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器官時代正在到來,未來還需要器官移植嗎?

2021-02-25 資本實驗室

聚焦前沿科技創新與傳統產業升級

在世界各地,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名單通常要長於那些願意(以及能夠)捐獻器官者的名單——部分原因在於一些最需要的移植器官只有在一個人死後才能捐獻。

舉例來說,最近來自英國心臟基金會(BHF)的數據顯示,英國等待心臟移植的病人人數在過去十年裡增長了162%。

現在,距第一次心臟移植手術成功50年後,專家們相信我們可能正在接近一個不再需要器官移植的時代。

來自約翰·雷德克裡夫醫院的Stephen Westaby在接受《每日電訊報》採訪時表示:「我認為在十年以內,心臟移植手術將不再普遍,僅限於那些患有先天性心臟損害的人。因為對於這樣的病人,只有一顆新的心臟才能發揮作用。」

當然,Westby並不是對器官移植挽救的所有生命表現出任何的不領情。相反,他說他是一個「心臟移植的大力支持者」。然而,最近醫學領域的技術進步極有可能帶來可以節省更多時間、金錢,以及挽救更多生命的替代方案。

「我認為心臟泵和幹細胞的結合有可能成為一種很好的替代方案,能幫助更多的人,」Westaby表示。

在各種醫學進步中,飽受爭議卻又繼續彰顯其發展潛力的就是幹細胞的使用。

用於軟骨修復的幹細胞

誠然,幹細胞的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是受限的,儘管相對於科學限制,更多是出自倫理方面的考量。然而,利用幹細胞進行的研究依舊錶明,在實驗室培植器官是可能的,培植出的器官也是可移植的。

與此同時,另一項技術奇蹟——3D列印,也在讓人造器官的生產成為可能。當應用到醫學領域時,這項技術被稱為3D生物列印。在新興技術領域,該技術獲得的成就已經非常可觀。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使用3D生物列印成功列印了一些器官,包括一個甲狀腺、一個已經移植入病人體內的脛骨置換物,以及可以真正跳動的心臟細胞。

雪梨心臟研究所3D列印心臟細胞

所有這些器官都是通過使用改良後的生物墨水而得以實現的。生物墨水是我們有望在接下來的幾年內能看到的諸多進步之一,因為現在有一個致力於推進3D生物列印技術的機構。

其它使生產合成器官成為可能的技術包括一種培養生物人工腎臟的方法,這是2016年的一項研究成果。

Westaby參與了幾個致力於繼續提升這一進程的項目。其中一個項目使用幹細胞修復心臟組織的疤痕,以改善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病人的生活質量。Westaby還致力於為這些類型的外科手術開發更好的硬體設備,包括價格親民的鈦制心臟泵。

諸如3D列印這樣的創新將成為解決器官供體短缺難題的最佳答案。同時,再生醫學的未來是合成器官,這些合成器官可根據病人需要輕鬆、可靠地列印出來,也讓病人能夠消費得起。(編譯:李鑫  原作者:Dom Galeon)

