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學大師到萬人唾棄,被北大學生轟下臺的於丹,究竟怎麼了?

2021-01-20 尒尕品史

提到於丹,當代人幾乎都曾聽說過她,但在當年,於丹在人們心中代表著國學,曾經有不少的熱愛文學的女孩子,都把「成為於丹那樣的人」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她對於《論語》的解讀更是讓許多人都為之痴迷,她在信息傳遞還不方便的時代,成為人們口中廣為流傳的「國學大師」。

這樣的於丹好像永遠不會倒下,因為她在中國文學的代表,她對外宣傳的也是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正在人們以為她註定成為受人敬仰的歷史人物時,卻被拉下神壇。這就是所謂的物極必反吧,於丹曾經那麼榮耀,那麼受人敬仰,卻被聽眾當眾轟下了講臺。於丹從國學大師到萬人唾棄,被北大學生轟下臺的於丹,究竟怎麼了?

於丹的家庭是文化程度頗高的家庭,她從小耳濡目染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學習也對國學文化有自己的理解。2006年,於丹因為對《論語》的見解被人們熟知,後一年她又帶著《莊子》侃侃而談,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她並且喜歡她,她對於國學的理解是常人沒有的深度,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於丹總能把拗口的國學用自己的輕鬆的語言表達出來,讓人們能輕鬆地了解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也讓不少外國友人也愛上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於丹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是她讓許多以前並不喜歡文學的人愛上了這門藝術。

於丹就好像我們口中的「開掛人生」,一路走來沒有磕磕絆絆,在這裡沒有否認她自身的努力和實力,但是相比較於其他辛勤付出的人她真的是太順利了。這一階段的於丹無疑是大出風頭的一段時間,她頻頻登上各種的電視雜誌,新聞媒體,她本人也十分喜歡這種眾星捧月的感覺,人們也是崇拜她崇拜她的文化,更加沉迷於她對國學的奇思妙想。

各種方面的吹捧,她自己虛榮心的滿足,都讓她更加沉迷於這種商業式的生活,於丹開始為了賺錢而講座,為了生活而大談文化。她非常善於在臺上大講特講所謂的人生大道理,也會高談闊論所謂的道德文化,但是在生活中卻是一個十足的愛耍大牌的人,出去工作必須要最好的酒店最好的待遇,而且動不動就把自己標榜成高高在上的樣子,多次當眾對他人不尊重,這都導致她的支持者們慢慢的認清她。

慢慢的,大家的風向都開始慢慢變了,越來越多的聲音質疑於丹,質疑她的為人是否和她自己對大眾講的那些道理一樣,反對她的聲音也越來越大,甚至連她在電視上最高光的文學講座,都開始被人們議論並沒有含金量。到後面更是有知名人士公開談論她的言論沒營養,也質疑她的學識是不是能擔當得起她現在的盛名。

人們開始醒悟,其實所謂的於丹的奇思妙想都是在照本宣科,只是把別人的東西用自己的話講了一遍,就像在說華麗的廢話,一開始聽覺得無比美妙,但是深入了解後就會覺得不堪一擊。

在大家已經對她不買帳的時候,於丹沒有反省自己的問題,而是依舊狂妄自大,還是留戀於在各種場合講她的大道理,於是在一次講座中,她被北大學子硬生生轟下了臺,但是這也沒有讓她有反省之意,依舊認為自己是無比正確的,還繼續發著自己所謂大道理的文章,繼續說著自己的成功是理所當然,所以她一步步又讓自己走下神壇,成為不受敬仰的人。

