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坨鳥屎秒殺超過2000篇SCI論文:加點鳥糞就能提高石墨烯性能

2020-11-24 騰訊網

眾所周知,石墨烯中摻雜多種成分可以提高其電催化性能,這成為了學術界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的思維範式,曾經看似奇妙的電催化石墨烯也逐漸變得稀鬆平常,如何讓這一領域再次大放異彩,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順著這一思路,研究者們在石墨烯中摻雜了許多不同的元素,比如N、S、P、B等,摻雜得到的石墨烯的電催化效果都得到了增強。無論摻雜的原子或基團是給電子的還是吸電子的,得到的石墨烯都是有電催化活性的。只有少數實驗和理論研究發現,B或S摻雜抑制了電化學反應。

摻雜單個原子能夠提高石墨烯電催化活性,但人類顯然不滿足於此。隨後又發現雙元素摻雜的效果更好,自此多元素摻雜石墨烯成為一種趨勢。這樣看來,無論在石墨烯中加入任何物質,石墨烯的電催化活性都會增強。如果我們把唾液吐在石墨烯上,它就會成為更好的電催化劑,這種說法可能會有點誇張。唾液中含有84種穩定的元素(不包括惰性氣體和碳),這樣就會有84篇關於石墨烯單元素摻雜的文章;使用兩種摻雜劑,我們有3486種可能的組合,使用三種摻雜劑,就有95284種組合,而使用四種元素,有近200萬個組合。

這時大家可能會開始產生疑問,是否所有在摻雜方面的研究都是合理且有價值的嗎?

以至於有人針對這種現象編了一首打油詩:

實驗是王道,理論靠創造;

思路不清晰,加點石墨烯;

投稿不順暢,塗點鈣鈦礦;

青年英才路,實驗換元素;

若問啥意義,盤古開天地!

來自布拉格化學技術學院Martin Pumer教授研究組看不下去了,決定抨擊一下這種為了發論文而發論文的現象,他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他們認為之前在該領域所做的大量工作沒有很大的意義,並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並順便發了一篇頂刊論文。

在研究中,他們沒有使用昂貴而有毒的化學藥品,而是尋找天然材料來摻雜石墨烯,這種天然材料就是——鳥糞。相關論文於2020年1月14日發表在國際納米科技領域權威學術期刊《ACS Nano》上,論文第一作者為王璐

論文標題為:Will Any Crap We Put into Graphene Increase Its Electrocatalytic Effect?(隨便往石墨烯裡加點廢料會增加其電催化性嗎?)

論文標題諷刺意味十足。

與合成化學品相比,鳥糞價格低廉,含有多種元素(N、P、S、Cl等),非化學專業的人員也可以用它製造摻雜石墨烯。他們發現,這種高熵、多元素摻雜的石墨烯,對兩個工業上重要的反應具有出色的電催化性能:用於燃料電池的氧氣還原(ORR)和用於電解池的析氫反應(HER)。如果今後在燃料電池和電解池中使用鳥糞摻雜的石墨烯而不是鉑,不僅在清潔能源生產和環境保護方面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而且隨著鳥糞成為一種有價值和受歡迎的產品,也會對農村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為了證明鳥糞摻雜石墨烯的電催化活性,他們以不同種類的氧化石墨為前驅體,採用熱剝離法製備了鳥糞修飾石墨烯,同時以未摻雜的石墨烯作為對照組。其中,由Hoffmann法製備的稱為HO-GO,Hummers法製備的稱為HU-GO,使用鳥糞摻雜後統一加後綴BD

圖1為石墨烯的SEM圖,所有樣品都表現出典型的剝離結構,證明所有樣品都成功地進行了熱剝離。有趣的是,修飾後的石墨烯表現出與對照石墨烯相同的結構,沒有觀察到片狀或粉末狀結構,這表明添加的糞便與石墨烯一起剝離,可以形成類似於剝離的石墨烯的結構。

圖1 (A)HO-GO-BD,(B)HU-GO-BD,(C)HO-GO和(D)HU-GO放大3000倍和40000倍的SEM圖像,比例尺(第一排)1μm,(第二排)100 nm。

接下來,他們用XPS研究了所製備材料的元素組成和成鍵情況,結果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所製備的石墨烯的還原程度相當,鳥糞摻雜的石墨烯中含有N、S和P元素。

圖2 (A) (A1)HO-GO-BD、(A2)HU-GO-BD、(A3)HO-GO、(A4)HU-GO-GO的XPS譜圖。(B)HO-GO-BD、(C)HO-GO-BD、(D)HO-GO-GO、(E)HU-GO-GO的C 1s高解析度XPS

他們研究了以玻碳電極、修飾石墨烯和對照石墨烯為電極時對ORR和HER反應的電催化性能,如圖3所示。石墨烯樣品對ORR的電催化性能均比玻碳電極有較大改善。與未摻雜石墨烯相比,HO-GO-BD和HU-GO-BD均表現出較低的起始電位。Hu-GO-BD在所有樣品中顯示出最低的過電位,這是因為鳥糞中存在其他雜質。

