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地王效應存在泡沫不應作為購房參照物

2021-01-09 騰訊網

  11月4日,被外界稱為「迪士尼地塊」的上海川沙新市鎮A08—03地塊,只用了15分鐘就以11.9億元的天價被廈門國企——象嶼置業奪得,264%的溢價水平超過了之前上海地王趙巷10號地塊的水平,14024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更是超過了川沙目前最貴樓盤的銷售價格。

  近期,「地王」現象在北京、廣州、上海、杭州等城市不斷上演,土地價格被不斷刷新。被籠統冠為「地王」的地塊究竟是怎樣的土地?為什麼有些開發商2007年拍出的「地王」已超過約定動工期限,至今仍未動工,現在還不斷拍出「新地王」?「地王」頻出的背後,開發商打著什麼算盤?如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防止土地閒置,儘快形成商品房供應量?本報記者對這些問題展開了深入調查。

  製造泡沫——

  被放大的「地王」效應

  「地王」信息的釋放,無論真假都真實地影響著潛在買方的談判心理,會讓有意購買「地王」周邊住宅的買方更加恐慌和擔憂,不利於正常市場價格的形成。

  但凡地王一出,周邊的開發商或多或少會借著地王造勢,或提價、或促銷……高價土地所造成的價格蔓延效應,幾乎在所有城市都有先例。

  2007年9月,萬科擊退20餘家當地開發商,以27.2億元購得福州一地塊,創下福州單幅地塊價格最高紀錄。據報導,當天福州多個樓盤封盤漲價1000—1300元/平方米。

  今年6月,經過50輪激烈競投,廣州城建地產以3.45億元奪得位於廣州珠江新城海業路的一塊土地,高出底價2億多元。這塊僅僅6000多平方米、面積不足一個足球場大的土地,被媒體冠為「珠江新城新地王」,成為今年珠江新城房價上漲的助推器之一。新「地王」剛誕生,已有樓盤迅速推出80多套新房,另有開發商坦言在「地王」誕生當天賣了20多套房,並預備在第三天漲價5%,而城建地產在「地王」周邊推出的豪宅銷售也火了起來。

  「這是一個被放大的『地王』現象。僅用少量保證金拍下這塊地,就能在市場上掀起那麼大的風浪,多少有些諷刺味道。」中國土地勘察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說。「『地王』信息的釋放,無論真假都真實地影響著潛在買方的談判心理,會讓有意購買『地王』周邊住宅的買方更加恐慌和擔憂,不利於正常市場價格的形成。」

  記者查閱一些「地王」的資料發現,有些所謂「地王」,單價並不高,只是面積大、總價高;有的面積小,單價稍高、總價低,和周邊樓盤比,地價成本並不算高,但是也被一些人蓄意炒作為「地王」。在上半年瘋狂的樓市中,不少開發商甚至「變相高價捂盤」,「抱團」等待新地王。

  「輿論片面誇大了『地王』現象。」趙松說,「什麼才算天價?按照規定,一塊土地出讓前必須由規劃部門給定包括控制紅線、容積率、使用用途等各種條件,從一定意義上講,規劃決定了地價。我們看到很多所謂的『地王』容積率很高,這表明,開發商可以建設更多、更高層的房子,均攤到商品房銷售的成本中,樓面價並不高,有些『地王』土地用途是商住綜合,不是純居住用地,其價格與周邊房價的對比沒有意義。」趙松認為,一定要理性認識這個價格不是一般的價格,不應該作為老百姓購房的合理參照物,別被所謂的「地王」忽悠了。

  「在全球經濟尚未好轉、國內信貸相對寬鬆的背景下,土地交易市場極易成為投機市場,如果將土地進行資本化槓桿運作,頻頻製造高價搶地的現象,泡沫便會被迅速吹大,對經濟運行造成傷害。」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楊重光說。

  「合法閒置」——

  老「地王」大多田園依舊

  市場行情看好時,企業高價拿地,得到利潤回報,市場低迷時,有政府出手相救,企業並沒有承擔相應的風險。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企業難道只能享受利潤,不該承擔風險嗎?

