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會、生理原因或成為抑鬱症成因最重要3點

2021-01-08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根據《柳葉刀》的數據:中國的抑鬱人群已達到9000萬,平均每11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抑鬱。

如果這份數據仍然不夠具體,那麼另一組數據可能更為觸目驚心。在《中國抑鬱症流行病學和年疾病負擔》的報告中,在中國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已超過3%,抑鬱症患者中接近一半47%會致殘,抑鬱症會使人損失超過6個健康壽命年。

那麼究竟為何一個人好好的就會患上抑鬱症呢?

很多人表示,肯定是壓力大和太窮導致。

但事實情況是,好多抑鬱症不僅不缺錢,反而非常富有。同時心理學家通過對抑鬱症患者的研究發現,生活壓力是造成抑鬱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從各種臨床經驗發現,抑鬱症的產生是基於先天和後天的共同作用,也就是說,它既包含生理的因素,也包括環境和心理的因素。

生理因素

除了外傷、細菌感染之類的疾病以外,幾乎所有的內源性疾病,都或多或少跟遺傳有關係。很多精神疾病,包括抑鬱症,也跟遺傳有一定關係。

但是,我們目前還不清楚,遺傳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決定了抑鬱症的發生。

但臨床的現象就是,如果父母或一方有抑鬱症,那麼下一代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除了遺傳外,當下腦科學發現,抑鬱症患者和正常人大腦中的一些神經遞質濃度不同。所以很多抗抑鬱藥物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創造的。

環境因素

心理學家發現,很多抑鬱症患者的病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

所以這也是原生家庭這個詞成為熱門詞的一個原因,心理學家朱迪斯·赫爾曼(Judith Herman)認為,受過童年創傷的人,通過三大適應性機制,幫助他們在長期虐待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解離防禦機制,自我認同的分裂(導致與外部的關係斷裂),精神狀態的病理性調節(抑鬱、雙向情感障礙、創傷成癮等)。

所以你看到了,有時候早年在不良環境成長下造成創傷的人,一般會形成病理式的心理機制保護自己,抑鬱症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這之外,比如人際關係中的衝突、失戀、考試的失敗、親人的去世等等,也是導致抑鬱症的誘發因素。

心理因素

除了生物和環境的因素,心理上的因素也會誘發抑鬱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負面的思考方式。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類思考的方式影響著體驗情緒的方式。也就是說,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主觀附加在事件上的意義決定了自身的感受。

在埃利斯的情緒療法中,他把這個過程中一系列的認知反應分解為:A指與情感有關係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與事件有關的情感反應結果(Consequences)和行為反應這三大類。

事件和反應的關係:通常認為,事件A直接引起反應C。事實上並非如此,在A與C之間有B的中介因素。A對於個體的意義或是否引起反應受B的影響,即受人們的認知態度,信念決定,而不是事件本身。

除了認知外,自我攻擊也是抑鬱症的心理特徵,心理學講「攻擊性」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一種能量,但這種能量很容易就被別人當作破壞力而排斥,一旦表達出來,就會被鄙視和嫌棄,甚至會被對方給打壓下去。

於是每一次憤怒、委屈、煩躁噴湧而出的下一秒,她就馬上退了回來。

但這種暫時的平靜,隱藏著更大的危機。

當一個人的攻擊性從小被無限地壓抑,他只能走向2個結局:

抑鬱,或者摧毀。

通過上述各種產生抑鬱症的原因,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抑鬱症,同時為治癒抑鬱症提供了一個相對清晰的視角。