圖3 (A)ORR和(B)HER的線性伏安曲線

綜上所述,他們證明了鳥糞摻雜的石墨烯確實比未摻雜的石墨烯具有更強的電催化作用。作者最後認為,研究人員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其他研究方向上,而不要僅僅局限在越來越複雜的多元素摻雜的研究中。在今後,人們也許可以通過雞飼料來調整雞糞的化學成分,得到的摻雜石墨烯的效果可以進一步提高,鳥糞可以再次高附加值產品,當然,有了如此巨大的優勢,希望人類這一次不要因為鳥糞而引發戰爭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9b00184

本文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轉載時有改動

BioWorld

BioWorld始終致力於報導生命科學領域最前沿、最重要、最有趣的研究進展,目前已有20萬學者關注,現組建生命科學/醫學/科普領域研究生/教授/科普交流群。如需進群,請長按下面二維碼,添加管理員微信。

溫馨提示:添加管理員微信時請備註(姓名/學校/專業/職位, 科普愛好者請備註「科普」,否則不予通過),以便我們邀請您進入相應交流群。

相關焦點

  • 鳥屎+石墨烯=SCI論文?學術期刊灌水何時休
    因為材料學界有大把的石墨烯論文,拿各種物質摻進石墨烯測一測性能提升,就能發SCI……於是作者憋不住了,要吐槽也要去頂刊!要知道,ACS NANO是美國化學協會旗下的頂級期刊,影響因子達到13.903 。
  • 鳥屎+石墨烯=SCI論文,華人學者用實驗數據硬核諷刺論文灌水
    因為材料學界有大把的石墨烯論文,拿各種物質摻進石墨烯測一測性能提升,就能發SCI……於是作者憋不住了,要吐槽也要去頂刊!要知道,ACS NANO是美國化學協會旗下的頂級期刊,影響因子達到13.903 。
  • 用「鳥屎」調侃同行,石墨烯真的是加個「屎」都能發論文?
    而這篇文章卻用最「學術」的方式,戲謔地抨擊了目前在石墨烯合成領域,修修補補的發論文方式。 用鳥屎作為添加物,比非摻雜石墨烯電催化作用更好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石墨烯作為電催化劑的背景。
  • 王炸組合石墨烯+鈣鈦礦,這篇「盤古開天地」的重磅論文撤稿了
    這一發現轟動了科學界,僅僅6年之後,二人於2010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也將石墨烯研究推向高潮。通過WOS檢索,僅在2019年,石墨烯相關論文就多達4萬篇,而鈣鈦礦相關論文,也達到近萬篇。之前有研究發現,在石墨烯中摻雜多種成分可以提高其電催化性能,很快該方法成了學術界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的思維範式,進一步催生了大量相關研究論文。
  • 影響因子38.663,這篇「盤古開天地」的重磅論文撤稿了……
    這一發現轟動了科學界,僅僅6年之後,二人於2010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也將石墨烯研究推向高潮。 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
  • 緣「糞」一線牽:石墨烯摻鳥屎會怎麼樣?
    中文的題目翻譯過來就是」石墨烯裡摻雜任何垃圾都能提高它的電催化性能嗎?是的,你沒有看錯,換句話說,他在石墨烯裡摻了鳥屎。首先他對摻雜海鷗糞的石墨烯和普通石墨烯的性能進行了對比,催化性確實有了提升。然後他將摻雜了海鷗糞的石墨烯進行了元素分析,裡面確實多出了額外的N、S和P元素。最後他還認真的建議可以通過控制餵海鷗不同的飼料可產生元素摻雜比不同的材料。用便宜的鳥糞來摻雜石墨烯比許多複雜的多元素摻雜程序能產生更多的電催化材料,看起來是很戲謔。但無論文章作者的意欲如何,石墨烯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是毋庸置疑的。
  • 北京化工大學:基於3D石墨烯氣凝膠快速響應的壓阻傳感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16.836)上發表了題為「1D/2D Nanomaterials Synergistic, Compressible, and Response Rapidly 3D Graphene Aerogel for Piezoresistive Sensor」的研究論文
  • 加點石墨烯,強度提高2.25倍,低成本碳纖維值得期待!
    但是,在減少汽車排放物和提高燃油效率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加劇了在汽車工業中使用低成本,輕質CFs的需求。當前,超過90%的CFs市場以昂貴的聚丙烯腈(PAN)前驅體為主導,這源於PAN的高碳收率(56%)和大加工公差。然而,超過50%的傳統PAN衍生CFs的成本是由PAN前驅體單獨提供的。PAN的高成本促使人們尋求低成本的前曲體,以實現CFs的新用途。
  • 石墨烯氣凝膠獲得*輕材料金氏世界紀錄
    「我們研發的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各項性能非常優秀,可廣泛應用於柔性驅動器、柔性機器人、傳感器、可變形電極材料、藥物傳輸和投放、超輕隔熱保溫及防護材料等。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方式形成的蜂窩狀平面薄膜,是一種只有一個原子層厚度的準二維材料。
  • 石墨烯氣體傳感器的作用機理
    惰性閉孔吸附像水不誘導石墨烯檢測局部畸變狀態,它們影響石墨烯的電導通過搖勻石墨烯片內或片石墨烯及其基板之間的電子。另一方面,開放細胞吸附物例如NO 2,鹼金屬和滷素有化學活性的;他們可以充當這有助於電子或空穴對石墨和改變其電子濃度為臨時摻雜劑。這些分子結合石墨烯的離子,但與石墨烯條帶雜交弱。另一種吸附物是共價鍵吸附,包括H和OH自由基,它可以形成共價鍵與石墨烯。
