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AD測序為研究番茄的基因組多樣性提供新思路

2020-09-26 園藝研究


在二代測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RAD-seq技術是一項基於全基因組酶切位點的簡化基因組測序技術。由於特異性酶切位點在全基因組範圍內分布廣泛,通過RAD-seq技術能夠獲得大多數物種內數萬至數十萬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標記。在此基礎上,RAD-seq技術又衍生出了多種簡化基因組測序方法,包括GBS、ddRAD、ezRAD以及2b-RAD等多種手段。其中,ddRAD-seq技術通過將一種稀有酶與另一種常見酶結合,並對基因組DNA進行雙酶切,免去隨機打斷的過程,是一項非常有前景的簡化基因組測序技術。ddRAD-seq技術同時也是一種靈活而經濟的測序策略,可以深入了解種質資源的遺傳結構。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是最重要的經濟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廣泛種植。番茄的馴化起源於南美安第斯地區,後在美洲推廣種植。十六世紀,番茄引進歐洲(主要在西班牙和義大利)後,發生了進一步的馴化,導致當地品種的高度多樣性。因此,歐洲的地中海盆地被認為是番茄的次要多樣化中心。

近日,義大利蔬菜和觀賞作物研究中心Salvatore Esposito等人在Horticulture Research發表了題為ddRAD sequencing-based genotyping for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in cultivated tomato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genomic diversity of Mediterranean 『da serbo』 type long shelf-life germplasm的研究論文,系統研究了番茄多個品種的基因多樣性。

該研究利用ddRAD-seq技術調查了288份番茄的基因多樣性,其中包括長保質期(long shelf life ,LSL)種質品種『da serbo』152份,該品種主要來源於義大利和西班牙,其餘材料來自其他國家的常見品種。除了LSL特性之外,『da serbo』品種還具抗逆性。該研究鑑定了32,799個高質量的SNPs,分別用於模擬祖先種群結構和非參數層次聚類。該研究劃分了六個遺傳亞群,清楚地分開了大多數『da serbo』品種,表明基於類型和地理種源的種群細分。在小於5kb的範圍內,連鎖不平衡(LD)衰減非常快。作者通過研究『da serbo』品種的材料中顯示頻率較小等位基因(MAF)的SNPs,發現該種質的脅迫耐受性與果實成熟相關的基因(如CTR1和JAR1)的高頻突變。最後,選擇基於包含大部分多樣性的58個小核材料,進一步開發關鍵性狀。此研究表明,在地中海盆地選擇的『da serbo』種質存在遺傳印記。此外,該研究還對長保質期 &39;種質作為耐脅迫等位基因來源提供了新的見解。


Fig. 1 Estimate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288 tomato accessions using ddRAD.


Fig. 2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decay and comparison.

Fig. 3 Loading plot of the first (F1) and second (F2) principal components.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38-020-00353-6




關於園藝研究

Horticulture Research 是由南京農業大學與自然出版集團(現Springer Nature)合作創辦的英文期刊,是Nature旗下唯一的園藝領域專刊。所有關於園藝作物基礎和理論研究都可以投稿。Horticulture Research 科睿唯安JCR2019影響因子:5.404,位於園藝一區(第1/36名),植物科學一區(第16/234名),遺傳學一區(第24/177名)。2019年中科院期刊分區(基礎版):位於園藝小類一區,植物科學小類一區,農林科學大類一區(Top期刊)。