戰勝抑鬱,首先你需要先了解它。#百裡挑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相關焦點

  • 精神疾病成輟學重要原因 大學生心理健康須重視
    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有媒體報導,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近日向外界透露,精神疾病在不少高校中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佔總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
  • 抑鬱症不僅是生理問題,更是心理問題,要從生理心理兩方面入手
    心理學其實離我們生活並不是很遙遠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目前大家對心理學的認知可能還是感覺比較遙遠,心理應用到治療抑鬱症當中去到目前為止幾乎接近100年的歷史,實際上在東方,這種關於心理學的涉及更加源遠流長,只是沒有系統化,在先秦的時候就有相關著作問世
  • 心理疾病的神經生理基礎
    心理疾病雖然屬於心理範疇,但所有的心理活動,都是建立在大腦的生理活動之上,因此心理疾病有明顯的神經生理基礎。 目前常規理論認為神經症的病因是由於大腦內神經遞質的失調(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也有人說神經遞質失調僅是神經症帶來的結果,而不是導致神經症的原因。
  • 最新研究:心理病人面部與正常人不同!抑鬱症病人面部最具特異性
    另外,患有重度抑鬱症的病人面部最具特異性,首先,他們的嘴角往往是下垂的;其次,眉毛總是緊皺,整齊看起來像「Ω」;另外他們的雙眸往往看起來像含著淚珠,整體給人一種哀愁的感覺。二、臺灣心理健康副教授:免疫力低的人更易患上抑鬱症如今,抑鬱症已經快成為一個全球的問題。新聞上關於抑鬱症自殺的例子不在少數,因此無論是社會還是醫學界,對於抑鬱症的研究也一直沒有斷過。
  • 抑鬱症與社會支持系統的關係
    社會支持系統是指當人們遭遇負性生活事件後,能向其提供物質和精神幫助的人群,如親人、朋友、鄰居、社會救援組織等。當遭遇負性生活事件後,如果能及時接受社會支持系統的物質精神安慰,可以減輕或消除負性生活事件對其的影響,削弱或消除其生理、心理反應,避免抑鬱症的發生。
  • 抑鬱症是心理的感冒,每個人都經歷過,做這些可以幫助抑鬱症自愈
    也許是社會進步了,以前從未聽說過的病現在也層出不窮,這裡面就包括抑鬱症。聽到有人因抑鬱症而自殺讓人不僅噓噓。抑鬱症是心理的感冒,像感冒一樣常見,青春期的時候最容易患抑鬱症,很多人像感冒一樣莫名其妙自己就好了,但也像感冒一樣,如果太嚴重,可能會引起別的併發症。
  • 抑鬱症是一種需要專業治療的大腦疾病
    抑鬱症的成因是什麼?抑鬱症的發生和哪些因素相關聯?抑鬱症是社會、心理和生理因素複雜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反過來,抑鬱症可導致更大的壓力和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並加劇抑鬱症狀。抑鬱症與身體健康狀況相互關聯。例如,心血管疾病可導致抑鬱症,反之亦然。有哪些確定的危險因素導致一些人比其他人更易患抑鬱症?
  • 抑鬱症 名人的「專利」?|心理諮詢|抑鬱症患者|抗抑鬱藥物_網易新聞
    專家指出,公眾人物的自殺,很容易對重度抑鬱症患者產生影響,甚至導致跟風效仿。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值此之際,本版特邀精神科專家,對極易導致自殺的抑鬱症進行解讀,找出行之有效的預防策略,爭取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悲劇發生。人們對於抑鬱症的恐懼心理日益增加,其實,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並不是名人的「專利」。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發病率為11%。
  • 心理專家「雲」疏導 教你了解心理障礙主要分類及成因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王勝楠 青島報導7月6日,第三期「心理e課堂」推出講座類心理訪談節目《疫情帶來的情緒應對及管理之心理障礙的主要分類及其成因》,邀請國內知名心理服務機構梁凱文心理研究院梁凱文作為主講嘉賓。
  • 全球21.3%的抑鬱症發生在中國!是誰偷走了中國人的快樂?
    中國疾控中心通過分析全球疾病負擔2017年數據,發現2017年我國有5636萬抑鬱症患者,佔全球總病例的21.3%,比1990年增加了24.7%。其中女性和55歲以上老年人是高危人群。研究者表示,中國人口佔全球18.4%,而抑鬱症患者卻佔了全球病例的21.3%!這預示著抑鬱症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 你可能不是抑鬱症
    但一定要記住,要去找精神科醫生,而不是心理醫生。心理醫生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中國大陸沒有心理醫生,只有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或者心理治療師。他們的區別在於,精神科醫生能下診斷,能開藥,而心理諮詢師(治療師)不能。01我們這代人才有抑鬱症?你的朋友說,現在抑鬱症越來越普遍。
  • 異常氣象變化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影響大
