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論壇 | 王軍志院士:開發抗體生物類似藥可推動原研進口藥大...

2020-11-24 39健康網

2020年11月12-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生物製品檢定首席專家。WHO生物製品標準化和評價合作中心主任,WHO生物製品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藥典委員會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軍志院士在11月14日下午的院士論壇版塊做了題為《抗腫瘤抗體藥物的研究進展》報告。

WHO生物製品標準化和評價合作中心主任,WHO生物製品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藥典委員會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軍志院士

中國醫藥生物子版塊生物製品賽道持續增長

中國醫藥生物子版塊生物製品賽道,上市公司自2008-2019年,除個別年份外淨利潤不斷提升,銷售淨利率相對呈現平穩趨勢。

數據來源:工信部 製圖:39健康

目前,單抗類產品中,貝伐單抗為相對熱門產品。根據藥智資料庫中貝伐單抗類產品註冊於受理數據,羅氏(包含子公司等)申請量最多,一家獨大。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專家觀點

王軍志院士的報告共分為四個部分:全球單抗藥物研發和產業概況,我國單抗藥物研發和產業概況,單抗藥物的質量控制,單抗藥物研發的總結。

在全球單抗藥物研發和產業概況部分,王軍志院士回顧了生物藥的發展歷程:

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1970年發現限制性內切酶

1972年獲得了第一個體外DNA分子

1975年雜交瘤技術創立

1977年第一次在細菌中表達人類基因

1982年FDA批准了第一個基因重組生物藥

1986年第一個基因重組疫苗上市

1992年中國第一個基因工程產品上市

2002年第一個治療性人源抗體獲準上市

2015年第一個溶瘤病毒療法藥物獲批

2017年第一個CAR-T療法獲批

在回顧單抗藥物發展歷史時,王軍志院士提到,單抗藥物的發展起源於1975年,經歷了鼠源化單抗,人鼠嵌合單抗,人源化單抗和全人源單抗四個階段。隨著人源化比例提高,不良反應降低,成為未來技術發展主要趨勢。

在關注全球生物藥和抗體藥物情況時,王軍志院士回顧到,2018年,全球生物藥市場規模為2618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7.7%,高於非生物製藥市場。由於多個重磅單抗藥專利期到,生物類似藥市規模從2014年的17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72億美元,年化增速超過40%。

1986年-2020年,FDA共批准103個抗體藥物,其中近五年獲批48個,標誌著全球抗體藥物研發進入快車道。其中,抗腫瘤抗體藥物最多,達43個,佔比42%。

對比我國,2018年,我國生物藥市場規模為2622億元,複合增長率為22.4%,高於全球水平,處於快速增長階段。2018年,我國生物藥市場中單抗僅佔比6.1%,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目前中國上市的國產抗體共20個,近五年獲批10個。

王軍志院士做了題為《抗腫瘤抗體藥物的研究進展》報告

王軍志院士認為,開發抗體生物類似藥具有重要意義有二:能夠保障療效同時,降低患者用藥負擔,增加人民用藥可及性;推動原研進口藥大幅度降價。

在談及單抗藥物質量控制時,王軍志院士詳細介紹了抗體藥物的研發流程,其中包括:藥物發現,確立抗體基因序列;穩定細胞株建構中試和安試;嚴格按照GMP要求生產,規模化生產工藝建立;臨床研究;生產上市。在進行介紹時,王軍志院士多次強調,質控方法和標準的建立貫穿抗體藥物開發全程,保障藥品質量。同時,王軍志院士提出關注質量控制三要素:質控方法、標準物質、質控標準。只有科學系統的質量評價,才能保障抗體藥物安全、有效、質量可控。

