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雙免新突破,雙免組合之爭已打響

2020-12-14 找藥寶典

以帕博利珠單抗(K藥)和納武利尤單抗(O藥)為代表的PD1/PDL1免疫治療重塑了腫瘤治療的格局,一直被人津津樂道的「OK之爭」在腫瘤治療中也形成了一種良性競爭的格局,不斷推動療效的提升。而面對單藥療效的局限,免疫聯合成為近2年的趨勢。K藥及一眾國產PD1,更是引領了肺癌消化道等癌種化免聯合的年度高潮。但是,捫心一問,免疫時代,我們還是脫離不了化療嗎?


對此,O藥以O+Y的PD1聯合CTLA4的雙免模式,實現了突破。2020一年,免疫雙子星O+Y已經斬獲第七個適應症,橫跨六大癌種,開創了雙免泛癌種治療的成功治療模式。而K藥也是不甘落後,積極布局雙免,並獲得初步成效。近日,Annals of oncology報導了K+Q(一種新型CTLA4單抗)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數據。一起了解一下雙免治療療效。


K+Q初顯成效

Quavonlimab(MK-1308,Q藥)是一種新型抗CTLA-4抗體,研究旨在探索Q藥與K藥一線治療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分為劑量遞增階段(DE)和劑量確認期(DC)。


劑量遞增階段(DE):研究納入晚期/轉移性實體瘤的患者,首先使用Q藥治療(25 mg [組1],75 mg [組2]或200 mg [組3]),然後是相同的quavonlimab劑量加K藥 Q3W治療。


劑量確認期(DC):IIIB / IV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一線Q藥(25 mg Q3W [A組],25 mg Q6W [B組],75 mg Q6W [C組]或75 mg Q3W [臂E])加K藥。主要研究終點是安全性和耐受性,並確定與K藥一起使用時推薦的Q藥 II期推薦劑量(RP2D)。次要研究終點是ORR。


結果顯示:DE階段共納入39例患者( n = 14 [組1];n = 17 [組2];n = 8 [組3]);DC 階段納入134例患者( n = 40 [A];n = 40 [B];n = 40 [C];n= 14 [E])。未達到最大耐受劑量。在DE階段1、2和3組中,與治療相關的3-5級AE分別佔0%,23.5%和75.0%,而DC階段A,B,C和E對列患者分別佔35.0%,30.0%,35.0%和57.1%。


在NSCLC患者中ORR分別為40.0%(95%CI,24.9-56.7; A組),37.5%(95%CI,22.7-54.2; B組),27.5%(95%CI,14.6-43.9; C組)和35.7% (95%CI,12.8-64.9;E組)。


結果顯示,Q藥 25 mg Q6W加K藥顯示出很好的療效和安全性,可作為擴展組的推薦劑量。


K+Q的雙免組合首次亮相,以絕對的療效優勢力壓了單免療效,且實現了泛肺癌人群的無化療治療。而除了K+Q的早期療效優勢之外,0+Y已經通過Checkmate-227和Checkmate9LA兩大研究證實了雙免治療在驅動基因陰性的所有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一線優於化療的生存提升!

O+Y肺癌一線已獲兩大適應症,去化療模式可行!

1.O+Y雙免獲批肺癌一線

Checkmate-227研究納入了無EGFR/ALK突變的晚期初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對於Ia部分PD-L1≥1%的患者(1189例),繼續隨機分為三組:NIVO(3 mg/kg Q2W)+IPI(1mg/kg Q6W)組、化療組、NIVO單藥(240mg Q2W)組。


結果顯示,在ITT人群中(PD-L1≥1%和PD-L1<1%),全球數據和亞裔數據均顯示雙免可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存獲益。亞裔雙免疫組1年、2年、3年OS率分別為76%、53%和51%,雙免對比化療中位OS為36.2個月vs 22.9個月(HR=0.66,95%CI 0.48-0.92),與單純化療相比,雙免降低了亞裔患者34%的死亡風險。全球雙免疫組1年、2年、3年OS率分別為62%、40%和34%,雙免對比化療中位OS為17.1個月vs 13.9個月(HR=0.73,95%CI 0.64-0.84),與單純化療相比,雙免降低了全球患者27%的死亡風險。


2.精益求精 O+Y+兩周期化療肺癌一線再獲批!

