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我們的生活或思維中出現了很多「類哲學」,美其名曰「生活哲學」或「人生哲學」,有的全是那種哲理小故事,有的是那種大道理的說教,甚至有的把哲學降低為了一種「類心靈雞湯」,已經全然脫離了「哲學」最本真最原初的面貌,遠離了「哲學」這門學問所提出的基本問題和基本要求,今天在這裡,就為大家澄清下,什麼是「純粹哲學」或一種「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位所最早發展出的哲學。
按照西方哲學的定義或傳統理解,純粹就是「不雜經驗」「跟人們的經驗無關」,也可以理解為柏拉圖所說的「永恆的理念」,西方哲學最早對純粹的定義是和經驗相對立的,而不是像後來的那樣跟經驗強有力的綁在了一起。
西方最終把「純粹」加以徹底區分或定義的是康德,康德之前,西方傳統哲學認為,人的感覺、經驗是變幻不定的,因為變幻不定所以不可靠,科學知識如果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那我們得到的結論或知識也不會可靠,這樣的話,科學這個我們理解世界的基石就會動搖。
對於這點,其實近代法國哲學家笛卡爾也有強調和論述,而英國經驗主義倡導者——大衛·休謨,更是把人類的科學知識看做是一種人們經過日常生活所形成或積累出的「習慣」和「常識」,這些「習慣」和「常識」依然僅限於人的經驗,而洛克和貝克萊又同時加強了這一點,他們都認為人的一切意識領域的內容及來源都不囿於我們的「經驗」,一個人一生所經歷的所得都必然出來於他的經驗。這些就更會對科學理性之發展帶來不利因素。
為了避免經驗主義的絕對「一邊倒」局面,更為了挽救科學大廈的根基,康德指出,我們的知識雖然來自感覺、經驗,但它們之所以能夠成為「科學知識」,並化為一種普遍的可靠性,還得需要「理性」的作用。他進一步指出,「理性」不是從感覺、經驗裡總結或歸納出來的,它不依賴於任何經驗。如果說感覺、經驗是雜多、駁雜,理性就是純粹、純一;雜多、駁雜不停地變化,而純粹、純一是「恆」,是「常」,是不變的。這種帶有恆、常和不變的事物,給予了科學知識以必然性和可靠性,正是有了這種必然性和可靠性,我們的科學、技術才能得以延續和發展,世界才能擁有明晰的秩序和正義之思。
這個純一、不變且可靠的「理性」是什麼呢?在康德那裡,它實際上被轉化為了一種類似於先天的、與經驗徹底分開的東西,康德稱之為「純粹理性」。如何理解「純粹理性」或「先天的」這些概念呢?康德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他只是強調說,「先天的」脫離於經驗,它不從我們的感覺、經驗而來。
西方後來的很多哲學家把康德所說的這種「先天的」理解為「邏輯的」,也就是最早哲學裡所出現的「邏各斯」(邏各斯——歐洲古代和中世紀常用的哲學概念,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規律。希臘文這個詞本來有多方面的含義,如語言說明、比例、尺度等。赫拉克利特最早將這個概念引入哲學,在他的著作中,這個詞主要是用來說明萬物的生滅變化具有一定的尺度。雖然世界變幻無常,但人們能夠把握它。在這個意義上,邏各斯是西方哲學史上最早提出的關於規律性的哲學範疇。亞里斯多德用這個詞表示事物的定義或公式,具有事物本質的意思。斯多葛學派是邏各斯的提倡者和發揚者,他們認為,邏各斯是宇宙事物的理性和規則,它衝塞於天地之間,瀰漫無形。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雖然並未使用邏各斯這個概念,但是希臘哲學中潛在的認為宇宙萬物混亂的外表下有一個理性的秩序、有個必然的規則和本質的觀念卻和邏各斯概念是潛在相通的,不謀而合的,比如,柏拉圖思想中的『理念』就可以視作『邏各斯』這一概念的變種,而晚期希臘一些哲學思潮裡,就直接把『邏各斯』看作柏拉圖所說的『諸理念』的統一。斯多葛學派的邏各斯包括兩個部分,內在的邏各斯和外在的邏各斯,內在的邏各斯就是理性和本質,外在的邏各斯是傳達這種理性和本質的語言)。
通過邏輯或邏各斯,我們可以從一個命題推導出另一個命題或者從前面的命題的因推斷出後面的命題的果,這種環環相扣的推理或推導就是邏輯,它內裡存在著一種事物發展的規律或必然性。
至此,純粹與經驗得到了明確的區分,純粹哲學建立了,以前那種總是處於科學理性與感覺經驗、邏輯與非邏輯互相混淆和互相摻雜的迷濛狀態消失了,藉助純粹哲學,我們得以看見一個清晰的內外之理性世界。
講到這,我們是否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純粹哲學是一種理性上的、形而上意義上的純粹之思呢?它與人的感覺、經驗就一點關係沒有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如果一旦這樣,它就徹底脫離了現實實際,以前是理性被架空,現在是經驗和感覺被架空,離開了經驗、感覺,純粹哲學該如何獨存呢?這依然是一個令眾多學人和愛知者倍感困惑的問題。
康德的方法是,把以前的那種理性、邏輯圍繞著感覺、經驗轉,轉變為現在的這種感覺、經驗圍繞著理性、邏輯轉,他認為,只有讓「不純」「多變」的東西圍繞著「純粹」「永恆」的東西轉,我們的世界才能得以保存和發展,我們才能由此看出事物的本質所在,我們的思維才會得到淨化,而不被「多變」和「不純」所造成的混亂表象所迷惑。
感覺、經驗是形式,理性、邏輯是內容;以前是主體(人或觀察者)圍繞著客體(外界或外在事物),現在是客體圍繞著主體;這個順序弄對之後,再去發展和闡述我們對世界的理解、認識,將會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思維產生根本的變化,通過這種順序變化所形成的理性+經驗同時進行但以理性和邏輯為主導的學問,正是康德哲學意義上的「純粹哲學」。
但作為一個東方人,你真的理解了由西方思維所提出和演化出的「純粹哲學」了嗎?康德所說的「純粹哲學」在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中就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嗎?這些問題的答案蘊含在你今後的追問和探索之中,哲學之行走永不停息,追問和探索永無止境,純粹哲學或是其他哲學也無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