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子節!在這個什麼都可以包進粽子的年代,人們已經習慣了看各種魔性的粽子餡群魔亂舞,但是你們關注過默默包裹住所有材料的粽子葉嗎?粽子葉是哪來的?
粽子葉是哪來的?長在樹上還是長在地上?是不是有一種樹叫粽子樹?
其實,每個地方的粽子葉都不盡相同,各地有各地的特點,作為粽葉,首先要無毒,而且如果能有些清新的香味就更好了!其次要柔軟結實有韌性,不結實容易杯具。最後,但是也非常重要的,這些葉子的尺寸要足夠大,不然就會露餡啦。
我們來看看粽子葉都來自哪裡吧
怎麼看都是一樹的粽葉
禾本科箬竹屬植物,同屬植物中應該有不少種可以充當粽葉這一角色的,但是禾本科植物的分類難度有些高,只看葉子很難區分。
葉子是這樣的:
做出來的粽子通常是這樣:
這是蘆葦,在北方也很常見
禾本科蘆葦屬植物,葉子比箬竹小一些
葉子長這樣:
做出來的粽子是這樣的:
身為大喬木的槲樹比之前的那些陽剛很多有木有!
槲樹是殼鬥科植物,有很大的葉子,雖然外形有些崎嶇,但也是很好的材料。
葉子是這樣的:
做出來的粽子普遍是這樣的:
荷葉作為包裹食物的材料很常見,但是好像沒有見過荷葉粽子,只有文字記載。不過,荷葉糯米雞,真的不就是大粽子麼?
說到葉子大,荷葉還是沒有芭蕉科的芭蕉給力。
這個是葉子:
尺寸如此剽悍,包出來的粽子當然也是霸道款:
禾本科的玉米因為有著巨大的葉子,所以包粽子也毫無壓力。但是平時被用來包裹食物的貌似更多的是玉米皮,或許是因為取材更方便吧。
類似的東西在不同的產地有著不同的名字,比如包穀粑、丹稜凍粑,玉米皮包裹的雖然不是糯米,但也很接近粽子的定義啦。黃白色的外表非常討喜,帶著玉米葉獨特的清香~
竹芋科的柊葉也是重要的粽葉類似物,廣東肇慶的裹蒸用的就是它。
美人蕉科的美人蕉,也有寬大的葉子,在南方是常見的觀賞植物,北方較為少見。作為粽子葉,有那麼一些不結實,尤其是在平行於葉脈的方向。
這個只見過成品,所以不好定種,竹筍可能是禾本科竹亞科很多種大型竹子的筍。
食用竹筍最常見、最大的是毛竹的筍,長這樣:
包成粽子大概是這樣的,寧波、重慶都有這種做法:
竹子的樹幹也沒有被放過,被用作包裹粽子的材料。而且竹筒粽子捅著吃感覺很爽的樣子
露兜樹科的露兜樹其實有很多種,不過它們都有長而結實的葉片,而且據說有特殊的香味。
做出來的中山蘆兜粽,是這樣的:
雖然圖片上看上去不過爾爾,但實際上粗如手臂,一個就一大盤,很過癮的樣子。
椰子樹肯定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用來包粽子,可能就有那麼一點陌生了吧?
棕櫚科的椰子,30米高的落葉喬木,你顫抖了嗎?不過雖然椰子的葉子看上去很大一片,但是它是羽狀複葉,單片的葉子細長細長的,一般都截成段使用。
就像這樣:
粽子是這樣的:
千萬不要被自己的眼睛欺騙了,姜科植物砂仁的葉子可不小,這樣的一叢可能有1.5米到3米高,而單片葉子的寬度介於3釐米到7釐米之間,包尺寸小一些的粽子毫無壓力。
所長說
大家端午快樂!快看看你家吃的粽子是什麼葉子包的?
本文來自果殼網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