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在光動力協同小核酸藥物抗腫瘤方面取得進展

2021-01-15 網易

2021-01-11 09:33:58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近期,北京理工大學黃淵餘課題組在小幹擾核酸(siRNA)和光動力療法(PDT)聯合治療肝癌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ROS-Activatable siRNA-Engineered Polyplex for NIR-Triggered Synergistic Cancer Treatment」為題發表在頂級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8.758)上。該工作第一作者為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張萌潔,通訊作者為北京理工大學黃淵餘研究員。

  作為RNA幹擾(RNAi)的主要類型,小幹擾RNA(siRNA,小核酸)是未來生物製藥領域的新興代表性技術之一。目前全球已有3種siRNA藥物獲批上市(Onpattro、Givlaari、Oxlumo)。但siRNA藥物需要進入到細胞質才能發揮作用,如何高效入胞、並進一步高效從內涵體中逃逸到細胞質,是十分重要而挑戰的科學問題。光動力療法(PDT)是指利用光敏藥物和雷射治療特定疾病的一種新方法。在氧氣存在的情況下,用特定波長照射病變部位,能選擇性地使病變組織的光敏藥物活化,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活性氧(ROS)可對目標組織及細胞進行殺傷,實現治療。同時,有研究表明ROS可提高細胞膜和內涵體膜的通透性,這將有利於siRNA藥物入胞和內涵體逃逸。

  

  圖1 PPTC/siRNA作用機制示意圖及研究思路

  基於以上考量,該研究設計了一種聚乙二醇(PEG)修飾、ROS響應的陽離子聚合物PPTC,該陽離子聚合物可高效負載抗RRM2基因的siRNA藥物,形成穩定、均一的PPTC/siRRM2納米藥物體系。RRM2是一種脫氧核糖核酸酶還原亞基,與多種癌症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沉默RRM2可促進腫瘤細胞發生凋亡。該複合物進入到細胞後,在近紅外光的照射下能有效降解聚合物、產生ROS,ROS可破壞內涵體膜、促進內涵體逃逸,同時破壞細胞膜使腫瘤細胞發生凋亡。而進入胞質的siRNA抑制RRM2的表達,可有效阻止癌細胞增殖,從而從「促凋亡、抑增殖」雙角度實現協同抗腫瘤治療(圖1)。

  

  圖2 PPTC/siRNA複合物在細胞水平的效應和機制研究

  研究人員首先在肝癌細胞上轉染該小核酸藥物體系,雷射共聚焦顯微鏡(Confocal)結果顯示,該體系可高效進入到細胞中;且相比於未光照組,經光照處理後,siRNA的內涵體逃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圖2A)。生物電鏡(BioTEM)的研究證明,該體系經光照後產生的ROS,可有效提高細胞膜通透性,並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圖2B)。

  

  圖3 PPTC/siRNA在CDX和PDX腫瘤模型中的藥效研究

  進一步,研究人員在小鼠上分別建立了肝癌細胞系異種移植的CDX模型(圖3A-C)和肝癌患者癌組織異種移植的PDX腫瘤模型(圖3D-F)。研究表明,在這兩種腫瘤模型中,PPTC/siRNA藥物體系均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促進癌細胞凋亡。值得注意的是,數據證明該藥物體系表現出良好的光動力與siRNA治療協同效應,相比於單獨使用siRNA或單獨進行光照處理,二者聯合可顯著提高RRM2的基因沉默效率,提升小鼠腫瘤生長的抑制效果(圖3A-B)。同時,該複合物在細胞和動物體內都展現出了良好的安全性。

