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腫瘤雙靶點基因工程多肽藥物有望在中國誕生

2020-11-29 中國科學院

    近期出版的國際知名學術刊物《腫瘤研究》, 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由北京大學顧軍、中國科學院高錦課題組合作完成的成果——具有抗腫瘤作用的雙靶點基因工程多肽及其藥理活性特點。

    腫瘤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其發病和無毒有效治療的需求呈急劇增長趨勢。由於腫瘤是多階段形成的複雜性疾病,單一靶向的治療或單一靶點的藥物的療效都不理想,因此,整合治療成為公認的最佳腫瘤治療手段。在腫瘤的藥物治療方面,組合用藥已是常規臨床治療模式,但單分子多靶點安全有效治療腫瘤的藥物鮮為人知。

    本期《腫瘤研究》的報導指出,雙靶點抗腫瘤基因工程多肽可作為腫瘤生長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基質金屬蛋白酶和血管內皮細胞二者的抑制劑,顯示了新多肽具有防止腫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不僅整體無放療、化療所致的毒副作用,而且具有很好的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等的治療作用。

    目前儘管以基質金屬蛋白酶和內皮細胞這兩個因素為靶點的藥物不斷問世,其中不乏基因工程藥物,但中國科學家通過克服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巧妙地將作用於基質金屬蛋白酶小肽序列和作用於內皮細胞的多肽序列融合在一起,並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率先在國內表達和純化了該物質,獲得一個雙靶點的融合多肽類。通過對該多肽系統的生物學和藥學研究,從分子、細胞及動物模型水平證明了其可有效作用於這兩個靶點,通過抑制基質蛋白酶的活性及內皮細胞的增殖和遷移阻止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從而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其效果優於單一靶點多肽作用。因而,更加顯示了這一融合多肽優越性的防治腫瘤的生物學特性,一旦新藥研發過程全部完成上市,有望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大福音。

