活的好場所了。而且,現在,因為國家對大象的保護,所以現在在我國,野生大象的數量還有300多頭。大象是群居動物,他們總是成群結隊的活動。但是,大象也是非常聰明的。在大象生活的附近有一處村莊,村莊和大象的關係就是又愛又恨。大象並不滿足與在森林裡活動,他們還會去到村子裡。而且,聰明的他們每每都是來過之後,就會記住,是誰家的糧食好吃,誰家的水好喝。到了時間又繼續來。但是因為大象的體型原因,大象但凡在村民的莊稼田中過去,那田裡的莊稼一準被破壞殆盡,村民辛苦一年的莊稼就沒了。他們雖不主動傷人,但是他們的體型卻非常的具有破壞性,這大概就是村民們又愛又恨大象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象數量急劇下降!全球倡導保護野生象群!
    這個名為「挽救野生大象聯盟」的組織,是針對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署本周對美國兩家動物園從非洲進口大象發放許可一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提起訴訟的。該聯盟發言人說,該聯盟近日還將要求法院在審理他們提出的訴訟之前,禁止這些大象進入美國。 據報導,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公園和位於佛羅裡達州坦帕的勞裡公園動物園,目前正在尋求從非洲的史瓦帝尼進口11頭大象。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古代時期,沒有大象
    打假專家"方舟子說象棋起源於印度,原因是中國古代從來都沒有大象,他的話再其次引起外界就象棋起源問題的爭議。 方舟子的結論由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而得出,那麼這之間是否存在這樣的關聯呢?我國象棋的歷史究竟又是怎樣的呢?
  • 河南的簡稱是豫,說是因為古代這裡有大象,真的是這樣嗎?
    河南可能在商朝時候是亞熱帶,內鄉縣寶天曼的主峰上還發現有古榕樹,這是寶天曼被聯合國文教組考察後把寶天曼稱為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古生物圈的重要原因。不排除中原河南古代有象的可能。猛獁象還是有的,炎黃之前就沒有文明?
  • 野生大象曾遍布中華大地,現在卻只剩下不到500頭,原因何在?
    ,而且數量已經不足500頭,更重要的是由於棲息地的不斷縮小,人象衝突更是愈演愈烈,僅1991到2004年,西雙版納野象肇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4963萬元。雲南的野生亞洲象可是我們翻開史料,在距今三四千年之前,大象曾經在中華大地廣泛分布,從黃河以北的河北陽原一帶到東南的嶺南地區
  • 大象在古代有怎樣的象徵意義?
    昨天是8月12日星期天,對很多人來說,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周末,但其實昨天還是世界大象日。因為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等問題,大象的生存已經受到嚴重的威脅,但同時還有不少偷獵者為了獲取象牙不斷捕殺大象。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秘書處發布的統計數字,每年約有2萬至2.5萬頭非洲大象慘遭獵殺,而現有非洲象的總數量僅在42萬至65萬頭左右;其中瀕臨滅絕的森林象在2002年至2011年期間就大幅減少了65%。非法貿易額高達上百億美元。人類,請放過大象吧!
  • 非洲野生動物數量減少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戰爭會造成人們大量的死亡,相信大家都應該比較熟悉,雖然我們很多人可能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戰爭,但是聽到戰爭都是感覺非常的害怕,就是現在雖然是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地方會發生一些武裝衝突之類的。尤其是在非洲,比較貧困落後的國家,這些武裝衝突好像更加的頻繁一些。
  • 古代八珍之一的大象肉,為什麼現在沒有人吃?不僅是為了保護生態
    後來因為鹿尾巴不好找,就把鹿尾用豬肉代替,到了民間,又把豬肉用澱粉代替了。大象出現的時間非常早,作為陸地上最大的生物之一,人們也曾經降服過大象,並且嘗過大象肉的味道。因此,清朝時期的八珍中,就有大象肉的記錄,所謂山八珍,就有熊掌、鹿茸、象拔、駝峰、果子狸、豹胎、獅乳、猴腦。
  • 「抽龍筋」現在很少見,但在遠古時期,它是古代帝王的美食
    由於時隔近一個世紀,而且當時的中國也正處於風雨飄搖時期,所以,對於這件事的真實性,也有很多人質疑,這件事還是沒有辦法去證明它和「龍」有關的。不過有趣的是,雖然世界上並沒有「龍」,但是卻有「龍筋」,而且對於古代的帝王來說,可是非常喜歡的美味之一,那麼,「龍筋」究竟是什麼呢?為何現在我們看不到呢?
  • 方舟子:中國古代並沒有大象,所以「中國象棋」的起源是印度
    大概是因為《周易》太複雜,很多人根本沒有看過。而象棋一早就擺在那兒,大家從來沒有去思考過,它為什麼叫象棋。偶爾有人跳出來拿大象說事,一下子就把人帶偏了。二、中國古代大象與象棋的關係看到方舟子說到中國象棋的問題時,提到他曾看到過一件古代出土的象棋子。
  • 古代河南有大象嗎?
