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 Project Tango 漫遊太空

2021-02-25 谷歌開發者

發布人:Project Tango 開發者計劃工程師 Jason Guo

能親身進入太空的人極少,因此絕大多數人往往無法深刻領悟太陽系有多浩瀚或行星有多大這些概念。為了方便人們更真切地感知這些概念,舊金山州立大學 (SFSU) 的三名研究生(Jason Burmark、Moses Lee 和 Omar Shaikh)為 Project Tango 開發了新應用 Solar Simulator。利用這款應用,用戶可以進行虛擬太空漫遊,從而了解太陽系的大小和規模。

這款應用使用 Unity SDK 製作,除了展示太陽系中各行星之間的相對距離以外,還按照各行星的相對大小繪製行星 3D 模型。這款應用利用 Project Tango 的運動跟蹤 API 跟蹤用戶的移動,從而方便用戶更好地了解行星信息和行星在太空中的相對距離。


如果對應用內容感興趣,您可以自己在家製作「太陽系」。只需完成以下六步:

下載 Tango Unity SDK。

新建一個 Unity 項目,並將 Tango SDK 應用包導入新建的項目。如果還沒有 Tango SDK,您可以打開下面的連結下載。

▶ Project Tango SDK 下載連結:

developers.google.com/project-tango/downloads



如果要製作模擬太陽,請在 (0, 0, 2) 放置一個圓球來模擬飄浮在太空中的行星。此時,屏幕畫面應如下所示:



接下來,將「Main Camera」替換為「Tango AR Camera」,並通過預設件連接「Tango Manager」。在執行此操作之前,請先從場景中移除「Main Camera」GameObject。然後,從「Project」下的「TangoPrefabs」文件夾中,將「Tango AR Camera」和「Tango Manager」拖入場景。場景層次結構應如下所示:

「Tango Manage」GameObject 中有許多 Tango 啟動配置。例如,用於配置 Tango 在應用會話中運行方式(即開啟/關閉景深)的旋鈕,或者運動跟蹤配置。在此例中,選中以下複選框:「Auto-connect to Service」、「Enable motion Tracking」(同時選中「Auto Reset」)和「Enable Video Overlay」(同時選擇 TextureID 方法)。

構建並運行該項目即可得到可在支持 Tango 的設備上使用的 AR 代碼。要執行此操作,請按此教程中「Change the Build Settings」(更改構建設置)和「Build and run」(構建並運行)部分的說明操作。

最終場景在設備中的顯示效果如下所示:


您可以在 Project Tango 開發套件中下載 Solar Simulator:

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tech.solarsimulator

原文來自【谷歌開發者全球博客】

developers.googleblog.com

中文翻譯文章【中國谷歌開發者社區論壇】(文末閱讀原文):

