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河南省簡稱「豫」我就想到象棋,既而想到肘子的言論:象棋起源於印度,因為古代中國沒有大象。
所以說,無論是什麼人,都要多讀書,不然只會貽笑大方。西伯利亞都曾經是溫暖溼潤的地帶,生活著大量劍齒象,為何遠古中國就不能有象呢?
具體說河南,周朝之前,處在黃河中下遊地區的河南氣候還是很溫暖的,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這時候不僅是大象,現今只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的鱷魚、犀牛都很常見。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中,曾經出土了大量的象骨和象牙製品,在王陵區祭祀坑內還發現一個象坑,裡面有一頭完整的大象骸骨,旁邊有一隻頸系大銅鈴的亞洲幼象。著名的婦好墓中還出土了玉象工藝品和象牙杯。這說明商朝時期,河南大象數量還很多,也印證了先秦古文獻中「殷人服象」的記載。
但是隨著氣候的變化,黃河流域不再適合大象生存,於是河南地區大象逐漸減少了。例如三國時期,身處吳越的孫權送給北方的曹操一頭大象,曹操會像寶貝一樣看待。這說明當時的河南大象極其罕見了。
罕見並不代表沒有。到了宋朝時期,史書中河南地區還偶見野象出沒。
宋元之際著名的歷史學家馬端臨編撰的《文獻通考》之《物異考·毛蟲之異》中記載:
太祖建隆三年五月,有象至黃州黃陂縣,匿林木中,食民苗稼,又至安、復、襄、唐州踐民田,頗為患。遣使捕之。明年十二月,於鄧州南陽縣獲之,獻其齒革。 (乾德)五年有象自至京師(群臣表賀,以為巨獸由遠方而來,國家當撫有海南之兆也。未幾,廣南平)。
建隆三年(962年)五月,在黃陂縣(今天武漢黃陂區)出現了野象,肆虐安州、復州(今仙桃)、襄州(今襄陽)、唐州(今河南唐河)等地。到了第二年十二月,人們才在河南南陽縣將其捕獲。這頭大象在河南湖北交界的地方生活了一年半,說明這時候野象是可以在河南生存的。
乾德五年(967年),開封地區又出現了野象的蹤跡。
在之後,河南地區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野生大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