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物質實體,建立量子哲學,實體觀思維的基本邏輯學原理是什麼

2020-12-06 小棉花糖愛科技

相干性思維的特性體現在對物質運動變化規律的認識上。在定性、定量的描述方法上,它摒棄了一切意識和精神理性思維,先驗的預設,這是認識物質實體、建立量子哲學相干反映論的重要理論特徵。但是如果沒有人意識和精神的活動存在,認知就不可能發生。也不會產生出任何對物質世界觀念的思維反映。物質的相干性運動也就只能是宇宙間物質的獨立活動,與我們的認識無關。隨著物理學的進展,對物質世界認識的範圍、深度、層次越來越深入。在現代科學的研究中,如何區別開思維的不同性質歸屬,對物質世界的最終認識,同樣需要通過對物質實驗的具體觀察、測量的相干性認同去認識與把握。

宇宙星系

第一、實體觀相干思維的變化方式離不開物質實體,它反映與描述的對象和內容,或是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變化,或是客實體物質在相互作用下的某種運動。對物質實體的反映,由於客體物質變化規律的各異,它不會精確地服從於任何相關思維形式框架的變化,只能是近似。相干思維對物質實體的反映,則要求被客體物質的變化所制約和規定。物質與精神的基本性質雖不同,但是,實體觀所體現的物質觀與知覺意識,要求即時、反對稱、有時空量化歸一性的特點。

空間站

當人的意識與精神脫離開預設的思維定勢框架和某種先驗的變量模式後,由於受到來自感覺系、實在觀測的約束,兩者在理論表述上,就會出現物理量的不對稱性。此時,服從來自物體給定的量化內涵,就稱為是相干變量,它與物質實體的自然變化量之間具有等價特徵。相干性思維變化的本質是對物質間相互作用的反映,量化的範式、表述的內容,均是在此支配下的產物,這是相干思維存在前提條件,它以嚴格與此對稱等價的方式體現在反映論中。雖然它的性質仍然歸屬精神範疇,但是物理變量的性質、內涵、表述方式則發生了根本變化。

例如:空間的尺度、對時間的量化方式,由於要保持與物體運動的相干形態一致,在形式具有量化值嚴格的歸一性,因此,實體觀相干反映論在表述物質運動、變化的規律時,在本質、內容,形式等方面,必須擺脫開理性思維的約束,從屬於精神觀念變化,預設相關邏輯的框架。相干理性思維的建立,是物理實體觀反映論的體現,它符合實體物質相互作用的自然規定性。在這種相干性質的約束下,任何相干性思維的建立,都只能是對物質實體的具體反映。

相干性思維,只有當它與實體物質對象的運動與變化相符一致、包括動態的時空反映量化具有同時、同步、同態的理論特徵時,才具有實體觀反映論的內涵和價值。觀察者任何抽象的精神反映,脫離開物質對象、不切合實際、不被物質實體具體歸定,沒有來自外界時空約束的觀念變化,都與相干反映論不等價,呈離散態。

第二、從實體物質觀的性質看,對實體物質的觀察,通過相干哲學認識論產生的意識規定導向的把定,它完全可以溯源到相干直覺、相干知覺的層面,對相干概念的特殊性加以定義。當回歸於物質相干性條件下所規定的物理情境中時,我們就能找到可以真正反映物理實在,並與此保持一致的相干性思維方式。實體觀起到了對物質的存在與變化,通過觀察直覺的反應,轉換為知覺觀念形態的變化,這樣關鍵環節的中介轉化作用。

相干思維變化的性質、內涵歸屬於物質範疇,而形式上仍為觀念化的存在。在量子物理哲學的範疇內,把具有性質不同,但時空等價、量化等價的物理量,通過相干性思維的複製反映,精確地還原出物質相互作用的物理特性,體現了相干物理觀的獨到性。相干性意識、精神對物質世界的反映,完全可以實現等價物理量的描述。由此,它可以作為認識自然規律有力的、普遍的科學方法。

第三、相干性思維的本質,同樣是將物質相干性運動的變化規律,轉換成用符號化、概念化的語言、通過抽象數學工具可以表達的理論。實體觀不同於客觀,它不能先於或滯後於物質實體的相干現象而存在,它只是一種與物質世界在描述過程中,建立起一種等價、同步的意識精神反映形式。在確定相同的物理條件下,客體觀的理論與實踐,完全具備可以重複、再現物理觀實踐確定的運動變化規律。相干性思維產生的理論模式與預設(假言判斷)的理論方式有本質的區別。相關先驗的預設在對物質的認識源頭、對物質世界性質的理解上,企圖用精神世界的相關思維變化,統一對物質世界作出理解解釋,其認識論、方法論與相干反映論完全不同。