相關焦點

  • Cancer Cell:RNA編輯為腫瘤的精準治療提供新思路
    Cell子刊Cancer Cell於4月26日在線發表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闡述在癌細胞中A-to-I RNA編輯如何對蛋白質多樣性造成影響,這或許能為腫瘤的精準治療提供一個新思路。癌症為什麼難以治療?因為癌症可能來源於截然不同的蛋白質類型和突變,導致他們沒有共同點。
  • Science:獼猴的參考基因組為進化和疾病研究提供線索
    在研究人類生物學和疾病時,獼猴是最常用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模型之一。鑑於獼猴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華盛頓大學等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組裝出獼猴的最新參考基因組,發現了新的譜系特異性基因和擴展的基因家族,有望為進化研究和人類疾病提供線索。
  •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
    為保持物種多樣性,地球基因組計劃啟動,將對 150萬個物種進行測序「地球基因組計劃」最早是美國加州大學與中國華大基因練合倡議,將對目前所有的150萬個動物、植物和真菌測出完整的DNA編碼來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目前威康桑格研究所和自然歷史博物館也都參與其中
  • 遊隼和獵隼基因組測序完成
    來自英國卡迪夫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近日完成了對遊隼和獵隼的基因組測序,提供了關於捕食生物生活方式演變的一些新認識,相關論文「Peregrine
  • ...基因組數據研究登《Nature》封面!進一步揭示基因組多樣性演化...
    2020年11月12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多樣性團隊、昆明動物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在《自然》(Nature)上同期以封面形式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第二階段(科級別)最新研究結果。
  • 中國人參全基因組圖譜測序完成
    人參基因組圖譜測序是破解人參產業精細化、科學化發展瓶頸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基礎工作。這項工作是2010年8月由通化市政府、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紫鑫藥業共同啟動的。經過短時間的刻苦攻關,到今年2月底,人參的全基因組圖譜終於得以問世。
  •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團隊完成最新版樹鼩基因組高精度測序組裝及注釋
    為解決樹鼩用於疾病動物模型創建時缺少基因組學等遺傳信息的問題,2013年,姚永剛課題組牽頭組織中科院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相關研究團隊,聯合華大基因,發表了利用二代測序技術測定的中緬樹鼩的全基因組(KIZ version
  • 盤點:近期最熱門的基因組測序成果 TOP5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藥學院、加納大學和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85個惡性瘧原蟲(P. falciparum)的臨床分離株進行了基因組測序,這些樣本來自於加納的中部地區(瘧疾全年傳播)和北部地區(瘧疾季節性傳播)。他們在近期的BMC Genomics雜誌上發表文章,展示了惡性瘧原蟲在瘧疾流行地區面臨的選擇壓力,以及這種寄生蟲的基因組多樣性。
  • Nature子刊發布重磅測序技術:基因組和轉錄組平行測序
    四月二十七日的Nature Methods雜誌上發布了一項引人注目的測序技術,G&T-seq(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該技術能夠實現大規模的DNA和RNA平行測序,同時展現單個細胞的基因組序列和基因活性。
  • 水稻基因組「垃圾DNA」的真相
    近十年來,隨著探索未知的技術的進步,這些所謂「垃圾DNA」的重要性才開始為人們所了解。近日,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農科院作科所),水稻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團隊等研究人員利用全基因組分析的手段,對水稻及其近緣野生種基因組中的「垃圾DNA」進行注釋。
  • ...變大的秘密——番茄遺傳研究的重要成果於《自然 遺傳學》雜誌...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深圳農業基因組所副所長黃三文領導的國際番茄變異組研究團隊通過對世界各地的360份番茄種質進行了重測序分析,構建了完整的番茄遺傳變異組圖譜,為揭示番茄的進化歷史、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最新研究成果以長篇幅論文在線發表於10月13日的《Nature Genetics(自然 遺傳學)》雜誌。
  • 華大基因單細胞測序新方法為癌症研究開闢新路
    據悉,此新方法解決了此前在用組織樣本測序時無法解決的腫瘤高異質性難題,為從單核苷酸水平深入研究癌症發生、發展機制及其診斷、治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並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此外,這一新方法還可被廣泛用於其他重要的生物研究領域,如組織器官內細胞基因組的異質性研究、幹細胞的異質性研究、生殖細胞的遺傳重組研究、胚胎的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研究等。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原標題: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第二代測序技術開展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國家,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中科院遺傳所和華中農大等優勢
  • 壁虎基因組完成測序 揭秘其再生能力和黏附能力
    壁虎基因組完成測序 揭秘其再生能力和黏附能力 2015-11-26 11:24:17來源:廣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廣州日報訊 (記者阮元元 通訊員劉旭林、王藹珠)記者昨日獲悉,南通大學、華大基因、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浙江大學沃森基因組科學研究院聯合完成了壁虎(Gekko japonicus)基因組測序,為了解壁虎的適應性進化和生物特性提供基礎。
  • 基因組測序是什麼
    因此,對基因組進行測序不會立即打開整個物種的遺傳秘密。即使手頭上有人類基因組序列的草稿,仍有許多工作要做。科學家們仍然必須將這些字符串轉化為對基因組工作原理的理解:組成基因組的各種基因做什麼,不同的基因如何關聯以及基因組的各個部分如何協調。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弄清楚那些基因組序列字母的含義。為什麼基因組測序如此重要?基因組測序是了解基因組的重要一步。
  • 多國科學家共同完成番茄全基因組精細序列分析
    新華網北京5月31日電(記者 吳晶晶)由來自中國、美國、荷蘭、以色列等14個國家的300多位科學家組成的「番茄基因組研究國際協作組」經過8年多努力,完成了對栽培番茄全基因組的精細序列分析。這項成果31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上。番茄是研究果實發育的經典模式植物,其基因組有12條染色體。
  • 基因組大片段缺失服務,來啦
    該項研究利用單分子測序技術(ONT)獲得了100個番茄品系的基因組序列,建立了迄今為止最高精度、最為全面的植物結構變異全集,並揭示了結構變異在進化、馴化和育種中的重要作用。這項研究中,他們以甘藍型油菜為例,對具有廣泛結構變異的植物基因組進行了研究,證明了全基因組長讀段測序技術具有高效的檢測內源性基因組結構變異(Structural Variation,SV)的能力。利用長讀段測序技術揭示了油菜中分布廣泛中小型SV,發現高達10%的基因受中小型SV事件的影響,表明中小規模的SV可能是異源多倍體農作物中功能基因多樣性的主要驅動力。
  • Nature Plants:最進化的裸子植物買麻藤基因組測序完成
    近日,Nature Plants 以「A genome for gnetophytes and early evolution of seed plants」為題,發表買麻藤的基因組測序的基因組測序結果
  • 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測序與功能分析
    16S rRNA基因測序以細菌16S rRNA基因測序為主,核心是研究樣品中的物種分類、物種豐度以及系統進化。OTU分類和統計: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是在系統發生學研究或群體遺傳學研究中,為了便於進行分析,人為給某一個分類單元(品系,種,屬,分組等)設置的同一標誌。通常按照 97% 的相似性閾值將序列劃分為不同的 OTU,每一個 OTU 通常被視為一個微生物物種。
  • 循著基因組「勘探圖」開掘寶藏
    這項名為「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的成果,攻克了利用多組學研究作物複雜性狀的重大難題,打通了從基因組到蔬菜新品種的技術通路,奠定了我國優良蔬菜品種培育的理論基礎,引領了國際蔬菜育種新方向。基因組好比一張「地質勘探圖」。對農業育種而言,基因組可以讓我們清晰了解基因在進化過程中的選擇、遺傳和變異情況,以及人類世世代代在品種培育中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