這件事告訴我們做人做事都要老老實實本本分分,不可以因為有了一點進步一點成就就變得不可一世,這個世界上始終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時刻牢記謙虛謹慎才能真的做到成功。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於丹跌落神壇,倫敦刁難事件,演講崑曲被北大學生轟下臺
    被奉為國學大師的「於丹」2006年首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節目,藉著出眾的口才和接地氣的比喻,在節目中講解《論語》和《莊子》,讓大家對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她一炮而紅。曾經在國學圈佔有一席之地的於丹,如今卻被學生給轟下臺,就此跌落神壇。
  • 同是網紅教授,為何於丹被北大學子轟下講臺,陳果卻獲復旦堅決維護?
    2006年,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於丹在《百家講壇》上連續7天解讀國學經典《論語》,憑藉通俗易懂的講述以及新穎獨到的見解,於丹「一炮而紅」,迅速成為現象級網紅教授,被無數人追捧喜愛。
  • 於丹將任啟功藝術研究館館長?評:誰借誰的招牌
    在他們眼裡,於丹是在堆砌華麗辭藻粉飾生活,面對種種不公平的社會現實,她卻鼓搗出倒人胃口的所謂「心靈雞湯」, 是沒有擔當的表現。尤其,當他們抓住於丹解讀國學經典裡的文字硬傷時,更是如獲至寶:「於丹,別得瑟,你只是一個沒有基本文化素養的侃爺。」一篇博文的標題這樣批評於丹:古代文學一碩士,根淺皮厚實可憐。
  • 繼於丹、陳果、蒙曼之後,誰將下一個跌落神壇?
    (唐)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唐)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清)譚嗣同《劉陽算學館增訂章程》:為學莫重於尊師。近日看到一篇文章《繼於丹之後,又一位國學大師被趕下臺,網友評價:她也配叫大師?》,說的是蒙曼老師擔任《中國詩詞大會》評委時對於「鋤禾日當午」的解釋被網友所質疑。
  • 先有於丹,後有陳果,紛紛被北大學生「炮轟」課堂,究竟誰的錯?
    她們便是於丹和陳果。她們曾經被學生崇拜推上神壇,現在又被炮轟趕下講臺。 於丹作為一個大學者,本身的實力和文化內涵都是十分出眾的,這點從她在北京師範大學的任職就看出來了,於丹也是因為她的講課方式及言論走紅網絡
  • 陳果是下一個於丹?心靈式教學被斥毒雞湯,「思修女神」依舊如初
    每一年,她的課都是最先被選光的,學生們甚至聲稱,想要上陳果教授的課,必須要得直接「搶」才可以。 十年前,一位學生實在是太喜歡陳果的課,乾脆將她的課上傳到了網絡上,一瞬間引起爆紅。
  • 陳果會不會像於丹一樣被趕下講臺?
    文/念空大叔前有於丹後有陳果,網紅教授最後好像都是面臨被趕下講臺的命運,究竟是誰對誰錯?其中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後來,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由於她的不恰當言論,她被北京大學的學生趕下臺,跌下神壇,自此風光不再,淪為一個普通人。而且,此前她的耍大牌、撒潑也給她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倫敦撒潑和怒斥助理,真的有失一個學者在講臺上滔滔不絕,滿口仁義道德的形象。小編想起一句話,一個人有文化但是並不代表有教養,即便像於丹這種滿腹經綸的文化人。
  • 北京大學教授白化文:「我贊成適當普及國學」
    最近的國學熱是「皮球反彈」記者:國學究竟該怎麼定義?國學的範疇應包括哪些東西?白化文:國學,是西學東漸以來新產生的一個詞。準確地說,應該是從「五四運動」以後,拿「國學」與「西學」對比的說法在社會上就比較流行了。
  • 國學大師季羨林簡介
    秋,回到北平,拜會北大文學院院長湯用彤。  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學聘為東方語言文學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創建該系。同事中有阿拉伯語言學家馬堅、印度學家金克木等。解放後,繼續擔任北大東語系教授兼系主任,從事系務、科研和翻譯工作。
  • 臺灣國學教授傅佩榮稱讀莊子的人不會得憂鬱症
    於丹的價值在於推廣  提起近年興起的「國學熱」,傅佩榮認為這是好事,但大陸對儒家有兩個極端:「一個是繼續排斥否定,認為儒家造就中國古代的僵化體制;一個是捧上天,太理想主義。要注意,理想主義旁邊就住著虛無主義。」  「大陸的國學有個斷層。很多學者的討論很可惜,因為他們把孔孟當文學來看,也沒有念完原典。
  • 國學大師 master of Chinese culture
    國學大師 master of Chinese culture[ 2009-07-14 14:18 ]7月11日,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在北京與世長辭。季羨林先生一直被尊稱為國學大師,那麼國學大師的英文說法是什麼呢?