相關焦點

  • 器官移植需要遵循生命倫理
    從新聞中可看出,兩種器官的成功移植體現出了高精尖的技術,但在身份和倫理認同上卻極具難度。傳統的心、肝、肺等器官移植,身份認同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些器官若移植成功,就會成為這個人的身體組成部分。當然,有時器官移植會改變受者的性格或行為方式,但並不影響受者的個人身份認同。但是,換臉、換生殖器,就可能極大地影響到一個人的身份認同,同時也會陷入一個哲學悖論——特修斯悖論。
  •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正在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
    近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承辦的器官移植管理培訓班總第五期在上海舉辦。活動期間,多位專家和移植醫生、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的器官移植事業已經走向法制化、規範化、科學發展的軌道,器官移植政策以及器官移植醫療質量正在不斷完善和提升。
  • 把豬的器官移植給人類是否能成為未來
    異種器官移植,是要把豬的器官移植給人嗎?這能行嗎?為什麼要這麼做?一、把動物的器官移植給人用?為什麼研究這個?科學家們又為什麼選擇了豬?我國每年有數十萬患者在苦等器官移植,甚至在等待的過程中迎來死亡。有些器官、臟器有嚴重損傷、功能衰竭的患者,只能期待通過器官移植來獲得新生。然而,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眾多,光靠自願者捐贈的器官是遠遠不夠的。有數據表明,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但每年能成功進行的器官移植手術僅約2萬例,器官移植供需間的巨大鴻溝,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是全世界國家都正在面臨的嚴峻問題。
  • 評論:換頭還是換人 頭顱移植術屬於器官移植嗎?
    評論:換頭還是換人 頭顱移植術屬於器官移植嗎?>   原標題:換頭術屬於器官移植嗎
  • 3D列印能解決移植器官短缺問題嗎?|3d列印|移植器官|血管|3d生物...
    該技術能否解決移植器官短缺問題呢?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利用3D印表機來製造替代性人體器官。不過,雖然該技術的種種可能性令人興奮,但現在已經有人擔心它會讓人類「扮演上帝的角色」。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埃裡克·加藤霍爾姆(Erik Gatenholm)第一次看到3D生物印表機是在2015年年初。
  • 器官移植費用高昂讓患者望而卻步
    參會的各方專家坦言,儘管中國器官捐獻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高昂的自付費用仍讓部分患者望而卻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葉啟發教授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全國適用的器官移植服務收費標準正在起草和制定中。黃潔夫也透露,目前,相關部門正在推進將腎移植率先納入醫保,促進器官移植收費「透明化」。不僅如此,至2020年,我國器官移植示範醫院有望增至300家,成為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
  • 向死而生:紅會專家解讀器官移植基本常識
    這裡面有太多的好奇,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感恩,也有太多公眾對於器官捐獻和移植的疑問待解,對於尚處於神秘地帶的器官移植工作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科普機會,對於我們每個人生命的延續和未來,又何嘗不是一次科普的機會?
  • 異種器官移植:人面「獸」心時代來臨
    異種移植,是將某一種屬個體的器官或組織移植到另一種屬個體的某一部位。眾所周知,人類來源的器官供應處於嚴重的「供不應求」狀態,因傳統觀念影響,我國器官捐獻率在主要大國中更是出了名的低,使得移植器官短缺的問題雪上加霜,並進一步導致了器官黑市買賣等各種社會問題。但是,目前,器官移植依然是很多惡性疾病的最終解決方案。
  • 巴西:器官移植政府全額「埋單」
    目前巴西可以實施組織移植的醫院一共有大約1000家,其中能做器官移植的有200多家。所有做器官移植手術的醫院都必須首先獲得巴西衛生部頒發的資格證書,否則就要受到嚴厲處罰。 記者:在這些器官移植手術中,哪種器官移植難度最大? 鮑爾巴:肺部移植的難度最大,因為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同時必須呼吸,這樣就增加了術後感染的可能性,我們正在努力研究這個問題的更好解決辦法。
  • FDA批准轉基因豬,未來還能解決器官移植難題?
    日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將基因工程豬用於食品和醫療產品,由 Revivicor 醫療公司開發的豬,未來可用於生產藥物、提供移植器官和組織,以及生產對肉類過敏者更安全的肉類,這種豬,也就說我們常說的轉基因豬。FDA 研究專員史蒂芬・哈恩(Stephen M.
