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構想

2020-12-05 鄧如山

我們所在的宇宙是一個二維全息圖像揭示的世界嗎?假如全息信息圖像的集合表明了物質的實在性,那麼對宇宙的描述也許比人們的想像簡單得多,僅需更少的時空維度。物理數學家通過一種計算模式顯示,數學技巧不僅是主要的描述宇宙物理特徵的工具,而且它表現了宇宙物質和時空的基本性質。沒有多少懷疑,我們的宇宙空間由三個維度組成、宇宙時間由一個維度組成,宇宙時空由四個維度組成,然而,四維度宇宙是人們看到的真實世界嗎?過去的二十年,理論物理學研究取得的豐富成果挑戰了四維宇宙時空的信條。全息宇宙原理確定了數學的可能性,我們的宇宙比思維的「表象世界」少了一個維度。三維、或四維宇宙在巨大的宇宙視界層面也許由二維時空構成。

直到現在,宇宙全息原理僅在負彎曲效應的奇異空間得到研究,新奇的理論視角激發了科學家研究數學和物理學的熱情和興趣,然而,負彎曲空間與我們可觀測的宇宙空間非常不同。維也納科技大學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支持了全息原理的主要觀點,全息原理甚至在平坦的宇宙時空形態同樣適用。人們從信用卡和銀行支票的使用了解了一些全息圖像概念,全息時空僅含有兩個空間維度,卻展示了三個空間維度的實在性物體,我們的宇宙也許具有全息時空維度的特徵。

維也納科技大學的研究員丹尼爾·格呂米耶解釋說,1997年,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塞納提出了一種獨特見解,引力理論和量子場理論存在一致性關聯,引力理論表現為彎曲的反德西特空間,量子場理論相應缺少一個空間維度。科學家用三維空間理論描述了引力現象,量子化的粒子行為則以二維空間理論進行計算,兩種計算結果相互映射,非常一致性的對應令人感到吃驚,好像人們從天文學教科書發現的方程式應用到了CD音像碟片的修理。一致性的物理方法十分成功,直到現在為止,數萬篇在學術雜誌公開發表的論文涉及到馬爾達塞納研究的「AdS-CFT-一致性」。

全息理論在平直空間的一致性對於理論物理學而言極為重要,但是,這種一致性似乎與我們的宇宙沒有太多關聯,顯而易見,我們不會生活在一個奇特的反德西特空間,它的十分奇特的性質被數學家定義為負曲率空間,任何物體假如以直線的方式拋過去,它們最終將會反彈回來,人們觀測不到這般「任性」的宇宙,相反,我們的宇宙在超大尺度上顯得相當平直,時空的數學曲率為正數。

馬爾達塞納懷疑「一致性原理」是否符合我們的真實世界,為了檢測原理的猜測或假說,不得不建立引力理論,而引力理論不要求存在奇異的反德西特空間,它只適合平直的宇宙空間。三年以來,馬爾達塞納和維也納科技大學的同事一直在研究一致性原理,共同的合作者來自愛丁堡大學、哈佛大學、位於普納的印度科學和教育研究所(IISER)、麻省理工、京都大學。馬爾達塞納目前和印度、日本的同事在《物理學評論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首次證實了「一致性原理」在平直空間的有效性。馬爾達塞納解釋說,如果平直空間的量子引力在標準量子理論的基礎上得到了全息理論的描述,那麼量子引力的物理量可以在兩種理論的基礎上計算出來,量子力學特別的一個關鍵性特徵——量子纏繞必然在引力理論中得以呈現。

量子化的粒子纏繞不能進行單個的描述,它們形成了單一的量子整體,即使它們相互遠離同樣如此。在量子學體系有一種被稱之為「糾纏熵」的纏繞度測量方法,馬爾達塞納和阿兒瓊·巴格奇、儒庒尼爾·巴蘇、馬科斯·利格列爾共同合作,他們試圖證明,「糾纏熵」在平直時空的量子引力和在低維度量子場理論中存在同樣的值。馬爾達塞納解釋說,計算證實了他們的假設和猜想,全息原理適合平直的空間。維也納科技大學的馬科斯·利格列爾解釋說,這是在我們宇宙產生的一致性的有效證據。他們甚至在引力理論的基礎上討論量子信息和糾纏熵,十分令人吃驚,僅在幾年之前,「天方夜譚」的研究方式似乎不可思議,他們現在使用一致性理論的工具檢測全息理論的有效性,檢測結果令人印象深刻,它是一種可行的方法。然而,我們真的生活在一個全息宇宙?存在日益增加的證據,我們所在宇宙的一致性原理十分有效。