    該研究首次提出並實現了抗腫瘤多靶點基因工程多肽藥物的設計思路和技術路線,為創製基因工程藥物提供了新思路,因而受到國際同行關注。

相關焦點

  • 衛健委:抗腫瘤靶向藥物突出基因靶點檢測,需用合規伴隨診斷
    來源:億歐作者:秘叢叢億歐大健康近日獲悉,為規範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提高腫瘤合理用藥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維護腫瘤患者健康權益,國家衛健委連續印發《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試行)》及《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20年版)》兩份重要文件,加強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
  • 國產LAG-3靶點抗腫瘤新藥!信達生物單抗藥物IBI110中國I期臨床研究...
    近日,該公司宣布,其重組全人源抗淋巴細胞活化基因3(LAG-3)單克隆抗體(研發代號:IBI110)的I期臨床研究完成中國首例患者給藥。同時,IBI110有望與PD-1/PD-L1抗體藥物協同增強免疫應答,提高抗腫瘤效果。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指出:「雖然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多種腫瘤的治療中已展現出令人欣喜的療效,但依然面臨很多新的挑戰。隨著抗PD-1/PD-L1抗體在腫瘤治療中的日益普及,臨床上已出現了一部分對抗PD-1/PD-L1治療耐藥的患者。
  • 抗腫瘤藥物現狀及其趨勢
    中國作為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雙高的新興市場,由2010年的430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850億元,複合增長率為14.6%。抗腫瘤藥物不斷取得發展和突破20世紀40年代以前,腫瘤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主要以手術切除和放射治療,但是無法完全消除體內的腫瘤細胞,治療後復發率高。
  • 多肽藥物市場快速壯大
    近幾年,全球多肽藥物市場整體處於發展上升期,市場規模複合增速達12%以上,市場規模接近200億美元。據諮詢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發布的報告,到2020年,全球多肽藥物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37億美元。多肽藥物也成為新藥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
  • 中國團隊發現新型抗HIV多肽,直接殺滅HIV和感染細胞
    但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算,中國實際愛滋病感染者約為125萬。 全世界的科學工作者對愛滋病已經進行了近40年的研究,目前,聯合使用多種藥物的雞尾酒療法已經使得HIV感染從一個致死絕症變為對預期生存壽命影響不大的慢性疾病。但是,臨床使用的HIV藥物仍然面對著不斷出現的HIV耐藥株的挑戰。幾乎所有藥物在單藥使用情況下都會在幾個月至幾年間誘導耐藥株產生。
  • 至本醫療與百奧賽圖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新靶點抗腫瘤藥物的開發
    合作將從靶點發現到臨床研究等多個方面開展,共同推進新靶點抗腫瘤創新藥的開發。上海2020年12月14日 /美通社/ -- 至本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至本醫療」)和北京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百奧賽圖」)達成戰略合作,在腫瘤創新生物藥的研發領域發揮各自優勢,從靶點發現到臨床研究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推進腫瘤創新藥尤其是全新靶點藥物的開發。
  • BCMA靶點開發:CAR-T、雙抗、抗體偶聯藥物誰將先勝?
    ASH 2020| BCMA靶點開發:CAR-T、雙抗、抗體偶聯藥物誰將率先勝出?當前針對BCMA靶點開發的免疫療法主要分為3大類: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新基/藍鳥生物、強生-傳奇為代表)、雙特異性抗體(BsAb,安進為代表)、抗體藥物偶聯物(ADC,GSK為代表)。
  • 填補我國化學合成類抗腫瘤多肽藥物空白
    本報5月31日訊(記者趙一諾見習記者梁英爽)5月31日,哈爾濱醫科大學與珠海市藤栢醫藥有限公司產業轉化項目籤約,雙方將針對抗腫瘤多肽藥物產業化開展合作。該藥是由哈爾濱醫科大學楊寶峰院士牽頭帶領團隊歷經10餘載自主研發的生物藥,在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的同時還有去整合素效應,對離子通道和微小核苷酸有抑制作用,實現「一藥多靶」設計,從而全面有效抑制多種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填補了我國化學合成類抗腫瘤多肽藥物的空白。藤栢藥業有意向依託合作開發的新藥項目在我省建設產業基地,使合作開發成果落戶黑土地。
  • 腫瘤藥物HDACs靶點研發的「機會與挑戰「
    2019年9月06日,「醫耘沙龍」第三期於下午2點正式開始,本次沙龍邀請了華醫資本創始合伙人曹鋒博士,億騰景昂高級副總裁Jason Tsai博士,徐諾藥業首席科學家餘聶芳博士,優銳生物CEO倪健博士等對腫瘤藥物HDACs靶點進行了深度討論,數十位科學家和投資人對HDACs靶點的藥物開發現狀,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深度分析和探討。
  • 新型抗體藥物:中國生物藥產業的未來力量——價值、版圖與開發策略...
    目前人們通過對抗體藥物結構的改造,發展出了一些新的方向,如抗體偶聯物、雙特異性抗體、單域抗體(又稱納米抗體)等新型抗體,這種調整有助於改進標準結構抗體的一些固有缺陷,更好地滿足臨床用藥需求。新型抗體藥物代表抗體產業新的發展方向,是中國生物藥產業的未來力量。本文對其中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目前的總體情況進行綜述介紹。
  • 分子影像指導抗腫瘤藥物開發
    Molecular Imaging in Cancer Drug Development分子影像指導抗腫瘤藥物開發JNM
  • 宜明昂科田文志:自主研發多條結合CD47雙抗管線
    多家大型跨國藥企為何頻頻出手 CD47 靶點?部分業內人士認為,CD47 在多種腫瘤表面高表達,屬於一個泛腫瘤靶點,有望成為下一個 「PD-1」 明星靶點。CD47 在人體細胞上廣泛表達,與巨噬細胞表面的 SIRPα 受體結合會表達 「別吃我」 信號。然而,狡猾的腫瘤細胞會通過高表達 CD47,逃脫被巨噬細胞吞噬。
  • 抗腫瘤藥物市場增長迅速
    數據顯示,抗腫瘤藥自從2007年超越降血脂藥後,一直是全球醫藥市場的領頭羊,2012年的銷售額超過700億美元。  700億美元蛋糕待分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未來10年全球抗腫瘤藥物的市場空間依然很大,原因有兩點。
  • 近二十年印象最深刻的14個抗腫瘤藥物
    二十年上市了那麼多抗腫瘤藥物,有沒有那些讓你眼前一亮的抗腫瘤藥物呢?下面就盤點下近二十年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抗腫瘤藥物,下面按照時間順序,根據銷售情況、研發難度、臨床療效、創新性等維度,給出相應的星數和點評。由於知識面有限,掛一漏萬之處望讀者多多指教。
  • 創新型多肽藥物獲市場青睞
    目前,全球範圍內有近70個多肽藥物獲批上市,涉及消化道、血液、心血管、泌尿生殖、中樞神經、呼吸及感覺器官等系統疾病治療,以及抗腫瘤與免疫調節、系統性激素、抗感染等領域,其中以全身性激素、抗腫瘤與免疫調節劑居多。隨著生物科技和遺傳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多肽藥物成為許多公司新藥研發的重要方向之一。
  • 多肽類藥物發展新方向——約束肽
    多肽是介於小分子與蛋白質之間的化合物,多肽也有多種結構,包括鏈狀多肽、環肽等。由於鏈狀多肽過於靈活,可以隨意扭曲和翻轉,使得它們過於鬆弛而不能很好地成藥。研發人員通過引入環狀結構,約束多肽的活動,增加多肽穩定性,使其表現出更優良藥理活性與穩定性,讓更多的多肽做成藥物成為可能。
  • BCMA靶點新藥!西雅圖遺傳學糖工程新型抗體SEA-BCMA治療多發性骨髓...
    研究分為2個部分,劑量遞增隊列旨在評估SEA-BCMA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確定最大耐受劑量,擴展隊列旨在獲得SEA-BCMA進一步的安全性和抗腫瘤活性數據 。Dansey表示,儘管MM治療領域已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該病仍然是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對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藥物仍存在著迫切的醫療需求。BCMA是MM有效的治療靶點,SEA-BCMA代表了一種新的增強型抗體治療方法,迄今為止的臨床前評估中被證實具有抗腫瘤活性和可接受的耐受性。我們期待著通過我們的臨床開發項目對SEA-BCMA進行評估,並希望能為MM患者的預後帶來有意義的改善。
  • 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9版)出爐!
    為規範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提高腫瘤合理用藥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維護腫瘤患者健康權益
  • 恆潤達生CD19/CD22雙靶點CAR-T療法獲批臨床
    「雙靶點T細胞注射液」是一種針對CD19-CD22靶點的基因工程修飾的自體CAR-T細胞製品,其作用機理是經逆轉錄病毒載體體外基因工程修飾,使得T細胞攜帶CAR元件。這一元件使得T細胞表面表達抗CD19和CD22抗體,能特異性地識別B細胞表面的CD19和CD22分子,與之結合進而激活活化信號,由此對表達CD19/CD22的細胞發揮靶向殺傷作用。
  • 多肽類藥物:來自「老毒物」 卻是「黃藥師」
    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把動物界中最致命的物質轉化成藥物,只用很少量,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換句話說,它們是非常理想的藥物。動物毒素多肽的分子量相對其他毒素小,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分子多樣性,由基因直接編碼,作用劑量小但毒性很強,是作用於目標生物體的關鍵生理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