  • 「軟模式」與純石墨烯存在聯繫
    純石墨烯是一種二維碳原子晶體,它比鑽石還要堅硬,強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鋼鐵還要高上100倍,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物質。
  • 3D列印新工藝 石墨烯氣凝膠更精細
    好消息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展示了他們新開發的一種 3D 列印石墨烯氣凝膠方案,且其解析度遠高於此前的水準。通常情況下,石墨烯只需要以「單層厚度的碳原子片」的形式出現。儘管其在某些情況下得到了應用,但距離實際投入還很遙遠。
  • 碳基晶片新突破,我國8寸石墨烯晶圓有望量產,性能將提升10倍
    並且該科研團隊已經完成了小批量生產,標誌著我國石墨烯晶圓無論在產品尺寸還是質量上都處於國際「領跑」水平。,科學家們也在尋找一種能夠批量化生產的技術,北京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劉忠範與孫靖宇教授在對非金屬基石墨烯晶圓CVD製備的研究上,發明了一種基於傳熱和氣體流動性質原理的石墨烯晶圓批量化製備方法,每一批次可以生產出30片4英寸的石墨烯晶圓。
  • 科學家研發世界最輕的3D列印結構——石墨烯氣凝膠
    據了解,由法羅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和中國蘭州大學的三位研究員開發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最密集的3D列印結構」。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重量極輕,每立方釐米僅重0.5毫克,放在棉花或花瓣頂都可以,可以製造出就有複雜微觀結構的超輕石墨烯氣凝膠。
  • 北京化工大學潘凱《AFM》:新型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潘凱研究員在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 16.836)上發表了題為「1D/2D Nanomaterials Synergistic, Compressible, and Response Rapidly 3D Graphene Aerogel for Piezoresistive Sensor」的研究論文
  • 合肥研究院成功製備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材料
    應用等離子體研究室科研人員採用H2/Ar混合氣體等離子體在石墨烯上負載納米零價鐵,製備成納米零價鐵/石墨烯複合物。不僅可以提高納米零價鐵的分散性和穩定性,石墨烯還可能強化電子轉移和預濃縮汙染物,將石墨烯和納米零價鐵的優勢相耦合,提高其對於變價態水溶性很高的放射性元素和金屬離子的吸附與還原的協同去除性能。
  • 超輕型雙網的組裝石墨烯氣凝膠及其在選擇性吸油中的應用
    ,這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製備過程複雜化。因此,以一種可行的方法來裁剪原始石墨烯氣凝膠的內部結構,以獲得高性能,對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l-抗壞血酸石墨烯氣凝膠(CLGA)。與傳統水熱還原法製備的石墨烯氣凝膠相比,半胱胺的加入不僅提高了還原程度,而且有助於石墨烯納米片之間形成更多的垂直連接,從而形成更為豐富、尺寸更小的孔。CLGA具有4.2 mg/cm3的超低密度和397.9 m2/g的高比表面積。正如預期的那樣,這種雙網絡結構有效地提高了對各種油和有機溶劑的吸收能力,具有高達310 g/g的優異的吸油能力,CLGA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和油水選擇性。
  • 面向生物電子學的非石墨烯二維材料:從基礎性質到器件應用
    該文系統總結了面向生物電子學應用的非石墨烯二維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生物相容性和製備加工工藝,討論了基於此類材料的生物傳感器、人工神經突觸、仿生驅動器、觸覺傳感器和可穿戴光電/氣體傳感器的工作機理和性能優化策略,並展望了生物電子學領域的機遇與挑戰。
  •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圖1大塊天然膠乳/石墨烯氣凝膠圖片,其類玫瑰花表面的微觀結構以及疏水但粘附水滴性能。加入天然膠乳之後其具有優異的抗衝擊、超聲破壞以及快速光熱轉化能力。近幾年,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石墨烯氣凝膠材料的製備和應用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進展。前期工作中,張建明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石墨烯氣凝膠材料的常壓乾燥製備,並獲得了優異的材料性能(J. Mater. Chem. A, 2015, 19268-19272.)。
  • 常溫發泡法連續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及其AI應用
    團隊與浙江大學體育系彭玉鑫研究員(共同通訊)合作,開發了超靈敏的石墨烯氣凝膠微陣列觸覺傳感器,通過人工智慧算法,石墨烯氣凝膠手指傳感器展現了超出人手的觸覺靈敏度。論文的第一作者為高超團隊的博士生龐凱。該論文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等相關經費資助。工作亮點(1)提出了溶致塑化發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