抽象數學

實體觀變化的性質,歸屬於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客體觀反映的內容,它不依賴於人的精神世界為轉移。對物質世界認識,雖然仍以「觀念」的形式而抽象的存在,但作為反映的內容和概念,其本質與特性已超越出了傳統物理哲學觀的局限,因此可以視同為將物質相互作用的變化規律,觀念化、邏輯化、思維化、精神化的反映。也可以說,量子相干論的相干思維,它們的變化性質、特點、規律與物質世界相互作用支配下的變化和運動性質是等價的。

第四、儘管物質與精神的基本存在方式不一樣,性質也不同,但是以相干性思維為思想基礎認識論所反映的運動規律,是來自人的意識、精神範疇變化之外的物質世界。當我們按照物質實體觀的認知規律去認識事物、反映事物時,歸根到底,它反映的內容、性質就不再歸屬於人孤立的意識、精神活動了,它歸屬於自然界物質自身的相互作用和由此產生的自然變化規律。

相關焦點

  • 量子物理的相干邏輯關係,有什麼重大意義?它算是二值邏輯嗎
    而量子哲學對物質存在的認識定義為,感覺與感覺的對象,對物質反映的存在定義為意識與意識、精神與精神、知覺存在在的邏輯關係,形成了量子哲學理念新的物質觀體系。量子物理的實體觀,賦予物質實體以具體的實在性,並規定為物質具有不被抽象的性質。這種清晰明確的二元邏輯關係,在非量子物理的哲學體系中,是無法得到確認的。
  • 所有的物質同時存在於變化,與人意識精神變化無關,難道不是嗎
    早期邏輯學劃歸到心理學的分支,到了近代才形成了一門獨立學科。通過對傳統相關邏輯與量子相干邏輯的比較,我們確實看到了有如下幾個方面的缺陷:(1)由於傳統邏輯學只研究思維形式,不研究思維的具體內容,因此是一門「純形式」的學科。它對任何具體的思維取向沒有主張和目標,只與人的意識和精神的變化相關,也稱相關性邏輯學。
  • 真理是什麼東西?一切還不就是那麼回事,一切都毫無意義
    我還在深思,量子哲學第一個問題仍然是思維的對象到底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最簡單、最明了的答覆就是,首先指明物質對象的真值在哪裡。真理是一個思維邏輯訴求的名詞,對真理的價值追求,量子哲學觀與傳統哲學觀有截然的不同。在這裡,真理的標準不再是客觀而是客體觀。尤其是強調,它必須與物質的對象保存動態的一致性。這種動態的性質是由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這樣一來,我們觀念的變化就不再允許由任意主觀設定去框定。
  • 量子不確定性的哲學本質是什麼,什麼是全同性存在,誰又和誰全同
    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我們在傳統的哲學理念中,根本無法找到首先應該確定的是什麼。物理學家們意識到,觀察者和系統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導致無法認定被觀察的物質系統是獨立存在的。這就是人們熟悉的「量子糾纏」。這些問題本質上首先涉及到什麼是真實的物質世界這樣一個基本而又重大的哲學問題。
  • 測不準,不確定性,量子理論發展是否離不開量子物理哲學?
    物理哲學的形上學世界觀推崇「透過現象看本質」哲學理念,當用理性的方法看世界的時候,人們在預設的參照系下,只能看到這個世界的表象,而對微觀物質領域的「測不準」、「不確定性」等問題,無法給出徹底、合理的理論解釋,給我們認識物質世界真值造成巨大障礙,致使量子世界的粒子行為,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近年來,許多高校開設了批判性思維課程。批判性思維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也受到不少邏輯學教師的青睞,甚至有的高校把邏輯學課程改名為批判性思維。此種易幟的效果可謂「皆大歡喜」——學生覺得所學有用、有趣,教師也不必苦於講授許多學生不感興趣的邏輯推理和演算。那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到底是什麼關係?
  • 不確定性原理:人工智慧的哲學基礎
    計算機科學、生命科學、語言學的下一層是什麼?數學、物理學、邏輯學。數學、物理學、邏輯學就是科學大廈的最底層了嗎?是的。科學大廈再往下是什麼?基石。科學的基石是什麼?哲學。事實上,每一次裡程碑式的科學進步——特別是基礎科學的重大進步,都是與哲學發展相互促進的。那麼,最近的基礎科學的重大進步是什麼呢?應該是量子力學,還有後來的混沌。量子力學,終結了經典物理學,並揭開了現代物理學的序幕。它和混沌一起,徹底顛覆了傳統宇宙觀,沉重打擊了統治科學哲學數百年之久的機械決定論。量子力學也好,混沌也罷,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基本原理:不確定性原理。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包括哪些內容?一般來理解,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狹義的來說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具體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廣義的來說既包含創始人的理論奠基,又包含了繼任者的繼承和發展,具體有蘇聯理論體系、中國理論體系、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