    氣象是組成人類生活環境的重要要素之一,也是變化最快、最複雜的要素之一。人類生活在這種氣象多變的環境中,生理和心理時時都在受其影響。劇烈的氣象變化甚至會使部分人產生生理和心理疾病。
  • 科學網—抑鬱症篩查:時與度的把控
    ■本報記者 袁一雪 見習記者 李昕茹 從不被人關注到一躍成為僅次於癌症的第二大殺手,抑鬱症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已不容忽視。 採訪過程中,有高校心理諮詢師透露,每學期接觸需要接受藥物等治療的心理疾病學生有100名左右。 關於抑鬱症的起因,心理學內部各學派有許多不同的論點,有的認為是基因和神經遞質等生物因素導致抑鬱症的發生,有的認為抑鬱症是個體應對社會環境有障礙的一種表現,也就是說,家庭、社區和人際關係都可能成為抑鬱症的誘因。 「抑鬱症的成因複雜。」
  • 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一些想法)
    當然最極端的事例,便是變性人。變性人的存在直接證明了確實有人討厭自己的性別,認為自己的性別並不是自己想要的。金星就是個例子,而且變形業的發達也說明想要轉變生理性別的人並不少。種種事實都說明了一個人,不論生理男女,都是可以擁有兩種性別的心理的,則我們可以說,心理性別是擁有普遍性的。
  • 正確認識抑鬱症:它不是心理問題而是一種病
    近年來,「抑鬱症」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詞,某某明星自殺、某某高中生跳樓。。。。。。據權威數據統計,我國2019年心境障礙終身患病率達7.4%,其中最常見的是抑鬱症。然而目前,我國抑鬱症的識別和有效治療不甚樂觀,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及其家屬重視不夠,未採取任何措施,甚至未到醫院就診治療過,間接導致一些消極行為,甚至還會發生自殺行為。案例一:19歲的小王(化名)第二次來到城陽人民醫院心理諮詢門診,面帶微笑說:「崔醫生,我今天來不是治療的,我就想跟你說說話,我也不想活了,現在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怎麼樣死去。」
  • 心理健康納入體檢,確診抑鬱症、雙相障礙的孩子很可能會激增!
    相信這樣的消息令國內每一位精神心理障礙診療從業人員都備受鼓舞!抑鬱症是最常見、危害也是最大精神心理障礙之一,終於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進一步重視。直到現在,很多人仍對抑鬱症抱有誤解,對患者及其家庭帶有歧視眼光,患者及其家人的病恥感仍比較強烈。而且抑鬱症的自殺率極高,每年經媒體報導的、因抑鬱症而自殺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 抑鬱症:誰餵養了這隻「沉默的羔羊」—新聞—科學網
    而在2017年4月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的「中國精神障礙疾病負擔和服務利用研究」項目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心境障礙患病率為4.06%,其中抑鬱障礙為3.59%。負責此次調查的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教授黃悅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抑鬱障礙又包含了抑鬱症、抑鬱障礙未特定、心境惡劣三種疾病,其中抑鬱病的患病率為2.1%。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抑鬱症的發生呢?
  • 圍棋國手不幸離世,智商高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人在這一生出現抑鬱的概率:男性 5%~12% ,變成重度的大概有 2%~3% ;女性 10%~25% ,變成重度的大概有 5%~9% 。長期的中度或重度抑鬱症可能成為嚴重的疾患,患者會受極大影響。最嚴重時,抑鬱症可引致自殺。每年自殺死亡人數估計高達100萬人。
  • 從最根本上講述抑鬱症成因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
    大家都知道情緒天生就是波動的,人在一生中情緒都會經歷起起伏伏,但有時情緒的變化帶來的影響可能是長久有害的,它會損害人們正常工作的能力,或者是保持重要關係的能力。很多身患抑鬱症的人們同時也患有焦慮症,神經成像研究表明當患有抑鬱症時很多調節情緒的大腦神經網絡失調,位於大腦深處的杏仁核會處理大腦接到高度顯著的刺激,例如受到獎勵或是潛在威脅等,當人們抑鬱時杏仁核過度活躍對負面事件反應過度,杏仁核進而連接大腦的其它區域,這些區域訓練人們對情感刺激的生理和行為反應,這些區域包括內側前額葉皮質、腦內阿肯柏氏核、海馬體和腦島,海馬體和額葉皮質主要負責記憶的生成
  • 長期睡眠不足是導致年輕女性患抑鬱症的重要因素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影響著全世界1.21億人,以健康壽命損失年(YLDs)衡量,抑鬱症是導致人們無法正常工作生活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抑鬱症的發展會導致藥物濫用、生活質量下降和自殺。此外,患有抑鬱症的年輕人在成年後健康和經濟狀況不佳的風險也會增加。 增加青少年抑鬱風險的因素包括:虐待和忽視、慢性身體疾病、精神疾病家族史、其他心理健康問題以及生活壓力。研究還發現,年輕女性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是年輕男性的兩倍,儘管其中的一些差異是研究人員在確定抑鬱症狀時的提問方式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