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讀懂新時代
再次,對新時代的認識,除了包含對客觀事實表象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要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把握其中各種問題之間的關聯、掌握內在複雜的矛盾,洞悉事物之間帶有一般規律性的特徵。17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對資本主義時代作出科學判斷的同時尋找到探索人類歷史的鑰匙,即歷史唯物主義。這與他們嫻熟運用哲學思維展開對時代分析密切相關。可以說,哲學是分析現實、洞悉時代本質及其基本特點的科學思維方式。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好傳統,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不同發展階段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寶貴經驗。
-
黑格爾對於哲學自身的界定
黑格爾稱「哲學不似別的科學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為其對象」。這裡所說的表象,德文為「Vorstellung」,英譯為「act of creating a mental image which does not literally exist」,意為「創造一個不真實存在的精神性圖像的能力」。德國古典哲學所說的「表象」就是指意識所直接認識到的東西,一切在意識面前自然顯現的東西。
-
先驗之光或超越表象世界的創造力——朱春林油畫之於當下的意義
我們完全可以拿它來撬開畫家們所創造的藝術世界及其藝術世界背後所隱藏秘密世界的一角。這語言和空間思維的轉換,對我理解和解讀朱春林的藝術,同樣提供了一種啟示性的幫助——朱春林是一位一直令我沉醉而留連忘返的藝術家,卻因對他的作品表象下的世界缺乏某種穿透式的理解和把握而苦惱。從其純粹的藝術表象上看,理解他的藝術幾乎不存在任何難度,甚至是流暢而具有視覺美感的。
-
哲學問題的特質——日常生活的「三個問題」與哲學的「三個問題...
「你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也經常被幽默化為哲學問題,體現著人們普遍對哲學的「熟知」。哲學家們通常也都會孤獨地追問與此類似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那麼,哲學家的「三個問題」與日常生活中人們的「三個問題」到底有什麼區別?不同於常識與「科學」中的人們,哲學家何以成為哲學家?哲學為什麼是哲學?對於大多數人甚至專門從事哲學的人來說,仍然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
科普:量子力學只是表象?你可能真的誤會了
老郭在自媒體平臺上主要做物理學的科普,自然會涉及到量子力學方面的話題。在這些文章的評論區內,經常會有小夥伴留言說——量子力學只是表象。這就是本文要與大家講述的話題:我們應該如何認識量子力學中的表象?一、物理學與表象表象是一個人對已經經歷過的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應。每個人都會在生活中形成許多與物質和物質運動相關的表象。
-
全息信息漫談合集~嘗試哲學和科學統一思考
導讀筆者從邏輯推理和現象推理嘗試全新視角:把東方/西方宗教及哲學和當代物理前沿理論聯繫起來,匯總一個理論,主要在探索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整合後的統一理論方向,希望給讀者有所啟發和激發靈感,以下分成五個部分來討論!全息信息漫談一(東西思維方式都是一葉障目,不知全貌!)
-
革命時期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
政治上的反動滯後和經濟上的發展進步都對這一時期德國的思想文化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哲學與史學: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德國古典哲學到哲學大師黑格爾時發展到了頂峰。黑格爾出生於斯圖加特,1788年進入蒂賓根大學學習神學。1801年他來到其好友名哲學家謝林所在的耶拿大學,在那裡第一次發表論文《費希特與謝林哲學體系的差異》。
-
哲學思維的三大特點
哲學思維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學的抽象性是一種「形而上」的,將人類的抽象能力發揮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無限」的抽象;批判性是哲學思維對命題和對象進行帶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哲學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頭不僅僅是「對外」的,即針對一切外部對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時也是「對內」的,即針對批判著的思想自身。
-
什麼是純粹哲學?它對我們的思維或認識有何幫助?
現今,我們的生活或思維中出現了很多「類哲學」,美其名曰「生活哲學」或「人生哲學」,有的全是那種哲理小故事,有的是那種大道理的說教,甚至有的把哲學降低為了一種「類心靈雞湯」,已經全然脫離了「哲學」最本真最原初的面貌,遠離了「哲學」這門學問所提出的基本問題和基本要求,今天在這裡,就為大家澄清下,什麼是
-
為什麼學哲學的人在境界上很深邃,在生活中卻很幼稚?