  金地集團曾在2007年9月11日拍下廣東一塊24萬多平方米的地,成交價為15.9億元,成為「地王」。今年8月,我們來到這塊「地王」現場,按照約定動工期限,這本應是一片繁忙的工地,但記者在這塊原本是水塘的地塊看到,一位老伯正在齊腰深的塘中捕魚,沒有任何動工的跡象。

  「你們也是來看『地王』的吧?」在這片水塘打工20多年的趙先生招呼著記者。他說,一年多前,他在電視上看到這個地方成了「地王」很吃驚,擔心多年從事的漁業生活就此中斷。但讓他沒想到的是,至今他仍過著早出晚歸的漁民生活。

  為何已超過約定動工時間近一年半而未動工?金地集團一名工作人員對此的解釋是「政府方面未能按期交地」。廣州國土局有關負責人解釋,由於拆遷補償原因,不能按時把地塊交給企業。和該地塊同時期拍出的相鄰的一塊地,則長滿了荒草和農民零散種植的香蕉、玉米。

  出讓後的「地王」未能如約開工,廣州不是唯一。從全國的情況看,這兩年產生的「地王」,大多尚未動工開發,有的連地價款都未繳清,仍舊一派田園風光,而且這些未動工的地塊各有「合法」的原因。

  人們不能理解,這些土地已拍出去兩年左右,為何還都有合法的未動工理由,供出去的土地形成商品房供應就那麼難?

  「天價交易本身就存在『天價』的風險。市場行情看好時,企業高價拿地,得到利潤回報,市場低迷時,有政府出手相救,企業並沒有承擔相應的風險。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企業難道只能享受利潤,不該承擔風險嗎?此外,個別『天價』地得主,惡意囤積土地以獲增值的做法,更是直接將風險轉嫁給了社會。」趙松說。 

  成本太低——

  開發商不懼「悔地」

  有些地方對 「地王」網開一面,違規操作,在合同中約定了極少的定金,有的甚至沒有約定定金,這意味著開發商的違約成本極低。

  去年和前年產生的「地王」,很多沒有被「消化」,如今接連出現的新「地王」會不會同樣命運?

  「出讓地未能如約動工至少有三大危害,一是浪費了稀缺的土地資源。二是幹擾了政府宏觀調控措施。供出的土地不能及時形成房屋,政府通過加大供應來平抑房地產市場的目的就無法實現,在需求旺而供應相對短缺的情況下,就可能助推房價上漲。三是政府在沒有新的土地供應計劃的情況下,土地市場出現短缺,開發商不用開發就能坐擁土地升值收益,等於政府將本應屬於社會的土地增值拱手讓給個別利益群體。」趙松說。

  為防止開發商長期大量囤積土地,加大開發商違約成本,國家相關政策明確要求,土地出讓合同要嚴格約定建設項目投資額、開竣工時間、規劃條件、價款、違約責任等內容,按規定,在土地出讓合同中要明確約定定金,超過合同約定日期未動工的,沒收定金。

  從企業的正常經營行為講,在拿每宗地前,開發企業都經過反覆核算成本與效益,如果預期沒有利潤,或利潤空間不大,不會冒此風險;況且,我國對土地出讓的管理有嚴格規定,「地王」得主應知道違約後果。如果個別企業出現資金緊張等問題不能如期開發尚能理解,「地王」集體曬太陽,讓人不得不懷疑,難道這些開發企業拿地時都失去了理性?

  記者調查發現,土地出讓合同管理不規範,開發商「悔地」成本不高是導致「地王」不能如期開工的原因之一。有些地方對 「地王」網開一面,違規操作,在合同中約定了極少的定金,有的甚至沒有約定定金,這意味著開發商的違約成本極低。

  記者曾查閱某「地王」的出讓合同,發現這個出讓價達16億元的地塊本應按合同金額的10%—20%徵收定金,至少應繳納1.6億元定金,但事實上,該地塊的定金僅幾百萬元。如此寬鬆的合同約定,開發商拿地時只付少量的競買保證金,就能輕鬆成為「地王」;市場行情看漲時,就動工開發,行情不好時,即使違約了,不能動工開發,把地退給政府的代價也只是很少的保證金,這樣的好事,哪個不願做?

  此前,為規範合同管理,北京、上海、廣州等許多城市都出臺了清理閒置土地,盤活存量土地的相關政策,但多是以整改的方式收場,真正處罰的少,收取土地閒置費或收回的就更少,上述政策在有些地方成了「一紙空文」。

  監管不力——

  容積率可以隨意調整?