為了彌補免疫起效慢、早期出現假性進展等不足,Checkmate9LA研究把雙免方案優化了一下,在O+Y雙免基礎上加入了2周期化療。全球數據顯示,聯合組的中位OS顯著優於化療組(15.6個月 vs 10.9個月,HR 0.66),雙免降低死亡風險34%。免疫聯合組和化療組的半年、1年OS率分別為81%vs73%和63% vs 47%。


亞裔數據生存獲益和獲益趨勢全面趕超全球數據,聯合組和化療組的中位OS為NR vs 13.3個月,隨訪21個月依然未達到中位OS,但可以看到更為顯著的獲益趨勢, HR 0.33,雙免降低死亡風險67%。半年OS率100%,一年OS率93%,創晚期NSCLC一年生存率新高!



O+Y的目前國內獲批在即,在雙免戰場上,K藥需要緊追步伐啦。但從臨床治療角度,我們看到了雙免治療的不斷驗證,無論是近期療效,還是遠期生存,甚至是不同的PD1+CTLA4方案間,都為我們開啟雙免時代的到來點亮希望。而O+Y的雙免組合不僅在肺上獲佳績,在肺外的其他五大癌種中也已經獲得了適應症。

O+Y 手握六大癌種 七大適應症

從2015年起至今,O+Y的雙免疫組合已經拿下了五個癌種的適應症:

2015年10月,FDA批准O+Y用於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一線治療。

2018年4月,FDA批准O+Y用於中高危晚期腎細胞癌的一線治療。

2018年7月,FDA批准O+Y用於12歲及以上兒童或成人微衛星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

2020年3月,FDA批准O+Y用於既往索拉菲尼耐藥的晚期肝細胞肝癌患者(二線治療)。

2020年5月15日,FDA批准O+Y用於EGFR/ALK突變陰性的PD-L1≥1%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

2020年5月26日,FDA批准O+Y+2周期含鉑化療用於EGFR/ALK突變陰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無需考慮PD-L1表達)。

2020年10月,FDA批准O藥聯合抗CTLA-4抗體伊匹木單抗(Y藥)一線治療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的惡性胸膜間皮瘤(MPM)成人患者。

1.O+Y雙免黑色素瘤一線地位確定

納武單抗聯合伊匹單抗一線治療黑色素瘤的獲批基於CHECKMATE-067研究,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組至納武單抗+伊匹單抗組、納武單抗單藥組和伊匹單抗組。研究結果表明,納武單抗聯合伊匹單抗組患者的mPFS為11.5個月,確定的ORR為50%,CR為8.9%,≥6個月DOR的患者比例為76%!


2.腎癌一線獲批 療效顯著優於標準治療!

納武單抗聯合伊匹單抗一線治療腎癌的獲批基於CHECKMATE-214研究,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組至納武單抗+伊匹單抗組、納武單抗單藥組和舒尼替尼組。研究結果表明,兩組(納武單抗+伊匹單抗 vs 舒尼替尼)的OS為NE(未達到) VS 25.9個月,死亡率為32.9% VS 44.5%,ORR為41.6% VS 26.5%,中位PFS為11.6個月 VS 8.4個月。


3.二線獲批 衝擊一線 O+Y成為MSI-H/dMMR型mCRC新一線治療選擇

納武單抗+伊匹單抗已獲FDA批准用於在氟嘧啶、奧沙利鉑、伊立替康等藥物治療後進展的微衛星不穩定 (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的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研究結果表明,二線治療的ORR為46%,CR為4.2%,47%的患者發生了嚴重的不良反應。


