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的人一事無成!想要提高自我認同,我們必須要這樣做!

2021-01-09 即刻未來LH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如何提高我們的自我認同感。在現代生活的節奏中,絕大多數人的壓力都是很大的,稍有不慎就會進入消極的連鎖反應中而無法自拔。就算是讀了一些勵志的文章,效果也是一般。那是不是我們會一直這樣消極下去呢?

積極的性格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引導而形成的。首先最主要的問題,也是今天主要要說明的是提高「自我認同感」。我相信大家對這個詞並不陌生,但是誰又能準確地說明什麼叫做「自我認同感」呢?是增強自信嗎?是鼓勵自己向前看嗎?或者是時刻提醒自己要積極起來?如果總是這樣想而實際效果寥寥的話,反而會讓我們產生焦慮。

首先,重點是要如何使我們形成積極向上的意識,所以很有必要充分了解什麼叫「自我認同感」。所謂「自我認同感」,就是對自己當下的狀態感到滿足,可以感覺到自己當下的價值。簡言之,就是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自信地說出「OK!」的狀態。

提高自我認同感,可以有助於我們積極地了解身邊的事物,使我們的心態變得積極平穩,進而使我們生活變得安定、提高我們的幸福指數。即使遇到挫折,我們也會很快地站起來。反之,則是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關於你「自我認同感」程度的測試,一共六道題。

1、 在照鏡子的時候,你是否更容易發現自己的缺陷?

2、 工作節奏亂了的時候,是否會馬上感覺到焦慮?

3、 是否很在意周圍人的目光?

4、 市場陷入消極的氛圍中?

5、 即使決定了的事情,事後也會容易懊惱?

6、 一談到關於目標的話題,感覺這些都跟自己沒多大關係。

以上六個問題,你佔了幾項呢?其實結果是只要有一項是符合你現在的狀態,那麼你的自我認同感就會出現問題,這也是必須有待改善的。下面我們就來逐一說明如何改善這一狀況。

事實上「自我認同感」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由六個要素組成。

第一個要素是「自尊」,也就是要承認自己是有價值的,並不是一無是處。「自尊」很重要,它是形成自我認同的根基,根基越深,認同感越強;

第二個要素是「自我接受感」,就是自己是否接受當下自己的狀態;

第三個要素是「自我能力判斷」,即面對遇到的困難,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很客觀清楚的認知;

第四個要素是「自我信賴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信;

第五個要素是「自我控制能力」,也就是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不是由情緒左右。

第六個要素是「自我價值體現」,顧名思義,我的存在對別人來講也是有正面價值的。

以上六個元素便組成了我們所說的「自我認同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平時我們可以試著去改善一下以上六個要素來提高的自我認同感。比如說在日常生活中挖掘並承認自我價值、不再一味地否定自己、只要自己肯努力,什麼問題我都可以解決、相信誰都不如相信我自己、遇到事情儘量控制自己,不要讓負面情緒左右了自己的行動等等。

像這樣每天練習,積極地生活你會發現之前的壓力無形中在消除、在工作中也會充滿動力,人也變得更加健康。

好了,關於如何提高自我認同感的心得就分享到這,希望對大家有用。謝謝!

