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於丹,當代人幾乎都曾聽說過她,但在當年,於丹在人們心中代表著國學,曾經有不少的熱愛文學的女孩子,都把「成為於丹那樣的人」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她對於《論語》的解讀更是讓許多人都為之痴迷,她在信息傳遞還不方便的時代,成為人們口中廣為流傳的「國學大師」。
這樣的於丹好像永遠不會倒下,因為她在中國文學的代表,她對外宣傳的也是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正在人們以為她註定成為受人敬仰的歷史人物時,卻被拉下神壇。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吧,於丹曾經那麼榮耀,那麼受人敬仰,卻被聽眾當眾轟下了講臺。於丹從國學大師到萬人唾棄,被北大學生轟下臺的於丹,究竟怎麼了?
於丹的家庭是文化程度頗高的家庭,她從小耳濡目染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學習也對國學文化有自己的理解。2006年,於丹因為對《論語》的見解被人們熟知,後一年她又帶著《莊子》侃侃而談,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她並且喜歡她,她對於國學的理解是常人沒有的深度,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於丹總能把拗口的國學用自己的輕鬆的語言表達出來,讓人們能輕鬆地了解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也讓不少外國友人也愛上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於丹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是她讓許多以前並不喜歡文學的人愛上了這門藝術。
於丹就好像我們口中的「開掛人生」,一路走來沒有磕磕絆絆,在這裡沒有否認她自身的努力和實力,但是相比較於其他辛勤付出的人她真的是太順利了。這一階段的於丹無疑是大出風頭的一段時間,她頻頻登上各種的電視雜誌,新聞媒體,她本人也十分喜歡這種眾星捧月的感覺,人們也是崇拜她崇拜她的文化,更加沉迷於她對國學的奇思妙想。
各種方面的吹捧,她自己虛榮心的滿足,都讓她更加沉迷於這種商業式的生活,於丹開始為了賺錢而講座,為了生活而大談文化。她非常善於在臺上大講特講所謂的人生大道理,也會高談闊論所謂的道德文化,但是在生活中卻是一個十足的愛耍大牌的人,出去工作必須要最好的酒店最好的待遇,而且動不動就把自己標榜成高高在上的樣子,多次當眾對他人不尊重,這都導致她的支持者們慢慢的認清她。
慢慢的,大家的風向都開始慢慢變了,越來越多的聲音質疑於丹,質疑她的為人是否和她自己對大眾講的那些道理一樣,反對她的聲音也越來越大,甚至連她在電視上最高光的文學講座,都開始被人們議論並沒有含金量。到後面更是有知名人士公開談論她的言論沒營養,也質疑她的學識是不是能擔當得起她現在的盛名。
人們開始醒悟,其實所謂的於丹的奇思妙想都是在照本宣科,只是把別人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講了一遍,就像在說華麗的廢話,一開始聽覺得無比美妙,但是深入了解後就會覺得不堪一擊。
在大家已經對她不買帳的時候,於丹沒有反省自己的問題,而是依舊狂妄自大,還是留戀於在各種場合講她的大道理,於是在一次講座中,她被北大學子硬生生轟下了臺,但是這也沒有讓她有反省之意,依舊認為自己是無比正確的,還繼續發著自己所謂大道理的文章,繼續說著自己的成功是理所當然,所以她一步步又讓自己走下神壇,成為不受敬仰的人。
這件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都要老老實實本本分分,不可以因為有了一點進步一點成就就變得不可一世,這個世界上始終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時刻牢記謙虛謹慎才能真的做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