在一線治療方面,Checkmate142研究為II期臨床試驗納入45例既往未接受過轉移性疾病治療的患者(pts)接受納武單抗 3 mg/kg Q2W+低劑量伊匹單抗1 mg/kg Q6W,直至疾病進展或停藥。主要終點是客觀應答率ORR。本次公布的為患者2年長期隨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位隨訪29個月)。


結果顯示:ORR:69%,CR為13%。mDOR:NR。mPFS:NR,2年PFS率為74%。mOS:NR,2年OS率為79%。



相較於之前的數據,此次ORR和CR都有提高,ORR 從 60%提高到 69%, CR從7%提高到13%,納武單抗+低劑量伊匹單抗顯示出穩定、持久的臨床獲益,並且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耐受性良好,沒有發現新的不良反應。O藥+低劑量Y藥可能是MSI-H/dMMR型mCRC患者新的一線治療選擇!

4.肝癌首個獲批的「雙免疫」方案!打造二線最高療效ORR32%!

CheckMate-040的1/2期研究,共納入148例既往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進展或不耐受的晚期肝癌患者, 以1:1:1的比例被隨機分配到A、B、C三組中。A組(n=50): O藥1mg/kg + Y藥3mg/kg,(O1+Y3)每3周一次,連續4個用藥周期後續貫O藥240mg,每2周一次;B組(n=48): O藥3mg/kg + Y藥1mg/kg,(O3+Y1)每3周一次,連續4個用藥周期後續貫O藥240mg,每2周一次;C組(n=48): O藥3mg/kg + Y藥1mg/kg,(O3+Y1)其中O藥每2周一次、Y藥每6周一次。


結果顯示:ORR:33%(95%CI:20-48),CR為8%、PR為24%。各組的具體療效,在2019年ASCO會議上報導如下:A組 :ORR為32%,CR為8%,PR為24%,OS為22.8個月;B組 :ORR為31%,CR為6%,PR為24%,OS為12.5個月;C組 :ORR為31%,CR為0%,PR為31%,OS為12.7個月。


5.惡性胸膜間皮瘤一線獲批

2020年10月,FDA批准O藥聯合抗CTLA-4抗體伊匹木單抗(Y藥)一線治療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的惡性胸膜間皮瘤(MPM)成人患者,這是16年來批准的首個間皮瘤物療法,也是首個且目前唯一獲批的免疫療法。此次獲批是基於CheckMate -743的三期臨床試驗。CheckMate-743是一項全球多中心、隨機、對照的Ⅲ期臨床研究,入組605例既往未經治療的、不可切除惡性胸膜間皮瘤患者,一線接受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O+Y,n=303)或標準化療(培美曲塞+順鉑/卡鉑)(n=302)。研究結果顯示:與化療組相比,O+Y組的中位OS顯著延長(18.1個月 vs 14.1個月),死亡風險降低26%。O+Y組的2年生存率為41%,而化療組僅為27%。

目前,納武利尤單抗於2018年已經在中國上市,而伊匹木單抗於2011年已經在國外上市。不過,伊匹木單抗在2019年12月就已經提交了在國內的上市申請,新藥上市在即,我們一起期待吧!總之,O+Y的雙免疫治療方案開創了免疫治療的新思路,至今已經斬獲七大適應症,K+Q方案也嶄露頭角,期待未來更多的免疫聯合方案取得更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https://www.annalsofoncology.org/article/S0923-7534(20)43175-8/fulltext