相關焦點

  • 孩子自卑不敢嘗試,因為孩子自我認同感低,家長這樣做孩子更自信
    最終不僅不能使孩子成才,反而會讓孩子失去自我認同感。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些父母因為孩子做錯了一點小事,就對孩子進行嚴格批評,長時間下來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低,會使他們的自信心下降,非常不利於今後的學習生活發展。
  • 孩子總是低頭自我封閉?不僅是不自信,更是孩子「自我認同感」低
    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自信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不管對於家長還是孩子來說,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自信。孩子經常封閉自己,家長們不要忽略孩子,我們需要讓孩子變得更自信,關鍵就是「自我認同感」。
  • 孩子總是不自信,可能是自我認同感低,家長這樣做,幫助孩子改變
    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教育方式,每個父母都有自己對孩子未來的期許,有的家長在乎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父母在乎的是孩子是否吃飽穿暖,還有的父母在很努力的證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可是很少有父母去關注孩子的自我認同感,很多人看起來和大多數人一樣,可他的內心極度自卑,這與原生家庭是密不可分的,這其實也就是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低。
  • 「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自我認同感低的人,如何提高自信?
    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都有這三個特點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個體對自身成功應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價。簡單而言,就是你對自我的認可程度,決定了你的自信程度。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是缺乏自我認同感。反之,越是自信的人,自我認同感越高。因此,自我認同感低的人,通常不夠自信。
  • 讓孩子變得開朗自信,家長要做好這3點,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如今大多數的父母都知道,鼓勵孩子所帶來的正面積極的效果,經常被父母認同和鼓勵的孩子,自我認同感很強,外在的表現就會很自信勇敢,相反,如果經常被父母訓斥和打擊的孩子,自我認同感就比較弱,現在表現出來就會顯得自卑、敏感、多疑。自我認同感是健康人格的基礎,自我認同程度的高低,影響著孩子今後的成長和發展。
  • 你是一個缺乏自我認同感的人嗎?
    一個人通過形成自我認同知道自己是誰,在世界上佔據什麼位置,而且自我認同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肖楠從小很內向,不喜歡與人交流,內心十分敏感,很在意別人的一言一行。有時候別人在他面前大聲笑著走過,他也會以為這是在嘲笑自己。儘管他已經開始慢慢培養自信,比以前稍好一些,但依然顯得自卑。
  • 從育兒角度解析《想見你》:探究青春期孩子,要如何做到自我認同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像陳韻如、莫俊傑以及王詮勝這樣的人,他們沉默寡言。對自己的存在表示懷疑,不喜歡自己也不認同自己。他們自卑、不願意與人接觸,不願意打開自己,只想要躲在自己的小角落裡不被打擾。因為黃雨萱對自己的自我認同感比較高,她能夠開心地生活,而陳韻如的生活幾乎沒光,她的世界似乎只有她自己。 陳韻如這樣的性格就是自我認同感低的表現,她不願意面對他人,也不喜歡自己,所以要去扮演別人,但是自己始終是自己,扮演別人也不能換來別人的人生。
  • 心理學家:一事無成的人,都有三個壞習慣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小時候,我們都懷抱著各種各樣的夢想。有的人想當太空人,有的人想成為科學家等等,那時的夢想總感覺觸手可及。可隨著年齡增長,能將小時候夢想堅持下去的人少之又少,最後能實現夢想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最後,大多數人都活成了一事無成的模樣,但我們看到那些有所作為的人,又會心生羨慕。
  • 該如何保持穩定的自我認同感呢?
    做到他人眼中的成功,得到周圍的稱讚,我們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而把事情辦砸,讓信任自己的父母或領導失望,仿佛就是一文不值的失敗者,再也不是那個優秀的小孩。當這樣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心靈中,我們會把「自我決定權」交給外界,在得失和他人的眼睛裡看自己的模樣。
  • 提升孩子的自我認同感,激發他的自信潛能
    人的自信源於對自我的認同,在做一件事之前,如果認為「我可以做到」,那麼勇氣就會帶來信心與力量,哪怕能力並沒有足夠的強大,卻也可能實現超常發揮;但如果認為「我可能不行」,那麼不管做什麼都會心生遲疑、自我懷疑,大腦對技能的操控能力也將減弱,原本的能力也將發揮不完全,從而導致失敗。
  • 是孩子缺乏「自我認同感」,原因家長難辭其責
