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給我們,讓我們最先知道中國是有大象的,就是「曹衝稱象」了。當時曹操的地盤在河北,屬於我國的北方地區。這個歷史事件告訴我們,大象我國古代就一直都有,而且當時還存在於北方地區。之後,我們也一直可以見到象的存在,而象,因為它的長壽,一直被認為是瑞獸。
我們其實翻翻史料,是可以找到大象的存在的。最開始,在夏商周時期,我們在我們的平原地區就可以見到很多大象,比如河北、陝西、河南等地。尤其是河南,大家都知道,河南,簡稱豫,而豫在當時的意思的「象之大者」。至於豫是從何時起就有的呢?那就是夏朝時,大禹分天下為九州,而豫州就在其中。
之後,一方面因為北方的天氣開始變化, 氣溫降低,這對於需要溫暖氣溫的大象來說,是無法接受和適應的,大象只能選擇更為溫暖的南方作為歸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原地區的發展使得大象生存所需要的森林資源在不斷的減少,大象需要這些,也只能選擇往南方走。
在以後,隨著我國古代朝代的更迭和戰亂的發生,使得大象的生存環境在不斷的被擠壓,大象為了活下去只能選擇對自己來說更有利的地方,他們慢慢的選擇了去往西南方向。西南地區因為地勢的原因,與外界的交流不是很方便,所以發展較慢。但是卻是非常的適合大象的生存。所以,但現在,一直還保佑著野生大象的只有在雲南了。
雲南有我國保留的最好的原始森林,氣候各方面對於大象來說,是最適合不過的生活的好場所了。而且,現在,因為國家對大象的保護,所以現在在我國,野生大象的數量還有300多頭。大象是群居動物,他們總是成群結隊的活動。但是,大象也是非常聰明的。在大象生活的附近有一處村莊,村莊和大象的關係就是又愛又恨。大象並不滿足與在森林裡活動,他們還會去到村子裡。而且,聰明的他們每每都是來過之後,就會記住,是誰家的糧食好吃,誰家的水好喝。到了時間又繼續來。但是因為大象的體型原因,大象但凡在村民的莊稼田中過去,那田裡的莊稼一準被破壞殆盡,村民辛苦一年的莊稼就沒了。他們雖不主動傷人,但是他們的體型卻非常的具有破壞性,這大概就是村民們又愛又恨大象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