相關焦點

  • TICIMEL研究:TNF抑制劑,讓雙免治療增效減毒
    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是一種致炎性細胞因子,在免疫反應調節、T細胞介導的組織損傷、慢性炎症的發生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臺灣也「瘋」雙11
    最近,臺灣民眾已從地鐵站、公交車上的各購物平臺廣告裡感受到濃濃的「雙11」氛圍。一年一度的「雙11」,已從大陸風靡到臺灣,成為全臺消費者最愛的購物節。  在臺灣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郭乃鋒看來,眾多電商平臺參與「雙11」購物節,由此產生規模效應,使得商品越來越豐富,折扣力度越來越大。
  • 腫瘤治療之雙特異性抗體—結構、優勢、製備、研究現狀
    RTKs在腫瘤細胞表面異常高表達,導致腫瘤細胞惡性增生,因此也是腫瘤治療的重要靶點。針對RTKs的單靶點單克隆抗體已在腫瘤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腫瘤細胞可以通過轉換信號通路或通過HER家族成員自身或不同成員之間的同源或異源二聚體激活細胞內信號進行免疫逃逸。
  • 今日評:「雙免」清單釋放法治溫度
    今年3月,廣州在全國率先推出「雙免」舉措。據近日召開的廣州高質量發展發布會公布的信息,目前已有245項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被納入「雙免」清單,依法免予處罰或免予強制,基本實現監管糾錯容錯機制立體式覆蓋。  依法進行「雙免」,是審慎包容監管新興業態市場、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有力舉措。
  • 雙免聯合機制互補,協同增效共拓前路——CTLA-4單抗與PD-L1單抗...
    其中,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抗原4(CTLA-4)單抗聯合程序性死亡受體-配體1(PD-L1)單抗的雙免疫療法前期已在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結直腸癌、肝癌、膽道系統腫瘤等瘤種研究中顯示出曙光。 深刻認識藥物機制才能有助於在臨床實踐中更加安全、高效地應用好藥物,才能將優秀藥物的價值發揮極致。
  • 「雙11」從大陸風靡到臺灣 臺灣海關開始備戰
    最近,臺灣民眾已從地鐵站、公交車上的各購物平臺廣告裡感受到濃濃的「雙11」氛圍。一年一度的「雙11」,已從大陸風靡到臺灣,成為全臺消費者最愛的購物節。在臺灣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郭乃鋒看來,眾多電商平臺參與「雙11」購物節,由此產生規模效應,使得商品越來越豐富,折扣力度越來越大。
  • PD-1/CTLA-4雙抗聯合抗腫瘤!
    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臨床腫瘤學科學基金等。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上海醫學院首屆青年學者論壇二等獎等 。免疫治療發展迅速,聯合治療方式逐漸取代PD1單藥治療。其中,PD1與CTLA4免疫雙組合為今年研究熱點。
  • 人造靶點和免疫識別雙導向治療腫瘤研究獲進展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蔡林濤領銜的納米醫學研究小組,在人造靶點和免疫靶點雙導向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相關論文《T細胞膜仿生納米藥物通過生物正交靶向與免疫識別增強腫瘤光熱治療》(T Cell Membrane
  • 醫保談判變革下的2021年之爭
    原標題:醫保談判變革下的2021年之爭   進入了醫保就意味著銷售可以放量。   幾家歡喜幾家愁。
  • PD-1/CTLA-4雙抗聯合抗腫瘤!|受試者|類固醇|腫瘤|-健康界
    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臨床腫瘤學科學基金等。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上海醫學院首屆青年學者論壇二等獎等 。免疫治療發展迅速,聯合治療方式逐漸取代PD1單藥治療。其中,PD1與CTLA4免疫雙組合為今年研究熱點。
  • Science子刊:CD28雙特異性抗體可增強CD3雙特異性抗體的抗腫瘤能力
    2020年1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雙特異性抗體可以幫助T細胞識別和消滅癌細胞。它有兩個臂部:一個臂部結合癌細胞抗原,另一個臂部結合T細胞表面上的CD3。然而,雙特異性抗體並不總是足以活化T細胞。
  • 新型抗腫瘤雙靶點基因工程多肽藥物有望在中國誕生
