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復槍,據說由奧地利人科爾納於1510年發明,在兵器發展史上地位顯赫,出來後便完全取代了毛瑟槍。來復槍就是槍管中有膛線的槍,這膛線,即叫來複線。
槍管中的膛線
來複線,即槍膛中的螺旋線。它的意義,是讓子彈產生自旋,給子彈一股旋轉的力量,令子彈在內盤旋蓄勢,打出時即更速而猛,並提高子彈射出後飛行中的穩定性。來復,是英文rifle的音譯。這個翻譯,大不簡單。
一陽初動於下之復卦
它出自復卦,卦辭雲「七日來復」,此其形。又雲「出入無疾」,此即其裡。來復槍膛線之象,即是七日來復。因而能蓄勢力發並穩定,即是出入無疾。七步,而成詩。
一百多年前,那個西學東漸的時代,在北平創立研幾學社的易學家杭辛齋,很在意西方科學中的易理,倡科學易,即曾對來復槍有過研究。對出入無疾之意,其中這個「疾」,王弼釋為疾病,程頤釋為「害」,他認為是不對的。而應為《繫辭傳》「不疾而速」之意,即所謂疾速,疾就是速,不疾而速就是不速而速。而出入無疾,就是出入之間,得這不疾而速之境。他的原話是:「陽之本性,本迅疾而不可遏者也。惟當復之初,不可不沉潛涵養以蓄其勢……勢以蓄始壯。近世所用之槍炮,其膛中均有螺旋線,此線譯稱曰『來複線』,即復初『出入無疾』之確實意義也。」(《學易筆談》二集)這層道理點出來,太深邃。人皆知陽動,而不知這陽不動乃有大動之深意。不疾,就是不急。不疾而速,就是不急而速。出入無疾,就是出入無急,而得穩定迅疾。來複線是一條螺旋通道,天道即是螺旋前進,路線永遠是圓的,從天體到粒子無論形狀、運行全都是圓,晝夜更替、四季輪迴也全都是圓。時間上是易所謂「原始反終」,空間上是易所謂「曲成萬物」,總之是老子所謂「曲則全」。
天道如是,正如來復槍所示,如是盤旋,才有如是蓄勢。螺旋,正是蓄勢的需要,無盤旋則無蓄勢,無蓄勢則必不得其力與久。
螺旋,正是蓄勢的結構和模式。直線,則只有發,沒有蓄。杭辛齋所以謂「不可不沉潛涵養以蓄其勢,勢以蓄始壯」,螺旋正是謀勢之道,直線只是謀事之道。就像螺旋狀的彈簧,壓下去才有蓄力。直的東西,則要麼折掉,就算柔韌能彎也蓄力有限,而且力道不正,就像人被打壓下的戾氣,只欲反彈報復。風水學中的藏風聚氣,所以是靠屏風之類,營造種種使氣流不走直線的曲來實現,謂之曲能生情、曲則有情。天地風水如是,世事風水如是,人之風水亦如是。對於人,就像一段感情有開始有結束,一場創業有風發有落寞,一場繁華有鼎盛有衰敗,才能在身處其中的人心中,沉澱下一點真東西。他的生命,他面對未來,因而才有一點真力量。蓄勢對於人,就是這沉澱下的內力,內力強,發力才能強。然後可以穩,就像一個腳步沉穩的人,他的氣必足,心性必定。亦像傳統功夫,爆發力強的,底盤必穩。這便是曲成,此時仍直線,不甘心唯怨懣,便是那些瘋了的,死了的。螺旋,即是那不急。直線,即是那急。看一個人急不急,也便知道了他的潛力和結局。智者,懂得水滿自溢。愚者,都在半瓶子晃蕩。天道螺旋,環境世事,一直要求人不急,卻總有人能,更多人只是急。此關乎人自身處,就像來複線的螺旋,搭配的是子彈的自旋,來複線只為逼出子彈的自旋。
人,也同樣如是,要藉助境遇的曲折,實現這個自旋。這是在自身成一天道路徑,乃可成自身之蓄勢。詩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便是自旋。世間多少求之不得,讓人輾轉反側,兜兜轉轉,徘徊難平。
要回到自己,回到對這滋味的體味,由心之自旋逼出性之沉穩不動,由真味而見真意,得不竭源泉,無窮之勢。然後,山重水複,柳暗花明,只待因緣變化時,彼時你自會知道。來復槍剛發明時,據說曾受到教會大力排斥。原因,是「神靈對各類旋轉物體無能為力,旋轉物體不受神靈控制」。
這個說法,挺有意思。當你化於天道螺旋,而自旋無礙,神鬼也拿你無可奈何。復卦彖傳所謂:「天行也。」「其見天地之心乎。」欲逆天改命,參之。如是,只管刻好你的來複線,端好你的來復槍。把心中那顆自旋的子彈,上膛。
付費深度文章:
(更多文章,見前言上方「專輯」)
轉世中的「隔陰之迷」——生命最深的密宗
5位古人開悟過程自述實錄,學到了你也可以
高維觀照:你的命運,早已在你的「種子」中註定
私人社群:
傳統智慧深刻內容及修行相關探討,可加入本人私人收費社群,後臺回復「會員」了解詳情。
長按識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