chinagdg.com/thread-32273-1-1.html


相關焦點

  • 太空漫遊
    「太空漫遊美國派太空船「發現號」遠徵土星,唯一倖存的鮑曼獨自抵達土星,又發現另一塊更大的黑石板……《太空漫遊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科幻小說《2001:太空漫遊》。故事節選的是「發現號」在太空漫遊過程中的經歷。人類文明究竟是自然演化,還是更高級文明的一場實驗?宇宙文明演化的終點又在哪裡?在《2001:太空漫遊》裡,給了我們一個終極而恢宏的答案。
  • 唯一的2001太空漫遊
    多數科幻電影顯然屬於前者,畢竟情節和動作才是票房保障,太空漫遊則是為數不多的後者。作者沒有表現出取悅觀眾的迫切感,他試圖用視聽語言的方式,嚴肅探討未來生活場景的一種可能性。《太空漫遊》只適合電影這種媒介,如此奢侈的嘗試卻又背離了電影工業。畢竟電影是燒錢的行當,科幻片又是最燒錢的類型片,創作者很難不去重視市場的反響。但庫布裡克就這麼逆天而行了。
  • 《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文化
    太空漫遊對外太空生活細節有著大量描繪:人聲識別系統、平板電腦、太空站、人工智慧等等等等,這些現在都已實現。看過《2001太空漫遊》之後你會發現,許多電影與遊戲的創意設計都是對太空漫遊的延續。受2001太空漫遊影響最大的要數2008年的EA開發的《死亡空間》(Dead Space),同樣是外太空背景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2001太空漫遊》:音樂流淌,太空徜徉
    第三次是在星孩誕生之時,星孩在太空中注視著地球。這是電影的最終高潮,鮑勃已經完成了重生,變成了星孩,這是又一個神聖的開始,它將面對未知的宇宙,開始新的探索。這一幕是對現實的極大超脫,是重要的突破,自然要用最莊嚴神聖的音樂來凸顯它的壯觀。不難發現,這首音樂有兩次隨著黑色石碑的出現而出現。
  • 《2001太空漫遊》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
    今天看《2001太空漫遊》,更多應注意它的美學貢獻。它的思想內涵,可惜建構在半個世紀前的科學認知上。1968年,人類首次登月前一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我願意相信,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其面世是為了昭示那個偉大時刻。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但拋開這些不談,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三體》三部曲的確有對《2001太空漫遊》的借鑑與發展,「克拉克味」很明顯,故《三體》系列也被稱讚為「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在閱讀兩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也看到兩者的很多異同,接下來就以一個讀者及科幻迷的角度來拙劣的探討分析下兩部作品。
  • 那就看看科幻小說《太空漫遊》
    下周圖書  不能親自到太空遨遊  那就看看科幻小說《太空漫遊》  主播記者 黃 鶯    嫦娥奔月工程註定是2007年的大事件。最近,大家都在熱議嫦娥奔月工程怎樣在春晚中體現的問題。世紀文景公司趁機推出的一套《太空漫遊》四部曲也算應時。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4年後,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從此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影視點評:《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太空科幻電影
    《2001 Space Odyssey》,即《2001太空漫遊》,被稱為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學涵義無人能懂的科幻電影。就是這部電影讓我期待了很久,終於完完全全地看完了整部電影,發覺有很多東西都已經被抽乾一般,需要不斷地重複才能更在文本中發掘出來。
  • 《2001太空漫遊》發布重映預告
    11月18日,《2001太空漫遊》將與《發條橙》《妙想天開》《1984》等一同參與英國電影學會舉行的科幻電影展。為此,英國電影學會(BFI)與華納兄弟公司聯手推出了119秒鐘的《2001太空漫遊》全新預告片。
  • 【悅讀】2001:太空漫遊
    克拉克也被譽為偉大的太空預言家,獲得過數學和物理學一等學位。他針對太空技術作出的許多預測都成為現實,他曾預言過人體冷凍、大腦記憶備份、全球通訊衛星、地震預防預測等尖端技術,地球靜止軌道正是因為他而被命名為「克拉克軌道」。
  • 冷門| [2001太空漫遊]中,庫布裡克的小心機
    1968年的今天,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華盛頓特區的住宅區劇院首映。票房、評論皆輸(寶琳·凱爾當時還稱之為「非常缺乏想像力的電影」)。但是如今,這部被視為「世界上最偉大電影之一」的[2001太空漫遊]高高地供奉在神壇之上。
  • 《2001太空漫遊》:生命來自何方?
    文|啼豆影片《2001太空漫遊》改編自克拉克·阿瑟的科幻小說,是科幻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呈現出一種宏大的宇宙視野,對生命做出了最深邃的哲學思考。人們嘆為觀止之餘,同時也在苦苦思索,試圖參透影像背後的奧秘。
  • 人生三問——《2001太空漫遊》
    老師推薦過,電影清單裡推薦過,驀地和朋友品茗喝茶的時候,又聽到了它的名字——《2001太空漫遊》。就衝這知名度,這部電影就非看不可,何況是部經典呢。《2001太空漫遊》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意義更勝一籌:《流浪地球》與《2001太空漫遊》的比較
    《2001太空漫遊》是西方一部「教父」級別的「太空歌劇」類科幻片,中國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與其相比在類型和意義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兩者共同點首先是都關注人類命運,所不同的是,《2001太空漫遊》反思了人類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的問題,並歸結為高智慧生命體對人類進化的幹預,含有一種宗教意味。在《2001太空漫遊》中,一塊形似墓碑的黑色高智慧塊狀物體頻繁出現,伴隨著猿類進化成人類,人類步入太空,人工智慧背叛人類,太空人進化成更高智慧的嬰兒等一系列過程。與其說是對人類命運的思考,不如說是一種仰望上帝的宿命論。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2001:太空漫遊》裡的確出現了很多超前的概念。比如:視頻電話、空間站中利用自身旋轉的離心力來模擬重力、太空餐的特點以及太空廁所的使用方法等等…這些概念毋庸置疑是超前的,但對我沒有那麼大的震撼。對我產生1震撼的是這樣一種展望:人類以後器官會被機器所取代,當最後機器完全肉體時,我們便可以不再依靠宇宙飛船來遨遊宇宙,甚至到最後,我們可以蛻去肉體,以電磁的形式永生。這種想像衝擊了我。
  • 太空漫遊|未來主義與時裝
    1968年一部類似太空女版007的科幻片《太空英雌Barbarella》橫空出世並。這是一部風格華麗,造型誇張,服飾前衛,融合了幻想、情色、科幻、搞笑、冒險等種種元素,但劇情極其不靠譜的科幻Cult情色B級片。 儘管影片口碑不佳,但Jane Fonda主演的女主角身著性感、貼體、前衛的太空戰衣,把科幻視覺藝術的審美推向了60年代的最高峰。
  • 《2001太空漫遊》:傑作何以能歷久彌新?
    看回這些手帳,到今年為止最佳的觀影體驗還是年初在香港電影節看《2001太空漫遊》4K修復版。文化中心的千人大劇場,超大寬銀幕,儘管以前看碟看過不止一次,然而我一直認為庫布裡克這部傑作只有在儘量大的寬銀幕,最大的影廳和最好的音效看過才算真正看過。不久前,曾傳言全國藝聯將引進《2001太空漫遊》修復版,這一被影迷刷屏的消息後來官方澄清消息不實,影迷空歡喜一場。
  • 《飛向太空》與《2001太空漫遊》:兩位大師的不同手法和同樣情懷
    有些電影自誕生之日起就無法避免被拿來比較,比如《飛向太空》和《2001太空漫遊》。有些導演一生都被外界拿來做對比,比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和比他大4歲的斯坦利.庫布裡克。與《飛向太空》相反,庫布裡克在《2001太空漫遊》花掉了1050萬美元製作特技效果,這在上世紀60年代是個天文數字。庫布裡克通過那些極具震撼的影像來激發觀眾的想像力,電影中也同樣有不少謎一樣的影像符號。骨頭——人類的武器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