    但有的父母太過急於求成,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苛,向孩子施加了太多壓力,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覺得永遠無法達到目標,從而自暴自棄。由家庭導致不自信的孩子「自我認同感」也會很低,從而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自我認同感」對孩子的有哪些影響?
  • 乖寶寶≠情商高,想要「高情商娃」,三大維度提高自我意識是關鍵
    但這樣的做法,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變成一個善於取悅他人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取悅症患者,而這樣的孩子通常也會有一個更加明顯的特徵,那就是習慣性通過討好別人的方式來獲得他人的認可,這樣會讓自己的生活品質受到極大的損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是家長期望與孩子自我意識之間的一次博弈。而一個高情商的孩子是絕對不會讓家長的期望擾亂自己的步調的。
  • 我們靠什麼被人認同?太多人忽視了關鍵一點|長江讀書272期
    別人需要先相信你這個人,才能相信你後面想要向他們傳遞的觀點。無論你的影響對象是誰,目的是什麼,都需要從讓對方了解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從彼此陌生到和對方建立某種合作關係,成為工作或是生活上的合伙人,都需要經歷這樣的五個階段:認識你,記住你,認同你,信任你,選擇你。認識一個人不難,打個招呼交換個微信就算認識了。
  • 教會孩子「自我認同」,孩子更自信
    1、自信心就像舉世無雙的陳楚楚一樣,身邊的人都把她看作是最為有能力的人,大家閨秀,名門之後,她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這源於她對自身的不認同,才讓自信心流失,沒有對自我的認可可言。所以,自我認同感影響最直接的就是一個人的自信心。
  • 解析《過春天》:面對低自尊小孩,要這樣幫助小孩培養自我認同
    一些對於這些孩子來說不擅長或做不好的事情,要想他們主動去做,顯然是不太可能的。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逼迫他們做那些事情,而是通過各種辦法讓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然後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要想孩子遇到事情不那麼緊張,我們可以給孩子設置一些可能會遇到的情形,然後再一起討論到底用什麼方法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 可以讓孩子慢慢增強認同感,來改善他們內心的自我價值感的缺失
    s心理專家姚春水曾經講過一個理論:在個體通過系統化的精神發展訓練方法解決身體問題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會保留一部分內心的自我價值感。然而,內心價值感的缺失會降低他人對自己的認同感,從而縮小自我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
  • 《無敵破壞王》獲取認同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我們從出生就被設定為不同的人,不同讓我們區別於別人,但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我們幾乎每天都生活在評判與自我評判當中。你會活的更加辛苦,在糾結於活出自我還是滿足人設的過程當中,痛苦不僅來源於孤獨,還有更多的自我認知障礙。而電影《無敵破壞王》就是這樣一部深入淺出的講述一個社會矛盾體在尋求自我認同的過程。
  • 科普|投射性認同:「為什麼我越害怕你離開,你就越會離開?」
    我就知道你有問題,我就知道你是這樣的人" 而被指出錯誤的那一位,可能剛開始並沒有這個缺點 於是指出缺點的人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開始不斷的進行一些實質性的行為,影響或暗示被指責的人,直到讓被指責的人的行為符合他們的心理預期 例如:老婆覺得老公不會做家務,她就會主動的讓老公做家務
  •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不妨讀讀莊子的「逍遙遊」,重新看待人生
    其實,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如果用幾十年的光陰去追求「名和利」,淪為金錢的奴隸,使得自己看起來很有用、很成功、很有錢、很有地位,那麼最終的結局呢?就好像名貴的樹木一樣,要被砍伐掉。由此可見,成功、富貴不一定是好事。我們不要總是想著發家致富、名利雙收,想開點,窮富不二嘛!我們生如螻蟻,做一個普通人,安安穩穩,平安安安,好好享受當下的生活,不是很好嗎?
  • 為何不認同,甚至想要說服別人:觀念的自我束縛
    文/張月風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會發現總有一些人事物不入自己的法眼,覺得不對、不好、討厭,甚至想要批評教育辯論一番。這個現象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太正常。要知道,越正常,越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現象,越說明背後有其客觀規律。就像蘋果掉到地上一樣,既然每個蘋果都往地上掉,背後肯定有其普世的規律,就被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