  • 季羨林配得上「國學大師」稱號?實際上他的學術貢獻在於語言學
    文·段宏剛「國學」究竟是什麼?恐怕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國學可大可小,小到詩詞歌賦,大到儒釋道,凡是跟傳統文化能扯上關係的學問,通通可以被納入國學的範疇。以至於當今許多人調侃說,國學是一鍋大雜燴,能放進來的食材,最後都可以被有心人烹飪成美味,至於有沒有營養,親身嘗一下便知。
  • 從網紅女神到「雞湯教主」,38歲復旦陳果,會是下一個於丹嗎?
    因為觀點耳目一新,語言風趣幽默,陳果被學生奉為靈魂導師,還有個外號:「思修女神」去年,陳果在網上走紅,僅僅一段短短的授課視頻,在全網播放量就達到幾千萬次。可人紅是非多,「紅」了後的陳果,爭議總是不斷。喜歡她的人視之為「女神」,不喜歡她的人稱之為又一個「於丹」,認為她的那些語錄雞湯不過是《讀者》的水平。驚訝可以,憤怒也可以,但理性不能丟啊!這麼多人,包括一些教授學者,僅憑另一方短短10秒鐘的講課小視頻就斷然得出結論,治學的嚴謹到哪去了?
  • 架在火爐上烤的「釣魚大師」:糾結著品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筆者曾在前一篇文章,對鄧剛大師是否存在造假行為,做了分析、描述,感興趣的釣友不妨一看。但這件事情,卻深刻反映出一個問題,即釣友為何不再相信這些經驗豐富、名聲在外的釣魚大師,這是本文的討論的重點,咱們一窺究竟。釣魚大師的糾結並非單釣魚大師不再受釣魚人待見,其他領域的大師恐怕也是逐漸被邊緣、被不斷懷疑的處境。
  • 他是語言上的鬼才,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
    記得上小學的某一天,突然老師進來告訴我們季羨林老先生去世的消息,當時還在疑惑季羨林是誰,直到自己的課本上出現越來越多他的名字,它既是國際上最著名的國學大師,一生中掌握英語,德語,梵語,巴利文,更能夠閱讀法文和俄文,簡直就是語言上的鬼才。
  •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
    此二者將哲學玩出了花樣,前者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陳果、王東嶽在哲學領域做了什麼貢獻?為何說王東嶽步了於丹後塵?陳果其人生於1981年,上海人。1999年,陳果在復旦大學文科基礎班,主攻哲學專業。後來長期深耕於哲學專業,前往香港浸會大學、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擔任學者,在青年哲學家中,陳果算得上是業界翹楚。
  • 國學大師王國維:50歲事業如日中天時跳湖自盡,究竟是因為什麼?
    民國時期有很多國學大師,他們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些大師,還將中西方文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學術思想體系,在國際上也很有聲譽。民國大學者王國維,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將西方美學和文學思想,融入了中國的傳統美學和文學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體系。
  • 季羨林捐出上億家產給北大,親生兒子跳出反對,還將北大告上法庭
    一、文學大師逝世,遺產幾許2009年7月11日,「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因病逝世,享年98歲。季羨林有兩個子女,一兒一女,剛好一個「好」字,可謂圓滿。如今,距離他逝世已有10年了。2001年,季羨林與北大籤署了《關於季羨林先生向北京大學捐贈個人所藏圖書、手稿、字畫等物品的協議書》。季羨林所藏字畫共計649件,估價在一億元以上。這一舉動在當時十分轟動,季羨林因此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他一生身上光環頗多,被賦予「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等等頭銜。
  • 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清華國學四大導師
    中國大學,言必曰清華北大,這兩者之所以聲名顯赫,重要原因之一是學者輩出,大師雲集,正如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所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20世紀20年代,清華設立研究院國學門,由胡適建議採用導師制,聘任了當時最有名望最傑出的學者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人為導師,人稱清華四大國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