(編譯:2015-4-29)

相關焦點

  • 在世界中行動:黑格爾的行動構想
    作為典型的行動之一,道德行動的存有成了康德道德哲學的起點,否則的話,有道德哲學,卻沒有道德行動,這將是一個太過荒謬的事情。而道德行動的存有則源於如下兩種事實中的後一種事實:「自然的每一個事物都按照法則發揮作用。惟有一個理性存在者具有按照法則的表象亦即按照原則來行動的能力,或者說具有一個意志。」
  • 叔本華說的「意志」是意識還是物質?
    叔本華的「意志」既非意識,也不是物質,更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說的什麼「意志力」。那麼,叔本華說的「意志」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如果你對康德哲學有所了解,或者學習過佛教的唯識論,這個問題就很好了解了。因為叔本華的意志是一個本體論的概念,相當於康德的「物自體」、「自在之物」,或者佛學裡邊的第七識。想要詳細討論這個問題,可以寫一本書了。在這裡,我可以簡單解釋一下。
  • 從數據到哲學,漫談表象生活背後的思維世界
    不久前,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於上海落下帷幕,再一次讓我們每個人覺得自己距離未來AI世界又近了一步。因為數據就是資源,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來源。數據的智能讓我們預見了未來的無限發展,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帶來的美好前景,讓人有理由相信作為人工發展基石的數據是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組成。對數據及其帶來的變革,其實在早些年前就被奧地利數據科學家舍恩伯格洞察到了。
  • 先驗之光或超越表象世界的創造力——朱春林油畫之於當下的意義
    我們完全可以拿它來撬開畫家們所創造的藝術世界及其藝術世界背後所隱藏秘密世界的一角。這語言和空間思維的轉換,對我理解和解讀朱春林的藝術,同樣提供了一種啟示性的幫助——朱春林是一位一直令我沉醉而留連忘返的藝術家,卻因對他的作品表象下的世界缺乏某種穿透式的理解和把握而苦惱。從其純粹的藝術表象上看,理解他的藝術幾乎不存在任何難度,甚至是流暢而具有視覺美感的。
  • 叔本華的迴響:「自由意志」究竟存在與否?
    根據19世紀哲學家亞瑟·叔本華的理論,自由意志是一種自然法則,來源於超個人的意志,而非來自於自然法則。感知的意志狀態是人類思維與世界的基礎。叔本華的觀點儘管常常被所謂的專家錯誤理解和錯誤解讀,但如果能夠理解到叔本華所言實質的話,能幫助我們將貌似衝突的知識地圖連接成片,調和自由意志與看似確定的自然法則。
  • 主張意志是宇宙的本體、意志高於理性的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哲學
    主張意志是宇宙的本體、意志高於理性的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哲學。認為意志是整個世界的基礎,是終極的實在,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現,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認為:運動變化是不可能的。為了論證他的觀點,芝諾提出了四個悖論,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阿基裡斯追不上烏龜」。
  • 人是否有自由意志呢?
    首先,人若是具備自由意志,那麼身處的世界必定是無限的,有限的世界一切都依自然規律而變化,是因果鏈條上的一個環節或者結果,沒有什麼偶然性的東西;所以自由意志只能出現在無限的世界當中。實有的世界為有限的世界,那麼無限的必是非實的。
  • 意志支配著的世界
    瀏覽一個東西,如報刊、美文、詩句等等,或多或少,我們了解到了一種信息,更明確的說或許是一種思想,一種意志。我有一問,文字的組成經我們瀏覽形成了一種意志,那麼文字本身代表著什麼?周圍世界,鮮花、陽光、椅子、板凳…好像沒文字不能表述的東西,而即使是抽象如詩文,晦澀如哲學也有文字加以描述。
  • 我們確定性的宇宙中存在自由意志嗎?
    每個小零件的行為都遵循一組已知規則,因此,從理論上講,只要了解有關初始條件的所有知識,你就應該能夠確定甚至是龐大體系的結果(例如人或世界或任何你有的東西)。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首先,你不會去確定任何系統中每個粒子的精確位置,就像一個人一樣大,即使你可以,宇宙也在不斷地堆積更多的東西。現在,環視下四周,看見了任何東西在堆積嗎?但這已經發生了。
  • 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世界的無限可能