  該工作為如何提高siRNA藥物的遞送效率(進入靶細胞、逃出內涵體到達胞質)提供了新思路,並為近紅外光觸發的小核酸藥物和光動力協同抗腫瘤治療提供了示例。

  來源:北京理工大學

  https://dx.doi.org/10.1021/acsami.0c06614

  「在看"一下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類抗腫瘤藥物研發獲進展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是抗腫瘤藥物的一個熱門靶點。
  • 新一代腫瘤藥物革命的出現——納米藥物
    該納米粒不僅能夠克服缺氧相關的輻射抗性,還可以改善腫瘤微環境,協同提高腫瘤治療效果。 納米粒增強放療後,可產生較強的體內免疫刺激作用。 納米粒與白細胞分化抗原CTLA4阻斷劑聯用後能夠完全消除原發腫瘤並抑制轉移,延長全身擴散腫瘤小鼠的生存期,誘導強烈的免疫記憶,抑制癌症復發。
  • 抗腫瘤藥物現狀及其趨勢
    中國作為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雙高的新興市場,由2010年的430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850億元,複合增長率為14.6%。抗腫瘤藥物不斷取得發展和突破20世紀40年代以前,腫瘤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主要以手術切除和放射治療,但是無法完全消除體內的腫瘤細胞,治療後復發率高。
  • 顯著進展!中國科研人員提出新策略,這一治療方法可降低腫瘤復發率!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生物醫學影像與應用研究所吳道澄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新的PTT/PDT協同治療腫瘤的策略,在降低腫瘤復發率上取得了顯著進展。該研究成果是吳道澄教授課題組2019年發表光熱療治療腫瘤復發後,在降低腫瘤復發方面又一重要成果。該成果也是博士生王雅繼2019年第一作者發表"聚多巴胺長循環納米藥物腫瘤治療體系"後的又一突破性工作。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項目的資助。西安交通大學分析測試中心為本工作提供了大量測試表徵支持。
  • Patisiran獲批上市 「沉默」的小核酸藥物曙光乍現?
    而基因沉默則是另外一項與基因相關的技術,本文將小核酸藥物、市場規模、主要參與者等方面予以介紹。1、Patisiran獲批上市,小核酸藥物曲折中前進2018年8月10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了首個基於RNA幹擾(RNAi)機制的新藥Patisiran,為siRNA藥物的批准開闢了先河。
  • 為深部腫瘤診療提供新方案 上海光機所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研究獲進展
    東方網記者解敏3月29日報導:光動力療法是一項用光敏藥物和雷射活化治療腫瘤疾病的一種全新方法。近期,上海光機所團隊在雙光子光動力治療技術的實驗研究中取得新成果,有望應用於深部腫瘤治療。這一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Nanoscale[Nanoscale, 2019, 11, 3386]上。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雙光子光動力療法治療深度腫瘤獲進展—新聞...
  • 抗腫瘤藥物市場增長迅速
    一是全球發病率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腫瘤診斷藥物和治療藥物需求旺盛;二是全球腫瘤死亡率雖然逐年降低,但是腫瘤治療具有特殊性,患者需要全程接受科學正規治療以延緩腫瘤進展或防止腫瘤復發,而死亡率降低意味著患者長期治療的概率增加,由此對治療藥物的需求增加。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學科前沿 | 協和藥物研究所許恆、陳曉光研究團隊在靶向PI3K通路新藥發現方面取得進展
    磷脂醯肌醇3-激酶(PI3K)是細胞內重要的信號轉導分子,對腫瘤的發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靶向PI3K是當前抗腫瘤藥物研究領域的重要方向。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許恆、陳曉光團隊近期在該領域取得了研究進展,在藥物化學權威期刊發表系列論文。
  • 蘇州納米所新型納米載藥體系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它的主要優點包括:(1)能夠顯著提高靶區的藥物濃度,從而改善藥物的利用率和治療效果,並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2)提高難溶性藥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3)將藥物分子靶向遞送至特定的細胞或器官;(4)可遞送細胞難以攝取的生物大分子藥物(如核酸、蛋白質)至細胞內的活性部位。因此,新型納米載藥體系是目前納米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上海光機所在雙光子激發的光動力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日前發布消息稱,上光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期在飛秒雷射激發的雙光子光動力治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利用800nm近紅外一區生物光學窗口的飛秒雷射開展了雙光子螢光顯微成像和活體成像的研究,在實驗室實現了成像導航下的深度腫瘤的診療。
  • 北理工在雙異價摻雜半導體納米材料可控制備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團隊利用表面空位成功克服離子交換反應當中的動力學勢壘,創新性提出了新的合成方法,在製備雙異價離子摻雜半導體納米晶/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Unique Cation Exchange in Nanocrystal Matrix via Surface Vacancy Engineering Overcoming
  • 細胞免疫療法CTL-019獲推薦 抗腫瘤藥物市場取得重大突破
    原標題:細胞免疫療法CTL-019獲推薦 抗腫瘤藥物市場取得重大突破   抗腫瘤藥物市場取得重大進展。
  • 淮安市一院納米藥物載體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腫瘤納米藥物組在抗腫瘤納米脂質體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實驗室人員以天然蛋黃中的脂質為基礎,製備了可有效遞送化療藥物、核酸製劑等的納米藥物載體(蛋黃脂質衍生的納米載體,EYLNs)。該載體大約50nm,可高效內化腫瘤細胞;因該載體代謝來源天然,不會產生機體毒性。
  • 國家納米中心丁寶全團隊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研究員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基於鹼基互補配對的核酸自組裝體系可被設計成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狀的納米結構,同為核酸的各類基因治療藥物也可以通過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進行共組裝,從而使得構建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治療系統成為可能。前期工作中,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多功能核酸納米結構遞送基因治療藥物領域已獲得一系列進展(J. Am. Chem.
  • 下一個「千億級」市場,「小核酸藥物」產業有望迎來爆發?
    目前,已經小核酸藥物已有多款藥物獲批,並且在商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目前,從治療領域來看,小核酸藥物研發的重點治療領域包括杜氏肌營養不良、腫瘤、囊性纖維化等各類疾病。由於小核酸藥物兼具基因修飾和傳統藥物的雙重特點,故未來將在多個領域有所覆蓋,預計在基因遺傳性疾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領域中將有突出表現。
  • 深圳大學在基於AIE分子對腫瘤光熱治療及抗菌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divAbstract2. 1+1+1>3協同策略,增強光動力治療光動力療法(PDT)長期以來被證明是一種強大的癌症治療方式。然而,PDT是單一的,並已成為刻板的近年來。因此,探索獨特的PDT方法的需求很高,但仍然是一個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