  • 黃潔夫:我國將成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但有大量器官浪費|器官移植...
    今天,由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北京朝陽醫院等單位主辦的2020器官移植科學論壇在京開幕。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稱,希望到2023年,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器官移植大國。按照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我國器官移植要逐步發展到一年5萬例的規模。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權威發布廣東器官移植醫療機構...
    會上發布了《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記錄了2019年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相關數據。   肝腎移植等待者數量多   大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賀勝介紹,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國已累計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超過3.3萬例,捐獻大器官超過9.3萬個。2019年,中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 器官移植《異種克隆計劃》前瞻[多圖]
    《異種克隆計劃》的遊戲劇情就是以器官移植為主題,為了讓玩家更能全面了解這款遊戲的故事情節,筆者認為有必要詳細的交代一下事情的原由。1997年5月24日,器官不足已經成為未來21世紀的一個重大問題,在第二次世界大會上,「捐贈和移植」(Donations and Transplants)組織公布了這方面統計的一些驚人的數據,Xirix生化科技實驗室的沃爾特·瓦爾特博士(Dr.
  • 終有一天,或許我們不再需要器官移植
    移植技術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現在又有哪些新突破?移植,好像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事實上在20世紀50年代,只能出現在科幻小說中。全世界的醫生都認為完全不可能實現。仔細想想,人體是多麼複雜的一個系統。器官能從一個人的身體裡拿出來,移植到另一個人的身上,而且這個器官還能重新啟動。
  • 中國器官移植現狀:有錢的等器官 沒錢的放棄
    中國的器官移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缺器官,缺醫生,也缺醫院。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者實際人數為兩萬多人,而全國只有幾百位器官移植醫生,能夠開展的手術在1萬例左右。具有器官移植手術資質的醫院只有169家,其中肝移植70多家,腎移植90多家,心臟移植的20家,肺移植的還不到20家。
  • "沒有規矩"道德倫理難容 器官移植立法迫在眉睫
    第二天就給六個病人實施移植手術,第三天、第四天,六個瀕死的人都活了。一個姑娘的臟器救活了六個人。我後來又去看那個姑娘,她躺在病床上,在燈光的照射下,臉上泛著光,似乎還在微笑。」  我國器官移植技術的開展較國外晚,但進展很快。而在立法領域,我國還遠遠落後於世界發達國家。
  • 異種器官移植之路還有多遠?
    2017年,當世界首批消除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基因編輯「豬1.0」誕生時,領銜該研究的美國eGenesis公司聯合創始人楊璐菡告訴新華社記者,希望將來「在中國建立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機構,致力於為中國病人研發異種器官移植的治療手段」。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死刑犯器官不能被任意剝奪
    關於小奧捐獻事件  北青報:小奧是第一個給中國公民捐獻器官的外國人嗎?  莊一強:迄今為止,有兩位外籍人士在中國逝世後捐獻器官,小奧算是第二個,去年,還曾有一位美國人,在北京兒童醫院去世後捐獻器官。  北青報:既然不是首例,「小奧事件」為何引起這麼大的反響,甚至還上升到外交層面?
  • 器官移植的成功,從皮膚開始丨展卷
    本文節選自本書第四章,作者講述了自己學生時代採集死者皮膚的經歷,並由此介紹了這項工作的偉大之處——發現獲得性免疫耐受現象,從此使異體器官移植真正成為可行的技術。有的時候,我們會到得很早(或者有的器官採集團隊遲到了),我們會參加器官移植團隊的手術。這些團隊從全國各地飛過來,帶著心臟、肺臟、肝臟、腎臟飛回去。受體患者正在各自的醫院裡等待著,想知道今夜是不是自己的「救命之夜」。我記得自己當時想著,要是能跟他們一起飛回去,看著剛獲取的器官被移植到接受者身上,該有多酷啊。我把它想像成了一場冒險。
  • 異種移植:豬的器官「得天獨厚」
    「如果異種移植能從基礎研究推廣到臨床研究,乃在未來大規模臨床應用,則可能讓數以百萬計的病人有希望重獲新生。但和所有新技術一樣,它也有自己的風險,如免疫排斥、傳染病風險等。因此,需要各方達成共識,做好技術、倫理等全面保障,將風險降至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