  現實生活中,擅自改變容積率,圖謀高利潤已成為一種愈演愈烈的不正常現象,從公開披露的資料看,對公開出讓後的住宅用地,個別城市甚至調整了其總數一半以上的容積率。

  「『天價地』可能會形成風險,這個風險本應由企業自己承擔。可有的開發商拿地前就打著修改規劃、調整容積率的主意,意圖降低風險。」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土地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嚴金明說,假設開發商買了1萬平方米的地,規劃時容積率是2,他可以建造2萬平方米,如果將容積率提高到2.5,以售價每平方米1萬元計算,無形中銷售額可增加5000萬元。

  「某種意義上對規劃指標的改變就是社會資源的再分配。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土地用途的監督力度,嚴格執行事先確定的規劃指標,防止私下調整規劃的投機或出手炒地的行為。」嚴金明說。現實生活中,擅自改變容積率,圖謀高利潤已成為一種愈演愈烈的不正常現象,從公開披露的資料看,對公開出讓後的住宅用地,個別城市甚至調整了其總數一半以上的容積率。

  記者注意到,在一些城市,一些地塊之所以違反土地出讓合同約定日期仍未動工,原因是開發商申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過程中,土地用途被規劃局調整為綠地。這意味著,這些地塊由於政府部門的原因造成違約,政府部門要賠償開發商的損失。  

  根據規定,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前,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提出出讓地塊的位置、使用性質、開發強度等規劃條件,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依據所出具的規劃條件出讓土地,規劃條件寫入出讓合同,出讓人、受讓人、規劃部門依法共同遵守。也就是說,規劃是土地出讓的前置條件,規劃調整就是利益的調整,隨意調整規劃不僅會損害當初其他參加拍地的競買者的潛在利益,也會破壞房地產市場的公平、公正和公開。

  「調整規劃,是一件很嚴肅的事,然而,這種情況在一些城市屢屢發生,一旦開發商無力開發,只要把規劃用途調整為綠地或其他公益用地,就不會虧本,這在一些城市成了房地產業的公開秘密。」嚴金明說。

  放眼全國,這兩年產生的「地王」結局鮮有圓滿。中國土地規劃勘察院跟蹤研究表明,退地賠錢、延期付款、延期開工,是大多數2007年「地王」的最終歸宿。

  審批「難過」——

  政府工作效率應提高

  一位開發商告訴記者,開工建設前的審批程序多,審批慢,有些部門還故意拖延。他們公司有一套人馬,一天到晚不停地跑政府有關部門辦手續,兩年了還沒辦完。

  一些「地王」不能按期動工,也有審批程序時間過長的原因。按照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的相關規定,一宗「熟地」(即完成徵地拆遷補償的土地)從開發商拿下土地到動工建設,一般需要在政府部門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等,這個過程一般需要12—18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所以動工期限一般約定為12—18個月。

  一位開發商告訴記者,審批程序多,審批慢。他們公司有一套人馬,一天到晚不停地跑,兩年了還沒辦完各種手續。

  「這些程序絕大部分是必需的審查。但是有些程序是不是可以簡化,流程是不是可以優化?國務院多次出臺文件要求改革行政審批程序,為市場主體提供服務。可在一些地方,這些程序成了一些人謀利的砝碼。」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資產處處長雷愛先說。

  該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土資源部將繼續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制度建設,規範合同籤訂和履行,推進土地市場信息公開,建立監督機制、加強供地監管促進土地市場健康平穩有序發展。據了解,近期國土資源部將開展土地出讓合同專項清理工作。

  稀缺的土地資源,承載了民生的期待和發展的夢想。人們盼望,包含「地王」在內的供而未用土地,能儘快形成商品房供應。

[責任編輯:shell]