哲學家會反問他:你為什麼那麼幼稚,讓自己停留在表象、虛榮的世界裡,卻不去審查自己追求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價值,值不值得去那麼拼呢?哲學家不會被問住,因為他們基本都有極強的邏輯思維和淵博的知識累積,但精英和或普通人卻會被問的啞口無言,不得不思考哲學家所說的話,反思這些話背後所蘊藏的深層含義。
-
揭示潛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實世界
他從數據的角度,為我們揭開了這一現象背後,真正的原因。也向我們展示了,經濟學能夠為我們帶來的洞察世界的能力。作者在書中,還通過數據分析和經濟學的手段,為我們揭開了許多事件背後的真相:三K黨是秘密幫會,喜用密令暗號和間諜手段,但其真正的力量卻來自其在民眾中間悉心營造的恐慌情緒。
-
世界上著名的哲學名著有哪些,中國著名的哲學著作有哪些?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世界觀是關於世界的本質、發展的根本規律、人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係的認識,方法論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是世界觀的功能,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特質 宣講家網評論
於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學中仍然獨立存在的,就只有關於思維及其規律的學說——形式邏輯和辯證法。其他一切都歸到關於自然和歷史的實證科學中去了。」這種世界觀不同於以往舊哲學之處就在於它是對近代哲學所謂「科學之科學」的否定和揚棄,是對於古代哲學世界觀的「復歸」——一種新的更高級的世界觀的形成。哲學的發展史是從樸素直觀的世界觀到形上學的總匯和純思辯哲學(對統一的世界觀的否定),再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歷程。
-
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
叔本華的主要著作有《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論視覺與顏色》《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自然中的意志》《論意志的自由》《論道德的基礎》《倫理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附錄與補遺》等。在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同時成為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
從康德到康定斯基:抽象藝術為什麼必然會成為可能
康德認為人是無法真正觸及到外在的事物,而只能通過我們的感官能力獲取事物的一些表象。就好比我們的思維創造了一個世界,外界事物的表象,經由我們的感官,投射在這個世界裡,我們只能認識這個思維世界中的東西。聽起來很難理解,但舉個例子就很清楚,比如看到的紅色玫瑰,真的就是紅色玫瑰麼?換個角度想,如果一個視力正常的人和一個色盲的人看到的會是一樣的玫瑰麼?
-
辯證法:不是工具,而是哲學本身──評《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
正如南開大學哲學院王南湜所言:「在中國哲學界,說到對辯證法的研究,人們不會不首先想到孫正聿教授。」 近日,繼《理論思維的前提批判》《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馬克思辯證法理論的當代反思》《哲學:思想的前提批判》之後,吉林大學資深教授、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孫正聿先生研究辯證法的一部新作——《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問世了。
-
【大燕推薦·書籍篇】世界十大哲學名著
一、《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華最為著名的作品,出版於1819年。
-
數學思維方法概述 ---數學思維方法與數學哲學
數學思維方法的形成與發展往往與數學家,哲學家對數學整體的哲學思辨相關,對數學不同的哲學思考會形成對數學不同的思維模式。同時,對數學不同的哲學理解也對數學中不同的方法給予不同思維層面的解釋。因此可以說,數學思維方法與數學哲學是密切相關的 。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數學思維方法與數學史,數學教育的觀念也有著密切的關聯。不同數學哲學觀念形成不同的數學思維方法。
-
哲學世界中存在一個「物自體」,看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怎麼說
一、康德哲學中的「物自體」問題 在康德的批判哲學中存在著「物自體」的矛盾問題:康德把客觀世界劃分為現象世界和物自體世界。在康德看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只是通過先天形式認識到的現象,而不是自在之物。
-
引導公眾用哲學眼光審視生活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解釋世界,也強調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改造世界。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活化,不僅要確保理論內容契合大眾生活,構築大眾傳播平臺,科學理順好生活中的各類關係,還要嘗試用哲學對接生活情境,滿足現實生活訴求,採用哲學眼光去審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