    中國各個省份都有屬於自己的簡稱,簡稱都是有淵源的,比如天津簡稱「津」,當年燕王朱棣為了奪取皇位,從這裡發兵渡河南下,這裡是天子經過的渡口;再比如說山西省簡稱「晉」,因為在春秋時期是晉國領土;那麼河南省的簡稱為什麼是一個「豫」呢?
  • 古代中原沒有大象,印度卻有象兵,所以中國象棋起源於印度?
    印度人聲稱「大象的發源地在印度,所以象棋應該是印度發明的」,而聯合國的工作人員忍不住吐槽:「大象發源地是印度沒錯,但是象棋上刻著的中國漢字,難道你認不出來嗎?」這其實就是一個段子,因為印度象棋和中國象棋不是一碼事兒。
  • 大象的產肉量那麼高,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大象:我大意了啊
    人類現在已經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的數量,屈指可數,不超過20種,這些大型哺乳動物有:駱駝、馬、驢、馴鹿、水牛、黃牛、豬、綿羊、山羊、羊駝等等。在這些被馴化的大型哺乳動物當中,人類主要飼養的是:牛、馬、綿羊、山羊和豬。因為這5種大型哺乳動物,可以在全球很多地方生存,不受氣候、地理環境的限制。人類可以到哪裡生活,它們也可以到哪裡生存。
  • 打假鬥士方舟子稱:象棋可能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古代沒大象
    的文章,質疑象棋並非來源於中國,他的主要依據是,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大象的存在,而且中國象棋和印度的「四隊旗」的對弈形勢相似,因此他認為中國象棋來源於印度。象棋與中國文化象棋為何被稱作「象棋」?這裡的說法有很多,人們對它的研究頗深。在其中流傳最廣的,是以中國古代打仗時擂鼓助威,鳴金收兵來比喻。
  • 淺談唐代宮廷大象,有哪些文化影響?傳統哲學思想,道教與佛教
    但根據歷史文獻史料和近代考古發掘,我國野象分布區域曾經極為廣闊,曾集中分布於三個區域,分布是:中原地區的黃河流域,古代中國象也就是現在的亞洲象,曾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中下遊地區,最北可達於河南省的北部。
  • 【深度】爭議大象買賣:非洲象與人的困境
    在1980年代,估計每年有10萬頭大象被捕殺。從1989年開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對象牙交易下了禁令。雖然偷獵行為難以得到根本遏制,但在波札那的保護下,該國野生大象數量還是從1991年的5.5萬頭升至目前的16萬頭,佔非洲象總數的40%。辛巴威境內目前有8.5萬頭大象。納米比亞的大象數量也從1995年的7500頭回升到2.4萬頭。
  • 為什麼河南簡稱豫卻不產大象,長江流域自古有很多犀牛現在卻沒了
    為什麼大象、孔雀、麋鹿、大熊貓、鸚鵡等這些動物曾在黃河中下遊流域、長江流域一帶廣泛分布,今日卻已消失在原生存區域帶了呢?為什麼荔枝、竹子、銀杏現在大都生長在中國南部而不是北部呢?這一系列原因都與中國歷史時期氣候變遷相關。
  • 野生動物能瞎吃?中國古代就有野生動物保護法啦!
    在周代環境保護的官員當中,官職最高的被稱為地官大司徒,而這位地官大司徒也位列六卿,是古代王室的顧問。我們曾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那篇文章中說到,正是因為採用了六卿議事制度,才使得楚國最初成為了戰國七雄中最為強大的國家。把地官大司徒列為六卿之一,可見在我國的周代,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程度。
  • 河南簡稱為豫,古代河南到底有沒有大象?什麼時間不存在了?
    說到河南省簡稱「豫」我就想到象棋,既而想到肘子的言論:象棋起源於印度,因為古代中國沒有大象。所以說,無論是什麼人,都要多讀書,不然只會貽笑大方。西伯利亞都曾經是溫暖溼潤的地帶,生活著大量劍齒象,為何遠古中國就不能有象呢?
  • 猛獁象牙如果禁止交易,野生大象可能因此滅絕,青岡縣曾出土10萬件
    努力做綏化人最喜歡的公眾號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猛獁象吧,曾經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也是陸地上生存過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它們廣泛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在公元前1萬年,猛獁象陸續滅絕。在遠古時期的綏化市青岡縣的位置上就曾生活著大量的猛獁象,而且根據考古發現,全縣有古生物化石出土點達40多處,覆蓋了全縣15個鄉鎮中的12個,現已出土化石數量十幾萬件,古脊椎動物化石骨架達100多具。野生大象不斷被獵殺提到猛獁象了就不得不說說近些年來逐漸減少的野生大象了,因為象牙的價值很高所以野生大象不斷被獵殺,所以數量迅速下降。
  • 保羅-艾倫資助的大象普查結果顯示,非洲大象數量銳減
    意識到大象數量在劇減後,我們有責任採取行動,我們所有人必須聯合起來,確保為這一標誌性物種提供保護。」 此次大象普查採用標準化數據收集和驗證方法,在過去兩年時間,準確判斷大多數非洲大象的數量和分布,為未來的調查和趨勢分析提供了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