    我們必須相信自由意志,我們別無選擇。——艾薩克·辛格2004年,普林斯頓大學的約翰·康威和西蒙·柯辰證明了自由意志定理。這個定理如下:如果存在有自由意志的實驗者,那麼基本粒子也有自由意志。那麼,真的有所謂自由意志麼?如果未來可以預測,那就意味著某種程度上一切已定在在皆定,一切都是時間中事的宿命論!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雲!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追尋?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唯心造!一切現象都是心中幻象!外在一切都是內心的投射!盡人事聽天命!什麼是定數,什麼是變數?找到那循去的一?
  • 多米諾骨牌與自由意志
    物理學定律表明,如果某事發生了,必由其之前的事引起,一路可以溯源至宇宙大爆炸。 即萬物皆有因。 例如有個場景,看似你有AB兩個選擇。
  • 哲學世界中存在一個「物自體」,看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怎麼說
    在叔本華看來,自在之物不可能作為現象的基礎,而又不能被認識。既然現象是作為自在之物的顯現,那麼,自在之物也就隨著現象的顯現而一同顯現了。在康德的批判哲學裡,先驗的知識只能對是現象世界認識。 叔本華認為,物自體必定在經驗的世界之中表達了其內在的本性和特徵。
  • 康德善良意志學說利弊分析
    康德善良意志學說利弊分析 2016年03月22日 08:2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楊澤浩 字號 內容摘要:康德的道德哲學以善良意志作為出發點,由對善良意志的分析,逐步引出義務
  • 自由意志和真實的力量
    最初,造物主為體驗祂自身,創造我們所在的宇宙和無數靈魂,一起開拓並豐富這個宇宙。並且,造物主賦予了每一位靈魂最珍貴的禮物 - 自由意志。正是因為有了自由意志,使得每個靈魂都能以自主的方向和意願探索這個宇宙,完全的自由。
  • 作為實現第二宇宙文明的標誌,人類距離戴森球還有多遠?
    戴森球作為一種未來的高科技能源收集方式戴森球最早是由愛因斯坦的助手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這是一種大膽的構想,而現在,這種大膽的構想更是被人類當成了第二宇宙文明實現的標誌。不過人類距離戴森球這種想像中的能源獲取方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麼戴森球在未來是否有變為現實的可能?人類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真正擁有戴森球呢?我們要從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說起。
  • 作為實現第二宇宙文明的標誌,人類距離戴森球還有多遠?
    戴森球作為一種未來的高科技能源收集方式,其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提出了。戴森球最早是由愛因斯坦的助手戴森在1960年提出的,這是一種大膽的構想,而現在,這種大膽的構想更是被人類當成了第二宇宙文明實現的標誌。不過人類距離戴森球這種想像中的能源獲取方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熱寂」「大撕裂」「宇宙永動機」,哪一個是宇宙的結局?
    要談宇宙的結局,首先要談宇宙是什麼? 第一種:主流的說法,宇宙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包括暗物質及暗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
  • 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西部世界》關於自由意志的討論《西部世界》第三季播完之後就曾經給大家說過,我準備跟大家聊一聊貫穿了整整三季的人類「《西部世界》劇照照理說,自由意志論出現的這麼早,為什麼到現在播出的美劇《西部世界》當中,還會存在以自由意志為論點的劇情呢
  • 揭示潛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實世界
    也向我們展示了,經濟學能夠為我們帶來的洞察世界的能力。《魔鬼經濟學》向我們揭示了那些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實世界。這本書暢銷數十國,是大眾經濟學的經典著作,受到了亞馬遜、《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全球各大媒體的推薦。究竟生活中還有哪些我們意想不到的真相呢?
  • 叔本華論生命的本質、意志、智慧和死亡的輪迴!
    因為對生存的本質(意志)而言,個體與種族之間並無任何區別,而是一體的兩面。在此,必須特別強調:現象與本質二者是無從比較的,換句話說,表象世界的法則完全不適用於物自體(意志)的法則,甚至可說兩者根本對立。茲以死亡的反面——動物存在的發生(生殖行為)為例略加說明,讀者或可瞭然於懷。生殖行為是意志最直接和最大的滿足,但它只是盲目衝動之下的肉慾工作,在通過了意志的自我意識下,輕易的形成有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