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在世界各地,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名單通常要長於那些願意(以及能夠)捐獻器官者的名單——部分原因在於一些最需要的移植器官只有在一個人死後才能捐獻。
舉例來說,最近來自英國心臟基金會(BHF)的數據顯示,英國等待心臟移植的病人人數在過去十年裡增長了162%。
現在,距第一次心臟移植手術成功50年後,專家們相信我們可能正在接近一個不再需要器官移植的時代。
來自約翰·雷德克裡夫醫院的Stephen Westaby在接受《每日電訊報》採訪時表示:「我認為在十年以內,心臟移植手術將不再普遍,僅限於那些患有先天性心臟損害的人。因為對於這樣的病人,只有一顆新的心臟才能發揮作用。」
當然,Westby並不是對器官移植挽救的所有生命表現出任何的不領情。相反,他說他是一個「心臟移植的大力支持者」。然而,最近醫學領域的技術進步極有可能帶來可以節省更多時間、金錢,以及挽救更多生命的替代方案。
「我認為心臟泵和幹細胞的結合有可能成為一種很好的替代方案,能幫助更多的人,」Westaby表示。
在各種醫學進步中,飽受爭議卻又繼續彰顯其發展潛力的就是幹細胞的使用。
用於軟骨修復的幹細胞
誠然,幹細胞的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是受限的,儘管相對於科學限制,更多是出自倫理方面的考量。然而,利用幹細胞進行的研究依舊錶明,在實驗室培植器官是可能的,培植出的器官也是可移植的。
與此同時,另一項技術奇蹟——3D列印,也在讓人造器官的生產成為可能。當應用到醫學領域時,這項技術被稱為3D生物列印。在新興技術領域,該技術獲得的成就已經非常可觀。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使用3D生物列印成功列印了一些器官,包括一個甲狀腺、一個已經移植入病人體內的脛骨置換物,以及可以真正跳動的心臟細胞。
雪梨心臟研究所3D列印心臟細胞
所有這些器官都是通過使用改良後的生物墨水而得以實現的。生物墨水是我們有望在接下來的幾年內能看到的諸多進步之一,因為現在有一個致力於推進3D生物列印技術的機構。
其它使生產合成器官成為可能的技術包括一種培養生物人工腎臟的方法,這是2016年的一項研究成果。
Westaby參與了幾個致力於繼續提升這一進程的項目。其中一個項目使用幹細胞修復心臟組織的疤痕,以改善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病人的生活質量。Westaby還致力於為這些類型的外科手術開發更好的硬體設備,包括價格親民的鈦制心臟泵。
諸如3D列印這樣的創新將成為解決器官供體短缺難題的最佳答案。同時,再生醫學的未來是合成器官,這些合成器官可根據病人需要輕鬆、可靠地列印出來,也讓病人能夠消費得起。(編譯:李鑫 原作者:Dom Gal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