在最後的總結中,王院士強調:從十一五到十三五國家科技專項對新藥創製持續投入,使我國抗體藥物研發能力和平臺水平顯著提高;我國抗體產業基數低,給中國醫藥帶來黃金髮展期,需要政策引導,避免重複研發;原研藥專利期到期,生物類似藥發展空間巨大,原有的知道原則已經不適合我國抗體產業發展,需要積極推動相關國際標準修訂;監督科學的發展為生物藥研發提供必要保障。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一文帶你看生物類似藥免疫原性如何做
    另一個選擇one assay的好處是,one assay基於生物類似藥進行開發和驗證,因此可以很好的保證機體針對生物類似藥的抗藥抗體的檢出,並且可以有效的判斷類似藥是否比原研藥免疫原性更強。 遵循法規大原則遵循免疫原性指導原則,但也有特殊考量  生物類似藥抗藥抗體檢測方法在法規上也是遵循FDA免疫原性指導原則要求。(傳送門2019版FDA免疫原性指導原則解讀(精編版附筆者觀點) 目前仍無針對生物類似藥免疫原性如何評價的指導原則。
  • 生物類似藥層見迭出,臨床上可否與原研生物藥分庭抗禮?
    近年,隨著原研生物藥專利到期及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原研生物藥為基礎的生物類似藥蓬勃發展,全球呈現出如火如荼、風生水起的研發局面。截至2019年5月29日,Clarivate Analytics Cortellis資料庫共收錄生物類似藥972個,其中單克隆抗體佔52.4%[1]。
  • 復宏漢霖、信達、恆瑞……生物類似藥市場,戰鬥號角已打響!
    隨著這些生物類似藥的陸續上市,將有更多的抗TNF-α抗體納入醫保覆蓋範圍並拉低該領域產品的整體平均價格,降低患者使用門檻,生物類似藥的領先優勢也將繼續擴大。同時也將幫助患者提高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生物藥的認知程度,從而促進抗TNF-α抗體整體市場規模也與國際接軌。
  • 直擊中關村論壇|謝曉亮:中和抗體或是新冠特效藥的希望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9月17日上午,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會議中心,2020中關村論壇大幕開啟。在開幕式暨全體會議現場,國內外大咖齊聚會議現場。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發表了《中和抗體——新冠特效藥的希望》主題演講。「新冠肺炎暴發後,中國科學家在第一時間測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並向世界公布,為新冠肺炎的檢測和治療提供了基礎。」謝曉亮說,但目前新冠肺炎尚缺少特效藥。
  • 21深度丨國產生物類似藥崛起:海外徵戰多點開花
    在做到與原研生物藥一樣安全、有效的情況下,生物類似藥的一大優勢是價格。根據美國FDA下屬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CDER)發布的新藥批准報告,2019年CDER批准了十個新生物仿製藥,「這將進一步幫助創造競爭,增加患者使用率並可能減少重要生物藥物療法的費用。」不同於小分子化學藥的仿製,生物類似藥的開發要複雜得多。
  • 【2020崇禮論壇現場】謝曉亮:中和抗體或將成為新冠特效藥
    長城網記者 耿佳 攝  長城網12月23日訊(記者 耿佳)今天上午開幕的2020崇禮論壇上,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表示,其團隊目前發現了BD-368-2中和抗體,對新冠效果顯著,正在積極推進臨床試驗。中和抗體或將成為新冠特效藥。  「目前推出的疫苗只能起到預防作用,但目前仍有大批新冠肺炎患者急需治療特效藥。
  • 中國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
    該藥是中國獲批的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主要用於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資料圖:醫生為病人取藥。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據介紹,貝伐珠單抗是利用重組DNA技術製備的一種人源化單克隆抗體IgG1,通過與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結合,抑制VEGF與其受體結合,阻斷血管生成的信號傳導途徑,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 BioCon2018第五屆中國國際生物類似藥論壇
    演講嘉賓及議題一覽: Elena Wolff-Holz,EMA生物類似藥專家組主席,德國聯邦生物醫藥研究所醫學審評官話題: 現行EMA生物類似藥臨床試驗政策 Patrick Liu
  • FDA批准第25個生物類似藥 持續推動生物製品可及性
    在Abrilada 獲批之前,FDA藥品審評與研究中心(CDER)生物製品與生物類似藥辦公室代理主任Sarah Yim醫生公開發表聲明,表示FDA將持續推動生物製品競爭,同時介紹了FDA在生物類似藥審評方面開展的一系列重要工作。以下為Yim醫生的聲明全文。