相關焦點

  • 「真空」真的不空!細看的話,會有很多泡沫
    他們有理論顯微鏡作為武器,因此還能進一步放大,不斷深入看似虛無的宇宙,直到從一片空白中忽然看出些端倪。那麼,我們為什麼如此確定量子泡沫一定存在呢?早在1947年,荷蘭物理學家亨德裡克·卡西米爾(Hendrik Casimir)和德克·波爾德(Dirk Polder)便對該物質存在的證據之一提出了預測。費米實驗室的高級實驗物理學家唐·林肯(Don Lincoln)將為我們解釋所謂的「卡西米爾效應」。
  • 超越人類認知的石墨烯泡沫,幽靈一樣存在著
    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實驗表面,微米大小的石墨烯泡沫可以承受約200帕斯卡,而泡沫小於10納米可以承受1吉帕斯卡的壓力。承受力度超過每平方英寸1.45萬磅的外力的重擊也不成問題。(c) 理論計算結果表明存在電導率極大現象。
  • 謹慎購買合肥各區域新房, 哪些地方房價泡沫最大?
    隨著去年地王的紛紛上市,合肥市郊的一些新房備案價格,已遠超周邊二手房價格。  這篇文章,我主要向大家預警未來即將上市的一些新盤,定價可能存在多大程度的泡沫,為購房者提供一些參考。我將新房價格泡沫指數分為5個等級,指數越高,說明這塊區域的投資風險越大,投資者應儘量避開或者慎重考慮這些區域。
  • 廣州四大行首套利率將有85折 專家稱政策應固定
    只要首次購房都可以申請,條件並不苛刻。」農業銀行天河支行的張經理告訴記者,「中國銀行上周五上午才接到首套利率85折的通知,我們也在當天下午收到通知了。而且我們行條件比較寬鬆,不會要求在這裡辦信用卡、買保險之類,原則上只要求買賣家在我們支行屬下的網點開戶,收款、還款均在我們支行辦理即可。在貸款額度上也不用太擔心。」
  • 調控「邊際效應」減弱 樓市現「暖冬」
    擠出了投機泡沫、調整了市場結構、抑制了房價過快上漲,持續了兩年多、號稱「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也隨著近期樓市「暖冬」的到來,逐漸顯露出調控「邊際效應」減弱的跡象。專家表示,在當前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基礎尚不穩固的情況下,現行調控政策仍有必要繼續堅持,更具長效性、更具市場化的政策也亟待出臺。
  • 我們的房價不能再漲,專家連續3年預警:房地產泡沫不能再吹!
    我們的房價不能再漲,專家連續3年預警:房地產泡沫不能再吹! 房地產市場總是不缺新聞,即使2020年末的樓市還是非常的熱鬧,各種熱點事件頻發。比如最近深圳再次出現「萬人搶房」的瘋狂景象,一套房買到就能套現500萬,擱誰都很心動。
  • 地方樓市調控兩難:資產泡沫堆積 去庫存仍存難題
    廈門國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廈門房地產市場監管工作從嚴從緊,根據市場情況,不排除未來會在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出臺更加嚴格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土地市場火熱難抑的同時,與其相依存的房價漲幅卻出現連續3個月下滑現象。業內人士表示,現階段房企已「瘋」,在寬鬆的流動性支持下,早已不計成本拿地,資產價格不斷被推升,抑制資產泡沫刻不容緩。
  • 香港樓市大地震:開發商逃離購房者違約 跌幅高達25%
    香港樓市「大地震」 開發商逃離購房者違約,房價跌幅將高達25%房地產市場泡沫積聚,多個標杆性城市房價紛紛掉頭向下之際,以高房價著稱的香港則迎來了一場「大地震」。「如果誠心想要,還可以和業主談價格。」不僅如此,記者採訪到的比房價下降含金量更高的信息是:頗具代表性的香港樓市,「準地王」出現流拍,豪宅紛紛打折出售,投資客拋售,就連開發商也在逃離轉向別的市場了。10月降房價香港房子太貴,是香港多年以來最直觀的感受。
  • 8月謠言:上海將出臺購房新政?名牌包免過安檢儀?
    【真相】8月29日,針對近期社會上有關購房信貸新政的傳言,上海市住建委明確表示,「沒有研究過此類政策」。該消息稱,乘坐地鐵時如攜帶名牌包可免過安檢。部分網民質疑南京地鐵此舉存在歧視。  【真相】8月28日,南京地鐵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網絡上存在誤讀,安檢的原則是「逢包必查」,如遇到特殊情況也會靈活地採取開包檢查的方式,並非免檢。
  • 濟南小區樓體保溫改造 「泡沫板」 保溫防火兼得
    開元山莊多座樓同時節能改造14日,記者在開元山莊小區看到,很多樓體已粘上了泡沫材料,整個樓好像穿上了白色的厚衣服。工人正在忙碌著,用膠將這些泡沫材料一塊塊粘貼在牆上。23號樓的保溫材料目前已粘貼到三四層的位置。除了這些白色的泡沫材料,其中隔一段還能看到有半米左右的黃色材料。工作人員稱,黃色的材料是巖棉,整個改造都按這種模式進行。
  • 珠峰每年向東北移動4.2釐米,選擇長春作為參照物是否正確呢?