    近期出版的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腫瘤研究》, 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由北京大學顧軍、中國科學院高錦課題組合作完成的成果——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雙靶點基因工程多肽及其藥理活性特點。    腫瘤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其發病和無毒有效治療的需求呈急劇增長趨勢。
  • PD-1抗體「有力搭檔」——CD28雙特異性抗體
    6月24日,再生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了有關CD28雙特異性抗體聯合PD-1抗體的新研究進展。在結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紫色)和CD28共刺激雙特異性抗體(綠色)聯合治療下,T細胞(黃色)與腫瘤細胞(活細胞為棕色,死細胞為藍色)之間的相互作用。CD28雙特異性抗體使腫瘤細胞與T細胞交聯,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防止T細胞失活,從而促進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
  • 打響「雙11」攻勢 realme將5G手機拉至千元內
    距離「雙11」電商大促還有近一個月,手機廠商已經行動起來。10月13日,新銳智慧型手機品牌realme(真我)率先「出招」,推出三款5G手機新品,打響了「雙11」手機大戰的「第一槍」。引人關注的是,其中一款手機低至998元,刷新了5G手機價格的最低紀錄。
  • 啟愈生物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推進腫瘤免疫雙抗藥物臨床前開發
    公司技術定位獨特,通過開發雙特異性抗體藥物調節腫瘤微環境,並配合以T細胞的特異性免疫療法。雙管齊下。不僅解除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還能對癌變細胞進行精準殺傷。   「專注雙靶點免疫治療新藥研發」   此次融資用於推進公司的Q-1802項目,該項目是針對胃癌等實體瘤的雙靶點免疫療法,目前已經完成了中試三批生產,預計今年完成中美雙報。
  • 抗HER2雙特異性抗體KN026與愛博新(R)(哌柏西利)聯合用藥治療方案...
    乳腺癌是嚴重威脅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惡性腫瘤,也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腫瘤。2015年全球因乳腺癌死亡女性57萬人,約佔女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5%;中國新髮乳腺癌病例達27.2萬,死亡約7萬餘例[1]。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信號通路在正常細胞的生長發育中具有關鍵性作用,HER2的異常表達與乳腺癌的預後不良相關。
  • 二甲雙胍,新作用又來了
    來源:賽柏藍 整理:遙望 二甲雙胍再現新作用? 研究第一作者,雪梨聖文森特醫院內分泌學家Katherine Samaras教授表示,「二甲雙胍安全而且廣泛應用,這些數據提示了它的新潛力。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雙胍可能會帶來控糖之外的認知健康益處。更廣泛來看,對於痴呆症高風險人群及其家屬來說,這可能會改變他們的生活。」
  • 新零售新物種新模式 今年天貓雙11這麼玩
    原標題:新零售新物種新模式,今年天貓雙11這麼玩 摘要 2017年天貓雙11電商大戰已經打響,作為阿里主場的天貓平臺也已開足馬力,正以優質的全球產品和特色的娛玩娛購思路成為第九個天貓雙
  • 康寧傑瑞HER2雙抗聯合PD1/CTLA4雙抗Ib期研究數據亮相SITC
    SEARCH-01計劃在20-30家中國和10-20家美國臨床研究中心開展,評估聯合療法治療HER2陽性實體瘤,包括HER2陽性胃癌/胃食管交接腫瘤/食管腺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該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沈琳教授表示:「KN026聯合KN046探索性研究是一項走在國際前沿的多瘤腫臨床研究,體現了多學科合作以及研發模式突破的獨特魅力。
  • 二甲雙胍再顯神威 聯合「禁食」顯著抑制腫瘤生長
    作者:曼話藥物:二甲雙胍雜誌:Cancer Cell亮點:1)二甲雙胍聯合禁食誘導的低血糖協同抑制腫瘤生長2)PP2A-GSK3β-MCL-1軸調節了二甲雙胍聯合禁食的協同細胞毒性作用代謝改變是腫瘤的重要特徵之一,為了維持持續的增殖,腫瘤細胞必須調整其代謝和營養獲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