  • 國內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齊魯製藥十年磨一劍 背後...
    2017年底,隨著專利保護期將至、國內生物類似藥即將上市,進口貝伐珠單抗在通過國家談判大幅降價並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即便如此,進口貝伐珠單抗單支價格仍在2000元左右,腫瘤患者每月的用藥費用仍在萬元以上,仍存在巨大的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為減輕國家和患者的醫療負擔、提高藥物可及性,齊魯製藥在2010年立項開發了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安可達)。
  • CFDA發布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附全文)
    為指導和規範生物類似藥的研發與評價工作,推動生物醫藥行業健康發展,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生物類似藥研發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生物類似藥是指在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與已獲準註冊的參照藥具有相似性的治療用生物製品。由於生物類似藥可以更好地滿足公眾對生物治療產品的需求,有助於提高生物藥的可及性和降低價格,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生物類似藥的研發和管理工作,全球已有20餘個國家或組織制定了生物類似藥相關指南。
  • 謝曉亮:中和抗體或將成為新冠特效藥
    長城網記者 耿佳 攝長城網12月23日訊(記者 耿佳)今天上午開幕的2020崇禮論壇上,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表示,其團隊目前發現了BD-368-2中和抗體,對新冠效果顯著,正在積極推進臨床試驗。中和抗體或將成為新冠特效藥。
  • 生物類似物的春天真正來了?
    經歷數年的猜測、驚惶與興奮,美國市場生物類似物似乎迎來了新的時代。自2006年來,歐洲已建立了初具規模的生物類似物審批途徑,美國雖然起步較晚,但隨著紫皮書(《包含參比藥品排他性和生物類似性或互換性評估的註冊生物製品目錄》)的發布,生物類似藥可互換性概念的提出,FDA對生物類似藥的監管態度也日趨明朗。
  • 2025年國內抗體藥物市場規模可能會超過300億
    會議共設置了14個專業細分論壇,邀請了包括陳竺院士、高福院士、程京院士、沈倍奮院士、魏於全院士、周宏灝院士等在內的一百多位生物醫藥行業資深人士,共同探討了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戰略。 當日下午,分論壇一暨第五屆中國創新生物藥高峰論壇(IBS 2016)正式召開。我國免疫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倍奮為論壇致開幕詞。
  • 陳凱先院士:預測2030年中國特色藥、創新藥佔據中國醫藥市場主體部分
    中國網財經10月21日訊(記者 杜丁) 日前在「2020第四屆中國創新藥論壇暨中國新藥雜誌編委會」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在致辭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共應急批准19個藥物、13個疫苗開展臨床試驗,2個疫情防控用藥品上市,為奪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偉大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 首個國產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 價格低原研藥兩三成
    業內估算,羅氏原研藥安維汀2019年在中國的銷售額接近30億元,隨著齊魯製藥生物類似藥的獲批,以及未來更多企業的在研藥品獲批,這一市場將迎來更多競爭者。對此,田勇表示,未來的價格戰是一定的,不僅是和原研廠商競爭,還有生物類似藥的各家企業。
  • 遠泰生物 瞄準抗體藥產業的「獨角獸」
    通訊員 楊婷婷 抗體藥物因獨特精準的靶向療效,其研究開發牽動人心。單克隆抗體開發定製、CAR-T臨床研究……湖南遠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依託領先的基因工程、蛋白工程等生物技術,加快特異性抗體藥物和基於抗體的細胞藥物科研攻關,持續增強相關高質量產品供給能力,備受矚目。 遠泰生物崛起為國內領先的專業抗體藥物企業,秘訣何在?
  • 康希諾生物-B(06185)漲超5% 王軍志院士稱未來一至兩周將有疫苗大...
    原標題:港股異動 | 康希諾生物-B(06185)漲超5% 王軍志院士稱未來一至兩周將有疫苗大消息公布    據媒體報導,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
  • 首屆天壇醫藥健康院士論壇召開
    原標題:首屆天壇醫藥健康院士論壇召開   首屆天壇醫藥健康院士論壇日前在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