    那麼,為什麼我們說珠峰每年向東北長春移動4.2釐米呢,為何選擇長春作為參照物呢?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初中時我們學過參照物原理。什麼是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首先要選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打比方說:站在上升電梯裡的人,以電梯為參照物,人是靜止的;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人是運動的。選擇不同的參照物描述同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結論將是不同的,這就是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 教育專家: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高考應取消英語
    南都訊 記者陽廣霞 實習生覃雯 近日有消息稱江蘇省2016年高考英語或將不計入總分,而這一說法被官方否定。不過,一場高考是否應改革的討論由此展開。昨日,教育與中國未來30人論壇在中山大學舉行,專家稱英語權重太大,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 「大空頭」Michael Burry:下一個資產泡沫將超萬億美金
    周二,Michael Burry在接受採訪時稱,大量的資金湧入指數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等被動投資資產,這與2008年前的CDO泡沫有相似之處。CDO是一種複雜的證券,幾乎摧毀了全球金融體系。Burry表示,指數基金地不斷膨脹正在扭曲股票和債券的價格,就像十多年前購買次級抵押貸款的CDO一樣。資金流動將在某個時候逆轉,而一旦發生,「情況將變得非常糟糕」。
  • 醫院小金庫收藥品回扣2112萬,替職工購房等墊付677萬,院長一審獲刑
    一審獲刑5年9個月,姜建德不服判決,上訴稱,光明眼科醫院並非國有事業單位,現有資產不含國資,醫院替職工墊付稅款、購房款並沒侵害國家利益。他不是國家工作人員身份,不構成上述三罪。姜建德供述,2016年,由於財務上存在510萬元缺口,他再次召開班子會議,參會人員堅持由醫院承擔該費用。除上述購房費外,姜建德被認定濫用職權還有一事。2012年5月,聊城市地稅局對聊城市光明眼科醫院進行稅務檢查,發現醫院職工2010年和2011年的工資、獎金和集資利息應補交個人所得稅款167萬餘元。
  • 清華大學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合作發明燒結不收縮高強度泡沫陶瓷
    陶瓷材料在燒結過程中存在自發收縮,特別是高氣孔率泡沫陶瓷,其燒結收縮率高達40~80vol%。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安德烈教授(Prof.André Studart,ETH Zürich)課題組共同發明了一種通過金屬顆粒自組裝製備超穩定的泡沫漿料,首次基於金屬顆粒的柯肯達爾效應製備了燒結無收縮且性能優異的
  • 中小城市不應懼怕「虹吸效應」
    6月16日下午,建行惠州市分行為客戶帶來一場關於「新時代 新財富 新未來」2019年經濟形勢分析的講座,特邀全國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教授與政策研究專家龍騰霄先生前來解讀2019年經濟形勢,把脈未來發展脈絡。
  • 專訪王小凡:治理學術不端,應重點打擊學術造假
    王小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最主要的學術不端行為是「抄襲」,主要表現在語言文字上。大約十年前,《自然》發表的一篇短評曾稱「中國近三分之二的科學研究論文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我對此很震驚,仔細分析了解後發現,其中大部分是指「文字表述抄襲」而不是數據抄襲。例如,一篇文章在前言部分抄襲他人的表述。在我看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文化背景的不同。
  • 臨汾號稱汙染第一城 媒體稱不適合人類居住
    作為臨汾土著的「山海天」售樓主管王女士向記者分析,這些年來,由於空氣太髒,不少家有老人及小孩的本地人不斷外遷。以前是作為休假,現在多為「移民」。布萊克史密斯的報告稱,作為煤業生產中心的臨汾由於空氣品質低下,居民因此而飽受支氣管炎、肺炎、肺癌等病痛的侵襲。
  • 【爆款】購房退定金找律師費用
    購房退定金找律師費用3。 《中華人民國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六部分第115條規定:當事人同意支付定金作為主要合同訂立的擔保,如果支付定金的一方拒絕訂立主合同,無權要求退還押金; 如果收到保證金的一方拒絕訂立合同,押金應加倍。
  • 入住後才發現是「白蟻房」 看房主如何成功要回600餘萬元購房款
    為此,張先生將趙某訴至法院,要求解除雙方的購房合同,由趙某返還購房款608萬元,並支付違約金60萬元。雙方對簿公堂,趙某矢口否認,稱張先生無證據證明案涉房屋在籤訂合同之前已存在白蟻,且《房屋狀況說明書》中已證明不存在白蟻,當時張先生已經履行了查驗義務。趙某還強調,房屋不存在噪音汙染,其在購房後,從未居住、裝修就轉賣給了張先生,即使房屋存在白蟻或者噪音超標等情況,也不是其違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