  • 邏輯學概論(一)什麼是邏輯學?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推理」,是用來區分正確的推理與不正確的推理的方法和原理。正確的推理往往有著許多客觀的標準,如果不了解這些標準,也就無法運用它們。邏輯學的任務就是去發現這些標準,去表述這些標準,並且去研究這些標準的基本原理。
  • 邏輯學對象的第三次轉變
    縱觀邏輯史,派別林立,觀點紛呈,其爭論的軸心,當首推「邏輯學究竟研究什麼」,即邏輯學的對象問題。英國數學家希爾(1815-1864)也認為邏輯研究思維規律,他的著作就命名為《思維規律》,希爾說,該書要研究進行推理時心靈那些運算的根本規律。17世紀,歐洲認識論代表人物笛卡爾更是把邏輯學視為認識論的基礎,在邏輯學中大講發現和認識的原則、規律。據此,邏輯學的研究對象發生了第二次轉變,成了研究思維和認識規律的科學。
  • 量子物理哲學的運動觀與傳統物理運動觀的區別是什麼?
    物理科學的定理、定律、原理、原則、法則、公式等,都是通過人的意識,精神去反映的。物質世界的發展變化有它自身獨立的運動規律,不同於意識、思維的孤立變化。物質運動與意識精神理論區別。兩者的理論區別:(1)物質的運動在本質上不受人的意識、精神變化的左右,它是獨立的。(2)意識與精神對物質運動與變化的反映可以是正確也可以是歪曲的。(3)物質運動是由物質間的相互作用造成的,與觀念孤立的變化性質無關。
  • 量子理論三原理的哲學意義
    開啟了21世紀量子哲學的萬千世界!   量子糾纏,是量子理論的第二個原理,也是量子力學最為激動人心的發現。什麼是量子糾纏?世界是物質的, 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物質起主導作用。但量子糾纏卻進一步充實和發展了這一認識。同源的量子無處不有聯繫,這種聯繫並不是無線電波或光子傳遞,而是一種不受空間阻礙的「量子共振」。從哲學上看,這種「糾纏」不受物質實體空間和時間約束的,看不見,摸不著的非物質存在。即「非生命體意識」,不僅在人類和動植物界,而且在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中也是存在的。
  • 什麼是第一性原理?什麼是哲科思維?大神給出精準答案
    這就是第一性原理,這就是歐式幾何的力量。所有人會認為歐式幾何僅僅是一個幾何,而那一小撮人能看到歐式幾何是一個哲學。正是在歐式幾何的影響之下,建立了人生而平等的基本原則,也就是第一性原理的下移鑄就了今天美國政治的根基。
  • 哲學邏輯學中的20問,你知道幾個?答對的數理分析能力自會提高
    邏輯學在哲學中一直很重要,已經成為大學哲學系的必修課程。早在2000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就專門對邏輯學形成了富有體系的論證學說,可見邏輯學對於開啟人們智慧,提高人的推理、歸納和演繹、直覺判斷等能力具有著何等的作用。邏輯學發展到今天,形成了很多富有意義的問題,其中下面的20個尤其突出和普遍。
  • 阿瑟·愛丁頓:《物理科學中的哲學》
    >自然哲學的認識論一定是來源於觀察與實驗。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顛覆了我們從宏觀物理世界中得到的認識——「精確的位置與精確的速率不可能同時觀察到」,這也從量子力學的角度,提醒人類,觀察的局限性。所以,量子力學的哲學本質是在闡述這樣一個事實:人類只能觀察到物理量的概率。
  • 認知世界的兩種基本方式:物質思維與關係思維
    意識是無比複雜的,以至於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說清楚它是什麼,而有一樣東西,則經常用來作為意識的對立面,它代表著一種非意識性,同時還被賦予了一種不變性和恆常性,它就是物質。關於什麼是物質,許多思想家給出了非常獨到的解釋。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這種物質性是由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長期、持續的發展來證明的。」
  • 量子力學並不是讓第一性原理成為主導的哲學理論
    量子科學是陌生的,既會產生興趣,又不喜歡它,感覺它可能和現在了解的許多科學理論都不一樣。但是,多數人都想知道它的根本原理是什麼,並且從中獲得某些有用的東西。我認為,從廣義的哲學思維來講,所有量子理論都是基於同一個本原就是「量子力學」。
  • 對哲學和科學「相對性原理」的認識
    (3)宇宙哲學的「測不準原理」既包括量子力學、也包括天體力學的「測不準原理」,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指的是對量子疊加行為的不可測量原理和對量子的一對共扼物理量不可同時精確測量原理。天體物理學的「測不準原理」指的是人們不能絕對精確地測量天體的各種物理參數,一方面,測量儀器達不到絕對的精度,另一面,測量對象不可能達到絕對靜止的狀態。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邏輯學有四個基本原理:邏輯學是一門藝術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